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東金融一則借貸視頻廣告引發巨大爭議。12月15日,京東金融發表「致歉信」稱,對短視頻存在的嚴重價值觀問題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已下線該廣告,將對所有存量短視頻全面覆核,嚴格規範代理商管理,堅決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這則廣告的劇情為:一農民工帶母親坐飛機,因母親噁心嘔吐,他問空姐能否開窗透氣,結果遭到眾人鄙夷。空姐說可以升艙,價格千餘元,農民工沒錢只能選擇放棄,這時一老闆伸出「援手」,向其推介京東金融App內的借貸服務……
被罵上熱搜後,京東金融公開道歉、反思整改,雖然態度值得肯定,但做法很「狗血」。今年9月,360集團旗下360借條也推出了一則奇葩視頻廣告,故事主人翁是農民老漢和漂亮空姐,因老漢在360借條上有15萬額度,空姐高興地答應嫁給老漢……事後,360借條也是道歉了之。「好名聲比壞名聲強,壞名聲比沒有名聲強」,這是網際網路領域特別是網貸行業廣為流傳的說法。在一些人眼裡,廣告越奇葩越好、越招罵越好,只要能被人記住就行;被痛罵沒關係,大不了公開道歉,找幾個「替罪羊」,通過道歉還能再吸引一波流量。
如果京東金融奇葩廣告事件再以道歉了之,這股低俗、惡俗之風恐怕難以遏制,公序良俗還會被踐踏,《廣告法》還會被藐視。奇葩網貸廣告屢屢驚現,違法成本太低是重要原因。社會需要的不只是道歉,更是法治。
事實上,俗只是奇葩網貸廣告的表象,其內在的惡更值得警惕。社會對網貸是有所有戒備的,就像廣告中的農民工,面對15萬元「備用金」面露難色,但老闆告訴他不用擔心,強調京東金融「大品牌」「利息低」「優惠多」,可隨用隨取,別因缺錢而被人嘲笑。
該廣告試圖讓人相信:網貸可以放心大膽使用,「萬元日息最低1塊9,還沒一瓶水貴」。但事實並非如此,一方面,享受最低利息的條件非常苛刻,農民工基本無望;另一方面,若換算成年利率,「萬元日息1.9元」並不低,若不及時還貸,後果更嚴重。
這個廣告涉嫌誇大宣傳、誤導消費者,真要信了低息鬼話,就成了別人鐮刀下的韭菜。借錢需要及時還本付息,還不上麻煩更大,低收入群體更需要量入為出、理性消費,千萬別為了所謂的面子或尊嚴而透支未來。
網貸平臺一次次將鐮刀對準低收入群體,用心何其毒也!對此,監管部門應介入調查,依法嚴懲。
晚報評論員 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