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的人,大都聽過類似這樣的聲音。老師提問時說:「你聲音大一點」。回到家,爸媽會說:「你做事大方一點,別那麼扭扭捏捏」。朋友說:「你多參加聚會呀,別老一個人憋著」。面試的時候對方說:「你好像有點兒內向,我們傾向於招更活潑的人」。
似乎這個世界一直在督促性格內向者:快點變成外向的人啊。
我也是一名內向的人,年輕時,很長一段時間,聽到這些聲音時,也曾羨慕身邊那些嘰嘰喳喳、蹦蹦跳跳交際花式的人,但是,內心裡有時候卻又莫名討厭他們。
後來,我讀了很多內向者的書,才發現,這世界上,有接近一半是內向者,對於內向者,有著普遍存在的4個誤區,就像四個坑,我們需要避開它們,更開心的是,我們還有外向者沒有的5大優勢。
從此,我依然內向,依然不喜歡應酬,但是,我的職業通路,卻越來越順。
首先,我們看看世人對我們內向者的4個誤解,我們要避開這4個坑
誤解一:內向的人情商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內向的人就是情商低,可實際上,情商與性格 內向還是外向並沒有多大的關聯。
情商,指的是我們對於自身和別人情緒的了解、洞察、掌控和應對, 包括自我意識、自我管理、同理心、換位思考、鼓舞、激勵、領導等。 具體來說,情商的範疇包含了理解、信心、忍耐、抗挫力、毅力、恆心、 合作性等。
但是,內向,只是面對世界的方式,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形式不同。
例如,
內向者說話,是先思考,再說出去;
而外向者,往往在思考之前就說出去了,說話不經大腦,指的就是這種人,你說,到底哪種好呢?
誤解二:內向的人不擅長溝通
其實內向的人並不是不擅長溝通,而是不喜歡無效溝通。確切地說,是需要和對的人溝通對的事,遇到不合胃口的,或者無所事事閒聊瞎扯的, 就閉口不言或是乾脆遠離。
內向的人本就專注於內心世界,更多地偏向於通過思考信息、概念或觀點來進行提升並獲得滿足感,而不是通過與人相處、團隊合作來獲得滿足感。並不是我們不擅長溝通,而是我們不喜歡那種無意義、無價值的溝通。
在內向者看來,那些廢話、無聊的客套話,都是扯淡。
誤解三:內向的人不擅長社交
內向的人也並不一定是不擅長社交,而是有選擇地社交,也許我們人脈的數量會相對更少,但我們人脈的質量往往更高,也更牢靠。
外向的人,需要在人群中講話來補充能量;
內向的人,需要獨處時補充能量。
內向的人,在經過一場喧嚷的社交後,即便沒喝酒,也有微醺的感覺,就是因為社交過度,這對內向的人是一場折磨,事後需要找個地方好好獨處一會。
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維護更多地與一個人的主動、真誠、信任、坦誠、 回饋(利他)等特質更為相關。
內向者,因為重社交質量,所以,天生自帶「宜人性」。
誤解四:內向的人不能成為領導者或不容易獲得成功
有很多領導者或者成功人士確實是外向的,典型的如馬雲和王健 林,你看那個能嘚吧勁。
但同樣有很多領導者或成功人士是內向的,例如賈伯斯、林肯、巴菲特。據統計,70%的大領導,是內向者。只不過恰恰因為我們性格內向,更為低調和內斂,不喜歡拋頭露面,所以才不被我們了解和熟悉。
能否成為領導者主要與一個人的動機、權力欲、視野、戰略思維與 洞察力等有關。至於能否成功,涉及因素就更複雜了,除了自身能力和素質,其實還包括運氣和關係等。其中有的則是我們無法控制或改變的。
內向者,可以有優秀的外在表現,例如我平時不喜歡交際,但是,我在面對人群中演講時,卻屢獲冠軍。
有研究表明,內向者在公開演講時,反而滔滔不絕,言之有物。而外向者,卻反而容易卡殼。
這4個誤區,就像4個坑,我們要去避開。那麼,我們性格內向的人,該如何打通自己的職業成長通道呢?
性格內向的人打通自己的職業成長通道,需要發揮5大優勢:
一、 充分發揮內向者的優勢
內向者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喜歡通過仔細考慮資訊,觀點、概 念來獲得滿足感,而不是通過與人相處、團隊合作來獲得滿足感。
內向的人更注重深度,更容易把事情想得透徹並做出明智的抉擇。 而且,有時人在單獨工作的時候往往更有成效,所以內向者可以充分利 用這方面的優勢,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自我探索及提升。
在和他人溝通或交往的過程中,內向的人更加熱衷於有意義或價值 的探討,能夠認真地聆聽,審慎地分析並提出有見地的見解,而這更有利於建立高質量的人脈和關係。
二、 選擇那些內向者有競爭優勢的職業或領域
在什麼樣的職業或領城,內向者會更有優勢呢?
答案是那些需要專注思考、獨立思考與抽象思考的領城,如IT、設計、諮詢、講課、工程、管理、投資等知識或技術密集型職業。
在這些領城,績效的獲得更多地依賴於任職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術, 而非人際溝通、協調與關係處理等。因此,內向性格的人可以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獨立思考,深入鑽研,謹慎節制,而不必過於擔心身邊的「雜音」和幹擾。
三、 用另類的方式擴展人脈和社交
擴展人脈和社交的方式有很多,吃飯喝酒或應酬只是其中一種。如果你性格內向,不喜歡這些無聊的應剛,其實也沒必要強迫自己去適應或改變,完全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去擴展人脈和社交。
我現在應酬極少,但是收入反而越來越多。在事業上有一定的級別後,我想說就說,不想說就不說,沒必要去迎合別人。
比如,在社交網絡或問答社區通過不斷輸出和寫作積累粉絲和人氣, 而後「以文會友",尋找志趣相投、三觀相符的人做朋友,由點到面認識更多優秀的朋友。
內向的人,我建議你更加多用非實時溝通,例如微信、寫作、郵件,因為你需要充分思考,先想後行;少用實時溝通,例如電話。跟不熟的人打電話太多,對你是一種折磨。
當年我剛開始做銷售的時候,主動給每一個陌生客戶打電話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折磨。現在有了微信好多了。
在擁擠的酒席上,你也未必能做那種八面玲瓏到處勸酒的人,你擅長的是與人深入交談,在你看來,酒席上的那些逢迎拍馬的人,說的都是些愚蠢膚淺的屁話。
所以,你可以跟身邊同樣看起來內向的人,稍微談點有深度的話題,或者乾脆演講式講話,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四、展現內向者獨特的領導魅力
性格內向的人不但可以成為領導者,而且可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實際上,很多領導者就是內向的,內向的領導,自有外向者不具有的一面,例如聖雄甘地的堅持獨立、賈伯斯對於科技的創新、林肯對於屬下的悉心關懷等。
對於內向的領導者來說,可以充分展現內向性格所具有的優勢,如深思熟慮的規劃。內向的領導者不一定光芒四射,但可以不怒而威。
內向還是外向並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要有領導的意願、寬廣的胸懷和睿智的洞察力。
五、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最優,如果有必要,可以尋找性格互補的事業搭檔
一一個內向、不善交際、「不夠圓滑」的領導者,可以去尋找一一個性格 外向、處事靈活甚至是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的事業搭檔。有些大領導配上一個光鮮亮麗的「交際花秘書」,看到客人就熱情相迎,目的之一是這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成功的道路也有千萬條。
如果自己本身性格內向,就喜歡獨處和思考、分析和鑽研,對於各 種人際活動並沒有太大的熱情,也不是很擅長,那我們沒有必要為了培 養所謂的「高情商"或拓展所謂的「人脈」而放棄自己的優勢,轉向自 己不擅長的活動。
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內向性格中的專注、自製、自我激勵和自我驅 動等優勢,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最優,成為行業內或領域內真正的專家。
總結
內向者,避免上面的4個誤區,發揮5大優勢,你不但不需要刻意迎合別人,還能超過大部分的外向者。
你的內向性格,本來就具有獨特的競爭力,你要做的,就是發揮你本來的優勢,這樣不但可以鹹魚翻身,還能鹹魚變錦鯉,體面從容過好這一生。
感謝您的觀看名弘老師IPMA英國培訓行業協會認證國際職業培訓師20年世界500強管理和市場經驗前中國惠普商學院高級講師個人成長類乾貨文章持續輸出,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