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外賣像是拆禮盒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層層包裝嗎?

2020-12-06 信網

原標題:保障食品安全,外賣就要層層包裝嗎?

隨著外賣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衛生的高度關注,對外賣餐品進行「精美」包裝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有不少消費者質疑外賣存在過度包裝的傾向。有店主表示,包裝已成品牌門面,甚至成為各家營銷的重點,展現的是一種個性和態度。業內人士則直言:單就包裝而言,過度精細的包裝對於食品安全而言意義不大。

隨著外賣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衛生的高度關注,對外賣餐品進行「精美」包裝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有不少消費者質疑外賣存在過度包裝的傾向。那麼,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減少過度包裝?

收外賣像是拆禮盒

「我只是點了一份砂鍋飯,沒想到還真的收到了一口鍋。」在北京朝陽區工作的範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有些外賣已經發展到了買一贈一的程度。例如部分燉品類的外賣,商家會直接贈送瓦罐砂鍋。「這些東西留之無用,棄之可惜,也算變相強制購物,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近年來,我國外賣產業蓬勃發展,體量陡增。據《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顯示,2019年外賣市場增速達到43.9%。特別是在疫情發生後,不少原來主攻線下的餐飲品牌也開始更加重視外賣。而隨著消費者為高品質買單的意願越來越強,外賣商家也進入了比拼用戶體驗的階段,外賣的包裝越來越精緻。

「有的外賣的確要包裝得精細一點。」在上海從事保險工作的陳女士經常點外賣,前幾天她點了一份臊子麵,商家將湯、滷、面分開包裝。「這樣面不容易坨,吃起來口感好。」陳女士說,「包裝密封得好,也會讓人覺得衛生放心。」

疫情發生後,外賣食品安全被消費者放到了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很多餐廳都在執行餐盒外覆保鮮膜,然後紙盒隔離、封籤保護四層防護,保證餐品安全。

但也有消費者表示,現在部分外賣包裝過於複雜,並不環保。記者調查發現,有的外賣包裝將菜和飯分開放在不同的盒子裡,點一份套餐,消費者甚至會收到四五個小塑料盒。還有的商家不僅把外包裝設計得像高級禮品紙袋,裡面還會有一個好看的硬紙盒,紙盒裡面還有一層保溫袋。「收外賣感覺像是在拆禮盒,一層又一層。」 在北京工作的巢女士認為,可以適量減少分件包裝和某些華而不實的外包裝。

包裝是安全盾牌也是品牌門面

「疫情還沒過去,要讓顧客吃得放心就得仔細包裝。訂書針、保鮮膜都是必備的,不層層包裝不放心啊。」北京宋家莊某超市內早餐店店主李先生對記者說。

疫情發生後,「外帶」在消費者飲食消費習慣中的比重大幅上漲。許多商家表示,為了避免運輸途中灑湯、被偷食、加「料」等情況,都會在外賣包裝上下足了功夫。

「客人拿到外賣發現湯灑了一半,或者包裝破了,肯定體驗感不好。差評多了,我們店生意也不好做。」一位在北京經營米粉外賣的店主告訴記者。

隨著外賣產業逐漸走向成熟化,也有店家表示,現在對於外賣包裝的評價標準已經從過去的「不撒」「保熱」變成了「有氛圍,夠貼心」,包裝已成品牌門面,甚至成為各家營銷的重點,展現的是一種個性和態度。

記者注意到,有的店家除了設計精美有辨識度的紙袋,還會在外賣中附送手寫的便利貼、小禮物等。為了更能向消費者明示餐品安全,餐盒上還會貼有愛心卡,標註製作人員及配送人員體溫。

「包裝包的不僅是飯,還有我們的服務態度。」北京一家連鎖餐廳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包裝也是在突顯本店特色,消費者用餐體驗好了,好口碑也能換來訂單量。

「每份訂單越來越大,越來越重了。」在北京方莊附近送外賣的美團騎手黃師傅說,現在平臺中介不負責包裝業務,都是商家自己解決,具體使用材料不一。

據統計,現在市面上的包裝材料主要分為以下幾種: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塑料(PS)。其中,聚丙烯塑料佔比超過半數,用量最大,這主要是因為這種材料不僅耐高溫,不會產生毒素,而且成本較低。而可降解塑料餐盒,往往因為成本過高讓商家望而卻步。

製作過程對食品安全更重要

「目前,國家、行業對於外賣包裝還沒有具體的標準,但原則上還是應該以食品安全為首,同時將環保要求作為重點考量因素。」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

近年來,外賣塑料汙染問題備受重視,從地方到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11月10日,北京市發改委等部門發布《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要對餐飲、外賣平臺等六大重點行業強化減塑力度,如鼓勵外賣平臺加大宣傳力度,樹立主動使用可降解餐盒、可重複利用餐盒(具)的良好形象,並通過發放平臺「專屬綠色優惠券」等措施引導消費者選擇「無需餐具」等選項。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層層包裝的外賣不一定意味著乾淨衛生,在防疫常態化背景下,落實衛生安全標準,還需要在餐飲生產、運輸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

餓了麼資深食品安全專家苗虹認為,食品本身的製作過程對於食品安全更為重要。只要餐盒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規定,一般沒有問題,往往是包材材質的選取上易出現安全風險。「比如不符合脫色實驗標準的有色餐盒,或者螢光物質標準不達標的部分紙材料的包裝盒,可能會影響食品安全。」苗虹說。

「我們要防止的是人為的、惡意的除商家和食客外的第三方可以隨意動餐食的情況發生。」苗虹認為,單就包裝而言,過度精細的包裝對於食品安全意義不大。

本報記者 曲欣悅 本報實習生 王宇

[來源:工人日報 編輯:伏儀]

相關焦點

  • 保障食品安全,外賣就要層層包裝嗎?
    業內人士則直言:單就包裝而言,過度精細的包裝對於食品安全而言意義不大。隨著外賣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衛生的高度關注,對外賣餐品進行「精美」包裝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有不少消費者質疑外賣存在過度包裝的傾向。那麼,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減少過度包裝?
  • 保障外賣食品安全就要層層包裝嗎?製作過程更重要
    業內人士則直言:單就包裝而言,過度精細的包裝對於食品安全而言意義不大。隨著外賣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衛生的高度關注,對外賣餐品進行「精美」包裝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有不少消費者質疑外賣存在過度包裝的傾向。那麼,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減少過度包裝?
  • 外賣過度包裝就安全了嗎?非也
    以外賣為例,「只點了一份砂鍋飯,沒想到收到了一口鍋」,「收外賣感覺像是在拆禮盒,一層又一層」,這是外賣包裝過度的縮影,會帶來資源浪費、環境汙染、增加消費成本等問題。 部分外賣之前就存在過度包裝問題。今年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後,更多外賣加入過度包裝行列,而且包裝越來越精美。
  • 外賣包裝精美又細緻,層層包裝之下,真的能保證食品安全嗎?
    但是隨著訂餐量的驟增,期間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例如有的消費者對外賣包裝提出了質疑:每次訂餐打開包裝就像拆禮物,包裝精緻又美觀,而且包了一層又一層,這樣的外賣真的就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嗎?
  • 快遞紙箱加膠帶,外賣大盒套小盒,層層包裝怎麼「破」?
    琳琅滿目的貨架上,各種品牌的酒包裝精美。有些白酒酒瓶外,用塑料、木質或玻璃盒子裝著,打開盒子,高高的底座佔去近一半空間,還墊著精美的綢緞,外面則附送亮閃閃的拎袋。而在紅酒貨架,一瓶瓶紅酒躺在奢華的人造革或真皮酒盒裡,酒盒上還配有很多金屬部件。「要買酒送人嗎?這款賣得很好,盒子是實木的,看上去有檔次,送人不丟臉。」營業員指著一款紅色禮盒,熱情地推銷著。
  • ...調查報告|快遞紙箱加膠帶,外賣大盒套小盒,層層包裝怎麼「破」?
    「要買酒送人嗎?這款賣得很好,盒子是實木的,看上去有檔次,送人不丟臉。」營業員指著一款紅色禮盒,熱情地推銷著。同樣層層疊疊的包裝,也出現在茶葉和保健品貨架上。比如一包淨含量標註為150克的龍井茶葉,外盒比一張報紙還大,真空錫紙、瓷罐、木盒、手提袋等包裝裡三層外三層,裡面茶葉才3兩。和同等重量的袋裝茶葉相比,「精裝」茶葉體積約達四倍之多。
  • 垃圾減量36計·調查報告|快遞紙箱加膠帶,外賣大盒套小盒,層層包裝...
    「要買酒送人嗎?這款賣得很好,盒子是實木的,看上去有檔次,送人不丟臉。」營業員指著一款紅色禮盒,熱情地推銷著。同樣層層疊疊的包裝,也出現在茶葉和保健品貨架上。比如一包淨含量標註為150克的龍井茶葉,外盒比一張報紙還大,真空錫紙、瓷罐、木盒、手提袋等包裝裡三層外三層,裡面茶葉才3兩。和同等重量的袋裝茶葉相比,「精裝」茶葉體積約達四倍之多。
  • 食品包裝及接觸材料檢測把控「安全門」
    12月23日,廣東省質量檢驗協會發布了《食品接觸用塑料複合膜袋產品標籤標識技術規範》《密胺塑料餐具產品標籤標識技術規範》兩項團體標準,進一步規範了食品包裝及接觸材料的安全性檢測。食品包裝及接觸材料的安全,一直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在當下火爆的「外賣經濟」上尤其顯得重要。
  • 明星點麥當勞外賣被燙傷 引發對餐飲包裝安全關注
    儘管網友們對此次事件評論不一,但從餐飲行業角度來看,此次事件確實是對外賣包裝安全的一次警醒,尤其是在當下垃圾減量、精簡包裝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好減量和安全確實是值得餐飲企業思考的問題。引發對外賣包裝安全關注外賣撒漏其實是在外賣產品配送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情況,但此次安以軒被燙傷的事件也引起消費者對於外賣包裝安全的關注。這對於外賣已經成為常態化業務的餐飲行業而言確實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 放心標籤、安全餐盒……外賣平臺紛紛推出「防偷吃」措施
    近期,美團再次與北京、上海等5個城市食藥監部門以及部分優質商家啟動「放心籤」的投放,其公關負責人李漢帥介紹,此次投放的升級版「放心籤」從源頭上就為外賣食品安全「上鎖」:餐飲店商家先使用封籤對餐品外包裝進行加封,小哥取餐時將檢查確認封籤的完整性,並在配送中保持餐品食安封籤的完整性。
  • 外賣包裝安全隱患:紙袋強度大到能裝滅火器,但遇水底部立馬破損
    可以說「無食不外賣」,什麼都可以實現外賣配送。總的來說,好的外賣包裝需要符合哪些原則?廣州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吳志誼工程師表示,從實際需求出發,好的包裝應滿足三點要求:保護食物安全、不易破損不撒漏方便保存運輸,對特殊需求品類還要具備特殊用途。
  • 巴黎貝甜積極防疫,全程加強食品安全傳遞安心外賣
    (圖一:門店溫馨協助,守護每一位到店人員)其次,作為一家食品企業,為了能給顧客提供安心的食品和環境,店內為工作人員提供口罩並要求規範佩戴;每天安排2-3次體溫檢查;同時嚴格執行人員洗手消毒規範;定時對門把手、
  • 市監總局對外賣食品安全監管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近年來,隨著監管發力和法治保障、標準建設、行業規範等方面工作推進,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得到改善。不過,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仍然存在各方責任落實不夠到位、食品安全標準化管理有待提高、外賣新業態新模式缺乏有效監管手段等問題。
  • 強化電商平臺責任 保障網購食品安全
    原標題:強化電商平臺責任 保障網購食品安全吳學安最高法日前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明確規定電商平臺應承擔責任,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 用塑膠袋包裝食品安全嗎?又需要怎麼辨別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在路邊的小吃攤以及在農貿市場購買食物時,很多賣家常常用塑膠袋包裝食物。比如包子、烤麵筋、煎餅果子、蔬菜、水果、生鮮,甚至剛煮出來的牛肉麵、麻辣燙等等都離不開塑膠袋。對於賣家來說,使用塑膠袋極大地降低了包裝成本。可是用這些塑膠袋包裝食物真的安全嗎?
  • 月餅只有6兩禮盒重達3斤:何時告別噱頭和過度包裝?
    ● 「月餅才6兩,禮盒就重達3斤」「扔掉可惜留著沒用」「盒子漂亮月餅難吃」……過去幾年,月餅過度包裝總是受到消費者詬病● 微信朋友圈的「五無」自製手工月餅,在缺失監管的情況下,無論是食品安全還是消費者的知情權,都無法得到保障● 所謂的「無糖」類月餅的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且無合理標準的。
  • 月餅只有6兩禮盒重3斤 月餅何時告別噱頭和過度包裝
    >● 微信朋友圈的「五無」自製手工月餅,在缺失監管的情況下,無論是食品安全還是消費者的知情權,都無法得到保障● 所謂的「無糖」類月餅的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且無合理標準的。根據需要購買不同包裝的月餅,也滿足了不同人群的節日消費需求。不過,《法治日報》記者在一些大型商場注意到,比起散裝月餅的數量,貨架上大型月餅禮盒仍然是一些消費者的首選。在北京市朝陽大悅城工作的某導購員介紹說,近期在她所在櫃檯買月餅的,「大部分都是買來送人的,都是買這種禮盒裝,雖然裡面只有8個月餅,但是它包裝好,顯檔次」。
  • 中秋月餅禮盒包裝生產製作的注意事項
    中秋月餅禮盒包裝生產製作的注意事項。每逢中秋佳節,月餅總是人們少不了的食品.人們會買各種各樣的月餅作為禮盒,送親戚,送朋友,送領導,送家人,送出一份關懷,一份祝福,寄託自己的感情。所以消費者們對中秋禮盒的包裝十分挑剔,如果一款月餅包裝做得不盡如人意,那麼它肯定會被淘汰出市場。那麼大家一定就會問的,我的月餅禮盒包裝生產製作需要注意哪些內容呢?該怎麼才能讓消費者對我的產品青睞有加呢?今天小編就帶你來了解一下月餅禮盒包裝生產製作需要注意哪些內容?
  • 預包裝與散裝食品包裝標準不同
    茶葉禮盒及小包裝上僅有「鐵觀音」、「中國茶禮」、「品茶品人生,飲茶飲健康」等字樣,並無生產日期、有效期等相關產品信息。  喻先生以購買的鐵觀音茶葉禮盒為「三無」產品為由,向北京市石景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舉報。
  • 打包外賣離不開 塑料食品容器有健康風險嗎?
    平時點外賣,更是有人擔心飯菜還熱著、燙著,放進塑料餐具裡會不會有什麼食品安全風險。網絡上也時不時有這樣的傳言,說「美國醫師協會發現了引發癌症的『兇手』——塑料,提倡不要喝塑料杯中的熱飲,不要吃任何包在紙裡或塑膠袋子中的熱食,不要吃塑料盒中的食品或微波食品」。傳聞還說「當食物被置於高溫下時,塑料產生的化學物質能引發52種癌症」。塑料餐具到底能不能用來裝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