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很快樂,登山的過程卻很痛苦。
登山之路之所以漫漫,主要是因為很多人在上坡時耗費了巨大體力。除了平常沒有得到鍛鍊外,還在於沒有掌握真正的登山技巧。
隊友口中的:「還有五分鐘登頂!」
卻似五個小時般的漫長 | photo by 未央憶錄
對於氣喘呼籲的登山者,大多都是因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呼吸而造成的。雖然他們也在大口地呼氣、吸氣,但實際上只是進出的「空氣」多,肺部並沒有獲取足夠的氧氣。
在登山環境下,尤其是空氣稀薄的高海拔登山中,呼吸是一項需要你有意識掌握的技能。
photo by 笑傲江湖
口鼻同時呼吸,充足氧氣攝入——對於廣大山友來說,登山時即便呼吸不是很急促,也建議口鼻同時呼吸,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能攝取到登山所需的充足氧氣。
登山者一分鐘大概需要吸入150升空氣,而僅靠鼻呼吸每分鐘只能吸入五六十升。(來源:《我的第一本登山書》 【韓】金成基)
有意識地進行腹式呼吸——有研究表明,在高海拔換氣量(呼吸時進出肺部的空氣量)難以增加的人,較容易患高山症。
而胸式呼吸時吸進肺裡的新鮮空氣量較少,而且會被原本殘留在肺中的舊空氣稀釋得更為稀薄,肺中的氧氣量(氧分壓)會越來越少。在低海拔徒步尚可,但高海拔登山時容易導致氧氣不足。
腹式呼吸-吸氣 來源:Sikana English
腹式呼吸-吐氣 來源:Sikana English
採用腹式呼吸,長吐氣時會把肺裡的舊空氣儘可能排出來。此時再大口呼吸新鮮空氣,會較少被舊空氣稀釋變得稀薄。
呼吸與步伐節奏相互配合——登山時,主力供能系統是持續、高效率的有氧供能系統,而產生能量則需要吸入氧氣。
呼吸的淺與節奏的快、呼吸的深與節奏的慢有著必然的聯繫。
photo by 小猴浪浪
在登山時找到你的節奏,就需要找到讓呼吸與步伐形成相互配合的節奏,避免呼吸急促表淺與節奏紊亂,保證能量的供應儘可能多地來自有氧系統。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登山途中,不要在呼吸困難時突然停下腳步,因為突然的停頓會導致之前循環順暢的血液突然缺氧。
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應放慢腳步繼續前行,慢慢走一段之後就會感到呼吸開始順暢了。
登山、徒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是一門學問。遠行歸來,有人肌肉酸痛傷筋動骨,有人精力充沛安然無恙,是體力差異,更是技巧的問題。
photo by 丁丁媽媽
掌握登山的徒步技巧,才能在複雜多變的野外環境下,每一步都舒適健行。
上坡時,登山者應當採取外八字的步法。這種走法不僅可以減輕雙腳的負擔,而且還能充分利用膝蓋和腳踝的緩衝作用,減緩身體的疲勞。
同時,區別於平地路面腳後跟先著地的走法,登山時建議整個腳掌同時落地,這也是將身體承重從腳後跟移至腳尖的最合理步行方法。
photo by 鐵鍋
面對漫漫上坡路,有些急性子的山友會選擇大跨步爬升。但是這樣的做法,只會使得大腿因頻頻抬起而耗費較多能量。
小步走法的好處就是可以縮短肌肉運動的時間,使得上山更省力。小步走即邁出去的這一步的腳踝位置,不要超過膝關節。
同時,放鬆肩部和腳部的肌肉,前腳膝蓋朝正上方抬起,然後直接踩著鞋底朝正下方輕輕落地。
登山者需要善於利用身體的所有部位移動重心。例如前腳著地時,將置於後腳的重心移到前腳,當全身重量移至前腳的下一個瞬間時,後腳接著馬上踏出。這樣交替行進,可以讓腿部肌肉均勻受力。
有些朋友在登山感覺疲憊後,就會下意識地彎腰。但這樣會使我們的重心不夠穩定,也會消耗掉更多體能。
上坡的時候背部要挺直,保證頭部、腰部和後腳腳踝三點成一條直線,這樣可以很好地對我們的身體起到穩定重心支撐的作用。
面對陡坡時,很多時候我們期望能走近道快速登頂,但往往這種方式只會更加消耗體力。
使用「之」字走法,會降低坡度的難度,還會讓我們行走起來相對輕鬆一些,這個方法也適用於長長的臺階路。
登山時,我們總是需要身體前傾而借力。但如果背包沒有調整好(尤其肩帶),就很容易壓肩,增加爬坡時的疲憊。
僅靠雙腿登山會變得辛苦,只有合理的分配和借力,才能為我們節約更多的能量。
photo by 龍豬
怎麼調節背包——為了預防上坡時背包圧肩,可以根據以下兩點,將負荷轉移到更能承力的臀部上。
平地行走和爬坡時,可以先放鬆肩帶和承重帶,讓絕大部分負荷由臀部承擔,然後再稍微收緊承重帶,直至你最多只能在肩帶和肩膀之間插進一根手指。(《背包客手冊》第4版第143頁【美】克裡斯·唐森德)
雙杖使用方法——上坡前,登山杖的長度調節不應超過直立時肘關節到地面的距離,在陡坡時應該更短一些。
邁步時,將登山杖的杖尖置於自己腳後側20~30釐米,手握腕帶向後使力,兩腿向前自然邁步。
在陡峭的上坡,登山杖前後的幅度要放寬一些,用前面的登山杖來保持重心,同時推動後面的登山杖,最好每次揮動能步行兩次,這樣上山時就不會覺得特別累了(將登山杖的長度調短)。(《我的第一本登山書》第104頁【韓】金成基)
登山時,到底要以什麼樣的速度行進才是最好?答案是因人而異的。
photo by 大頭大頭
「量力而行、不逞強」是保證安全登完全程的秘訣。依據自己的步調、節奏,以不勉強自己的速度前行。
就基本原則而言,登山的速度以自然走在平地上的速度為基準,在阻力大的上坡路段適度慢速,在輕鬆平緩的下坡路段適度快速即可。
photo by sunny
調動全身,使用技巧
打卡戶外登山黃金季,登山再不會被累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