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上半年對於1991年成立的野馬摩配廠可謂冰火兩重天。由於疫情的影響,在4月之前,他們經歷了開不了工,無奈裁員,沒有訂單的困境。到了4月末,他們生產了快30年的頭盔突然成為了繼口罩之後的最熱門商品,成為了市場的寵兒,工廠最多的一天接到了10000多單頭盔訂單。在天貓上,僅僅5月,他們最火的一款頭盔就賣出了3萬5千頂。618臨近,工廠24小時開工,除了完成之前的訂單外,也在為天貓618的大促做著準備。
浙江中部的金華蘭谿市是全國頭盔製造的重鎮,一個縣級市擁有著三、四家頗具規模的頭盔製造企業,而野馬摩配就是其中最具實力的。在2019年末,野馬摩配在離老廠一公裡的土地上建立了新的工廠,生產線也達到了五條。圖為一頂頭盔外殼模具從生產線上下線。
1991年建廠的野馬摩配曾經有一段輝煌的歷史。改革開放後,摩託車是第一次改變中國人出行的交通工具,野馬摩配生產的頭盔也佔據著線下批發市場的份額。但隨著人均私家車保有量越來越高,公共運輸的發展,頭盔需求量在近些年並沒有增長。2014年,野馬摩具廠組建了電商部門,在天貓上開出了第一家網店。圖為工人正在人工檢查頭盔質量是否達標。
電商部的負責人鍾吉梅仍舊記得在天貓上賣出1000頂頭盔時辦公室的場景,因為這個行業在2014年的網絡上,店鋪還是比較少的,也不知道頭盔能不能賣動。當時,大夥盯著數字達到1000,然後辦公室一片歡騰,為此公司還組織了聚餐。而七年後的今天,在野馬頭盔旗艦店上,可以看到累計銷量最好的一款頭盔,已經賣出了72萬頂之多。圖為鍾吉梅正在審核設計部門剛剛設計完的天貓618大促網頁設計。
本想增加了新工廠,要在2020年幹一番作為的野馬摩具,在年初遇到了困難。因為疫情的影響,工廠關閉,員工待在老家出不了門。而復工復產之後,員工回來了,可訂單量依舊稀缺,不得已,工廠只能暫時裁員30%,但同時也向工人保證,一有訂單就會讓工人們回來上班。圖為工人們正在組裝頭盔。組裝門口以年輕人為主,公司現在也已經有了00後的員工。
4月底,網上瘋傳相關部門要對電瓶車、摩託車不戴頭盔行為進行處罰。在各大新聞社交平臺,頭盔這兩個字都是熱搜詞,居高不下。蘭溪也突然變得熱鬧起來,全國的「倒爺」都來到了這座小縣城,蹲守在頭盔製造廠門口。有些廠把庫存一箱箱的往門口拉,以拍賣的形式賣給「倒爺」,「倒爺」拿了貨就一車車運走。圖為一輛滿載成品的小貨車從工廠倉庫出貨。
但此時的野馬摩配廠沒有跟風,反而直接將廠門一關了之,他們從正規渠道下的訂單已經接不過來了,最多的一天,工廠接到了一萬多單生產需求。雖然之後相關部門出面解釋,頭盔需求有所回落,但工廠一線500多工人全部到位,5條生產線日夜開工,日均生產一萬頂頭盔,也得到年底才能把訂單消化。圖為一位女工正在把從生產線上下線的頭盔模具運送到噴漆部門等待上色。
在車間,工廠已經掛起了備戰天貓618的橫幅。加入天貓平臺後,每年的天貓雙11與天貓618,都是電商部門最重要的日子。每到此時,工廠便會24小時不停工。白天電商部門在電腦前處理訂單,凌晨就跑去一線生產車間打包發貨,凌晨的工廠也燈火通明。今年天貓618強勁開局,電動車2分鐘銷售額超去年1小時,電動車7分鐘銷售額超千萬,摩託車類目5小時銷售額超去年6.1全天,相應的頭盔需求預計仍將持續,銷量將會非常可觀。
網際網路對於這家老的頭盔生產商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商業利潤那麼簡單。剛加入天貓時,頭盔的款式只有7款,樣式也較普通。但網際網路讓傳統企業有機會直面顧客,特別是年輕的需求者。得到他們的反饋,改進自己的頭盔類型,實現自我更迭。現在野馬牌頭盔有40多個品類,每種品類還有不下五種顏色供顧客挑選。圖為電商部門的員工展示他們最喜歡的頭盔款式。
今年線上直播帶貨成了網際網路世界的新寵。為此,在電商部門的辦公室旁,野馬摩配的工作人員也專門裝修了一個直播間,招聘了專業的主播進行直播。5月31日,演員劉濤也在她的直播間裡,賣起了野馬頭盔。
面對突如其來的頭盔熱,野馬摩配也有自己的擔憂。需求量突然增大,造成了這個行業的參差不齊,市場上出現了一些質量不過關的頭盔。但在野馬摩配人眼裡,頭盔是保障人們出行安全的商品,在生產中是絕對不能馬虎的,對於他們而言,即使訂單再多,也會把握每一個生產細節,把高質量的頭盔交到消費者手中。(本組圖片拍攝於2020年5月29日,浙江省金華市,圖文:銳圖-金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