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湖南智造」戰「疫」:一杯咖啡的時間集齊機車上萬零件
中新社長沙3月5日電 題:「湖南智造」戰「疫」:一杯咖啡的時間集齊機車上萬零件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只需一杯咖啡的時間,就可在株洲市內集齊生產一臺電力機車所需的上萬個零部件」。中車株機公司董事長周清和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被譽為「中國電力機車之都」的湖南株洲已成為中國首個產值突破千億元的軌道交通製造基地,這裡生產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70%的「大腦」「心臟」「神經系統」,超過70%的零部件可本地配套。
當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所有海內外項目已悉數步入正軌。出口到捷克的第三列「天狼星號」動車組將如約發往海外。同城的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近日,公司又接下紐西蘭奧克蘭電動公交車和沙烏地阿拉伯旅遊巴士的海外訂單。
推動湖南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延伸拓展,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形成智能製造高地,這是湖南近年來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專項行動的目標和路徑。智能融入製造,讓湖南企業在戰「疫」中彰顯出產業轉型升級後的底氣與實力。
三一重工位於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18號廠房內,近百臺黃色智慧機器人正在精準、有序工作。吊臂系統將生產所需的各種部件直接送達工位,無需人工搬運。
流水線上,每隔一段距離有一臺終端顯示屏。戴著口罩的泵車裝配班班長蒲明俊可以在上面完成物料管理、庫存查詢、設備報修等所有操作。
建築面積達十萬平方米的18號廠房被稱為「聰明的工廠」,是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車間。2019年底,三一重工啟動智能智造「燈塔工廠」建設,全面引入柔性生產島等新型生產組織方式。這給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帶來了便利。
據了解,整個「燈塔工廠」改造完成後,18號廠房的產能將提升50%,人力需求減少60%,場地壓縮30%。
同樣的場景也在中聯重科塔機智能工廠上演:12條自動化生產線、100多臺工業機器人和數控加工中心等先進設備與人的智能化「合作」,確保了平均每10分鐘產出1節標準節、每90分鐘生產一條起重臂的正常生產節奏,產能不受疫情影響。
在湖南夢潔家紡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廠的3條全自動被芯生產線上,從原材料投進去到嶄新被芯出來,全程不到3分鐘,每條生產線僅需8名工人。依託提前開始布局的智慧零售板塊,結合原有電商板塊,目前夢潔家紡線上銷量同比增長5至6倍,減小了疫情對線下生產經營的影響。
「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肯定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會改變湖南經濟發展的韌勁。」在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胡偉林看來,疫情催生的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客觀上加速了落後產能的強制出清,進一步開啟了深化結構性改革的「窗口」,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