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
這是河南安陽中國文字博物館所收藏的一片殷墟甲骨,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雖然歷史悠久,但如果你仔細辨認,還能識別出一些文字。比如在這片甲骨的左下角,就刻寫著:「辛卯卜,貞,王其田,無災。」意思是:辛卯這一天佔卜,貞人問卜,王去田獵,是否有災害。
能夠識別數千年的文字,是中國人的驕傲。那麼如何來識別這些文字呢?為想,我們應該了解一些漢字構造的基本規律,也就是六書。
所謂「六書」,是漢字造字的六種方法。當然也有人說,是造字的四種方法加上用字的兩種方法。也就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
象形
相形,是最基礎的造字方法,就是把所指向的事物用簡單的筆畫勾勒出來。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個概括: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受到圖像構字方法的局限,象形字只能是一些具體的事物,一些抽象的概念是難以象形的。在象形字中,往往會突出所相之物的突出特點,比如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大象的鼻子,老虎皮毛上的花紋,馬的鬃毛,等等。
那麼大家能不能猜一猜這兩個字中,哪一個是「羊」「哪一個」是牛嗎?我想大家都能認出來,因為這兩個字的相形中,它們有不同的角——牛角和羊角彎曲的行狀是不同的。
同樣的,我們從下面兩個文字的古體中,也能區別出他們意義上的不同。牙指的是口腔內部相互咬合的大牙,而齒指的是門牙。因此我們才有「感覺牙磣」「唇亡齒寒」的說法。
指事
相較相形,指事是一種相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當沒有、或不方便用具體形象畫出來時,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表示。大多數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添加、減少筆畫或符號。許慎說:「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現意,上下是也。」
比如本、末兩個字,就是在「木」的基礎上,加上一橫來進行強調。「本」的一橫在下邊,表示「本」這個字意思是「木」的下部,也就是樹根的意思,所以我們才有「根本」這一個詞彙。同樣的,「末」是強調「木」的上部,也就是樹梢。王維《辛夷塢》詩中有「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的詩句。本、末原始意義上的這種差異性,才使得我們有「本末倒置」這樣的詞彙。
會意
會意,是一種比較有意思的造字方法。會意字往往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部分組成,我們需要把各個部分的含義結合在一起進行領會,才能明白其中含義。比如「採」字,上邊一個手,下邊一個木,用手去摘取樹木上的果實,也就是「採」了。
會意字表面上看很簡單,但如果你不明白會意兩部分的原始含義就容易出錯。《左傳·宣公十二年》:「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止戈為武」是中國人對武力進行道德化的解釋,人文真正的武,是應該終止幹戈。而如果從「武」字的原始造型來看,這種對武力的理想化認識,是不正確的。
從甲骨文的「武」字,我們可以看出,止戈的止,是象形字,象腳趾之形,引申為腳步向前。那麼「武」就是,帶著兵器——戈衝鋒陷陣的意思。
還有一個大家普遍理解錯誤的象形字——章。日常生活中會有這樣的對話:
A:您貴姓?
B:免貴,姓章。
A:立早章,好是弓長張?
「立早章」似乎已經成為人們對於「章」這個字的固定理解。那麼章的意思難道是「早點站前來」嗎?
當然不是,因為「章」作為會意字的兩部分不是「立」和「早」,而是「音」和「十」。
《說文解字》說:「十,數之終也。樂竟為一章。」也就是說,十在十個數字裡面是終結,代表事物的終結。音和十表示音樂的終結,一段音樂的終結,表示這段音樂成為「一章」。
形聲
形聲字在我們先進使用的文字中最為常見。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表示漢字的聲音,一部分表示漢字的意義。由於形聲字基本可以脫離了圖像式的造字方法,可以通過改變偏旁,衍生出一大串漢字,因此在現有漢字中所佔比例最大。
形聲字看似簡單,但容易讓人們將其進行會意式的誤讀。有一個這樣的小故事:王安石研究漢字,著有《字說》,他喜歡將漢字都解成會意字,他說:「波者,水之皮也」。蘇東坡一聽就樂了,那敢情是:「滑者,水之骨也」。王安石的謬誤就是,錯將形聲字——波——視為了會意字。蘇軾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同樣的方法諷刺他。
此外還有一些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並不容易讓我們區分開來:
假借
假借,雖然是六書之一,但與其說是一種造字方法,不如說是一種用字方法。所謂假借,就是借用其他漢字來表示所需要的含義。這時候,被借走的漢字,就不得不再創造一個漢字。
比如,北就是借用了「背離」之「背」的古字,「背」不得不在下邊加了一個表示含義的偏旁,與「北」相區別。我們上邊提到的「止戈為武」的「止」,也是借用了「腳趾」之趾的古字,「趾」不得不加上了「足」以示區別。
假借字,在形聲字大量使用以前,是一種產量巨大的造字法。在甲骨文中,存在著大量的假借字。比如甲骨卜辭中有這樣一句:「其自北來雨。」這五個字中,除了「雨」是象形字之外,其餘四個全是假借字。
在假借字中,最有意思的是「自」這個字:
自原來是「鼻」的象形字,從甲骨文字形中,我們清楚看到鼻子的行狀。那麼鼻子是怎麼變成了自己呢?我們猜測,人們經常指著自己的鼻子說:「我!我!」後來,鼻子就成了「我(自己)」的假借字了。
轉注
目前,學界對轉注字有不同的理解。筆者不能進行太多的解釋,只能告訴大家:考和老是一組轉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