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肩膀遠離耳朵的細節和重要性,就別抱怨為什麼你開肩沒效果

2020-12-13 凡一說瑜伽

「讓肩膀遠離耳朵,肩膀後展下沉」我想瑜伽習練者對這句話肯定非常熟悉,耳朵都聽出繭了。那為什要讓肩膀遠離耳朵?如何正確的做到肩膀遠離耳朵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先來說一說為什麼要讓肩膀遠離耳朵?

1、給頸椎創造空間,讓頭頸可以自由活動;防止壓迫頸椎及周圍神經和動脈!

我們知道不管是頸椎和腰椎都不能被壓迫,要最大限度的延展給椎體創造空間。比如在牛面式中當雙手在體後相扣的時候,我們會提醒自己讓頭頸左右動一下,檢查一下頸椎是否受擠壓,頭頸是否能夠自由活動。

其次。很多人在練習瑜伽的時候會感覺頭昏頭暈,聳肩導致肩頸周圍的神經和動脈受到擠壓和壓迫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肩膀後展下沉遠離耳朵就可以避免這一系列的問題。

2、讓肩關節回歸正位。

一旦肩關節回到正位,就能充分啟動手臂和肩膀力量同時創造肩膀的穩定性,而這些對任何一個體式都至關重要。

肩關節是個球窩關節,而且關節窩非常的淺,所以肩關節靈活有餘穩定不足;容易脫臼不容易發力,所以很多人形容肩關節的結構就像把一個桌球放到一個淺口的盤子裡面。你可以想像一下桌球在盤子裡面咕嚕亂晃的情景。

而肩膀遠離耳朵,肩膀後展下沉就能有效的讓肱骨頭呆在關節窩裡面,讓肩關節最大限度地保持穩定。相當於讓桌球在這個淺口盆子的最中間最凹陷的地方呆著,這時候桌球是最穩定的。

肩關節穩定了,整個肩胛區域、上背部、頭頸才能跟著穩定。我們說過肩膀區域的穩定對於身體的重要性和骨盆穩定對於身體的重要性是一樣一樣的。

3、使氣息向下。

我們都知道在胸式呼吸的時候,要讓氣息充滿整個胸腔,讓氣息向前後向左右走。在做腹式呼吸的時候要讓氣息向下走直到腹腔。都要避免氣息向上走。但是一旦聳肩,氣息就會順著肩膀向上走,沒有辦法讓氣息向下沉。氣息向上走也是瑜伽練習中出現頭昏的原因之一。

大家可以試一下:聳肩和沉肩兩種狀態下自然呼吸,然後觀察氣息的走向。

4、減少斜方肌上束參與運動,美化脖頸肩膀線條,美化體態。

肩膀向上聳還有一個問題在運動中斜方肌上束會過多的參與運動,代償肩頸力量,造成斜方肌上束變大,從而影響肩頸線條,顯得脖子粗肩膀厚。如果讓肩膀遠離耳朵就可以有效的避免這個問題,使肩頸修長,肩膀薄平直

這是我寫文章有史以來,把為什麼要這麼做,寫得最詳細的一次,因為不要聳肩,肩膀下沉這個問題強調一千遍一萬遍,還是有人記不住,希望大家看了上面這麼多的廢話,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具體練習中如何讓肩膀遠離耳朵?

有的人肯定要說了,這我還能不會嗎?我就是想不起來而已,但事實上真的有很多人不會怎樣讓肩膀下沉。

我們分幾種情況來說

1、當大手臂低於肩膀時

這樣的情況非常多:包括站立時雙手自然下垂,雙手扶髖,雙手在體後的動作像蝗蟲式、反祈禱式、雙角式等等。

正確做法:找到一組對抗的力:頭頸向上肩膀向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曾經看到過一個比喻,覺得非常的恰當和形象分享給大家。

想像自己是一條正在蛻皮的蛇,皮正蛻到肩膀的位置。頭頸帶著身體想要從皮裡鑽出來,肩膀向下用力想把皮從身上脫掉。大家可以試一試,感覺特別像,一旦記住你就不會忘記。

2、當大手臂高於肩膀,舉向頭頂的時候。

這是肩膀遠離耳朵的重災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多人的肩關節不夠靈活,雙手沒有辦法貼著耳朵向上舉,想在頭頂雙手合十就更困難,這時候怎麼辦呢?聳肩。因為聳肩可以讓你手臂伸得更直,並且雙手能夠毫無壓力的在頭頂合十。

但是這不是靠手臂力量和肩關節的靈活度把手舉上去的,而是肱骨頭遠離關節窩、胛骨向上移動、斜方肌向上推、壓迫頸椎為代價換取的空間,把手臂連同肩關節整個拎上去了,練再多肩關節的靈活性也不會得到改善,只會把肩練得越來越厚,脖子越來越不舒服。

正確做法:把肩膀和手臂當成一個槓桿蹺蹺板。不是手臂用力向上把肩膀向上拎,而是肩膀這頭向下沉,把蹺蹺板的另一頭手臂給送上去的。也就是說力依然是由肩發出的,這邊下沉的越多,那邊上去的越多。

3、當手臂體前伸展時,

當手臂在身體前側伸展時,很多人不只是向前伸手臂,而是手臂帶著整個肩膀肩胛骨向前跑,感覺像要擁抱自已一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含胸。

正確做法手指帶著手臂向前伸展,但大手臂肱骨頭依然向後往關節窩裡面送,向下沉讓肩胛骨下沉,以保證整個肩膀穩定,前面說過了,讓桌球沉到盤子的最中間最凹陷的地方然後固定住。

如果你找不到感覺,參考:「站立前屈中雙腳、雙腿和髖關節的處理方法」

站立前屈中:小腿向下,腳後跟向下,整個腳掌向下踩的同時臀部向上抬。兩股力一個向上,一個向下讓腿伸直。手臂向前伸展時:手帶著手臂向前延伸,整個肩膀頭帶著肩膀帶著鎖骨向後展向下沉,同時肩胛骨向下沉,胸腔打開。也是兩個力,一個向前延展,一個向後往關節窩裡推。

這樣做的目的,一個是肩膀的穩定,一個是有助於胸腔打開,有助於順暢自然的呼吸。

我們舉一個例子在鷹式手臂中,很多人不能夠理解,雙手在胸前纏繞,感覺胸腔是被擠壓被壓迫的,為什麼老師強調讓把胸腔打開,就是因為大家在這個體式中習慣性聳肩,肩膀肩胛骨通通向前劃呈擁抱自己狀。你試一下,在鷹式手臂中你手臂纏繞的同時讓肩膀後展下沉,胸腔自然就會打開上提,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4、當雙手撐地時

比如貓牛式、斜板式、下犬式、眼鏡蛇式、上犬式,這些雙手撐地的體式和第3點雙手體前伸展道理是一樣的,做法也一樣。手向下推地,但肩膀向上推。

最後,用一張圖總結一下:下

1,先看上下小圖片中肩膀位置,我點了幾個小點的區域。

正確示範中:畫點的區域在背部,整個背部的面積大穩有力量;錯誤示範中:畫點的區域從背部跑到前面來了,肱骨頭從關節窩裡面跑出來,後背面積變小,力量變弱,肩關節不穩定,手臂沒有力量,2.再看箭頭的方向:

正確示範中:肩膀往後,手臂向前,胸腔打開;錯誤示範中:肩膀和手臂都向前,含胸看到這我相信很多小夥伴就明白了,為什麼你很努力的練習開肩,但是效果卻不明顯?因為你沒有找準肩關節的位子,你開的不是肩,只是拉伸了上面圖片中三個小點的區域把整個肩作為一個整體向前平移,怎麼能看到效果?不了解肩膀遠離耳朵的細節和重要性,就別跟我抱怨:為什麼你開肩沒效果,為什麼你越練肩膀越不舒服,為什麼你手臂力量總是上不來,

總之一句話,不管手臂向前向上還是向後,都讓肱骨頭回到關節窩裡面待著,讓桌球待在盤子最中間最凹陷的地方,不出來亂晃就是做貢獻了。不只在瑜伽練習中,在生活中也是一樣的,不要聳肩。

關注凡一,共享健康和美麗!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知道什麼是開肩嗎?開肩有什麼好處呢?讓我來告訴你
    相信練習瑜伽的人都知道開肩在瑜伽的練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開肩環節有到底有多重要呢?答案是:非常重要。如果說你的肩部環節太僵硬,那麼對於後來的很多瑜伽動作是無法做到標準的,比如練習瑜伽動作中的下犬式和戰式,如果做不到開肩,那麼這兩個動作對你來說就會有一定的難度,除動作不標準之外,瑜伽的效果也不會很好的體現。什麼是開肩?
  • 手臂上舉也可以開肩,這件事你知道嗎?
    瑜伽的練習是藉由體式讓身體,內心和大腦連接在一起。這個體式到底練習的是哪個部位並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而是有大腦發出的指令去判斷的。為什麼這麼說,大家可以想一下,為什麼同樣的體式每個人做出來的樣子不同,除了身體柔韌性的差異,還有就是頭腦所關注的點。
  • 肩膀疼痛不要著急,每天10分鐘瑜伽靠牆開肩,緩解疼痛,柔美肢體
    肩膀疼痛總是反反覆覆,疼了就再去按摩,不疼的時候就不去,但是現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別說是診所了,就是大醫院人多的地方,我們還是能不去湊熱鬧還是儘量避免呆在密閉的陌生環境裡吧!這時候有朋友告訴我:「你可以嘗試練習瑜伽開肩法啊,總是在肩部出了問題後,一直嘗試去按摩就無法解決問題的,必須通過瑜伽的開肩練習,使你的肩頸部僵硬緊張肌群得到放鬆,同時激活鬆弛無力的肌肉,只有在你的肩部肌肉問題得到解決後,頸肩部疼痛問題才能徹底根除。」
  • 肩部僵硬打不開?試試這5個針對筋膜的「開肩動作」,駝背遠離你
    隨著時間的流逝,可能會導致頸部,肩膀和上背部僵硬或疼痛。開肩是瑜伽練習者的叫法,重點是加強肩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因為現代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大部分人都存在著各種肩頸問題,不論你是否練習瑜伽,健康的肩關節可以讓身姿更顯挺拔、關節血液循環好可以避免各種肩頸僵硬、疼痛問題。
  • 開肩的重要性,你一定要知道!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通常10個坐姿9個錯,含胸駝背,低頭弓背的人不在少數,長期伏案也會連帶著讓胸大肌和胸小肌受到損害。肩膀僵硬會讓我們從直立狀態逐漸變成圓肩、駝背、脖子前伸等狀態,讓一個人的氣質、體態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 學會這幾個瑜伽動作,開肩又塑形,讓你輕鬆擁有直角肩
    常言道:要想美,先開肩。提起美肩,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直角肩」了。直角肩給人一種非常精神,挺拔,有氣質的感覺,這種肩膀就是穿最簡單的短袖,都是完全可以撐住的,幾乎不用考慮衣服的版型,很容易就能穿出質感。想像一下,一個擁有直角肩的小姐姐,穿上美美的一字肩走在大街上,畫面簡直美爆了。
  •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要開肩?是不是和氣質有關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那麼多人想要開肩了,而想要擁有與眾不同氣質的關鍵是在於選對方法,所以今天小密為各位小可愛精心整理了下面這組瑜伽達人也經常練習瑜伽體式。相信大家都知道頭肘倒立對於全身血液的循環有幫助,但是各位小可愛知道嘛,頭肘倒立對於打開肩胛骨也是有充分的治療效果的。手肘以及手肘以下部分完全貼地,完全調動肩胛骨的力量,因此還可以很好的治療肩周炎疾病。
  • 7個開肩瑜伽體式,增加靈活性的同時增強力量,讓你安全開肩
    瑜伽開肩姿勢可以在這個複雜的關節中增加運動範圍以及周圍組織的力量,可以減輕疼痛,壓力和頸部或背部問題。今天給大家準備了幾個開肩動作,趕緊練起來吧!增加肩部靈活性增加此關節的運動範圍需要伸展周圍的所有組織。
  • 開髖不開肩,瑜伽都白練丨瑜伽所謂的「開肩」 到底開的是什麼?
    肩關節的構造 對解剖知識稍微了解的伽人都知道,肩關節和髖關節一樣,屬於典型的球窩關節,是全身最靈活的的關節,可以做前屈、後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以及環轉運動。所以,要想開肩效果好,應該將這6個方位的運動都涉及到。
  • 做不到這3個動作,說明你的肩膀已經70歲了!(附調理瑜伽序列))
    ,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大、運動模式最為複雜的關節,能夠做前屈、後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以及環轉運動,可以說是非常靈活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過度使用,關節靈活度、肌肉彈性大不如前,肩關節也會隨之退化,甚至還會產生疼痛,俗稱「四十肩」「五十肩」。
  • 開肩 體式總結1
    這個動作鍛鍊肩胛骨周圍的肌肉,提升對背部肌肉的覺知,防止肩膀往前旋。怎麼做:坐直,肩胛骨向內收向下沉遠離耳朵。俯臥在墊面上,左手臂在上雙手臂從身體前側向兩邊穿出保持5-8個呼吸,換另一側1,鷹式這個動作可以伸展你的肩膀和上背部,尤其是對肩膀的穩定和柔韌性起到非常好的鍛鍊效果。
  • 瑜伽按摩球球開肩【收藏級】| 虎背熊腰毀氣質,瑜伽開肩系列練習,讓你擁有超模氣質!
    一、開肩的重要性: 整天摳縮著厚厚的肩膀,縱使臉蛋生得再貌美如花,談何氣質?況且肩、背是衰老的第一步,為了健康、保持青春,開肩-保持肩膀的靈活性就尤其的重要了。由於年齡的增長、久坐不動等因素,大多數人的肩關節變得越來越僵硬、肩膀變得越來越厚,整個人看起來精神狀態不佳、體態不良,嚴重的還會引起頸椎病、腦供血不足、眩暈等症狀。
  • 肩膀太寬怎麼辦?
    產後的這幾年我一直有個很尷尬的問題,要說我的胳膊也不粗,肩膀後背也不是那麼厚,可是問題是我買衣服的時候,S碼肩膀太窄,領子在耳朵下方,M碼太寬,
  • 每天「貼牆」5分鐘就可以全方位開肩,不信一起來試試?
    分享一組靠牆開肩動作,誰做誰知道。
  • 總感覺開肩沒有開到位?這幾招讓你感覺開肩的樂趣
    但是就是開肩這一項上,總是感覺針對性不強,導致自己老有開肩開不到位的錯覺。問小美具體的開肩練習該是怎麼樣的呢?小美下面就針對開肩練習,給大家推薦幾組瑜伽體式。首先小美跟大家講一下開肩的作用和樂趣所在。開肩開的好,我們整個人看起來都是有氣質的。你想想為啥當過兵的人看起來都是精氣神十足?因為長時間在部隊裡被糾正站立姿勢。」
  • 開肩開髖&拉伸大腿後側,一套瑜伽序列幫你搞定!
    對於一個瑜伽初學者來說,僵硬幾乎是最大的敵人,有的人可能只是肩部比較緊,有的人可能只是髖部比較緊,但有的人不僅肩部緊、髖部緊、大腿後側緊,甚至連背部都緊的不要不要的,僵硬的都不知道從身體的哪個部位練起
  • 5個伸展帶開肩的小方法,開肩效果大不同
    如果你的肩部在耳朵前方位置,那就是含胸了。美國著名流行女歌手Lady GaGa問題也有點嚴重~▼綜上所述,在氣質這件事上,總結一句話就是:有氣質的女人是一幅畫,在哪都是風景;沒氣質的女人是一坨肉,別說出門臭美,自己照鏡子都哪哪不順眼。不僅氣質煙消雲散,當肩頸問題累計到一定程度之後,還會出現「富貴包」。
  • 如何輕鬆開肩?這幾式瑜伽要多練,助你靈活肩頸,緩解僵硬感
    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想必大家都會遇到「不知如何開肩」的困擾吧,這樣的煩惱讓新手朋友們更是無從下手。許多人心裡就會暗自忖度:「我都練了那麼長時間的瑜伽了,為什麼肩膀還是這麼緊,總是打不開呢?」造成開肩困難的原因其實有很多,比方說自身的體質、對於瑜伽的練習方式和不良的體態等等,這些問題都會極大地影響到自身的。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可以開肩的體式,每天堅持十分鐘,你會發現開肩其實並不難。
  • 如何通過瑜伽體式來開肩?這些動作要多練,挺拔身姿,改善駝背
    在瑜伽練習過程中,如何更好地開肩成為了許多人想要了解的知識點,也是讓許多新手朋友們目前面對的一個難點。很多人都想知道為什麼自己練了很久的瑜伽還是感覺肩膀很緊,而且總是感覺打不開呢?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呢?
  • 教你開肩!陳鑫曰:肩膊頭骨縫要開,此處一開,則全胳膊之往來屈伸,如風吹楊柳,天機動蕩,活潑潑地,毫無滯機!分享一下日常開肩法
    開肩練習是從僵硬到柔軟的一個過程,為什麼說開肩不簡單呢?主要是因為在我們肩關節周圍有很多肌肉,位置比較複雜,肌肉之間相互交叉,練習方法要是不對,就會受傷。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自己練習開肩體式的時候,如果你不收縮腰腹部,只是利用腰椎的力量去開肩,那麼很可能就會擠壓脊柱,長期可能導致脊柱磨損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