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的調適與花氣

2021-02-13 祈光花氣臺灣花精

自律神經是什麼

遍布人體全身的神經系統,一部份經由大腦意識控制,行使活動,稱為體神經;另一種神經系統跟自己的意志無關,會自動作出反應,如進食後腸胃消化與吸收,寒冷時皮膚起雞皮疙瘩,或平時的心跳呼吸等,不需要經由大腦下達指令,即會自動運行,這些即屬於自律神經系統

自律神經系統共分兩組,一是交感神經,另一種則是副交感神經。這二組神經遍布於人體所有內臟器官上,功能互相拮抗,對同一種器官做出「相反」反應。交感神經負責催油門,衝鋒陷陣,副交感神經則負責踩煞車,讓身體休息。例如,運動的時候,交感神經會被激發,導致心跳加速、呼吸變快、流汗量增加。等到運動停止後,副交感神經開始發揮作用,它會讓心跳減速、呼吸變緩慢,同時減少流汗量。

自律神經在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之間保持平衡,並對我們體內的內臟器官進行調控,有它一定的節奏韻律。以一天來說,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經的活動,呼吸和心臟機能都非常活躍,體溫和血壓較高,完全是為了白天的活動做好必要的準備動作。到了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心臟的跳動和呼吸頻率都減少了,體溫和血壓也稍下降,為休息或睡眠做好準備。

蘭龍膽花氣:平衡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

當自律神經不平衡

在正常的情況下,交感神經發揮作用完畢後,副交感神經會馬上接手。例如,交感神經作用促使心跳加速一陣子後,副交感神經作用會讓心跳減緩,這樣,心臟才能獲得休息。但是,如果當兩者之間的協調失去平衡,長期下來,受到協調的各器官就會受傷。

許多現代文明病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例如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血糖上升。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導致氣管收縮(氣喘),消化液分泌過多(胃潰瘍)。

其他如精神上焦慮、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降低;頭暈、頭痛;眼精疲勞、乾澀;手腳麻、發冷發熱;肩頸、腰背緊繃酸痛、全身肌肉疼痛;心悸、胸部壓迫感;胃部痙攣、便秘或腹瀉;皮膚乾燥、多汗或不出汗;全身倦怠、缺乏食慾、睡不著、淺眠多夢等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自律神經既然主宰了生命現象的節奏運律,平衡與否,將強烈影響我們的健康與生活質量。

黃龍膽花氣:讓氣收回丹田,不再莫名地緊張不安。

情緒壓力、性格與自律神經的關係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因素很多,如生活作息不規律、病原感染、大分子蛋白質引發抗體產生等,但普遍來說,最主要因素還是來自於長期累積的情緒壓力。

任何內外的變化與刺激對人體來說都是一種壓力,例如冷熱、光線、姿勢改變、飲食等,皆會使自律神經系統產生反應,做出調適。但真正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則與現代生活裡的壓力有關。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家庭、經濟或人際關係等四面八方的情緒壓力,煩惱比比皆是。

自律神經就像是條橡皮筋,即使有壓力,在適當的使用下,會回復到原來的平衡狀態,維持良好的彈性與功能,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將這條橡皮筋,拉到緊繃狀態,情緒壓力持續過大,或是形成慢性長期的壓力,橡皮筋當然會漸漸失去彈性,也失去原有功能。

商陸花氣:穩定腦部結構,神安氣定。

除了情緒壓力之外,性格也是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關鍵因素。例如面對考試,有的人一點都不焦慮,沒有特別的自律神經生理反應,有的人反應則很強烈,失眠、手冒汗、頻尿、拉肚子等現象,長時間下來,自律神經過度緊繃,必定造成許多失衡的症狀。

或者性格追求完美的人,對自己和別人的要求高、缺乏耐性,就會經常使自己處於高壓力狀態。這裡的差別完全在於個人對事件情境有不同的評估與反應,並產生不同程度的情緒壓力,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隨之有不同的呈現。

花氣─回歸平衡

很多人會問,花氣為什麼會跟自律神經的平衡有關。既然自律神經失調多為情緒壓力加上性格所引起,要使自律神經系統回歸平衡,當然就要從根本著手。紓壓的途徑很多,平時多運動、保持生活作息的規律,或培養自己興趣,找好朋友,偶而換換環境,休息休息,都是為人所知的紓壓方法。

然而一個人性格上的特質及情緒,如果不找出癥結加以紓解、釋放,面對生命裡不斷而來的挑戰,往往反覆陷入情緒壓力的坑洞裡,難以自拔。此時,可從選花卡與花卡解析開始,從頭釐清情緒的問題點,找出性格上執取不放的面向,然後藉由花氣,深入情緒核心,從根本上釋放情緒壓力,讓內在更有覺察力,面對人生的各種情境時,便能跳脫舊有模式,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以清明智慧的態度,隨時隨地保持內心平靜安定。

小白頭翁花氣:穩住腦部神經系統,面對外在人事物更有彈性。

在身體能量層面上,藥草礦物訊息則連結植物礦物的正向能量,調整氣血陰陽,穩定身心的平衡,協助自律神經的運作。需要的時候,補充光訊息食品,讓身體直接攝取正向能量,更是滋養身體、平衡自律神經的便捷方式。

至於要如何得知自己的自律神經平衡狀態,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心率變異分析檢測,不但可以早期發現自律神經失調情形,而且可以協助找出適合個人調整自律神經的方法,並提高抗壓紓壓的能力。

相關焦點

  • 自律神經與免疫療法
    自律神經是怎麼跟免疫力發生關係的呢?這其中的關鍵是白細胞。白細胞裡有兩大成分,分別是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粒細胞約佔60%,淋巴細胞約佔35%,兩者加起來總共95%,這麼高比例的成分全部與自律神經有關,其中,粒細胞與交感神經有關,淋巴細胞則與副交感神經有關。
  •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這些都是飽受自律神經失調之苦的人,從心底發出的吶喊。你可能也有自律神經失調如果你認為自律神經跟你沒有切身關係,那你就大錯特錯!根據一份來自美國的統計報告顯示:「自律神經失調的發病率是4%。」 自律神經失調其實是相當常見的一種疾病,無論是名人、企業家,還是每天與你擦肩而過的路人甲乙丙丁,都有可能飽受自律神經失調之苦。甚至可以這麼說,在這個繁忙的社會,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機會遭遇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不是小問題
  • 自律神經失調是憂鬱症嗎?
    自律神經失調是神經生理機轉出問題,而憂鬱症的引起因素則複雜許多,有心因性或者其他原由。自律神經失調不等於憂鬱症,但兩者之間所產生的症狀十分類似,且憂鬱症患者的情緒起伏大,和一般人相比,確實更容易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因此也難怪有很多人,總是把兩者混為一談。
  • 咖啡、巧克力會害你自律神經失調?專家:快戒掉5大NG飲食習慣
    經常失眠、胸悶、胃痛、眩暈、全身都不舒服,就是找不出病因,小心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禍!自律神經為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控制著身體所有的內臟器官, 所以,該神經出了問題,會導致一連串不適症狀發生。遠離自律神經失調,不但要從生活作息、適度運動、紓解壓力等方面改善,專家提醒,同時要調整5大自律神經的飲食習慣,包括,減少過多的甜食如巧克力、鹽份、咖啡因等攝取,才能搞定自律神經,重新找回健康!
  • 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病
    去醫院看了醫生,做了檢查,都說心臟沒問題,可是這種胸悶、喘不過氣的情形發作越來越頻繁,再做心電圖檢查,結果還是正常,最後醫生的診斷是「自律神經失調」。找不出原因的痛讓楊媽媽心情越來越差,人也慢慢消瘦,最後醫生給出的診斷也是「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現代人常見的身心症,這種病經常發生在「太忙」和「太閒」的人身上。自律神經失調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什麼是自律神經?
  • 自律神經失調愛找女性?
    當心,恐是自律神經失調找上門!中醫師表示,想要緩解自律神經失調問題,除了找出壓力來源,加以排除、改善外,日常生活上學會規律作息、適度放鬆,並搭配中醫茶飲、穴位按摩等4招,就是舒緩身心壓力,改善焦慮不安、安神解憂的好方法!自律神經失調愛找女性?
  • 現代人的文明病 - 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單一的器官出問題,而是一個系統的協調性不佳。常見將自律神經比擬成一部車,有油門系統(交感神經,負責警覺反應)及煞車系統(副交感神經,負責放鬆反應)。自律神經失調就像是你的油門與煞車之間無法有效協調工作。
  • 這種不適的原因,可能是「自律神經紊亂」?!
    現代的大半日本人,或多或少都感覺有這樣的不適……這種不適的原因,其實大多是「自律神經紊亂」造成的。自律性神經紊亂是怎麼發生的?自律神經紊亂會怎麼樣呢?自律神經對我們的身心狀態有著很大的影響,但卻不為人所知。
  • 按摩6穴道,調理自律神經不失調
    自律神經並不為我們本身意志所操控,而是自動地調節消化或血液循環、呼吸、排洩等全身功能的神經。
  • 也許是自律神經紊亂!
    自律神經,也稱為植物神經系統(VNS),它掌握著性命攸關的生理功能:如心臟搏動、呼吸、消化、血壓、新陳代謝等。自律神經是一個控制系統,很大程度上是無意識地調節身體機能,如心率、消化、呼吸速率、出汗等等,主要是控制「應激」及「應急」反應。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 該好好調節你的自律神經了!
    調節好自律神經,有助於每個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此次將詳細為大家介紹自律神經的調節方法,將苦悶、煩惱與不適感,一掃而空。自律神經被打亂後第一個影響的就是睡眠。睡眠淺,睡了一夜依舊覺得很累的人,通常是睡著後交感神經依舊處於興奮狀態的緣故。小林教授說:「副交感神經通常在夜裡12點的時候最佳活躍,這個時候入睡,會提升睡眠質量」。煩躁、鬱悶的心情,也往往與自律神經有關。
  • 頻尿起因於自律神經!2招壓穴扭腰鍛鍊骨盆底肌、平衡自律神經
    有種頻尿的原因出在自律神經,當年紀增長、自律神經與大腦間的協調性受到影響、過度敏感,就算尿液不多也會想要跑廁所。日本知名針灸教授推薦:只要雙手叉腰彎彎腰、扭扭腰,刺激位於背部、臀部的穴道,就可能具有平衡自律神經的效果,幫助預防頻尿!
  • 當心是自律神經失調危險群
    一般失眠大多是因為作息不良、白天午睡太久、睡前仍不停動腦等外在因素,若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失眠將可獲得改善;但排除上述因素,忙了一整天已身心疲累,準備睡覺又睡不著,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醫師指出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維持體內運作平衡,交感神經主控對外在的反應,能使皮膚出汗、心跳加速、分泌腎上腺素等,副交感神經則是控制體內進行休養,消化、組織生長、儲存能量等,因此晚上睡眠時是身體副交感神經作用的時候,但現代人多因壓力使自律神經系統紊亂,迫使交感神經亢奮,抑制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就算大腦傳遞疲倦的訊息,身體卻無法順利運作。
  • 自律神經失調兩大原因,學習呼吸方法改善!
    在面對各種狀況時,人體會自動做出相對應的反應,然而這一切的協調運作,都和「自律神經」的作用有關。自律神經是人體維持生理機能必要的神經系統,能協調身體器官發揮功能,包括呼吸、心跳、體溫調節、流汗、消化等,都依賴自律神經的協調運作,它無法透過大腦意志控制,而是受到外來刺激時自動作出反應。
  • 4個動作調節自律神經,緩解失眠
    4個動作調節自律神經,緩解失眠每天的工作和大量的信息刺激了身體交感神經的興奮,身心處在不安和焦躁中,使得心跳加快、呼吸淺顯、心慌氣短、肌肉緊張、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失眠,身體疲勞,免疫力下降
  • 狂吃停不下來,自律神經失調惹得禍?
    若自律神經失調了,即使已經吃下很多事物,交感神經仍比副交感神經活躍,身體接收不到「飽足」的信息,便自然而然地想繼續吃(希望因此啟動副交感神經,達到放鬆目的)到覺得「飽」(或撐到吃不下)為止。殊不知此時自律神經已錯亂,吃再多,副交感神經也難以啟動,而過量飲食的罪惡感,會讓壓力更大,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更嚴重,於是產生「壓力大→吃→後悔→壓力大」的惡性循環。
  • 這種不適的原因,可能是「自律神經紊亂」吧?!意外不知道...
    現代的大半日本人,或多或少都感覺有這樣的不適……這種不適的原因,其實大多是「自律神經紊亂」造成的。自律神經紊亂是怎麼發生的?自律神經紊亂會怎麼樣呢?自律神經對我們的身心狀態有著很大的影響,但卻不為人所知。
  • 呼吸和自律神經系統
    -魯米-在13世紀,魯米就知道呼吸的威力,1995年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問世,波格斯博士再次提醒和確認那個威力!呼吸,是直接通向自律神經系統的路徑。成人平均呼吸頻率是每分鐘12-18次,以每分鐘18次計算,一個成人每天呼吸25,902次,每年9,460,800次。
  • 按摩鎖骨下方可改善肩頸痛,平衡自律神經!
    透過按摩鎖骨周圍,肌肉放鬆了,不只肩膀和手臂會變得輕盈、更容易活動,脖頸也會變得放鬆,具有放鬆和平衡自律神經的效果! 鎖骨和肩胛骨相連鎖骨僵硬也會影響背部日本健康專欄作家崎田美娜表示,可試著稍微用力一點地按壓鎖骨正下方看看,如果會感到疼痛的人,恐怕不只有著肩頸僵硬,連呼吸都很淺短。
  • 調整自律神經?先從「減少」呼吸次數開始,專家圖解法!
    自律神經一旦失調,就是處於交感神經作用活絡的狀態,這時候幾乎所有人的呼吸都會變短淺。 維持生命的自律神經系統是無法憑自我意志控制的生理活動,然而,其中有一項是可以憑自我意志控制的,那就是「呼吸」。 當我們覺得緊張時,呼吸會變淺變短;放鬆時,呼吸會變深變長。平常我們都是無意識地呼吸,但其實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控制呼吸,所以一定要大口深呼吸,讓副交感神經作用變活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