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Day of June》:我們擁有的都是僥倖,失去的才是人生

2020-12-26 一隻古零
更多遊戲體驗,關注即可擁有

老實說很久沒有被一款遊戲觸動到了,有一種看盡人生百態的疲憊感。當遊戲結束背景音樂《Drive Home》緩緩響起時,Steve Wilson輕柔地歌聲又幫助我整理了思緒,想到一些自己人生軌跡裡的得失,以及在面對死亡時的無力和錯愕。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熟悉的主題:當你失去了某個很在乎、很愛的人,該怎麼辦?」——開發商Ovosonico

《Last Day of June》

第一回打開《Last Day of June》的時候不太上心,錯過了很多遊戲提示。靜置看了一會兒風景之後,跑去採了一朵花送給遊戲裡的妻子,也就是女主June。拿到花以後June非常開心,男主Carl也在一旁看著她開心,而我全然不知下一步要做什麼。再加上臨時有事,就這樣匆忙退出了遊戲。

油畫風格的畫風

再次體驗,才發覺這是一個愛與失去的故事。女主June不幸在車禍中罹難。男主(由玩家扮演)嘗試用各種方法試錯,穿越時空想要阻止意外發生。在這期間會解鎖鄰居們的記憶,填充出幾段塵封已久、不為人知的過往。遊戲操作方面非常的簡單,除了基礎的WASD行走之外,只需根據提示用滑鼠進行點擊。夾雜著些許解謎的元素,用第三人稱視角還原了一個悽美哀婉的愛情故事。

June筆下的Carl

註:本文雖然涉及劇透,但不會影響個人體驗遊戲。僅做拋磚引玉之效,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

朦朧質感的油畫風,搭配零臺詞的故事。前期背景音樂存在感較弱的《Last Day of June》更像是一幅安寧祥和的風景畫,被小心珍藏在每個玩家的記憶裡。遊戲伊始出現的恩愛夫妻,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他們沒有眼睛,也不會說話。所有的情緒都通過語氣詞來表達。可能看到這裡會有朋友頗有微詞,先不要急。遊戲裡所有的安排,都有伏筆。雖然不贊同「存在即合理「這種客觀唯心主義的理論(並不影響我對黑格爾的崇敬之情),但請記得所有看似是雞肋或者缺陷的元素,在結束遊戲之前都會得到合理的解釋。

「我們希望通過情感這一通用的世界語言擁抱多元化的群體。」 ——開發商Ovosonico

遊戲中的所有人物

玩過《奇異人生》系列或者《超能隊長的奇異冒險》等遊戲的朋友,對時間回溯、穿越時空這種橋段應該不會陌生。試圖以一己之力改變現實的超能力,真的能夠改寫出一段沒有遺憾的人生嗎?《Last Day of June》會告訴你,不能。遊戲也是一種嚴肅寫實的藝術,並不是用來逃避現實的避風港。當我操縱男主在雨天駕駛汽車回家時,腦海裡莫名的蹦出一個問題:如果不幸痛失所愛,那剩餘大半灰色的人生該如何度過呢?

《奇異人生》

《Last Day of June》保留了類似《奇異人生》擁有時空穿越的遊戲機制。開發商試圖讓玩家自己動手尋找希望的微光,卻又殘忍的扼殺了所有的可能性。雨天、傍晚、打滑的汽車,誰來為突發的車禍意外負責?是貪玩的小男孩兒嗎?可是誰又注意到他失去朋友的孤獨;是沒有規整好行李的女閨蜜嗎?可是誰又呵護過她不打擾的暗戀和選擇離開的決定;是槍不離手的老獵人嗎?可是誰又關心過他兒時的反抗和那一堆父親看不到的獎盃;是送June禮物間接誘發他們出門的老爺爺嗎?可是誰又會為一場意外而怪罪一個懷念故去妻子的耄耋老人。

需要玩家去搜集的回憶

人生不能重來。即便是擁有穿越時空的超能力,也不能改變最終的結局。在我無數次穿越時間卻沒能挽回這一切後,原本以為這就是《Last Day of June》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玩家只能力所能及的去接受。可當我站在妻子June偷偷布置好的嬰兒房時,才發覺自己的淺薄。重要的不是人生能不能重來,而是如同焦安溥所寫:「我擁有的都是僥倖啊,失去的都是人生。「對於Carl來說,僥倖是存活下來的June,而失去的是自己寶貴的生命;對於June來說,僥倖是健康長大的孩子,而失去的是自己忠貞不渝的愛人。「僥倖」和「人生」之間,從來就不是對等的關係。但這並不妨礙它們對當事人的重要性。

最令人動容的畫面

來不及拆開的禮物和相顧無言未講完的話,都成了人生遺憾的點綴。想回到過去更改一切,卻發現學會接受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每次穿越時空的遊戲劇情無法跳過,這也成了《Last Day of June》令人詬病的地方。次數多了以後,難免會讓玩家產生厭倦感:怎麼努力都是徒勞,還要一遍一遍的看故事回放。最後一次,男主Carl選擇了自己坐上副駕駛。看著他想要對妻子說明這一切,卻始終無法開口,將千言萬語化為一個吻時我真的非常難過。這是你們最後一次見面,你卻沒有認真告別。一路上欲言又止不時回頭望著June的動作,與第一次回憶中坐在副駕駛的June如出一轍。

欲言又止

於是看著畫冊,忽然就明白了每次穿越回去,背景音效裡撕紙聲音的意義。那些懊惱和痛苦的聲音,都來June。不難發現在男主試圖回溯時間的時候,女主已經為他做過同樣的努力。我個人認為《Last Day of June》把失去愛人\親人的那種痛苦表現得十分真實。從無法接受,到試圖做些什麼,到精神崩潰,再到大腦一片空白。經歷過這些以後,反而可以坦然的接受事實。至少看起來如此。在平行時空裡相遇的他們,也依然沒有動用語言這一種最無力的表達方式。那句永遠不會說出口的「我可以為你千遍萬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也成了一句心照不宣的誓言。

平時時空的相遇

想必每個人都有失去一些人或事的經歷。而在《Last Day of June》之前並沒有哪個如此規模的獨立遊戲能引起如此大範圍的共情。兒時那些不被父母所支持的愛好、幼時一別再也沒能見面的玩伴、學生的時代青澀的感情、年輕夫妻對生活的熱愛、老夫老妻相濡以沫的真摯情感,都或多或少的觸動過不同玩家的心靈。那些錯過的,有缺憾的才是人生。而當下所擁有的均是僥倖所得。那麼對於失去過一個孩子的父母來說,什麼才是僥倖呢?是新生命的誕生——意外中的意外。

看到這一幕真的好溫馨

「玩家身處遊戲之中,不僅僅要是告訴他們這樣一個故事,關鍵的是通過遊戲玩法,讓玩家體會到失去所帶來的情感共鳴。」——開發商Ovosonico

看不到表情,不會說話的遊戲人物,要如何引起玩家的共情?如果表情不能細緻入微,那麼想要傳遞的情感就會出現偏差;在無法統一語言的情況下,最省力直觀的方式就是放棄語言。考慮到每個玩家都有自己的獨特感受,開發商索性去掉了這些格式化的外觀,用一種接近「混沌」的表達,來傳遞情感,戳中每個玩家不一樣的感動點以此來引起共鳴。當然也有朋友會不習慣這種表達,這也無妨,感覺和愛好都是因人而異的。

這個遊戲更多需要用心感受

當《Drive Home》緩緩響起時,我親手摘下珍藏在記憶深處的風景畫。一遍又一遍的回溯故事,出發點確實是為了找出隱患從而避免這一次事故。但一次又一次在空無一人的客廳驚醒,摸著那些妻子留下的畫時,才發現任何所謂的「問題「,都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普通細節而已。沒有人做錯什麼,也沒有誰應該受到責備。一遍又一遍固執的回憶,一次又一次失敗後的心碎,都是為了最終平靜的釋懷,接受所愛之人已經不在人世的事實。

曾經一起共度的幸福時光

我想,在接過兒子送的花時,June才真正意義上的走出了定格在六月的最後一天吧。

喜歡的話歡迎關注我喔 ()ゝ~原創不易感謝支持。

這是最好的結局

相關焦點

  • 張懸 | 失去的都是僥倖,擁有的都是人生
    在有的人的價值觀裡面,失去是一件比較悲傷的事情,僥倖感覺是一件會讓人心虛的事。但如果看到這句話的是個大大咧咧、非常瀟灑的人,會覺得這個狀態真帥氣。————張懸「我是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她曾這樣說。於是,在她很多的歌裡,自由與糾纏共存,生長和死亡並生。
  • 得到的都是僥倖,不怕失去才是人生
    而一個人,必定要擁有這兩種人生,沒有絕對幸運的人,同理,不幸也只是偶然。而我們的人生,就是這輪番射中子彈的人生。 似乎,每當一個人太過春風得意的時候,接踵而至的,自然是不那麼順利的事情。所以,我時常害怕過得太好。我身邊有很多過得非常不錯的朋友。可是,他們的不快樂,並不會隨便和其他人說。
  • 我哪天 last day?
    兩年多前,我決定離開奧美要創辦 KARMA 的時候,很多人問過我:你真的準備好了麼?那些離開的小夥伴,有的是因為被別的公司挖角,有的是因為要去追求做服裝設計師的夢想,當然,也有的是因為很多廣告人在離職時常常會說的理由:工作負荷太重,家人反對做廣告……大公司,幾百上千號人,每天都有可能是某人的 last day,不足為奇。
  • 擁有的都是幸運,失去的都是人生
    擁有的都是幸運,失去的都是人生一、如果你現在不覺得一年前的自己是個蠢貨,那說明你這一年沒學到什麼東西。二、誰也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誰也不知道永恆有多麼恐怖,但現實往往比命運還要殘酷,只是沒有人願意認輸。三、有多少人是為了不讓別人看出心事,裝出瘋瘋癲癲,嘻嘻哈哈。四、今天不成功還有明天,明天不成功還有後天,不管在哪裡,都會有明天。
  • 關於愛:長久的是僥倖,失去的是人生
    長久都是僥倖,失去才是人生。但回頭想想,愛的魅力不就在它的悠忽短暫嗎?02你正青春年少,恰如花美眷。比武招親的時候,哪裡來的浪蕩子弟,一下就抓走了你的心。這樣的愛外人看是悲劇,但不是每個人求的都是相夫教子、兒孫滿堂。長久以來,我們對於愛情圓滿的定義太狹隘了,似乎只有相伴終身的「結果」,才叫做愛結了果。可是啊,嚴格說,大部分愛都是脆弱的,或死於慘烈分手,或死於平淡度日。
  • 香港職場last day:派「散水餅」的漂亮離場
    關於香港文化,與我們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香港職場上的last day,香港公司的企業文化也表現的更為注重。
  • last day on earth生態分析
    百度指數下面我們將通過3個方面分析該產品的優勢1、單次打開時長短,多次打開遊戲,不同類型用戶獲得體驗不同;2、保有SLG遊戲的最優的留存手段—家園建設;3、PVP玩法後置,給予用戶熟悉遊戲時間。結果相同,時間是最大的消費資源:同層次用戶獲得對應追求 :從以上情況來看,last
  • 人生無常,好好珍惜當下擁有的,別等到失去才知道痛心!
    人生無常,好好珍惜當下擁有的,別等到失去才知道痛心!人生有一件事是最讓人討厭又無可奈何,那就是世事無常。如果說人生如戲,那麼「世事無常」便是遠出現了意料之外的事。而面對世事無常,我們總是猝不及防。那時候 總以為離別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但長大後再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才明白離別應該是豁達的。人活著,就是一個不斷遇見,又不斷失去的過程。我們來世間一趟,就像參加一場宴席,總有散場的時候!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相伴一生,大多數隻夠陪我們一程。
  • last的用法總結,last year和the last year有什麼區別
    今天我們來學習last的用法請熟讀例句到會說:01(某天得感冒)Were you at work last week?上周你在上班嗎? We bought this house last year.我們去年買了這所房子。
  • 「white day」是白色情人節,那「black day」是指什麼意思呢?
    昨日、今日、明日,現在擁有的今天會變成已消失的昨天,而將到來的明天會變成現已擁有的今天。人生說簡單一點,無非就在這三天中無聊的轉換著,何時開始、何時結束,一切都是未知。英文中關於今天、明天等時間的表達你都會嗎?
  • in my day是「在我的日子」?make may day是「作日子」?都不是
    ( ̄△ ̄)每天晚上一篇英語知識普及英語罐頭本文是我的第204篇英語知識文章前天,罐頭菌更新文章《都是「每天」,day by day,day to day,day after day有什麼區別》後,挺多小夥伴在後臺和評論區表示很喜歡這篇內容
  • 我得到的都是僥倖,失去的都是人生 |《島上書店》①
    《島上書店》,作為一本現象級全球暢銷書,寫的是書店老闆的一生,但真正講述的,是全人類的閱讀、生活和愛,以及我們為何而讀、為何而愛的無法抗拒的理由。他失去了愛妻,以及她腹中兩個月大的孩子。警察蘭比亞斯接手這個案子,溫柔地對待著這位剛失去摯愛、處處刁難的男人。三杯酒後,A.J.醉倒在桌前——沒有吃冷凍咖喱、沒有閱讀書籍,他把自己灌醉,就為了夢到妮可。「A.J.,」妮可悄聲說,「上床睡覺吧。」妮可,他睡夢中的鬼妻,扶他站了起來。「你很丟人,傻子。你知道嗎?」妮可說。他點點頭。
  • 廉評:「貪念+僥倖」是美好人生的毀滅公式
    俗話說「五十五、出山虎」,時年56歲的龔秋桂,「出山」不久尚未有大作為,便從新成立的沅江市自然資源局局長的「寶座」上跌落,美好人生戛然而止,再次驗證了「貪念+僥倖心理」是美好人生的毀滅公式。(清風益陽網 12月14日《頭條新聞》)從履歷上看,出生於農民家庭的龔秋桂,仕途頗為順利。除因他本人「聰明能幹」外,組織上的培養和信任,造就了龔秋桂半世的美好人生。
  • 高曉松50歲生日落淚:「得到的都是僥倖,失去的都是人生」
    他們想知道這時代還能為校園民謠哭成傻子的,都是什麼樣的人,就派了同事去停車場做了調查。都是15到20萬的車,白領,二十七八歲到四十多歲的樣子。那時候他們才覺得,其實大家是集體懷舊,不是真的來看一場專業的聲光電伴舞,更不是來考究誰的聲音更好聽。為什麼叫「此間的少年」呢?
  • 心存僥倖隱瞞患有血友病結婚,最終失去了孩子和家庭,悔不當初
    一切都瞞不住了,王強和婆家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情,婆婆直接回了老家,孩子三個月的時候才從老家回來。孩子出生後,我和王強及婆家的關係急轉直下,我知道他們怨恨我隱瞞患有血友病,也沒有在懷孕期間坦白及時做必要措施,生下了一個有病的孩子。心存僥倖鑄成大錯,後悔也來不及了。
  • 詩歌最後一次英文版:The Last Time
    很多媽媽讀後,都建議米皮媽吧這首詩的英文版貼出來。米皮媽是理工科出身,真誠希望小文藝、小清新的媽媽們,如果有更好的翻譯,能踴躍留言。謝謝了:)From the moment you hold your baby in your arms,you will never be the same.
  • Zara Larsson 《Lush Life》燦爛人生
    Zara Larsson 《Lush Life》燦爛人生I live my day as if it was the last我把我的每一天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Live my day as if there was no past我盡情的過每一天像是沒有過往一般Doin' it all nite, all summer
  • 擁有就不怕失去?
    刷鍋的時候冒出了一句話:擁有就不怕失去。我擁有了這個本領,我才敢大肆在人前表現,不怕丟掉,因為我本來就擁有了。也許這就是擁有的就不懂得珍惜,古語有云:有恃無恐。我們擁有了親人朋友,才敢大肆地對最親近的人表達自己的壞,而容易對外人彬彬有禮,謙遜善良。但轉念一想,那失去就怕失去了嗎?沒有擁有還怕失去,不是邏輯有問題嗎?但也確實是這樣,沒錢的時候,怕沒錢,還沒擁有錢就已經在害怕失去了。有了點錢的時候,怕只有這點錢,希望有更多的錢,無窮無盡。
  • 為什麼大部分的人,只有在失去健康的時候,才意識到健康的重要?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物」都是在失去了才能意識到他的重要性。人都是自己擁有的時候不懂得珍惜,一旦失去了就都想到了它的種種美好,所以說不單單指健康。在這裡,我們來談談為什麼大部分人在失去健康後才意識它的重要性?一、中國人的觀念。
  • 《資治通鑑》|心存僥倖是最大的禍根:它會讓你的人生跌入谷底
    當時身上帶的50萬都輸了,老公急紅了眼,沒有及時止損,而是心存僥倖,冒險想賭一把大的翻本賺錢,誰想翻了船。公司的周轉資金沒了,還有100萬借款,生活陷入困境,全職太太小美也開始工作,賺錢還債,到現在也沒緩過勁。心存僥倖是最大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