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準旗這個村把小兔子養成大產業
經過近一年的發展,準格爾旗大路鎮大溝村,昔日的小山溝變成了養殖場,480隻種兔倍增至4000多隻,大溝村的小兔子蹦出了大產業。2019年3月,按照「企業 黨支部 合作社 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大溝村成立了準格爾旗玖聯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修建了4000平方米的大溝肉兔養殖基地,引進了400隻種母兔和80隻種公兔,把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的肉兔產業作為脫貧增收產業,大力推廣並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
烏審旗巴音高勒嘎查:「牧羊人」掌上牧場跑出產業先行「加速度」
烏審旗巴音高勒嘎查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駐村工作隊與嘎查「兩委」搶抓「網際網路+」發展機遇,量身打造「牧羊人」掌上牧場物聯網養殖,促進農牧區產業多元化發展,使實體經濟搭上網際網路的「順風車」,推動農畜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
-
「一村一品」奔小康丨石燕湖村:小民宿大產業,託起村民致富夢
「以前村民是做種樹賣樹的小生意,現在走的種樹賣景和發展民宿的新路子。」村黨總支書記劉亞洲告訴花花,2004年,石門村和石燕村合併為石燕湖村,有24個村民小組。近年來,大部分村民從靠外出打零工和發展養殖業的傳統思路中走出來,結合「綠心」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民宿產業,在自我造血和外界幫扶的「雙驅動」下,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32戶94人(其中兜底戶5戶5人),現已全部脫貧。55歲的村民張永波當包工頭起家後,計劃將積蓄拿到長沙市區買一套商品房養老,在劉亞洲的苦口婆心遊說下,他毅然回村帶頭建起了「多點民宿」。
-
集思廣益,這個村將迎來大變化!
集思廣益,這個村將迎來大變化!工作坊團隊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進而打造鄉村文化旅遊線路,從而達到「小改造有大改觀、小座談有大智慧」,擦亮「深閨匡廬、醉美北山」的生態品牌,帶動北山村和殷祖鎮鄉村旅遊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
駐村「幫」丨強產業、引能人 他「織出」雅江扶貧產業
有這麼一幫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吃在村、住在村,服務在村,與貧困群眾結親戚;他們沉下身子、紮根基層,走東家、進西家,把村裡當成自己的家;他們因戶施策,扶貧幫在點子上、扶在關鍵處;他們嚴肅黨組織生活,把村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近年來,衡陽市共派駐扶貧工作隊1481支,派駐村工作隊員3432名,湧現了大批紮根基層、心繫群眾、有擔當有作為的駐村幫扶工作隊及隊員
-
東鄉縣考勒鄉峴子村:小數字裡的大變化
峴子村:小數字裡的大變化民族日報記者趙好飛驅車經過一段蜿蜒曲折的山路,記者來到東鄉縣考勒鄉峴子村。這個村的村委會在山梁上,極目遠望,溝壑中分布著零零散散幾戶人家。採訪中得知,因為他家符合易地搬遷條件,去年底就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他還通過精準扶貧貸款和產業扶持資金,養了40隻羊,開始發展養殖業。「去年,幫扶幹部還為我申請了公益性崗位,經過縣林業局培訓,我成了一名護林員,平時主要進行植樹造林和補植補栽工作,這份工作一年給我帶來了8000元的收入,黨的政策實在太好了!」馬艾有布感嘆道。
-
鄧州市孟樓鎮耿營村:小村莊的大變化
大方田上,大型農機來回穿梭;稻漁混養基地內,人們正忙著捕魚;養殖種植合作社裡,火紅的辣椒映紅了採摘工人的臉龐……近日,記者走進鄧州市孟樓鎮耿營村,切身感受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給小村莊帶來的大變化。在脫貧攻堅戰中,耿營村抓黨建促脫貧,抓產業促發展,加強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措施得力,效果明顯。
-
萬寧吳村集中力量做大集體產業
萬寧吳村集中力量做大集體產業盤活撂荒地 打造「菜籃子」■ 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育苗、移栽、覆膜、埋土、施肥、澆水……連日來,在萬寧市後安鎮吳村,脫貧村民祝海花在村裡的「菜籃子」集體經濟種植基地裡忙碌著。大半個月下來,這裡的土地換上「新顏」,黃燈籠辣椒、青椒、蓮花白等冬種蔬菜冒出嫩芽。
-
三亞大茅村:小網格織就「小康幸福網」
從曾經的貧困,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從昔日「髒亂差」蛻變「白淨美」……發生在吉陽區大茅村的可喜變化表明,只要基層黨組織強了,基層「網格」織牢了,黨員作用發揮好了,老百姓就有了主心骨、帶頭人,村民的日子就會過得越來越紅火!
-
永靖縣「大產業+小產業」讓群眾收入穩增長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臨夏】永靖縣「大產業+小產業」讓群眾收入穩增長唐玉良手捧著剛挖出來的三年成品百合滿是笑意新甘肅客戶端4月8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李楊)上午10永靖縣千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內一片忙碌景象「陳井鎮千畝百合種植基地是由甘肅劉家峽農業開發集團和陳井鎮陳井、年家灣、大嶺3個村的『黨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建設,通過『企業開拓市場樹品牌,合作社管理農戶抓基地,農戶負責生產保品質』的路子,實現訂單、種植、銷售一體化經營,確保群眾收入穩中有增。」唐玉良介紹。
-
他山之石|「小柚子」做成大產業——看廣安市百年龍安柚的現代產業...
「小柚子」做成大產業——看廣安市百年龍安柚的現代產業發展之路日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合廣遂南媒體聯合採訪活動」在廣安落下帷幕。走進園區,只見眼前漫山遍野的柚子樹生機盎然,甘甜多汁的龍安柚更讓採訪團大飽口福。做強產業,要素保障是第一步。據了解,廣安區連續多年持續不斷向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區投入項目資金,累計整合各類資金2億元用於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同時區本級每年配套1000萬元資金用於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獎補。
-
廣州花都區赤坭鎮:著力做好「六篇文章」讓小盆景成為富民興村大產業
廣州市花都區赤坭鎮作為農業大鎮和鄉村振興示範鎮,正依託百年盆景之底蘊打造嶺南盆景小鎮,紮實做好規劃、布局、市場、人才、電商、「文旅+」六篇文章,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助推鄉村振興,把盆景做成推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大產業。目前,全鎮盆景從業人員已超過3000戶、1.5萬人,佔全鎮人口的四分之一,盆景年銷售額達5億元。一是做好規劃文章,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
小康·莎車 | 孜熱甫夏提鄉喀勒提拉村增收致富有他們,穩了!
多措並舉鋪就增收致富路——記新疆師範大學駐莎車縣孜熱甫夏提塔吉克民族鄉喀勒提拉村工作隊脫貧攻堅工作「這幾年在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帶領下,大家收入越來越高,住上了新房子,添置了新家具74歲的黨員色依提艾合麥提·米納木樂呵呵地說著村裡的變化。駐村以來,新疆師範大學駐莎車縣孜熱甫夏提塔吉克民族鄉喀勒提拉村工作隊攜手村「兩委」,立足村情實際,通過引導村民種植特色經濟作物、促進村民就業、幫扶村民創業,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特色種植增收益喀勒提拉村人均耕地4.6畝,土壤保水性差,村民依靠傳統種植,收入較低。
-
大抓產業 抓大產業 會澤縣脫貧產業拔窮根
蔬菜產業扶貧基地。近日,筆者在會澤縣待補鎮野馬村看到,萬畝產業大棚連成片,一大批群眾正在產業基地裡忙碌。站在村頭往下看,一幢幢嶄新亮麗的小樓,向人們展示著這裡的富足……幾年前,這裡還是個守著田地過窮日子、住著土木房的貧困村,通過發展草莓、花卉、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產業,野馬村的變化讓人刮目相看。
-
小產業釋放大能量
食用菌產業栽培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是許多地區首選的扶貧產業。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嚴重缺水,產業的發展被緊緊卡住了脖子,廣西田東平略村精準選擇了養鴿產業。據統計,規模1000頭的養豬場每天大約要用15噸水,而同樣規模的養鴿場只需要1噸左右,而且出欄很快,23天錢就可以到百姓口袋裡,更適合在缺水地區發展。村裡成立了養鴿合作社,一大批村民靠養鴿脫了貧。
-
「東西部扶貧協作」白果樹村,產業路上「黃金果」
清江南岸白果樹村,盛產椪柑、玉皇柚,種植歷史悠久。10年前,這裡交通不暢,果農靠背或挑提籃小賣,信息閉塞,賣不出好價錢,果農比喻「黃金果」賣成傷心果。2016年,白果樹村春風如雨,建始工商銀行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
-
村村向上·桃江|金盆村:女支書的「新」治理 小村莊有了大變化
由道光村、董家橋村、許家村三村合併,因信訪矛盾較為突出,為民辦事服務水平不高,再加上地理位置偏遠,金盆村的發展一直受限。 2017年4月,金盆村進行村幹部換屆選舉,幹部隊伍老齡化,需要年輕血液的加入,卻面臨村裡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已外出務工的難題。那時的王熙還是一名在廣東郵儲銀行工作的「外地媳婦」。
-
「木器加工專業村」輝煌不再,新舊動能轉換帶來新機遇
春節期間,記者走訪了黃河北的天橋區大橋街道蔣家村,這個曾經遠近聞名的「木器加工專業村」,經過幾十年的風雨沉浮,恰好也站在了產業轉型換代的十字路口上。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建設,未來或將改變村民的居住環境,同時也將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
板慄產業富村、休閒採摘興村丨寶山村:小板慄展現大作為
近年來,該村圍繞支部組織帶村、板慄產業富村、休閒採摘興村、生態家園建村的目標,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和「三產」深度融合,以小板慄展現了大作為。慄子富含鉀、鋅、鐵等礦物質,具有較高藥用和食用價值。熊背鄉板慄種植面積達2萬餘畝,素有「板慄之鄉」的美譽,特別是寶山村,板慄種植歷史悠久,村內「板慄王」樹齡達260年之久。寶山村黑油慄果肉豐滿、顆粒均勻,口感「幹、面、甜、香」,素有「黑珍珠」之稱。
-
轟隆轟隆...五峰這個村有了新產業
這一幕幕景象,要從大慄樹村機耕隊成立說起。既要鄉風文明,也要產業興旺近年來,大慄樹村緊緊抓住精準脫貧和美麗鄉村建設機遇,致力於基礎設施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和鄉村文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產業全而不優的問題,始終困擾著大慄樹村「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