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是大多數人都經歷過的一種體驗,例如餓得慌時頭暈乏力,一站起來頭暈暈的,看東西模糊不清、有時還腳底發軟,感覺站不穩了,蹲久了站起來頭暈眼黑……但由於頭暈沒有疼痛來得劇烈,而且短時間內就能得到緩解,所以很多人往往會容易忽略。
實際上,頭暈是人體在某種病理狀態下的表現,可以反映機體各個系統的問題。所以如果經常出現頭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應值得我們重視。
前庭系統疾病:前庭系統是使人體保持平衡、維持正確姿勢的重要部分,若出現問題往往會引起一種「眩暈」的感覺。
高血壓:高血壓的頭暈通常和頭痛伴行,一般自覺症狀不重,血壓回落後症狀也會消失。但最應警惕,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壓。
血糖過低或過高:也許有些人會試過,過了飯點還沒吃飯導致低血糖而頭暈,更常見的是,因控制飲食或使用胰島素等降糖藥物過量導致頭暈。
心臟病:當心臟的「泵」功能出現了問題,心肌力量減弱、心跳節律失常,會使腦部的血液供應不足,也是會導致頭昏腦脹的情況發生。
甲狀腺疾病:如果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會影響心率、血壓,從而間接影響大腦供血。所以無論是甲亢還是甲減,都有可能會出現頭暈的症狀。
貧血:貧血引起的頭暈是持續性的,並伴有面色蒼白、體乏無力,一活動或運動中症狀更明顯。
頸椎病:如果頸椎病壓迫到神經、血管等結構,可導致負責平衡的小腦、腦幹供血不足,引起頭暈。
藥物反應:中樞鎮靜劑、抗抑鬱藥等。
多數情況下偶發的體位性低血壓並不嚴重,通常不需治療,出現過此類症狀的人不必對此過分關注。若症狀頻發,甚至出現暈厥,這種情況通常與更為嚴重的疾病相關,則必須要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規範的診斷及治療。
體位性低血壓的治療以預防性治療為主,在生活中要改善以下幾種習慣:
飲水量充足:每日飲水量保證2L以上,老年人建議1.25-2.5L。
避免飽餐(尤其是高糖食品,如糖類、麵粉、大米、土豆等)和大量飲酒。
適量攝入鈉鹽及含鈉的食物。
堅持適當的體育鍛鍊,增強體質,同時應避免在高溫天氣下運動;
控制洗澡時間及避免水溫過高。
√ 平躺到站立這一體位轉換一定要慢,必要時做好體位轉換的過渡動作,即臥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
√ 由於空氣不流通、環境溫度過高容易讓人缺氧,引發頭暈,所以建議日常保持室內通風。
√ 對症狀明顯者及年老體弱者,則應加強護理在浴室、馬桶周邊使用防滑墊並安裝扶手,在室內家具尖銳處安裝防撞條。
√ 症狀明顯者,可穿彈力長襪,增加下肢靜脈血回流。
√ 藥物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停用或用同類藥品替代。
√ 對於患有高血壓的朋友,最重要的事就是控制血壓。
√ 如果已經確診是某種疾病引起頭暈,那麼針對該疾病進行規範化治療,就是防止頭暈再發的最好辦法。
√ 針對容易低血糖的人群,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建議隨身攜帶含糖量較高的食物。
瑞聯集團瑞聯波動康美管理會所、脊柱健康養身館,以最純樸的愛心文化,倡導著健康的生活方式;用最真實的愛心行動,締造中老年朋友溫馨健康的家。在這裡,有夢想、有溫暖、有歡樂、有朋友、有家人、有感動、有感恩、有健康;
在這裡,中老年人可以康復理療、可以互動交流、可以娛樂活動,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