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重外向交際的社會中,常常會忽略掉內向者所能做的、承擔的、和提供的事情。環境導致內向的人常常忽略自己在交際中的優勢,並提高對自己的要求與標準,甚至會導致自信心喪失。
希望內向的你明白,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身上都帶著光,如果你還沒發現你的光,或許是你還不知道自己會發光,還沒找到合適的位置。
關於內向者的優勢與價值,分別有十點,但這並不是說所有性格內向的人都擁有下年提到的十種優勢,也不是說只有內向者可以擁有這些優勢。這些優勢在內向的人中會更容易發現。
優勢分為上中下,今天我們詳細的說前三個:
優勢一:謹慎
第一眼看到「小心」、「謹慎" 時,你也許覺得它們根本算不上什麼優勢。但是別忘了:(一個謹慎的人在與別人交流時,會小心翼翼,不會太粗線條,不會給人太大的壓力。他們可以讓對方感到被理解、有分寸或者被尊重,而不是一味地從自己的去角度考慮問題。)
正是由於內向者和外向者神經生理的不同,使得外向者總是追求讚賞,而內向者則是追求沉穩。這種謹慎的優勢正是得益於這種求穩的心態。安靜的人在冒險之前,會先觀察,考慮周全。如果他真的要冒險,那麼不是只有蹦極或經濟類投資才有風險性或才能稱得上是冒險,人與人的溝通中也處處存在風險。(謹慎的內向者般會放棄那些大膽的比喻或有攻擊性的建議、突如其來的想法以及正面的衝突。)
他們在交際時,會特別注意兩點:第一,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不想那麼輕易或草率地說出關於自己太多的事;那些折磨他們的、讓他們覺得重要的或者感興趣的事情,他們總是願意和朋友一起做。因此,他們總是表現得很尊重別人,喜歡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第二,謹慎的內向者不喜歡把沒有深思熟慮的話或突發奇想直接說出來。他們在表達想法之前,會先有一個完整的想法,然後通過實踐來檢驗這個想法。做這些是為了讓自己說得更好。他們認為那些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想法,總是有些不靠譜。
謹慎過了頭就是過於小心翼翼、太過於收斂。安靜的人在處理關於自己的信息時或在對待一件事情的熱情上,太過于謹慎。這在外向者看來就會很害怕就變成了一種甚至是冷漠
對於每一個談話對象而言,如果對萬總是很小心,那你的感覺應該很好,至少沒有壓力感,而且會感覺自己被重視。
優勢二:看到本質
內向者的大腦一-直在不停地整理接收到的信息,無論是他們所看到的、所思考的,還是所經歷的。只要他們醒著,就一直在思考:思考我與他人;含義與意義;意義與價值等。
內向者大腦的「 後臺運行——帶來的最好結果是讓他們有了看到事物本質的資本。也就是說,當內向者與別人文流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深層次的東西。因為,他們說出來的話大多經過了大腦的測試和過濾,對重要性、正確性、背景以及匹配度都有了測試。內向者說的話,通常都會帶有特殊意義、有深度、有「料」。有了這三點就可以抓到事物的本質。
看到 「本質」可以對他們與別人的交往產生影響。 對於一個能看到本質的人來說,在社會交往中,與少數的人談真正的友誼,要比和許多人都只是淡淡地相識要更有價值,而且更舒服。)他們把談話的內容看得很重要,但不太注重談話的形式與發展。他們能夠建立真正的、深厚的友誼,這些友誼大多可以維持一生。 有局限的關係網對他們而言往往要好過廣但很淺的朋友圈。
然而,能看到本質也有不好的一面,的人在熱鬧的交際場景下還是會很慢熱,因為他們在等待著時機的成熟。他們希望大腦中有一-段相應的準備時間。由此可以看出,他們比較適合權街一些事情或者能夠忍受些爭論。可這樣也會給別人種技動、遲鈍的錯覺。可惜,他們腦袋裡想的事情別人是看不見的。
能夠看到本質的內向者認為,對一些行為舉止或者小事情的議論沒什麼意思,甚至有時候會覺得很陌生。安靜的人的這種態度在很多情況下都有好處,例如一次解決問題的談話、一個科學辯論會、閱讀哲學性的文章以及項目大會上。
優勢三:集中
很多安靜的人都有集中精力的本領。他們可以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這也是為什麼內向者極少對外界的事物有反應的原因,外界事物在他們頭腦中留下的印象也微乎其微。集中注意力有很多好處:一個能夠集中注意力的人要比容易分心的人做起事來簡單,而且還能做得更好。
只要是他們想做的事情,大多都能成功。研究溝通交際方面的專家尼古拉斯。恩克爾曼」,將這個對於成長而言不變的準則列為人生發展的14條準則之:集中精力法則。
一個注意力集中的人,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要做的事情上面。他們會釋放出自己的能量,而這便賦予了他們極大的優勢,給同伴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在報告中,內向者可以「靜靜地」將大家引到他們的成為舞臺的中心或擁有一大群聽眾。,他們不依賴攝像頭。這對於他們的談話對象自然是好的,他們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一個人身上,給予談話對象特別的關注。 在社交中集中注意力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保障。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注意。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本。
明日更新優勢四五六
關注王大可,分享乾貨,提升認知,思考和探究自我真相
我陪你 溫柔成長,走向你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