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美國教育思維沒那麼多花樣,就這9點

2020-12-12 騰訊網

在斯坦福教育理念中,有一個叫「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的概念,它是相對固定型思維的一種心智模式,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

研究表明,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易放棄,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更容易尋求幫助,復原力更強,也就是更加堅毅。所以幾乎每個學校都用各種方式在日常教學中融入這一思想,大多數學校都不約而同地在最顯眼的地方張貼著這樣一幅anchor chart。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海報雖然樣式各異,但內容幾乎都是一樣的,那就是:「Change Your word, Change your mindset「(換個說法,換個思維),也就是培養成長型思維裡最經典的」九個改變「。

01

思維的九個改變

1. 理解

I don’t understand——我就是搞不懂。

What am I missing? ——我忽略了什麼嗎?

這樣潛意識也就是換了種思維,從「這對我來說太難了,根本沒法理解,」變成了「只要把我漏掉的、忽略的找出來,肯定能搞明白。」

2. 放棄

I give up——我放棄了。

I ll use some of the strategies I ve learned——我得試試我學過的(別的)方法。

把思維從「我的能力達不到,只有放棄了」,換成了「問題沒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換個方法就好了」。

3. 理解

I made a mistake——我犯錯誤了。

Mistakes help me improve——犯錯能讓我變得更好。

把思維從「我做錯了,我很沮喪。」換成了「雖然這次錯了,但以後我就知道這麼做是錯的,又get一招,nice!」

4. 困難

This is too hard—— 這太難了。

This may take some time and effort——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搞定)。

把思維從「這太複雜了,我不可能完成。」換成了「只要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5. 足夠

It s good enough——已經挺好的了。

Is this really my best work?——這真的是我的最好成績嗎?

把思維從「我做得足夠好了,已經達到我的上限了。」換成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許再努力一些,我就能再提高一點兒。」

6. 理解

I ll never be as smart as her.——我不可能像她一樣聰明。

I m going to figure out what she does and try it——她是怎麼做的,我也要試試看。

把思維從「別人比我聰明,沒辦法了,我就是不如她。」換成了「只要學習她的方法,然後認真去做,我也有戲!」

7. 完美

I can t make this any better——我不能做得更好了。

I can always improve. I ll keep trying !——我還能做得更好,我要繼續試試!

把思維從「我的能力只能做這麼多,這件事這樣就足夠完美了。」換成了「我還要看看這件事有什麼可以完善的,只要不斷嘗試和努力,肯定還能再提高!」

8. 否定

I can t read——我閱讀不太好。

I m going to train my brain in reading——我要訓練我的閱讀能力。

把思維從「我沒有「閱讀」這根筋兒」換成了「只是訓練不夠而已,不如堅持練習一段時間看看!」

9. 能力

I m not good at this——我不擅長這個。

I m on the right track——我正在提高。

把思維從「我做不了這些。」換成了「我現在可能做不好,但沒關係,慢慢往這個方向努力,我就會越來越擅長。」

常用正面的、積極的語言會影響到我們的思維習慣,這個就是思維播種行為,可以收穫好的習慣。

美國學校把這9句話非常有「儀式感「地張貼出來,為的就是時刻提醒所有老師和同學們,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把要到嘴邊的話換個說法,其實就在悄悄地培養這種成長型思維。

02

如何訓練孩子具備「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對此,在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等研究領域獲得世界廣泛讚譽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史丹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憑藉多年的科學研究,公布了極具建設性的洞察與發現。Carol Dweck教授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顯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

1. 告訴孩子,努力和不斷挑戰難點能讓他變得越來越聰明

科學已經證明,智商就如同肌肉一樣,是可以被發展的。每一次挑戰大腦舒適區(Comfort Zone)的極限去學習一些新的和有難度的東西,大腦神經元就會發展出新的連結,長此以往,人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告訴孩子這一點,他一定會愛上這個信息。

2. 從小運用正確的「Praise稱讚」技巧來塑造思維模式

我們有時候會聽到父母這樣稱讚孩子:「很棒啊,寶貝你很能幹!」「你真是天才!」

Carol Dweck教授歷經超過15年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稱讚孩子的天賦與能力對孩子有害無益,完全不利於孩子思維模式的健康成長。

Carol Dweck教授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些學生做一項無語言的智商測試,而後分別以三種方式告訴他們測試結果:

實驗組一(稱讚其智商):哇哦,這是個很好的分數,你真聰明啊!

實驗組二(稱讚其過程):哇哦,這是個很好的分數,你之前一定很努力吧!

對照組:這是個很好的分數。

稱讚完之後,給這三組孩子一個選擇題:「現在有三個任務,你會挑哪一個來做?」

任務一:這是非常困難的任務,你可能會犯錯,但是能學到東西;

任務二:這是很新鮮的任務,你可能從來沒接觸過;

任務三:這是你很擅長的領域,你必定能很好地完成。

絕大多數被稱讚了天賦的孩子,都選擇了最簡單的任務,因為他們有把握可以做好,因為他們幾乎不敢挑戰自己身上「天賦孩子(Gifted Child)」的標籤。而被稱讚其過程的孩子,幾乎都選擇了看起來比較困難、但能學到東西的任務。

另一個有趣的實驗,是針對父母對孩子的稱讚方法所做的追蹤調查,此研究發現:

根據孩子1-3歲時父母稱讚他的方式,可以預言5年之後孩子的思維模式的發展狀態、以及對挑戰的渴望程度;

而根據孩子10歲時父母稱讚他的方式,可以預言孩子今後一生的思維模式的發展狀態、以及對挑戰的渴望程度。

所以,請儘可能早點開始思維培養。

3. 運用「yet」這個詞改造孩子的思維模式

Carol Dweck教授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得到啟示,在那所學校考試不及格的孩子得到的分數不是一個意味著失敗的名詞(比如不合格、F),而是「not yet」(尚未達到),這兩者的意味完全不同。

如果你得到是「不合格」的評定,即意味著你被判斷為失敗者,你已沒有進步的空間,你學習成長的大門被關上了。而「not yet」則意味著你已經行進在學習的軌道上,只是還沒有到達終點而已。所以:

如果孩子說「我學不好數學」,請讓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著:你只是尚未學好數學而已;

如果孩子說「這個我做不了」,請讓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著:你只是現在還做不了,但你已經開始在學著如何做了;

如果孩子說「我試過了,但是不行」,請讓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著:你只是這一次不行,繼續努力,下一次你會做得更好。

運用yet這個詞,我們幫助孩子塑造這樣的思維模式,即:學習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而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

4. 教育成長型思維模式永遠不晚

Carol Dweck教授對美國13所高中進行了一項聚焦差生的研究,將這些孩子分為兩組:

對照組的孩子,只是接受關於大腦運作知識的教育,比方如何能提高記憶力等等;

實驗組的孩子,同時接受了關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在線課程。

3個月之後,實驗組孩子的學習成績比對照組明顯高出許多,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研究還發現,實驗組的孩子在學校更坐得住、更少逃課、更少參與校園暴力行為,並且今後能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習。

所以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能使孩子:

擁抱學習和成長;

理解努力對智力成長的作用;

擁有面對挫折的良好適應能力。

最重要的是,它是可以被教育和培養的。如果你希望孩子做出改變,請行動起來。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教授10年研究:比勤奮更能決定孩子人生的,是成長型思維!
    王琳和老公做建材生意,整天忙於工作,幾乎沒時間管孩子。從小學開始,孩子一直都不怎麼愛學習,成績也是平平。進了初中,學習的課程一下子變多,多科目的學習和作業一下子就把他給淹沒了,成績一下子下降了好多!實際上,孩子不願學習,沉迷遊戲,學習成績不好的背後,是孩子的思維模式出現問題!全球含金量最高教育獎「一丹獎」得主——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 斯坦福教授:要想學好數學,不能依靠智商,思維訓練從小就要跟上
    有的孩子數學好,有的孩子語文好,可是為什麼語文多讀讀,多背背就會了成績就提高了?可是數學,好像無論怎樣都很難提升,補習班也去了,大量數學題也做了,但是成績就是不見提升。影響數學成績的不只是智商,更重要的是思維斯坦福的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在《這才是數學》中提到:數學是研究規律的學科,是一門充滿藝術美感與創造性的學科。很多學生死記硬背公式口訣,漫無目的的大量練習題目,最終數學思維很差,數學成績也就是一般。
  • 斯坦福教授告訴你,如何讓孩子擁有"Grit(堅毅)"
    前幾天,《時代周刊》刊登了 「How to Make Sure Your Kids Have 『Grit』」(如何確定你的孩子具有「堅毅」的品質),這是一篇對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的採訪稿。
  • 思維決定命運:斯坦福心理學教授的這個發現,解釋了很多人的困境
    呵呵,說起「營養雞湯」,對孩子,甚至對我們自己,最有營養的還是「成長性思維」這碗湯,咱們這兩年也煲過好幾回。今天,容檁子偷回懶(早些下班去給老家人準備年貨),和大家重溫一碗「成長性思維」湯 ... 這碗湯可是大名鼎鼎,來自這幾年世界上最走紅的教育心理學書-《看見成長的自己》,這本書的作者是史丹福大學資深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  ...
  • 聚焦丨騰衝瑪御谷溫泉小鎮與史丹福大學教育研究生院附屬機構種子...
    2020年12月4日北京時間上午十點,在瑪御谷隴下溪不渡草堂,瑪御谷溫泉小鎮與史丹福大學教育研究生院附屬機構Seeds of Empowerment(以下簡稱種子力量)通過線上簽約儀式成功達成合作關係,小鎮也成為種子力量「1001個故事」項目在中國的首個合作地。
  • 斯坦福教授:4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甚至抑鬱!家長請警惕
    如果把我們的孩子比喻成這隻猴子,那麼我們家長的某些不當行為和做法,日久也一樣會深入孩子的腦髓中。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 一個孩子能成就哪些特質,將來有著怎樣的性格,家庭起了決定性因素。父母的舉動和言行更是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和走向。
  • 李玫瑾教授:寶寶思維決定未來的方向,睿智的媽媽從這3點入手
    李玫瑾教授:寶寶思維決定未來的大勢,睿智的媽媽從這三點入手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創新已經成為一個人或一個企業致勝的法寶,所以培養孩子的創意思維已經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但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呢?在很多人眼中,思維的培養是很難的,比如需要把想法進行組合、做除法、拼接等等。
  • 斯坦福教授:誇孩子就用這8句話,不要只誇孩子「你真棒」
    斯坦福教授:誇孩子就用這8句話,不要只誇孩子"你真棒"!我家兒子得到最多的誇獎就是 "你真棒!" 可是我漸漸發現,他做計算題只用心算,不願動筆,記生字、英語單詞也是看幾眼,不肯動手寫。前段時間的英語考試,他錯很多,為了鼓勵他,我說:"你這麼聰明,多背幾遍就會了。"
  • 直擊RSNA |透視醫療AI應用場景 斯坦福教授詳解價值歸位路徑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由匯醫慧影和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放射腫瘤系AI實驗室聯合發起的「中美醫學影像人工智慧前沿峰會」會上,不少矽谷AI頂尖人才慕名而來,並向匯醫慧影CEO柴象飛發出了求職申請,以求登上AI的高速列車。
  • 史丹福大學-中國科大-麻省理工學院三校學生夏令營第一期開營
    9月16日,美國史丹福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三校聯合舉辦的SUM 2012 (SUM是三校STANFORD-USTC-MIT英文縮寫,營員稱為SUMer,與英文單詞「夏天」同音)夏令營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營。來自11個國家的44位營員將在一起學習、研討和交流十天。
  • 雲南瑪御谷溫泉小鎮與史丹福大學教育研究生院附屬機構種子力量...
    近日,康旅集團旗下瑪御谷溫泉小鎮與史丹福大學教育研究生院附屬機構Seeds of Empowerment(種子力量)舉辦線上簽約儀式,成功達成合作關係。瑪御谷溫泉小鎮成為種子力量「1001個故事」項目在中國的首個合作地,「1001個故事-滇西「項目計劃的正式啟動。
  • 為什麼猶太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多是富豪、科學家?奧秘就在這3點
    為什麼猶太家庭可以教育出來這麼多的富豪或者是科學家?出色的教育方式自然就能養出色的孩子重視親子教育,是猶太民族最為突出的優良傳統。其實說的更具體一點,猶太人與我們教育孩子方式的差別就在這3點:1、重視孩子的「成長型思維」當孩子自己穿脫衣服的時候:一般家庭:「你還太小了,不適合做這個。」
  • 斯坦福教授研發防火電池,被火燒還能讓LED燈發光!
    現階段鋰電池最大的痛點是「不安全」,很容易因為過熱而引發火災。近期斯坦福發明一款防火電池,就算在火焰中也能持續供電,若能量密度、充放電速度等能再提升,或許能成為下一代的電動汽車電池。但這個問題隨著科技發展也將解決,最近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材料科學教授崔屹,發布了他和實驗團隊的最新發明:防火電池!斯坦福研發防火電池,能在火焰中持續為LED燈供電這顆電池使用的固態電解質非常的薄,只寬約10到25毫米,擁有131 mAh/g的電容量,在攝氏60度的環境下可以充放電循環300次。
  • 耶魯大學教授一針見血:不塑造孩子這2項能力,未來很容易被淘汰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報導:越來越多的世界頂尖名校,變得不願意招中國學生了。即使是在某一專業領域頗有成就的尖子生,也越來越不受這些世界名校歡迎。這樣的教育現狀讓不少家長擔心,也始終不得其解。世界名校耶魯大學的華裔終身教授——陳志武給出了答案:「中國孩子要在將來全球化的環境中更遊刃有餘,應該從小對孩子進行人文、通識教育,以及思維能力的訓練。」
  • 斯坦福教授:孩子一生有3次增加「智商」機會,第3次最招人煩
    斯坦福教授:孩子一生有3次增加"智商"機會為了讓孩子更聰明、智商更高,父母可謂是費盡心機。就拿孩子出生開始說吧,有沒有老一輩,在孩子出生前,趕緊去寺廟拜一拜,特別是文殊菩薩像前,祈禱一番希望孩子是文曲星下凡,也不管其實文殊菩薩和文曲星,不是一個部門的。實際點兒的,很多父母也會進行高規格的胎教、早教。
  • 斯坦福教授深度分析:醫療+AI的殺手級應用會是什麼?
    隨著時間推移,由於美國醫療保健法規的要求以對於報銷規定的變化,這一點可能會迎來重大變化。"Greg教授說,圖像解釋(圖像分析)可能是AI與MRI結合的最遲發展的一類應用,反而其他協助放射科醫生的工具可能會有更多潛力。"其他新應用,例如使用AI來實現更低劑量甚至零劑量的釓造影等,也正在出現,雖然暫時看起來是比較狂野的想法,但可能最終會對我們的成像方式有革命性的改變"。
  • 美國醫生警告:美國流感危害性比新冠肺炎嚴重得多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美國醫生警告: 在美國,流感的危害性比新冠肺炎嚴重得多從2019年9月29日開始至今,已經有超過2600萬美國民眾感染流感病毒,超過25萬人因為流感和併發症而入院治療,因流感致死的人數已經超過1.4萬,為什麼美國人還是不重視?
  • 斯坦福美國國際學校(SAIS)-新加坡國際學校中的明星學校
    在新加坡有這樣一間國際學校,堪稱是國際學校裡的明星學校,不僅許多明星放心地把子女送來讀書,就連許多駐新外交使節或跨國公司高管的子女也來此讀書,這就是新加坡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同時開辦美國教育課程與國際文憑課程(IB),為2-18歲的學生提供北美體制教育的斯坦福美國國際學校。
  • 斯坦福凱茲教授:設計已經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重要資產
    這是SAP的負責人,他也為設計學院做了捐助。(備註:SAP思愛普,是一家全球性的企業應用軟體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正在為85%+全球500強企業提供解決方案。)人們問他:「你是個德國人,SAP是德國軟體公司,為什麼不捐給德國人,而是給史丹福大學?」他說:「給德國人的學校會知道產出什麼結果,但是給斯坦福不知道會出來什麼樣的創意,所以給了斯坦福。」這是唯一不教授設計的設計學院,它只教授設計型思維。
  • 在中國也能無縫跟上美國課堂?這家公司把美國K12教育搬到線上
    7EDU推出美國K12 及AP在線課程在全球疫情蔓延下,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得到了加速。隨著越來越多的課程線上化,可供學生們選擇的在線課程也越來越豐富,不過,對於諸多有志於留學的學生來說,海外精品K12 課程的選擇仍十分有限。為了解決西方優質K12 課程資源稀缺的問題,讓各年齡段學生的留學計劃不被疫情打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