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女兒,我為什麼要感到抱歉?

2021-12-24 杭州單向生活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重男輕女」,這樣一個詞語對許多女孩而言,是生命中難以解開的一個結。

我們常聽到」讓著弟弟「,而鮮有「幫幫姐姐」,在童年回憶裡,在家族的餐桌上,在親戚鄰居的閒言碎語中,「她們」似乎從來沒有被愛過。

「重男輕女」仿佛被一股巨大的引力拉拽,從一代蔓延到下一代,甚至女性也開始對自己的性別產生一種」輕視「與」貶低「。

在東亞傳統社會文化語境中,時至今日,我們也在強調」長子「,仿佛一個家庭必須要有一個男孩子才是完整的。

韓國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的母親第三胎查出依舊是個女孩,在奶奶的壓力下,母親哭了整晚後,還是去醫院打掉了這個孩子。幾年後,母親懷上第四胎,這次因為是男胎,才得以順利誕生。金智英和她的家族終於有了一個弟弟。

當身為女兒的「我」被放到天平一端,天平依舊高高翹起,紋絲不動。與被疼愛的男孩相比,「我們」輕得微不足道。

畢業於臺灣大學法律系的吳曉樂,在她最新的隨筆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中,就書寫了女孩子在一個家族裡可能會遇到的關於愛的不公。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吳曉樂 著

磨鐵·大魚讀品 |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20-11

自從弟弟降生以來,她迎面撞上「重男輕女」這道牆:

弟弟出生後,我基本上歸堂姐們管,奶奶總捨不得弟弟,去哪兒都抱著他,弟弟安睡了,就在他身旁守候。我跟堂姐睡下後,奶奶牽著弟弟,漫步至鄰近的柑仔店,弟弟挑他喜歡的玩具……我們跟著接受了,他是奶奶等了好多年的男生,而我們不是。

堅強如她,也要在漫長的人生裡一點一點掙脫這種困境,重新建立身為女性的尊嚴,嘗試著與母親、與奶奶和解。

今天是 3 月 8 日,婦女節,這是個為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但不得不說的是,即便在 2021 年的今天,女性依舊處在一種結構性的性別不平等當中,從諸多社會場景、網際網路輿論裡,我們窺見無數對女性的惡意。

女人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女人,與男人一樣的女人。

而對於「重男輕女」這個纏繞在無數女性身上的枷鎖,我們要像吳曉樂那樣,對這樣的不公,對這樣一個只向一邊傾斜的天平,說出一句:」生而為女兒,我為什麼要感到抱歉?

女兒們在天平上躊躇


選自《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吳曉樂 / 文

 

位於釜山的海東龍宮寺,自入口起,有一百零八階。參觀路線為拾級而下,再沿著原路返回。路邊的石壁裡,有一尊佛像,得男佛。與我同行的母親注視著佛像,半晌,她小聲建議,你摸一下吧。聞言,我心如突逢亂石投入,餘波陣陣,但不好在異地吵架,我輕語,回程再說。

 

半小時後,我們又與那得男佛狹路相逢,場面又僵了,母親的語氣跟姿態都比上一回更低,摸一下,只是摸一下。我反問她,為什麼。母親結巴說,就只是……只是確保你將來生下一個男孩子吧。我深呼吸,擠出一絲微笑,說,我們走吧。母親牛似的不肯,拗聲要求,你為什麼就是不肯?

韓國釜山海東龍宮寺

我沒搭腔,轉身低著頭一階一階踩,母親追上來,又質問,為什麼不嘛?我回頭看她,反問,我是女兒,你也是女兒,我們怎麼可以這樣,這對你公平嗎?對我又公平嗎?說完,我復往前走,母親的聲音在耳後響起,我只是希望你幸福,我知道這個社會上大家都說男女已經平等了,可是……可是沒有兒子的女人,還是會被人說閒話的。

母親的話絆住了我,我再也無法往前一步,我心底雪亮,在某種程度上,母親是在跟過去的自己說話。

 

我一生下來,評價兩極。以父母而言,我是他們第一個孩子,簡直摯愛。奶奶一得知我的性別,難掩沮喪。奶奶始終在盼著一個長孫,大伯夫婦生了兩個女兒,他們累壞了,決意止住,奶奶只剩下二媳婦能寄望。母親剖宮產的傷口還滲著組織液時,奶奶已經止不住關切,什麼時候再生?一年後,即使醫生認為母親傷口癒合的狀況不佳,母親的肚子還是大了起來。

 

母親不是不在意醫囑,只是人情在身後苦苦地追。奶奶告訴母親,為了一個孫子,她不曉得在夜裡驚醒、輾轉反側多少回。母親覺得自己對奶奶的憂傷責無旁貸,她回到老家,找自己的母親傾吐焦慮,兩個女人驚惶地討論,要怎麼擔保一個男孩呢,外婆說,去找媽祖吧,媽祖慈悲,會答應你的。

 

我問母親,拈香時你想著什麼。

母親的答案老實得不可思議。

害怕,她說,我好害怕。怕第二胎又是個女生,要再懷孕一次,肚子又要被劃開,生你的時候傷口密合得不理想,我不認為我撐得過短時間內剖腹這麼多次。

 

第二胎是個男孩。我有了一個弟弟,奶奶迎來她等待多年的長孫,母親的苦難結束了。

我後來把這過程告訴朋友們,迴響熱烈,那些女兒告訴我,類似的故事在她們家中也搬演過。沒有產下兒子,讓母親被責怪,而身為女兒的她們,也共享了那份羞恥感。

其中有個故事十分立體:朋友的父親是獨子,底下三個女兒。一日祖父跟鄰居吵架,鄰居氣急之下,脫口而出「你就是陰德不足,才沒有孫子」,祖父氣得轉身走進家屋,找著媳婦,也就是朋友的母親,暴雨似的惡罵。

朋友說,要在那種處境下不發瘋,得很自製。她的母親竟還有力氣去愛這些女兒。她敬佩著母親的自製,也驚愕人們可以這麼不自製。

有時候,人類的無知實在放蕩。我一直以為這敘事會隨著歲月流轉而化為前塵,人們日後談起這段,會以一種白頭宮女話從前的姿態:「很久很久以前,女人的地位系之於生育。」

直到這幾年,見人議論某位女星就是因為積德不足才生了三個女兒。我才明白,即使校園的生物課已指出孩子性別的決定機制,知識卻阻止不了人類渴望逞欲的心。

在知識與幹話(臺灣流行語,類似於西安方言中的「賤話」)如萬馬奔騰的場面之中,我們選擇了後者,我們實在戒不了傷害人的快樂。

 

再回頭去說童年吧。兩位堂姐的衣角是我緊緊抓握的一切。弟弟出生後,我基本上歸堂姐們管,奶奶總捨不得弟弟,去哪兒都抱著他,弟弟安睡了,就在他身旁守候。我跟堂姐睡下後,奶奶牽著弟弟,漫步至鄰近的柑仔店(「柑仔店」是臺灣早期雜貨鋪的通稱),弟弟挑他喜歡的玩具。我跟兩位堂姐,我們這些女孩,一起玩大伯母買的玩具,印象中,玩得倒也開心。

未曾有人抗議,為什麼他有,我沒有,我們跟著接受了,他是奶奶等了好多年的男生,而我們不是。

想想這真是讓人感傷,我們就這麼領教了。像是學習,走物為狗,翔物為鳥,在街上裸裎著肚腹的為貓,被人渴望的存在為兒子。而我們以上皆非。

奶奶難道不愛我及堂姐嗎?我相信她也是愛的。根據我的巨大門牙,奶奶給了我絕對足夠的營養,但,基於某種她也無法釐清的機制,她格外寶愛著會帶著丈夫姓氏走下去的那個男孩。堂姐們去上學後,我顯得孤獨。奶奶與弟弟是一組的,我一個人一組。

父母北上看我,我一副鬱鬱不樂的模樣。母親要父親去跟奶奶商量,一番揪心的長談後,我跟弟弟回到父母身邊。

我很少想起奶奶,倒是常想起兩個堂姐,到後期,她們更像是我的照顧者,做我的玩伴,給我編發,帶我去買布丁,也跟我一起經受著被至親冷落的微微黯淡。

 

母親後來問我,為什麼你不喜歡在奶奶家?我告訴她,因為奶奶都只看弟弟,不看我。對於一個還沒上小學的孩童而言,尚且不懂得使用「偏心」這兩個字,只能藉由現象的描述來讓母親明白:在奶奶家,我無法得到注視。

母親說奶奶時常打電話給她,抱怨我喜歡攀爬到高處,像是冰箱上,她時常要警惕我的跌落。奶奶認為,我是很難帶的小孩,很不乖。母親在多年後回憶著奶奶對我的評價,我聽了卻滿腹惆悵,那些機巧的小動作,可能是一個孩童對於主要照顧者的拙劣示愛:看我,看我,我在這裡啊。

奶奶還在很年輕,年輕到難以想像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奶奶的時候,我猜也曾被誰放在天平一端上,並且沮喪地發現指針的震顫渺乎其微。


很可能從那一刻起她習得了,女孩是輕,男孩是重。女孩長成了媽媽、奶奶,每回身份的轉換,她也亦步亦趨地臨摹著前人留下來的法則。把姑姑放天平上,把堂姐們放天平上,最後,也把我給拎上了天平。於是,一批批的女孩,繼承了血,更繼承了這份自厭的遺情。細想真是悽涼,多像一筆無法拋棄繼承的債務。朋友近日懷孕了,是個男孩,眾多道賀詞中,她最受不了的莫過於「一舉得男」「喜獲麟兒」。她知道自己被讚美了,但她還想不出來自己做了什麼好事,像是,懷了一個男孩而不是女孩嗎?另一個朋友懷孕了,是個女孩,她察覺得到,大家都在嘗試著撫慰她,以任何語句。女兒貼心。女兒懂事。兒子長大了會跟女朋友走,可是女兒不會,女兒戀家。這麼多理由,只讓她覺得寂寞,愛一個人,怎麼會需要這麼多理由?仿佛我們在討論一個略有瑕疵的存在,必須一再遊說,才讓人勉強喜愛。更讓她隱傷的是,懂事,貼心。她想到自己,這些特質其實都會壓垮一個人。在家庭中,女兒被期待著扮演一個柔軟小棉襖的角色,微笑,沒稜角,察言觀色,說話甜蜜且每一句都讓人想緊緊相擁。女兒們也是照顧者,照顧小孩、伴侶、自己的父母、伴侶的父母。懂事,貼心,戀家。她們從來不被鼓勵走出家門。我曾想過,若交給女兒一紙輿圖,悄悄引誘她,她是否也會渴望離開?到底是戀家,還是外頭的世界雖廣闊,卻也在漫漫排擠著女兒們?朋友的結論是,單從我們對於生男生女的祝福,方知曉終究我們還是在為偏見服務,只是服務的過程中,我們至少製造了快樂。回到得男佛的問題。只要伸出手,輕輕一個撫觸,我跟母親可以不必在穿梭的遊客面前上演相互為難的戲碼。但,為什麼不呢?是什麼在抗拒著這種無關緊要的指令,還是說,一切並沒有表面上的無關緊要?我怎麼可以祝福自己,向神祈禱,請確保給我一個男孩。好讓我得以逃過沒有兒子的女人所將遭逢的命運。我看著母親,意識到有時候人事傾圮,我們只能跟著長斜身軀,但,為什麼不伸手挑釁、媚行一回?罷了,罷了。懂事,貼心,不要怪母親,她也被嚇壞了。懂事,貼心,把別人的為難化成自己的為難,女兒們擅長這麼做,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也期待自己的女兒們模仿她們這麼做。我突然間覺得,這麼苦澀的遊戲,神佛有情,恐怕也想說,別玩了,沒看見玩的人都這樣不愉快嗎?我沒有再說話,把話題移走,導遊在等我們了。我跟母親在海氣瀰漫的階梯繼續前行,突然她說,對不起,你說得對,我不應該要求你做這件事。我說,沒事了,我們快去會合吧。我聽見胸腔內巨大的回聲,那道聲音說:不怪你了,若去除人世紛擾,我相信你可以更專心地珍惜你的性別。不生氣了,因為我清楚,你老家餐桌上的雞腿跟蛋,從來也不屬於你。

相關焦點

  • 「生為女性,我很抱歉」
    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那天,我隔著老師的肩頭,看著天花板起伏像海哭。那一瞬間像穿破小時候的洋裝。他說:這是老師愛你的方式,你懂嗎?我心想,他搞錯了,我不是那種會把陰莖誤認成棒棒糖的小孩。想了這幾天,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
  • 生而為女,我很抱歉
    這個話題很沉重,但我還是要說。只是希望越來越多的姑娘,懂得認清現實。不要被原生家庭洗腦。更不要一輩子活在糊塗中和掙扎中。02之前在天涯社區,看到一位父親描寫內心對女兒的真實感受。「我就是不愛女兒,我相信很多爸爸都有這種感覺。」
  • 大宋周刊| 生而為藝術家,我很抱歉
    藝術家「生而為人」「生而為藝術」,要重點做為人的社會屬性存在而論,意味著「人」被造後安置在這個星球上的使命,任務和角色是什麼?和其他一切存在的關係是什麼:我與受造者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等等,只有清楚我在這些關係中的位置,我才能認識到上帝賦予我的權力和義務是什麼?賦予我的自由意志和自由邊界在哪裡?人類公共道德和公義的價值判斷從而來?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那麼,生而為女人呢?
    01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在作品《遺書》中寫到: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那麼,生而為女人呢?這個社會最不缺乏的就是對女性的惡意。看到這些,我真的很想問問這些人:我們的社會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如此對待女性、對待母親?且不說孩子姓啥叫啥與這些上躥下跳的網友們有沒有關係,就用「驢」稱呼生育過後的女性這件事就讓我覺得這些人真的是三觀盡毀。那些人可能前一天母親節還在微博微信裡轉發著感恩母親的言論,今天就在這裡大肆辱罵、侮辱母親,我不知道他們究竟居心何在?
  • 杜拜王室又爆醜聞,追殺妻子綁架女兒:在這個國家生為女性,我很抱歉
    2000年和2017年,謝赫·默罕默德和另外一位妻子所生的兩個女兒先後出逃,都被謝赫·默罕默德手下的特工綁架回了杜拜囚禁,受到了慘無人道的身心虐待。2018年3月,Youtube上出現了一段令無數人為之驚愕的視頻。視頻中的姑娘焦慮地望著鏡頭,介紹自己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酋長默罕默德的女兒。她就是公主拉蒂法。我不知道會是什麼結果,但我相信有99%的機會會成功。如果不成功,這個視頻能幫我,因為我的父親只關心自己的名譽……因此這個視頻能救我的命。
  • 《82年生的金智英》:生而為女,不必抱歉,你也可以做自己
    所以家中的女兒們也很樂意犧牲自己資助兄弟,但是犧牲了那麼多,功勞也並沒有落在她們身上,大人們引以為傲的永遠是自己的兒子。這像極了現實生活中那些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兒自生下來就是賠錢貨,是家裡的苦力與出氣筒,長大後還要負責幫扶家裡,掙錢幫哥哥或者弟弟娶上媳婦。
  • 生不出人我很抱歉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生不出人我很抱歉出處
    不過大家依舊還是非常喜歡聽網易雲的歌,然而最近又新出了一個詞「生不出人我很抱歉」,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下面就和小編一來看看吧~!  生不出人我很抱歉什麼梗什麼意思  其實關於這個「生不出人我很抱歉」的梗意思完全就是一種諷刺的含義在裡面,對於那些在網抑雲裡面各種無病呻吟的傷感評論,真的是有一種調侃的意思,畢竟在網易雲裡面的評論,讓人看的真的是很壓抑,讓人看的都要抑鬱了。
  • 被榨乾的洛洛、被嫌棄的方洋洋:生為女兒,我很抱歉?
    「如果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麼樣,我問你?」「我的女兒沒了,我的心頭肉沒了……」 洛洛媽媽在鏡頭前歇斯底裡地哭嚎,聲音撕裂,表情動作失態,像極了一個痛失女兒的好媽媽,悲憤又無助地討要著說法。「我承認原生家庭是我這輩子都掙脫不開的牢籠,我費盡力氣往外跑,往遠處躲。」「總是不確定是否有被愛著,因而決定親手撕破愛。」翻開洛洛的微博,對於原生家庭的失望和父母親情的困惑隨處可見。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太宰治曾引用的名句,《人間失格》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所代表的意義。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這本書是由序、三篇手札、後記組成的,序和後記是太宰治以第一人稱講述的,其餘是以主人公大庭葉藏的口吻敘述的。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
    尤記得18年的時候「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在某一天突然火了起來,隨處可見它的身影:QQ空間、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軟體,QQ音樂、網易雲音樂評論區,b站、騰訊等彈幕。其實我相信引用過這句話的大多數人跟風成分居多,真正看過這部作品的人很少。人間失格在日語裡的一意思是:失去做人的資格。
  • 我從不為我的裸照感到羞恥,更不會為自己的性感而抱歉!
    甚至因為裸露的鏡頭太多一度被Youtube刪除當然,爭議為她帶來了關注▼而後被美國雜誌評選為年度最性感的女人消瘦的身材豐滿的胸部對於自己的身材她從不吝嗇展示…..你看起來很冷Emily反擊:謝謝,但我不像你依賴譁眾取寵那樣需要衣服▼無論是臺上臺下,她的性格都是一樣大膽從容在去年轟動一時的「好萊塢名人裸照被盜案」中Emily也是其中一名受害者但她坦然表態:「我早就接受自己沒有隱私的事實而這就是我選擇的路」。
  • 「當網抑雲入侵LOL...」生而打野,我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電競愛好者們則會告訴你「到點了兄弟萌,衝!」不這是屬於電競的傷感愛情故事#當玩網抑雲的LOL玩家開口說話時#▼生而為AD,我很抱歉。▼「大聖,此去何為?要怎麼給這群孤兒整個龍魂?」
  • 「生下女兒後,我想把她扔了」:身為母親,為什麼也要重男輕女?
    且長久以來,在我們的文化習慣中,兒子負責繼承財產和姓氏,替父母養老送終;而女兒都是要嫁到別人家的。所以,這也造就了大多數父母有「生兒最好」的信念。但在新時代,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父母重男輕女呢?好在命運眷顧,她靠自己的努力,開啟了新的人生,結婚,還生了一個女兒......一切似乎都朝著好的方向前進。直到有一天,她鼻青臉腫地去上班,在同事的關心詢問之下,她才說出是愛人打的。然而被打的原因卻讓大家噤聲了——她想把女兒扔了,生個兒子。
  • 【感悟生活】生而為人的抱歉
    曾幾何時,讀到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至今還記得,書的開篇第一句話便是「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我的心一顫,這樣的人經歷了什麼,怎麼會對前塵往事如此決絕的否定?我讀完了《人間失格》,讀不懂,很沉重,但是,我又被那種幻滅的美所震撼。之後,我很少再敢去觸碰類似的文字。
  • 半月談|「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直面網絡「喪文化」灰幕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直面網絡「喪文化」灰幕半月談記者 朱涵 林光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生就是起落落落落」「人家15歲時在打碟,而我15歲時還在被媽媽打」……這些「喪喪的」評論在一家知名網際網路音樂平臺上引人注目,大都出於年輕用戶之手。近來,人們瀏覽網絡時難免有這樣的印象:帶一點「喪」,有一點「頹」的言論,似乎更多了。
  • 世界第一美胸:我不為我的裸照感到羞恥,也不為自己的性感而抱歉
    甚至因為裸露的鏡頭太多一度被Youtube刪除當然,爭議,為她帶來了關注▼而這就是我選擇的路」。在網民譴責她私生活混亂時Emily直接往社交平臺上發出和閨蜜金卡戴珊脫掉上衣,豎著中指的照片:「我當然不只限於這一副肉體但這不意味著我要為自己的裸體或者性慾感到羞恥。」▼
  • 宋昱欣丨你不必為自己的性感而感到抱歉
    「戰鬥和運動,是我的生命能量。」「只要做好自己、有自己的原則就好,如果總是活在別人的嘴裡,那該有多累。」「忽略那些負能量,你的生活會更加平和美麗富有色彩!」「你不必為自己的性感而感到抱歉。」
  • 一個被富養長大女兒的獨白:「抱歉,我不是好女兒.」
    早日具有獨立的意識,會影響之後的人生,而早日開始獨立,真正在付出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強迫孩子獨立,卻不給予保護或是無力保護,是父母的個人選擇,也不值得批判。用她的話說,我允許你在廣泛的行業裡玩票,但一定要擁有一個能陪伴你一生、並且你能從中獲得恆久成就感的愛好。是啊,我如她所想,我美好的童年,現在看來一無所成。但也如願沒有沾染上任何不好的習慣,我有足夠多的愛好可以填補我的生活。面對挫折能力:當事情發生就去面對,反正沒有什麼會糟糕到無法補救。
  • 《利刃出鞘》導演,為何對「美隊」克裡斯·埃文斯,感到抱歉?
    不過在《復聯4》這部電影中,他可以說是結束了美國隊長的生涯,但是他的粉絲們總是很喜歡親切的稱呼他為「美隊」。在離開了漫威後,克裡斯·埃文斯加入了萊恩·詹森導演的《利刃出鞘》。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偵探電影。有趣的是,雖然在漫威宇宙中,克裡斯·埃文斯扮演的是一個受人尊敬的美國隊長,但是在《利刃出鞘》中,他卻扮演了一個壞人——蘭森。
  • 【他山之石】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三三的丈夫是位成功人士:收入比普通人高,年紀雖輕卻有車有房,絲毫不為經濟發愁。這樣的丈夫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前妻是位美人,丈夫每天要在美人妻子面前保持形象,不得不強打精神,疲憊不堪,才兩年便離了婚。因此,當相貌平平的三三嫁給丈夫,聽到他說「要讓妻子看到真正的自己」時,三三滿心歡喜。還有什麼比「真正的自己」更能表達親密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