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谷春生,燻葉氣,玉筒吹谷」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
將迎來「冬至」節氣
從這一天起
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
民間俗稱「進九」
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冬至過後
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
北半球的白晝開始慢慢變長
……
01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也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
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
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舊時,老南京就有「賀冬」的風俗
民諺曰:
「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給錢,
冬至大似年,東家不放不肯歇。」
冬
至
節氣
每到冬至,南京老百姓都會穿新衣
同親朋往來慶賀,相互饋贈
各類風俗一如新年
因此,民間也一直有著「冬至大過年」的說法
此外,古代南京人認為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
是上天賜予的福氣
這一天是個吉祥喜慶的日子
02
民諺有
「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時至冬至
也意味著將進入寒冷時節
民間也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
「數九」是從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
每九天算一「九」
因氣候差異
各地都有著不同版本的數九歌
《南京歌謠諺語》一書中
也收錄著一版南京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懷中插手;
三九四九,凍死豬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八九,行人把衣擔;
九九八十一,莊稼漢田中立。
過了最為寒冷的三九、四九
天氣便開始回暖
《淮南子》記載曰:
「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
新年臨近,和煦春日也不遠了……
很多老南京的文人雅士
至今還保持著「畫九」的習慣
從冬至這天起畫一枝素梅
枝上梅花九朵,每朵九瓣
每天以硃砂塗一瓣
九畫而畢則九九已出
所以稱之為九九消寒圖
03
民間認為「氣始於『冬至』」
雖然寒冷來臨
但此時也是進補養生的最好時機
就一個字
香!香!香!
南京老話常說
「冬至大過年,一九一隻雞」
即從冬至日起
每進一九,喝一次雞湯
以滋補養生,強身健體
每年冬至,家家戶戶都早早去菜場
買一隻老母雞回來燉上
幾刻而已,便有了一鍋
湯碧清、肉滑爽、骨酥爛的雞湯
南京白局唱詞裡說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也有人認為在冬至這天要吃餃子
既是「消寒」,也有著「彎彎順」之意
為了延續這份美好的冬至習俗
南京餐飲商會號召會員單位
在12月20日-22日推出
「2020冬至祝福套餐」
即點一份雞湯,送一份餃子
讓這份冬日裡的溫暖傳遍全城
除此之外
老南京還有冬至標配
「燒包數九吃豆腐」
南京人做豆腐的方法很多
寓意也各有不同
青菜豆腐「保平安」
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蔥煎豆腐「從容與富餘」
豆腐,也是諧音「多福」
節日裡都是要圖個吉利的
冬至悄然
太陽從南半球回歸
自此晝長夜短、溫暖可期
那些關於春天的美麗遐想
也有了歸處……
/ 冬至歡愉 常安常樂 /
冬至迎寒冬
你準備吃點什麼?
快來和小布韶韶
素材來源 | 新華社、南京日報、「我們的節日」南京工作室等
圖片來源 | 黃欣、汪春、鮑衛東、光影劍客N、方飛、「我們的節日」南京工作室、硬腿子
編輯 | 胖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