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輕奢品牌靠漲價翻身行得通嗎?

2020-12-08 時尚頭條網

Michael Kors第一財季收入大跌68.7%至3.07億美元,營業虧損為4800萬美元

作者 | 周惠寧

 

面對2020年這場連頭部奢侈品牌也未能倖免的巨浪,位於腰部的輕奢品牌處境愈發尷尬。

 

據時尚商業快訊,在截至6月27日的三個月內,美國輕奢集團Capri銷售額同比大跌66.5%至4.51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4.24億美元,毛利率為67%,淨虧損達1.8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4500萬美元。

 

報告期內,核心品牌Michael Kors收入大跌68.7%至3.07億美元,營業虧損為4800萬美元,下滑最嚴重的是本土市場美國,銷售額大跌76%至1.56億美元,EMEA也錄得58%的跌幅至7900萬美元,亞洲市場銷售額減少47%至7200萬美元,在復甦最快的中國內地也出現輕微下滑。

 

圖為Capri集團第一財季主要業績數據

 

Jimmy Choo處境同樣堪憂,整體銷售額下滑67.7%至5100萬美元,營業虧損為2900萬美元,美國市場表現最差,銷售額大跌80%至600萬美元,EMEA大跌79%至1600萬美元,亞洲市場則在中國內地的提振下減少40%至2900萬美元。

 

義大利奢侈品牌Versace受疫情影響較小,銷售額減少55%至9300萬美元,營業虧損為4100萬美元,其中美國市場下滑66%至1500萬美元,EMEA銷售額大跌70.6%至2700萬美元,亞洲市場僅下跌28%至5100萬美元。

 

截至報告期末,Capri集團在全球共擁有1254家門店,其中Versace為204家,Jimmy Choo有228家,Michael Kors門店數減少至822家。

 

Capri集團執行長John D. Idol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表示,業績下滑主要受疫情後消費者對高端手袋、服裝和配飾的需求減少以及部分門店停業影響,但強調從4月開始旗下品牌在全球各主要市場的收入均出現復甦跡象,線上渠道銷售額大漲30%,批發渠道銷售額則因減少百貨渠道出貨量等措施以及疫情期間百貨商場停業等因素大跌80%。

 

John D. Idol特別強調,得益於全價產品銷售的增加以及部分產品價格的上漲,第一財季集團的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提升了4.8%,因此集團未來會進一步提高全價產品的銷售佔比,同時戰略性地上調Michael Kors產品價格,以更好地提升盈利能力,「我們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美國奢侈品牌之一,價格也應該相應地調整」。

 

對於Jimmy Choo,Capri集團也將採取同樣的價格策略。John D. Idol認為,Jimmy Choo作為一個奢侈品牌,產品定價過低,從今年秋季開始就會進行提價,目標是把營業利潤率提升至20%。

 

實際上,疫情發生後,Louis Vuitton、Dior、Chanel、Gucci和Prada等頭部奢侈品牌也對產品價格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上調,以應對疫情危機,但在輕奢品牌中並不常見。Capri集團將全面採取漲價策略的背後,是其對旗下品牌定位過低的焦慮。

 

有分析指出,隨著市場越來越擁擠,沒有突出特點、不能讓消費者知道它們代表什麼的輕奢品牌越來越難獲取年輕消費者有限的注意力,而疫情的發生令百貨們不得不通過加大促銷力度的方式來清理庫存,若該集團放任這一趨勢發展,意味著Michael Kors過去5年提升品牌價值的舉措功虧一簣。

 

數字供應鏈的合伙人兼負責人Suketu Gandhi早前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更直言,疫情過後奢侈時尚零售商們也需要保持警惕,消費者在取消旅行禁令後或許會重新為了購買奢侈品而前往全球各地,但絕對不會為了價格居中的輕奢品牌,「在他們看來這很不划算」。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全球性危機期間實行漲價策略,看似違背邏輯,實則是奢侈品牌維持業績的應急機制。短期看來,漲價能夠刺激消費者在漲價前下單購物,增加品牌現金流,長期則能提升利潤,彌補品牌在疫情期間的收入損失。但需要警惕的是,漲價策略在Michael Kors這樣的輕奢品牌上能否生效充滿不確定性。

 

要知道,奢侈品牌價格連年上漲的目的是保持一定的閾值,把產品定價控制在中間階層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可得到的水平,從而在這場人性慾望的遊戲中永遠掌握主動權,他們的底氣來源於「稀缺性」,因為稀缺性的下降直接影響著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渴望。

 

而Michael Kors自創立以來的定位是Louis Vuitton、Gucci等奢侈品牌的平價替代品,單純的漲價並不意味著品牌價值就會隨之提升,如果不能改善品質和設計,輕奢品牌的形象平庸將造成消費者流失、產品賣不出去引發高庫存導致頻繁折扣的循環困局。

 

換言之,對於中檔奢侈品牌和輕奢品牌而言,漲價相當於飲鴆止渴。在疫情危機中的中檔奢侈品牌和輕奢品牌的處境較頭部品牌更加嚴重,面臨嚴重庫存積壓,不得不打折出售,更加形成了不保值的品牌形象,成為特殊時期消費者最先砍掉的消費支出。

 

此外,雖然奢侈品門店前依然排起了長隊,但隱形的代價卻是因過度漲價被挫傷感情的消費者的流失,而這一代價作為機會成本,是難以估測的。如今奢侈品牌面對的是一群信息靈敏、極為精明的消費者,他們對奢侈品牌的運作機制有一定了解,不願盲目地花費自己的每一筆錢。 

 

特別是隨著近十年來,奢侈品牌開始擁抱中產階層後,定價策略就變成了一門需要小心平衡的技術。熱衷於購買奢侈品的中產階層無法像富裕階層一樣一擲千金,漲價與否對後者影響甚微,但是卻能輕易地影響價格敏感的中產階層的消費行為。 

 

一旦奢侈品牌的漲價策略超過了這部分消費者的預期,使之產生「被剝削」、「被割韭菜」的感受,結果可能適得其反,而所謂「感受」恰恰是奢侈品為消費者提供的最重要的東西。況且在經濟受到嚴重衝擊的疫情期間,奢侈品牌也需要警惕,漲價行為可能潛在樹立了貪婪和勢利的品牌形象。

 

或許是考慮到了這一層面,Capri集團表示在提升價格的同時還會從產品和營銷著手改革。據John D. Idol描述,Capri集團新一階段的戰略重點會放在旗下品牌業務的多元化與平衡方面,通過持續的產品創新、品牌參與度和消費者體驗的提升三大戰略支柱最終實現長期增長。

 

以擁有270萬名全球VIP消費者的Michael Kors為例,集團在維持經典產品暢銷的同時,會擴大男女裝成衣和運動鞋等「現金奶牛」品類,同時加大對珠寶產品的投入以彌補智能手錶的短板。與此同時,Michael Kors在中國已完成全渠道布局,除天貓門店外,在官網和微信小程序開設電商服務。

 

為了更好地把握年輕消費者,本周三該品牌正式宣布青年演員吳磊為亞太區代言人,並發布共同設計的「磊磊信」膠囊系列,特別邀請「快看漫畫」超人氣籤約作者青庭根據吳磊出鏡拍攝的廣告大片打造特定漫畫形象,並於8月8日進行開屏展示。「快看漫畫「目前擁有超過2億用戶,其中79%為Z世代人群,與Michael Kors瞄準的年輕客群高度重疊。

 

鑑於配飾已成為Jimmy Choo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Capri集團的目標是將該品類收入在總銷售額的佔比從約20%提升到50%。去年,Jimmy Choo與其亞太區首位品牌代言人宋茜合作推出聯名款系列,在中國內地和香港限量發售,「我們對Jimmy Choo收入挺進10億美元的長期能力仍然充滿信心。」

 

對於Versace,Capri集團重申把該品牌帶入20億美元俱樂部的目標。John Idol表示,過去一年Capri集團對該品牌進行了一系列減法舉措,先是砍掉了2條產品線,並關閉了部分盈利能力不佳的店鋪。

 

隨著新財年的開啟,Capri集團計劃從Versace本身的形象以及忠誠度著手實施升級戰略,新推出的Barocco V系列手袋和產品均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積極反響,男女成衣也是主要的增長驅動力,Virtus手提包則是表現最好的配飾產品,60%的購買來自新消費者。

 

為進一步豐富產品矩陣,Barocco V系列已延展出皮帶、背包、鞋履和時尚珠寶。加入Capri集團後,Versace過去一年在Instagram的粉絲增加30%至2100萬。

 

整體來看,Capri集團對於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持積極樂觀態度。鑑於全球零售環境依舊不穩定,該集團未給出2021財年的業績指引。John D. Idol補充道,「Versace擁有42年的歷史,Michael  Kors已成立39年,Jimmy Choo也擁有24年的歷史,過往種種都不會消失,而是會讓品牌變得更加強大。」

 

除了Michael Kors,另一輕奢品牌Coach也試圖複製一個美國版LVMH,但未能如願,反而急轉直下,情況越來越糟。據時尚商業快訊,Coach母公司Tapestry董事長兼執行長Jide Zeitlin於上周突然宣布離職,上任不足一年,其執行長職務將由財務長Joanne Crevoiserat臨時接替,首席獨立董事Susan Kropf則出任集團董事長。

 

對於風雨飄搖的Tapestry集團而言,Jide Zeitlin的離職毫無疑問將擴大集團未來的不確定性。此番人事動蕩後,Tapestry集團和Coach品牌的CEO都已空缺,由內部人員臨時接管,集團群龍無首。Tapestry集團受2020年疫情影響損失慘重。

 

在截至3月底的第三財季內,Tapestry集團銷售額同比大跌19.4%至10.7億美元,毛利率為57.4%,淨虧損達6.77億美元,上年同期的淨利潤為1.174億美元。期內核心品牌Coach銷售額同比大跌20%至7.72億美元,Kate Spade則下滑11%至2.5億美元,Stuart Weitzman收入減少40%至5100萬美元。

 

歸根結底,漲價不是「萬金油」,無論是Capri集團還是Tapestry集團的癥結都在於輕奢是一個偽命題,一旦品牌落後於市場的節奏,抓不住潮流,這些品牌無疑將會錯過新的消費者,站不住腳的價格策略只會讓品牌離消費者越來越遠。

 

自今年以來,Capri集團股價累積下跌逾63%,市值約為23億美元。

更多

MichaelKors   Capri

  的資訊

相關焦點

  • 日本「窮人品牌」成中國輕奢,為何一來中國就漲價?現在過成這樣
    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消費市場是十分龐大的,所以這些年有很多日本的「窮人品牌」湧入。只不過,很多日本的「窮人品牌」到了中國之後並不平價,翻倍漲價的現象十分普遍,甚至在中國變成了輕奢品牌。例如,日本的雜貨品牌無印良品在日本一直都是平價品牌,但是在中國的定位反倒是成了輕奢。
  • 蔻馳陷入「質量門」,這些輕奢品牌,真的值得買嗎?
    而除了LV以外,另一個知名的品牌——蔻馳,也遇到了難題。在國內很多人,尤其是都市女性,對於蔻馳甚至是狂熱的態度。相對於價格而言,蔻馳要低於很多的奢侈品牌。但是它卻能夠滿足大眾的虛榮心,所以在國內的銷量一直都還算不錯。而最近的它,卻陷入了「醜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是不是不再值得購買?
  • 漲價6%後,本就不便宜的海底撈還能靠「服務」徵服消費者嗎?
    面對漲價質疑,海底撈方回應表示: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也就是說,漲價一事基本屬實。任何企業,只要調整旗下產品價格,必定會掀起軒然大波,更何況是海底撈這樣自帶流量屬性的品牌。有人覺得漲價是品牌調整供需關係的一種方式,成本上漲時商家選擇上調菜品價格合情合理。也有人表示,品牌有調整價格權利,消費者也有選擇去或不去權利。
  • 深度|Dior一夜漲價,奢侈品越貴越好賣?
    11月1日起,多個全球奢侈品牌已紛紛上調旗下產品在韓國市場的售價,其中Louis Vuitton將旗下多款手袋產品在韓國的售價上調4%到7%,這是繼今年4月該品牌將部分產品價格平均上調3%後的又一次漲價,去年該品牌已經有三次漲價。Chanel也上調了多款熱門手袋的價格,上調幅度在3%到13%,而這已經是Chanel今年第四次價格上調。
  • 奢侈品及輕奢品牌手袋市場深度分析報告
    然而,奢侈品牌的些舉措導致中等價格區間出現了巨大的空白,使得大批的輕奢品牌進入手袋市場。比如 Coach和 Michael Kors就是在這段時期迅速成長起來的。美國輕奢品牌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實現利潤最大化。於是我們隨處可見這些品牌的店面,而且在幾乎所有的打折村都可以找到他們!  比較而言,歐洲的品牌有更長遠的發展目標且更謹慎。因為他們的 CEO或董事長大多是品牌的直接擁有者,而不像美國公司那樣從外面僱用的更看重短期目標的管理者。
  • 消費理念逐漸理智化:奢侈品牌失寵 輕奢顯良好勢頭
    然而,隨著消費理念逐漸過渡到理智階段,那些耳熟能詳的大品牌在國內的銷售呈現出疲態,加之國內中產階級的消費群體不斷增加並成為消費主導,消費者對服裝品牌的選擇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奢侈品牌失寵輕奢顯良好勢頭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 LV又漲價!一大波奢侈品正在漲價的路上
    網友直呼「愛不起」 對於如此頻繁的漲價行為,網友直呼「愛不起」。「已經是今年第二次漲價了,本來想買的,現在果斷打消念頭。」「在我好不容易覺得能買得起它的時候,它就會開始漲價。我為什麼永遠追不上LV漲價的速度。」「這是在搶錢嗎?!」
  • 一片土豆1.5元 餐飲業靠漲價自救是明智選擇嗎?
    近期,多家餐飲企業因漲價登上網絡各大熱搜榜首,引發輿論熱議。雖然部分企業也已發出聲明致歉並恢復價位,但此現象引人深思,餐飲業復工復產之後,「自救」靠漲價到底行不行?盲目漲價澆滅顧客消費熱情。「一片土豆1.5元,兩三個人吃頓火鍋要五百多,還吃不飽。」
  • 奢優優:輕奢品牌加盟店,締造屬於中國人的輕奢生活
    輕奢服裝加盟店經過多個國際化品牌授權經營的一站式輕奢品牌集合店,從源頭杜絕假貨,全面把產品的每一個驗真環節,正品保障的貨源對於加盟商及消費者清晰可見,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可靠,可以信任的購物渠道。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奢優優直接跳過繁複的中間流通環節,「無中間商賺差價」連結品牌,在正品保障的同時也給予加盟店折扣的優惠,吸引消費者。
  • 奢侈品被指靠提價維護形象:香奈兒2.55包60年漲價超20倍
    記者調查發現,從2014年4月中旬開始,香奈兒(Chanel)把Classic Flap系列中號、大號漲價450歐元;2.25系列每個型號漲價450歐元;Le Boy系列中號漲價300歐元,漲幅在15%左右。
  • Chanel、LV等在中國漲價!原來這些品牌是「一家人」,你還願意追漲嗎?
    來源:中新經緯文 | 張燕徵01奢侈品牌近期集體漲價路易威登店內銷售人員告訴中新經緯記者,部分系列商品價格上調4%左右。「路易威登每年進行幾次例行調價,這次調價大概在兩周前,上調價格的商品包括箱包、時裝、配飾等,同一款手袋調價前後可能相差上千元。」該銷售人員稱。
  • LV又漲價了!還有一大波奢侈品正在漲價的路上 網友:說得好像我有錢...
    在精品業去年底的一波漲價潮之後,LV於5月5日對全線產品進行提價,而今年3月,LV才進行過一輪漲價,也就是說LV在3個月內已經漲價了兩次。繼LV漲價之後,小紅書上多名博主已經在網上「預告」,包括香奈兒、Gucci在內的多個奢侈品品牌也傳出即將漲價的消息。
  • LV等奢侈品牌中國漲價搶錢,網友:喪心病狂
    這個全球首富,靠著品牌包裝,洞悉人類虛榮心,坐擁LVMH奢侈品帝國,旗下擁有LV、Dior、Fendi、Tiffany等奢侈品牌,號稱全球最快的印鈔機。2020年1月以來,受疫情影響,奢侈品牌LV股價下跌19%,老闆貝爾納·阿爾諾淨資產縮水超300億美元(超2000億人民幣),比世界上任何其他人損失的錢都要多。
  • 奢侈品漲價了
    全媒體記者獲悉,就在今年1月1日,HERMES已經率先上調了產品售價,BOTTEGA VENETA也在1月8日將價格上調10%,而LOUIS VUITTON、CHANEL、CELINE等據悉也陸續完成漲價調整。業內人士分析,由於全球疫情對奢侈品行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因此不少奢侈品牌將在2021年通過漲價來「救市」。
  • 奢侈品牌漲價潮來襲,你要加入排隊大軍嗎?
    在鐵板釘釘的漲價趨勢面前,徘徊在下單邊緣的品牌愛好者們只好趕緊入手,只怕夜長夢多,又漲價了。就在此時,香奈兒也透露即將漲價的消息,「此次調價將持續遵循全球價格協調策略,以避免各市場之間存在顯著的價格差異。」
  • [品牌匯總] 30個常見的輕奢品牌
    輕奢大概是前幾年時尚圈熱度最高的一個詞了,我印象中輕奢一詞在國內應該是在10年前後開始被廣泛提及,最火是在13年左右,帶動者自然是當時炒的火熱的Michael Kors了,當時可能一半的都市女性都會有一款MK的包包。最誇張的時候甚至所有品牌可以劃分為極力想和輕奢劃清界限的奢侈品,標準輕奢品牌和一眾普通品牌也強行給自己貼上輕奢的標籤。
  • 深度|愛馬仕LV等又掀漲價潮,消費者還會買帳嗎?
    Louis Vuitton和Celine將分別於1月7日和1月11日漲價,Chanel的Classic Flap和19手袋的售價也將於1月中旬上調。在珠寶腕錶領域中,勞力士和開雲集團旗下的中國珠寶品牌Qeelin同樣於1月1日漲價,Chaumet尚美將於1月5日漲價。另據芯選消息,奢侈腕錶品牌愛彼也將於1月5日上調全球官方售價,幅度為5%左右,距離該品牌上一次漲價只過了5個月。
  • 深度| 愛馬仕LV等又掀漲價潮,消費者還會買帳嗎?
    ,奢侈品牌開始新一輪漲價潮。Louis Vuitton和Celine將分別於1月7日和1月11日漲價,Chanel的Classic Flap和19手袋的售價也將於1月中旬上調。 在珠寶腕錶領域中,勞力士和開雲集團旗下的中國珠寶品牌Qeelin同樣於1月1日漲價,Chaumet尚美將於1月5日漲價。
  • 悄悄漲價的優衣庫:靠中國求生為何還要逆市漲價?
    另外,GU品牌業績表現亮眼,營收佔比逐年提高。2020財年第一季度,優衣庫日本市場收入達2330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37.4%;國際市場方面,營收佔比達45.1%。優衣庫國際市場地位逐年提高。 一方面是中國門店的不斷增加,經營業績的壓力巨大,另一方面則是優衣庫開始全面的漲價,為啥原本便宜的優衣庫反而不香了呢?優衣庫為何要在自己最重要的市場上開始漲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