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遇困難就退縮?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激勵孩子勇往直前

2020-12-13 騰訊網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記得以前上大學做家教時,教過一個名叫小新的女學生。小新從小就被她的父母嚴格要求完成各種事情,幾乎什麼事情都要極盡完美地完成。正因如此,高質量的要求慢慢形成一種生活常態。小新的媽媽對於小新比較"聽話"地完成各種事情、嚴格遵守自己定的規矩,並因此變得越來越優秀感到由衷的高興。可是,小新卻變得越來越"敏感"、越來越脆弱,皆因她很多時候無法接受自己無法完成或做不好某些事情,甚至很容易因為自己能力不足而放棄。

小新原來是學校合唱團高音部的成員,平時學校的各種重要演出都少不了她,可以說算是團裡的"主力"。不料有段時間小新突然身體不適,病了足有一個星期,嗓子有時候痛的說話都比較困難。等她稍好些,重新回團訓練的時候,合唱老師卻把她重新安排到她以前從未唱過的低音部。因此,小新再也沒參加過合唱團的訓練,導致年底的大匯演都無法參加,喪失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大好機會。

為什麼小新會如此狠心做出這個決定呢?在後來和她聊天才得知,她老是覺得合唱老師欺騙她,開始時以她的嗓子漂亮為理由哄她參加合唱團。她認為自己嗓子條件不夠好,低音部分老是唱不好,根本不適合唱歌。而且老師對自己的表現也不滿意,明顯沒有以前那樣關注自己了。唱歌對於她來說已經不再有意義了,因此她想放棄。

事實上,合唱老師這麼做是有道理的。合唱團裡的位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最終演出效果的完美,誰更適合哪個位置就讓他在哪個位置。那段時間小新的嗓子並沒有完全恢復,高音部分對於她來說會有些吃力,小新暫時處於低音部對於她嗓子的調理有莫大的好處。可是她卻對這一番好意視而不見,陷入了自責和抱怨的怪圈。身邊的親朋好友對此都表示十分惋惜。

孩子稍微遇到一些挫折就止步不前,這種"懦弱"的表現正常嗎?相信很多人都會說"不"。家長要想讓孩子勇於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就要試著讓他們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形成"成長型"思維。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無懼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困難,積極地想辦法克服它們。

面對艱苦挫折,孩子不敢勇敢面對?孩子的思維方式可能出現問題了。

有專家研究證實,不同的人在面對困難時,通常會存在兩種思維方式:

1.固定型思維

過於執著於最終結果,而忽視過程帶來的樂趣。他們甚至會為了避免失敗而選擇置之不理或者直接甩手不幹。認為要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必須要取得成功。他們一旦遭受挫折,就會走進覺得自己不行的死胡同裡,不願意接受挑戰。

當擁有固定型思維的時候,孩子即使失敗了也不懂得從中吸取教訓。他們反而更願意努力維護自己可憐的自尊,不想面對挑戰。

2.成長型思維

能堅持做一件事情,不輕言放棄,在做事過程中享受樂趣。會主動尋求各種外界的幫助,即使失敗也能夠堅強地恢復,潛力巨大。不懈努力會帶來成功,執著於不斷學習與自我提升。沒有全力以赴或者在此過程中沒有進步,才意味著失敗。挫折和挑戰會被看作是提高自己的機會,並因此不斷改善自身,實現進步。

面對困難時,擁有固定型思維的孩子會表現出明顯的畏難情緒,而擁有成長型思維者則往往能夠克服挫折,繼而獲得成長。顯而易見,成長型思維非常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那麼,真正擁有"成長性思維"的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具體心理表現是什麼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知難不退,即使失敗也有好心態

孩子面對挫折,往往知難而退,說到底就是他們害怕失敗,害怕自己被人嘲笑。挫折會讓孩子不敢正視自己。相反,獲得"成長型思維"的孩子遇到同樣情況不會一蹶不振,他們會深刻總結經驗教訓,從中快速成長起來,日後做得更好。

2.永不放棄,及時調整心態換方法

面對困惑,"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會及時轉換心態,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一條路走不通,就走另一條路;不是因為不擅長想不出來,而是因為自己可能忽略了某些重要信息;對"條條大路通羅馬"深信不疑。

3.不設界限,不斷超越自己實現自我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不會輕易給自己設限,他們把從做事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當成一種習慣。面對未解決的問題,他們會告訴自己可以通過努力與學習變得更聰明,而不會覺得自己不夠聰明。當自己達到了一定的成就時,他們也不會滿足於自己目前所處的高度,並會一步懷疑和思考:這是我最好的水平了嗎?我還能夠做得更好!

"成長型"思維培養四步驟

"成長型"思維會讓孩子化阻力為動力,面對挫折越戰越勇。既然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會受益無窮,那麼孩子應該如何獲得成長型思維呢?

1.接受

家長要讓孩子慢慢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某些固定型思維,並且接受自己的這些思維方式。而且,家長要讓他們知道,這種思維方式是日積月累的正常現象,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按這種思維方式去做而導致某些不良後果。

2.觀察

在孩子面對挑戰的時候或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要仔細觀察並判斷孩子出現定性思維的時機。當出現固定性思維的時候,家長還要看看孩子會有什麼表現。

3.命名

這是一個有趣的方式,即可以讓孩子給自己的定性思維取名字,比如"傑克"。讓孩子約束自己並告訴身邊的人,在自己感受到壓力的時候,自己的"傑克"會出現。在需要和同伴合作的時候,可以交換"傑克"出現的情境,這無疑會增進團隊的緊密合作。

4.教育自己

在"安娜"出現的時候,嘗試教育自己,不要總是依靠"安娜"解決問題,要靠自己戰勝挫折。也可以在"安娜"出現時,說服"安娜",分析不讓他出現的原因,並邀請"安娜"和自己一起面對困難,解決問題。

培養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家長還得必須掌握正確誇獎孩子的方式:

1.表現責任心與條理性

在做事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有時候會沮喪。家長在這種時候不能過分責怪他們,而是要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肯定孩子的責任心。這樣不僅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而且會更有信心繼續完成任務。同樣地,孩子的條理性如果得到肯定,也會增強其責任感,使其更明確地完成某些事情。

2.表揚努力與態度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學會正確地誇獎孩子,這樣無疑會更容易讓孩子成為一個陽光積極的人。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而孩子因此總是會不自覺地模仿家長。當家長能夠看到孩子為某件事認真地付出努力,孩子也會慢慢學會發現自己努力學習的過程。

3.表揚細節與創意

做事天馬行空往往是孩子的天性,他們的想法總會讓許多成年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家長在孩子做事時,要注意孩子全神貫注的那些小細節。家長孩子的細節恰當地稱讚,會讓他們感受到重視。對孩子創意的讚揚,會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肯定,從而繼續保持一定的創意。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思維決定命運:培養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實現從平凡到優秀的蛻變
    在我看來,女兒陷入這樣的怪圈,正是因為欠缺「成長型思維」,什麼樣的思維稱得上「成長型思維」呢?一、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看見成長的自己》一書中提到了「成長型思維」的概念。
  • 大J小D談育兒:父母的成長型思維 定義孩子培養的格局
    從最基礎的兒科知識,到孩子早期的大腦發育,大J還邊學邊在女兒小D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活學活用,並從女兒的反饋中不斷總結。  9月2日,在北京舉行的《跟早教專家學兒童潛能開發》新書分享會上,大J總結了自己的育兒心得: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為孩子做什麼,而是培養父母自己的成長型思維,用自身的成長定義孩子養育的格局。
  • 斯坦福教授10年研究:比勤奮更能決定孩子人生的,是成長型思維!
    全球含金量最高教育獎「一丹獎」得主——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卡羅爾·德韋克教授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養的!並給出了一系列的成功案例。
  • 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一生,怎樣培養孩子高情商好性格
    每當說起孩子的成長和將來的成就,很多家長都會說,孩子的成長來自父母的陪伴,只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那麼孩子將來肯定會有出息的。的確是這樣的,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性格,所以也可以理解成孩子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面鏡子。所以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
  • 學霸和學渣形成差距的真正原因,是「成長型思維」,並不是智商
    但也有很多智商相同,努力程度也一樣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是天差地別。但斯坦福教授羅爾·德偉克卻認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但成長型思維的孩子,經常會打破原有桎梏,敢於努力和創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是以,後者更容易成為學霸,並越來越強。而前者即便成了學霸也只是暫時的,一碰到問題就很容易崩潰失敗。
  • 實測:孩子成長階段的9種人格類型,你家孩子是哪種人格?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好的性格不僅會讓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還會影響孩子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性格需要後天培養,但寶寶生來就帶有自己的性格特色。了解孩子的性格分類,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判斷寶寶的性格類型,更好地引導孩子性格成長。
  • 孩子思維能力怎麼培養?看看掌門少兒怎麼說
    (原標題:孩子思維能力怎麼培養?可以預見,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未來學習生活。不過,面對那些枯燥公式和空洞的理論,很多孩子確實提不起興趣,更別說真正理解和吸收了。因此,掌門教育推出了專注於4-10歲兒童的在線數理思維和大語文素質培養品牌,打造沉浸式課堂,開設語文思維、數理邏輯、學習力三大思維課程,助力孩子習慣養成,能力提升,心智成長!
  • 如何培養孩子的上進心?父母要激勵孩子自信心,不要語言打擊孩子
    說起自己孩子的不爭氣,曉明的父親總是一臉感嘆的表情。他說,曉明每次考試不好回家,批評他好好學習,曉明都會反駁說,「我沒怎麼學,還能考這樣,我同桌天天學,也才比我高几分,有時還不如我!」曉明父親覺得曉明沒有上進心,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有上進心。 那麼上進心是什麼呢?
  • iCoding愛編程培養孩子五大思維能力
    如果將孩子學習的過程比作一棵樹的成長發育過程,那麼知識是樹的養料,思維就是大樹的根基。根基不深,或者發生了斷裂,養料也無法順利送達,自然就不會枝繁葉茂甚至碩果纍纍。思維能力差的孩子,往往腦子不清晰,表達能力也差。而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就能夠對腦海中存儲的信息進行靈活運用,並且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 讚賞和激勵:培養孩子自信心的金鑰匙
    孩子一天天長大,有了她自己的思想,問題也就跟著出現了,她會因為一樣東西的不如意,就和你生氣不說話,也會因為某件事不讓她開心,就和你鬧彆扭發脾氣。為了讓孩子健康的成長,我們是這樣做的:01尊重孩子的心理想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孩子成為好朋友例如,她想看她喜歡的電視劇,而我們不願意給她看時,我們就和她定個規則,規定她看多長時間,讓她知道父母的想法。
  • 孩子學習「不開竅」?關鍵是要培養創造性思維
    金庸小說裡面的郭靖郭大俠一開始似乎給人笨笨的感覺,四歲才學會說話,沉默話少,有時顯得有些木訥。但後來的郭靖,僅僅一年多就學會了降龍十八掌,可以臨陣對敵唬住歐陽克 ,還能根據理論知識自創最後三掌。現在的很多小朋友就是小時候郭靖的翻版,好像學什麼都比其他的孩子慢,不學習的時候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便「雞飛狗跳」。
  • 【育兒課堂】鼓勵孩子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
    可他從小就有個毛病,一遇到困難就灰心喪氣,失去繼續探索的信心。他四歲時,做了一架飛機模型,可老是飛不上天,他氣得把飛機模型扔在地上,用腳踩壞,從此再也不做飛機模型了。一年級時爸爸教他學遊泳,可他到現在還沒學會。原來,有一次他嗆了幾口水,難過了好幾天,從此他再也不學遊泳了在學習上聯聯也是這樣,一遇到難題就退縮了,不會做的題目從來不動腦筋思考,而是等著第二天去抄別人的。
  • 《獅子王》:別擔心孩子的「自卑情結」,正向引導可激勵孩子成長
    在辛巴成長的過程中,他從最開始的自卑怯懦,到最後勇敢無畏,經歷了一個既心酸又傳奇的奮鬥過程,其中的困難和挑戰也正如孩子需要面對的現實困難——"自卑情結"。二、 別擔心孩子的"自卑情結",正向引導可激勵孩子成長現代社會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每個人都會被他人拿去作比較。在長得好看的人面前,我們常常感嘆自己沒有一副靚麗的面容;比起學歷高的人,我們還需要查詞典來背單詞,不然跟不上別人的節奏……覺得自己不夠好、比不上別人,這是我們背負壓力,產生自卑情緒的最主要原因。
  • 精英孩子是從培養批判性思維開始(好文)
    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在面對新的信息和應對複雜問題的時候,都能夠輕鬆吸收和迎刃而解,這時候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了解批判性思維的朋友都覺得現行教育非常缺乏這種思維模式,如何培養和鼓勵孩子從小就開始批判性的思考呢?首先我們來說明什麼叫做批判性思維?
  • 孩子辦事總是拖泥帶水,家長應成為激勵型父母,讓自律伴孩子左右
    下午和同事小吳聊了各自家庭的近況,在小吳口中了解到一個情況就是:孩子永遠是不到最後一刻就不知道去做作業,以至於上周天晚上小吳要拖到凌晨一點鐘陪著孩子一起完成作業,這對自己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由此可見人性本懶,而我覺得家長要想改變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的風格,就非常有必要深入去了解孩子。
  • 孩子總情緒失控?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
    那難道孩子的情緒失控就沒有辦法了嗎?要想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要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加法思維是人們形成正向思維的有力引導,推動人們積極樂觀的思考問題,培養孩子用"加法思維"看待問題,處理事情時用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即使遇到的是不好的事,也可以用"加法思維"來處理,自然情緒崩潰的次數也會減少。 如何培養孩子的"加法思維",提高情緒控制能力?
  • 孩子成長中的8個關鍵詞,全部擁有的孩子都很了不起!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一遇到挫折就產生輕生的念頭),沒有夢想的能力(自己將來想做什麼都不知道),不懂得保護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農民拐賣),無法與別人共享(腰纏萬貫卻不快樂),那麼,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又能怎麼樣?
  • 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不是只有加減法!
    家長朋友們,今日份的數學思維題來啦~幼兒園小、中、大班,幼小銜接班的孩子都可以參與答題哦~小朋友,箱子被鎖住了,當直線經過的數字之和最大時箱子才能打開,請你畫一條直線打開箱子。答案:解析:幼兒教育王道: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不是只有加減法!
  • 培養優秀孩子 重在人格塑造
    先明確培養孩子的目標才不會失去方向 對於一代代父母來說,培養優秀的孩子是個永恆的命題。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更是萬千父母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標。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 孩子成長離不開挫折,你幫孩子填平小坑,將成為孩子人生的大坑
    表弟和我同齡,他的家庭情況比我家好的很多,而且我們兩個的成長方式也是有所不同。可以說,表弟從小學到大學是一帆風順,什麼困難都沒有遇見過,就算遇見什麼問題,小姑和小姑父都能幫他解決掉,而我呢?就像一個困難「多發體」,每次都能遇見一些困難,並且父母也幫助不了我,只能自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