蔡英文記者會抹黑大陸,觀察:蔡在兩岸政策上將繼續「維持現狀」

2020-12-16 海峽生活匯

蔡英文在記者會上談論兩岸關係,開頭就抹黑大陸,挑唆臺灣民眾的情緒,自己破壞兩岸交流卻說是大陸所謂打壓臺灣。並再次提及所謂的「對話論」,而蔡英文如果不接受「一個中國」的對話前提,大陸也不可能與民進黨當局進行接觸,兩岸關係接下來有可能會更快要警惕測量局未來在產業技術和軍事領域方面深化與美國的聯繫。

蔡英文的第一任期在政治上推行「去中國化」培養「天然獨」,在經濟上推行的「新南向政策」,呼籲大陸臺商臺資撤回臺灣。在人員往來上民進黨當局還各種阻撓兩岸交流。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教授劉國生則分析認為,未來四年蔡英文當局既不大會採取與大陸全面對抗,也不大會採取與大陸對話的路線,而是繼續她的所謂「維持現狀」。

蔡英文與賴清德的態度更加值得警惕,二人將「臺獨」當成長期的工作。未來4年蔡英文可能把旗下的法律體系用「切香腸」的方式統統都改革變,讓它們更加適合「臺獨」的要求,未來四年蔡英文會怎麼做,取決於她是否將遇到新的政治危機。

相關焦點

  • 謝長廷: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不承認「九二共識」 就看大陸能否接受
    即將5·20就任「總統」大位的蔡英文,儘管一再宣稱要在兩岸政策上維持現狀,但外界好奇的是,這個維持現狀與馬政府有何不同?又如何實現? 日前,蔡英文新政府內定「駐日代表」謝長廷接受日經中文網專訪時透露,比起4年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已有重大調整。謝長廷曾擔任過「行政院長」、民進黨主席,與蔡英文關係密切。
  • 蔡英文發表"力抗大陸說" 被質疑"維持現狀"成空談
    島內網友提出:我們對中國大陸每年出超幾百億美金,這叫壓力?錢還人家好了,綠人真的有神經病!還有人建議蔡英文,趕快宣布終止陸客來臺,停止一切與大陸的經貿往來,回到小蔣時的「三不政策(號稱與大陸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這樣才能擺脫大陸的壓力!
  • 蔡英文服軟了,宣稱要維持兩岸關係穩定,畫風咋變得這麼快?
    在"雙十講話"中,蔡英文談及臺灣抗疫、經濟策略、區域合作等多項內容,但毫無疑問,有關兩岸問題的表態最受關注。她稱,要將變局的試煉,轉化為歷史的機遇;"我們堅守原則,有決心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但這是彼此共同的責任"。顯而易見,與以往蔡省長不斷叫囂並挑撥兩岸關係的態度不同,雙十演說中的蔡英文明顯語態緩和不少。
  • 臺媒:蔡英文的講話無助化解兩岸僵局
    臺灣大華網絡報昨日(10月14日)發表評論說,蔡英文的雙十講話表達了她有信心帶領臺灣安然度過,但這篇5千多字的文稿平淡無奇、激不起一點漣漪,連眾所矚目的兩岸問題都輕描淡寫帶過,甚至還呼應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說法,不僅引起大陸強烈反擊,連臺灣民眾都不買單。
  • 蔡英文就職演說將緩和兩岸?島內學者:十分悲觀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將在5月20日連任就職,就職演說能否平息兩岸緊張?島內學者普遍悲觀。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表示,蔡可能呼籲兩岸和平,但不會產生任何作用,兩岸未來擦槍走火的可能升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蔡英文連任就職一切從簡,但攸關兩岸關係的就職演說內容仍受重視。
  • 蔡英文最後一哩路還有多長?
    蔡英文15日正式被民進黨提名參選2016「總統」。臺海網4月16日訊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15日確定獲得黨內提名,再戰「總統」大位。民進黨內從未有人參選過兩次「總統」大選,蔡是第一人,這位被視為可能成為臺灣第一位女「總統」的參選人,曾在2012年敗選時提到,民進黨要重返執政還剩下最後一哩路,外界也認為這距離勝選的一哩路,就是兩岸政策。
  • 港媒:「凍獨」再被束之高閣 蔡英文挑戰大陸底線耐心
    【環球網綜合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17日在全臺黨員代表大會上將以「維持現狀黨綱」取代「臺獨黨綱」之「凍獨案」等提案,全部送進中執會研議。香港中評社7月19日發表評論文章稱,民進黨全代會不處理「臺獨黨綱」,等於宣示繼續不接受、不承認「九二共識」。因為沒有「九二共識」,兩岸現狀5.20後已遭破壞。「凍獨案」再一次被束之高閣,其實是在挑戰大陸的底線和耐心,大陸的期待又一次落空。
  • 面對蔡英文如此言論,國臺辦發話了
    臺頭聞編輯:暗藍12月25日,國臺辦召開記者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此次記者會中公開表示,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所發表的「「四個認知」」是混淆黑白的行為,蔡英文的這種行為,實際上是通過謊言的方式欺騙臺灣民眾和大陸民眾,並且試圖以謊言的方式達到爭取所謂「臺灣主權」的目的。
  • 臺學者:蔡英文若持續操作「反中」,疫情後要做好大陸反制的準備
    針對疫情之後的兩岸關係演變趨勢,臺灣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郭應哲表示,蔡當局在防疫政策當中保持一貫「親美反中」路線,可以看出來,兩岸關係從冰封逐漸走向對立升溫,這波疫情將是影響兩岸互動的「黑天鵝」,假如蔡英文持續操作「反中」,疫情過後要做好大陸反制的因應準備。
  • 蔡英文政治性格與路線的觀察
    種種問題,恐怕蔡英文本人,都必須要對臺灣民眾及大陸說清楚講明白。  從民進黨的大陸政策方面來說,蔡英文恐怕最後仍迴避不了民進黨難解的六大問題,包括一個中國的問題、九二共識的存在問題、"臺獨"的問題及中華歷史與文化認同問題。蔡英文如何能用「和而不同、和而求同」來模糊?恐怕批馬內政是她用來模糊論述的一種方式。
  • 兩岸險狀七特色?蘇起警告蔡英文停止「兩國論」:大陸不會忍太久
    臺當局前安全會議秘書長、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7日在論壇上指出,當今「兩岸險狀」的「七特色」全數上演。 蘇起呼籲臺灣切忌走回「躁」的路線頻對大陸出招,蔡英文應停止推動「兩國論」,才能夠營造一塊「灰色地帶」,否則兩岸回歸「鬥」的劇本,大陸不會忍太久。
  • 臺灣專家:大陸赴臺遊政策應會解禁
    蔡英文順利連任之後將會採取怎樣的兩岸政策,這想必是臺灣民眾最關心的事情了。畢竟兩岸問題一直牽動著兩岸同胞的心,此前蔡英文為了騙取選票,故意製造兩岸緊張對立,呼籲民眾「抵中,抗中」,導致大陸赴臺遊的旅客人數驟減。在2019年11月更是創下了僅9.6萬旅客的歷史新低。那麼在選舉過後,蔡英文順利連任是否會加劇這種現象呢?
  • 「獨派」屢觸「臺獨」紅線,島內擔憂蔡英文520就職講話「出格」
    兩岸論述基調引猜測至於蔡英文就職演說中兩岸政策的基調,臺「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11日稱,就職演說還在持續討論撰寫,目前無法報告確切內容,但蔡的兩岸政策始終是穩健一致的。臺灣《中國時報》11日披露稱,蔡英文5·20的兩岸論述將維持年初勝選演說中拋出的「和平、對等、民主、對話」8字以及「不挑釁、不冒進」的基調,同時聲稱「致力確保臺海和平穩定現狀,兩岸雙方都有責任」。《聯合報》11日稱,今年的就職演說,蔡英文「將從4年前到現在民進黨執政後帶給臺灣社會的改變,再對應到兩岸、國際情勢變化,闡述執政團隊的挑戰與因應」。
  • 葛來儀:蔡英文的政策!
    美國著名臺海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今年臺海形勢主要變數是蔡英文的政策,因為蔡目前面臨島內巨大壓力,民調支持度低。是否會因這種「受挫感」作出對北京具挑釁性的事情?雖然葛來儀認為這「不大可能」,但她依然將其列為主要變數。另外,她也表示,如果美艦訪臺,大陸很可能會懲罰臺灣。
  • 大陸學者:蔡英文第二任期還會繼續推行「C型臺獨」
    從蔡英文第一任期的言行邏輯、民進黨的一貫做法及表現來看,蔡英文執政第二任期還會繼續推行「C型臺獨」。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朱松嶺教授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2月號發表專文《臺灣「二合一」選舉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 蔡英文拋兩岸關係「三新」主張 偏偏不提「一中」
    臺灣《聯合報》報導,蔡英文在520就職周年前夕,接受臺媒專訪時再度談及兩岸議題,並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蔡英文表示,在這種變動中的情勢,「臺灣與中國大陸要共同來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的狀態」,這是雙方需要努力的,而且需要有一些結構性的合作關係。
  • 蔡英文認慫了?
    比如,一年前的10月10日,蔡在講話一開始就把矛頭對準大陸提出的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言辭激烈。今年呢?講話通篇都沒提及「一國兩制」,相反倒是用了將近百字,表達對於改善兩岸關係的「期待」。再如,昨天講話中出現了「我們不會冒進」「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以及「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等字句,也被認為是蔡「態度軟化」的例證。
  • 蔡英文提"兩岸三新" 國民黨批:抱薪救火無助解凍僵局
    (圖片取自網絡)中國臺灣網5月4日訊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國民黨今天(4日)上午舉行記者會,批評蔡英文針對兩岸關係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三新」、結構性合作關係等說法,根本是抱薪救火、杯水車薪、又無法釜底抽薪,而且兩岸凍結造成臺灣觀光產業變成「關光慘業」。
  • 專家:蔡英文訪美演說迷惑選民
    文章指出,蔡的論述可謂詞彙美麗,願景美好;但從邏輯上看,則仍是空洞模糊,甚至矛盾百出,是一次極具迷惑性的競選演說。  全文摘編如下:  日前訪美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美國智庫發表演說時首度提出:若當選,將在當前憲政體制下,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並表示兩岸之間應珍惜並維護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
  • 蔡英文「雙十講話」認慫了?兩岸問題專家這樣說
    1在昨天的「雙十講話」中,蔡省長談及臺灣抗疫、經濟策略、區域合作等多項內容,但毫無疑問,有關兩岸問題的表態最受關注。美歐媒體的觀後感幾乎一致,都說蔡英文對大陸「語態有些緩和」。比如,一年前的10月10日,蔡在講話一開始就把矛頭對準大陸提出的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言辭激烈。今年呢?講話通篇都沒提及「一國兩制」,相反倒是用了將近百字,表達對於改善兩岸關係的「期待」。再如,昨天講話中出現了「我們不會冒進」「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以及「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等字句,也被認為是蔡「態度軟化」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