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10年研究:比勤奮更能決定孩子人生的,是成長型思維!

2020-12-26 明乾家庭教育

「青青媽媽,你家李青這幾天變化很大啊!別的孩子上直播課,要麼東看西看不聽講,要麼玩手機。」

「但李青每節課都認真聽,下課了還在微信上問老師問題,所有老師都說他變了個人一樣!」

剛剛,王琳接到了兒子班主任老師打來的電話。

老師完全不敢相信,才過了個春節,那個整天喜歡和老師對著幹的「問題學生」,竟然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

但王琳知道,兒子身上還有更多老師不知道的改變!

春節期間,每天隔離待在家裡,兒子晚上還組織全家一起開家庭會議,一起規劃第二天的家庭活動,把本來枯燥單調的日子,安排得分外充實心安!

王琳的兒子李青,今年12歲,去年剛剛上初一。王琳和老公做建材生意,整天忙於工作,幾乎沒時間管孩子。從小學開始,孩子一直都不怎麼愛學習,成績也是平平。

進了初中,學習的課程一下子變多,多科目的學習和作業一下子就把他給淹沒了,成績一下子下降了好多!

開家長會時,班主任老師特地把王琳叫到辦公室,說:「你家孩子的成績這樣下去是不行的,不要說重點了,普通高中都危險!」

自此之後,王琳開始對孩子嚴加管教:限制玩手機、玩電腦、看電視,每科都報了1個補習班!每天兒子一放學,就帶著他去補習。

最後成績不但沒有起色,兒子還變得特別逆反!一跟他說學習就發脾氣,在學校裡上課也不好好聽講,總喜歡和老師對著幹。

王琳三天兩頭都會接到老師打來的「投訴」電話,一回家就會跟兒子大吵一架。

王琳真的恨鐵不成鋼,指著兒子:「我為你做了這麼多,費了這麼大勁,你怎麼就沒一點長進呢?!」

王琳既心痛又無奈,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整個人都快崩潰了!甚至焦慮到整宿整宿睡不著覺。

和王琳一樣,孩子的學習正是很多家長最頭疼的大難題!幾乎每天都有家長抱怨:

孩子讀初一,學習自控力差,玩手機上癮,整天就說不想學習,說也說了,打也打了,就是沒效果,整天懶洋洋的,我該怎麼辦?我家女兒四年級,成績一年不如一年,寫作業拖拉粗心,我們獎懲制度都試過了,但這邊答應,轉身就忘了,愁死了!這幾天我們上班,兒子在家上網課,一邊上課還一邊玩遊戲,老師隔著屏幕根本管不了,老師天天投訴,我們拿他是一點辦法沒有了。……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認為,孩子學習不好,不喜歡學習是孩子的態度問題!

實際上,孩子不願學習,沉迷遊戲,學習成績不好的背後,是孩子的思維模式出現問題!

全球含金量最高教育獎「一丹獎」得主——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和個人經歷而改變,堅信智力、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和練習得到不斷提高。而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對改變現狀無能為力,覺得努力是無用功。

下面的圖片就清晰地呈現了兩種思維方式下,孩子的想法和行為。

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兩種不同思維模式的人,會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從而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我們可以看出: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擁有自信,認為自己可以學得很好,有學習的欲望!

結果就是:孩子對學習有信心——願意學——養成好習慣——獲得知識——好的成績。

那麼反之,固定型思維的孩子,認為自己天生就不適合學習,學了也沒用。

結果就是:孩子對學習沒有信心——不想學——養成壞習慣——學不會——差的成績。

因此,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未來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並給出了一系列的成功案例。

美國South Bronx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接受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教育和訓練後,在短短1年的時間內,數學測試成績就從墊底迅速上升到紐約州第1名。

研究證實,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讓孩子將重點放到自己的學習動機和心態上。

孩子會堅定地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的潛力是無盡的,困難和失敗只是幫助自己進步的挑戰,他們對學習充滿熱情……

對於成長型思維,樊登多次在分享時建議所有的家長,務必要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他說:「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會比別人走的更遠!」

這也就是李青小同學開始對學習充滿熱情的根本原因!

而當孩子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去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形成新的、強有力的聯結。

長久下去,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優秀!

親愛的家長朋友!

家長是一個角色,更是一份職業!作為父母,教育好孩子是我們人生的第一重任,是我們必須用一生來奮鬥的最大事業!

這份「工作」,沒有人教,沒有工資、沒有獎金、沒有休息時間!一旦上崗,就不能辭職!

公司經營不善會倒閉,但是家庭經營不能破產!教育孩子,一生只有一次機會,我們必須要成功,絕不允許失敗!

中國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我們都願意給孩子最好的。

可問題是,我們卻從來沒有想過培養孩子的目標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想要孩子健康長大,考一個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卻從沒有想過孩子要的是什麼,什麼才是對孩子最有用的!

有人說是「金錢、房子、車子」,也有人說是「幸福、健康、自由」。

胡智晨老師認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就是教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孩子培養成才!」

培養孩子成才是系統性的、有策略的,並提出了孩子的成才系統模型:

這個系統中,你能影響的有且只有2個關鍵點:

一是父母的能力提升;二是孩子的關鍵能力培養。

要想孩子成才,首先要父母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

但現實是,中國父母99%都只希望孩子改變,從來沒想過和孩子一起改變。所以,很多孩子特別渴望自己快快長大,成為大人。

這背後的原因,就是孩子想像你一樣,只讓別人改變,不想自己改變。所以你會發現孩子越長大,父母的話越無效!

為此,我們特推出【一起成長學院】,集合國內頂尖的家庭教育專家,提升父母和孩子的關鍵能力——心力、腦力、體力!

其中【心力】尤為關鍵!

胡智晨老師認為,「當前中國最缺的就是心力教育!心力強大的孩子擁有2大表現:一是堅定相信自己擁有無盡的潛力;二是堅定相信自己只要付出努力就會有收穫!」

當孩子擁有強大的系統,他做任何事都有堅定的決心和強大的信心!進而再作用到孩子的【腦力】【體力】提升上,就會自動自發,水到渠成!

胡智晨老師說:「忘掉在學校所學的每一樣東西後,留下來的,才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教育。」

給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和強大的系統,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對此,我們誠邀你加入《一起成長學院》,為了孩子,我們一起行動,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的改變肉眼可見。

在一起成長學院,改變了自己,成就了孩子的家長有很多很多。

來自惠州的馮佳莉,有一個14歲的女兒,女兒上初中以來,女兒和她的關係一直都不親,聽完課後,她終於知道了自己應該從何入手來改變;來自福建的章國強,有一個17歲的兒子,在參加了課程之後,他幫助兒子找到了人生方向,意識到了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慢慢愛上了學習!來自石家莊的李可民,是15歲男孩的父親,聽完課後,立即開始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現在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其中,小學員田嘉怡在媽媽學習了課程之後,被媽媽身上發生的巨大改變所感動,纏著媽媽和胡智晨老師取得了聯繫,在胡智晨老師的引導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夢想,激發了強大的心力!

用她的話說,就是:「這種感覺特別棒,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完全不會累,不會煩!」

鄭州的高宇桓媽媽學習之後,激發了孩子的心力,帶動兒子一起進步,現在宇桓的學習變得非常有目標、有效率,學習備考雅思,提前為考取牛津大學做準備!

我們相信,善於學習的父母,總會在漫長的一生中,逐漸成為一名好伴侶、一名好父母,成就一個家庭的幸福。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來和我一起做個智慧的決定吧!一起學習、改變、成長!

立刻加入一起成長學院,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孩子的改變將肉眼可見!

課程導師介紹

鑑於胡智晨先生在民辦教育事業、推動青少年素質教育及中國家庭教育中做出的突出貢獻,原國務委員陳至立為胡智晨同志頒發 「建國70周年民辦教育特殊貢獻獎」

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為胡智晨同志頒發「2019年中國民辦教育十大領軍人物」獎。

親愛的家長:

一個孩子從小遇到一對懂他的父母,是這個孩子一生的福氣!

加入《一起成長學院》,和我們一起激發孩子心力,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學習欲望和面對挫折的能力。

真正好的教育,從來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團火!

課程將幫助你:

秒懂孩子面向未來的成長技能;不吼不叫,塑造孩子的好性格;了解孩子內心秩序,培養個性;解決孩子情緒和人格養成,讓孩子有擔當;自己成長,同時收穫一個高情商、更自信、愛學習的孩子。

我向你保證!你一定會感謝你自己做的這個決定,會感謝你生命中我們的相識!

立即加入我們,成為最懂孩子,最懂教育,最懂家庭的超級智慧父母!

現在關注我,私信回復「領課」,即可免費領取本期課程!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教授:美國教育思維沒那麼多花樣,就這9點
    在斯坦福教育理念中,有一個叫「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的概念,它是相對固定型思維的一種心智模式,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 研究表明,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易放棄,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更容易尋求幫助,復原力更強,也就是更加堅毅。
  • 思維決定命運:培養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實現從平凡到優秀的蛻變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思維影響著一個人的行動方式,我們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受到思維模式的影響。成長型的思維模式能讓孩子更有前進的動力,從而幫助孩子一步步從平凡走向優秀。
  • 思維決定命運:斯坦福心理學教授的這個發現,解釋了很多人的困境
    呵呵,說起「營養雞湯」,對孩子,甚至對我們自己,最有營養的還是「成長性思維」這碗湯,咱們這兩年也煲過好幾回。今天,容檁子偷回懶(早些下班去給老家人準備年貨),和大家重溫一碗「成長性思維」湯 ... 這碗湯可是大名鼎鼎,來自這幾年世界上最走紅的教育心理學書-《看見成長的自己》,這本書的作者是史丹福大學資深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  ...
  • 斯坦福教授:誇孩子就用這8句話,不要只誇孩子「你真棒」
    斯坦福教授:誇孩子就用這8句話,不要只誇孩子"你真棒"!我家兒子得到最多的誇獎就是 "你真棒!" 可是我漸漸發現,他做計算題只用心算,不願動筆,記生字、英語單詞也是看幾眼,不肯動手寫。前段時間的英語考試,他錯很多,為了鼓勵他,我說:"你這麼聰明,多背幾遍就會了。"
  • 斯坦福教授告訴你,如何讓孩子擁有"Grit(堅毅)"
    Carol Dweck教授明確地指出,要獲得「堅毅」品質的關鍵是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是相對固定型思維的一種心智模式,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這樣一對比,很顯然,如果希望孩子能很投入地一直做一件事,那麼的確需要養成不易放棄,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的成長型思維。相信很多人看後會在心裡默默評估,然後說,我的孩子有成長型思維啊,其實不然,不要以為他思想開明、審時度勢、親和友善就算具備成長型思維了,這是要付出很長一段時間去修煉才才能獲得的。
  • 斯坦福教授:4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甚至抑鬱!家長請警惕
    如果把我們的孩子比喻成這隻猴子,那麼我們家長的某些不當行為和做法,日久也一樣會深入孩子的腦髓中。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 一個孩子能成就哪些特質,將來有著怎樣的性格,家庭起了決定性因素。父母的舉動和言行更是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和走向。
  • 大J小D談育兒:父母的成長型思維 定義孩子培養的格局
    9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跟早教專家學兒童潛能開發》新書分享會上,大J總結了自己的育兒心得: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為孩子做什麼,而是培養父母自己的成長型思維,用自身的成長定義孩子養育的格局。       擁有成長型思維,「學習」做好父母  「成長型思維模式」這個概念最早由史丹福大學Carol Dweck教授提出,它是相對於「固定型思維模式」而言。
  • 面對失敗、困苦、瓶頸,成長型思維可以救贖你
    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項「一丹獎」獲得者——史丹福大學卡羅爾·德韋克,把人的思維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天賦和才能從出生那天起就被決定了,是不能改變的。靠著擺渡他賺的了第一桶金,從失敗中尋找經驗,人生的第一筆財富就這樣獲得了。如何獲得成長型思維如何獲得成長型思維,曾經的我沒有接受過什麼系統性的教育。只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母親時常告訴我,人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任何事你都可以嘗試。只要能肯努力,你可以成為任何人。」
  • 學霸和學渣形成差距的真正原因,是「成長型思維」,並不是智商
    但也有很多智商相同,努力程度也一樣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是天差地別。但斯坦福教授羅爾·德偉克卻認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她將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所謂成長型思維,就是樂於挑戰,並積極地去提升自己。
  • 史丹福大學教授30年研究後發現,當代孩子最普遍的問題是沒有目標感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對青少年發展和品格教育有著深厚研究,他認為真正沒有目標的孩子只是少數,但急功近利的家庭與校園環境,正在逐步消解孩子們的目標感。或許自此,他們的職業道路和人生就將走向不同的圖景。 其實,這種「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的狀態在求職者中並不少見。此前,大學生因為沒有人生目標,而導致「空心病」的新聞也引發關注,許多學子學業尚未完成,身體與精神卻已是負擔累累。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是當今世界研究青少年發展和品格教育最傑出的學者之一。
  • 孩子一遇困難就退縮?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激勵孩子勇往直前
    家長要想讓孩子勇於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就要試著讓他們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形成"成長型"思維。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無懼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困難,積極地想辦法克服它們。 面對艱苦挫折,孩子不敢勇敢面對?孩子的思維方式可能出現問題了。
  • 大J小D育兒心得:打造成長型家庭 先做成長型父母
    9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跟早教專家學兒童潛能開發》新書分享會上,大J總結了自己的育兒心得: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為孩子做什麼,而是培養父母自己的成長型思維,用自身的成長定義孩子養育的格局。「成長型思維模式」這個概念最早由史丹福大學Carol Dweck教授提出,它是相對於「固定型思維模式」而言。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
  • 思維決定命運|為什麼我們需要成長型思維
    每個成功人士都有一種特定的心理特徵,而這種成功型心理特徵被作為比爾蓋茨和美國 NASA作為僱傭系統工程師的標準---《成長型思維》這個感念由一丹獎得主史丹福大學的卡羅爾德偉克提出,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 一種是成長型思維,另一種則是固定型思維。
  •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都擁有「成長型思維」,看看你擁有嗎?
    我們會發現,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不同之處在於,固定型的人更在意 結果,而成長型的認為當下的結果只是未來的一個點。「我們也要試著理解固定型思維的人,理解他人的難處,特別在教育固定型思維 的孩子時,不要當面責罵他們,而是引導他們去嘗試。無論是孩子,成年人都需要掌握這兩種思維的不同,學會接受自己的固定性思維 ,同時也要學會如何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
  • 斯坦福教授:要想學好數學,不能依靠智商,思維訓練從小就要跟上
    很多家長堅信笨鳥先飛,所以早早的就給孩子報了奧數班進行數學啟蒙,不過效果並不盡人意,有的甚至導致孩子厭學。然後很多家長就開始找原因,甚至還帶著孩子測智商。影響數學成績的不只是智商,更重要的是思維斯坦福的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在《這才是數學》中提到:數學是研究規律的學科,是一門充滿藝術美感與創造性的學科。很多學生死記硬背公式口訣,漫無目的的大量練習題目,最終數學思維很差,數學成績也就是一般。
  • 別再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這5種語境表揚的孩子更出息
    表揚孩子有方法我們表揚孩子說得最多的話是「你真棒」「你真厲害」「做的好」等等,但是斯坦福一名教授曾做過一次實驗,實驗結果顯示,成長思維型的誇讚孩子更出息,固定思維型誇獎孩子,孩子更多的是平庸。那我們一起看看什麼樣的語境表揚孩子更有出息。1.
  • 《都挺好》蘇明玉:擁有「成長型思維」,才能突破自我,逆流而上
    而更可氣的是,蘇明玉哭訴這些年的委屈時,媽媽反手就是一巴掌,還告訴她:「蘇明玉,你是個女孩,你怎麼能跟你兩個哥哥比呢,我們只負責養你到十八歲,你以後還要嫁人,到老了,我們也不需要你養。」這樣一種「女兒終究是別人家的,我們投入再多都是虧的」的想法,讓蘇明玉的童年乃至青春期都過得非常不幸。
  • 比勤奮更重要的,是認知覺醒,這2種思維希望你能早些頓悟
    人生到了中年以後,總算明白了,僅憑勤奮是不足以致富的,每個月只能拿著一點固定的工資,除去日常開銷、人情往來,基本就是月光族。想讓生活過得好,確實很困難。賺大錢,還是要靠思維。思維改變了,眼界打開了,你的財富才有可能實現倍速增長。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可以說3~6歲是孩子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和心理都會進入一個高速發育期,據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6歲時大腦發育的完成率就會達到80%,所以在3~6歲這段時間內,培養寶寶的各項能力都會事半功倍。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著讓他背乘法表!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數學是一門讓家長、老師、孩子都無比頭疼的一門學科。為了不讓孩子在上小學後,數學被落下,於是很多家長都決定讓「笨鳥先飛」,早早的帶著孩子做數學啟蒙。但是,很多家長都並沒有搞清楚,什麼才是真正的「數學啟蒙」,掉入了誤區當中,家長勞心勞力,孩子也痛苦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