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選擇建盞作為首選茶器?建盞受歡迎僅僅是因為功效嗎?

2020-12-26 宋韻建盞

茶盞對品茗的作用是巨大的,足以改變茶湯的風味。不同質地、顏色、形狀、大小、高低、薄厚的茶器來品茶,茶湯的氣質就會出現不同的氣質。差距之大有時令人驚訝。有的茶盞雖然看起來顏色和樣式好像都一樣,但其中土質、釉料、燒結溫度的細微差別,肉眼根本不能分辨出來,而嗅覺卻可以。

有的茶友喜歡外觀漂亮的仿汝窯杯,也有的茶友喜歡白瓷或者青花瓷的杯子,以便觀察茶之湯色;而有的朋友,則喜歡建盞,迷戀那靜而不暄,舉則大氣的氣質。

建盞黑油深沉濃厚,雖然觀察湯色不如青瓷、白瓷來得直觀,但歷經千年而不衰的風華與生命的張力卻盡在其中,禪意朦朧、茶香氤氳,透漏出調、內斂、毫不張揚的審美情調。那種蕭散簡淡的,歸於自然質樸的意趣,千年之後依然存在,依然能夠浸潤人心

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款看似不起眼的茶器呢?

建盞胎內存在不少小氣孔,使用建盞喝茶,對茶湯的保溫很有好處,而且還有軟化水質,激發茶香的作用。

建盞有很好的保鮮效果,有效的防止茶湯「變質,不易產生殘留茶垢,便於清洗。

建盞使用的時間越長,就越有韻味,或許有一天,還會養出讓人夢寐以求的七彩寶光。

宋代點茶之時需要把建盞烤熱,這是因為盞若是冷就不會那麼容易形成茶沫,口感也會受到影響。而這個特點對於喜歡點茶的茶友、或喜愛飲半發酵茶的茶友而言更是難得。

不過有朋友產生也為此產生疑惑:建盞的這些功效大家都知道,那首選建盞品茗僅僅是因為功效嗎?其實建盞最大的價值,應是作為極簡生活的必備一個器物,使用建盞品茗為讓人多一份淡然,少一些浮躁。

建盞坯胎含鐵量較高,質地厚重,被稱為「鐵胎」,且使用手工拉坯,自然、毫無造作之感。黑釉的簡潔和窯變的紛繁,不僅是雅與俗、巧與拙雙重藝術性的成功表現,也是一種自然和諧、樸素玄妙的審美趣味。因此可以看出,建盞古樸之美和禪意的境界似乎有著默契之感。

建盞對於愛茶之人而言,低調柔軟不著痕跡,看似平淡品飲,卻可以發揮味覺,把握在手中細悉品味。煮一壼好茶,任湯色變化,茶香所飄過之處,皆是美好。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

相關焦點

  • 建盞真的只適合點茶嗎?建盞作為現代茶器的優勢在哪?
    為了更好地欣賞這種顏色,黑釉茶盞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其他窯址當然也可以燒制黑釉盞,但大部分刻板無趣、平滑如鏡。建窯建盞之所成為首選茶器,就是因為擺脫了這種束縛,妥貼地配合了沏茶時每一步驟的微妙需要,讓茶人可以更好地欣賞到盞中奇觀。
  • 建盞品茗,如何理解建盞的風雅之美?世人皆宜,雅俗共賞!
    建窯便走在這種強大自信的前列,燒造單純釉色的茶器——建盞。雖然僅僅為一種生活器具,但建盞選擇了作為飲茶、鬥茶的茶具,一種雅致生活的不代表。建盞作為瓷器,沒有作為高大上的擺設物件,也沒有完全成為鍋碗一類的生活器具,因此作為「非忙亦非閒」的建盞,不得不說這非常又智慧,世人皆宜,雅俗共賞。
  • 用建盞喝茶真的安全嗎?用數據揭秘建盞胎釉成分!讓你更愛建盞
    #建盞#關注本心建盞,了解更多建盞知識!建窯建盞,始於宋代,自鬥茶之風吹起,三百年間,建陽的窯火日夜不斷,這款精於人工成於天意的茶器,將宋人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完滿的融合在一起,從普通茶器成長為皇室貢品,成就了它的巔峰。
  • 福建建陽建盞茶具喝茶的好處是什麼?為何越來越多人用茶具建盞?
    建盞茶具與飲茶-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也是中華文明的繼承,飲茶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選擇正確的茶葉器具,使茶葉的顏色、香氣、味道表現得淋漓盡致,飲用過時。 而建盞茶具就是這樣一套茶具,茶友們稱之為茶王,茶具必備,多受追捧!
  • 建盞品茶真正的好處,建盞的故事和個性,總能給人以無限的樂趣
    建盞帶給茶友的樂趣,是在於認知和喜愛,那麼這一隻小小的建盞,不僅透露出來的是創作者的心情,更是傳說之中「窯神」的心情。建盞匠人心無旁鶩,所造之器必然令人愉悅,這是創作者內心的一種延伸。 越來越多的盞友,開始從真正意義上追尋品茗的樂趣,不再僅僅追求所謂流行的名牌茶,喜愛的茶品最重要。
  • 建盞怎麼養出七彩光?建盞養出七彩光之後,喝茶還會安全嗎?
    建盞作為一種喝茶的器皿,不僅是具有收藏價值的藏品,而且和紫砂壺有類似的特性:使用時間長了,會養出特殊的效果,這種效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七彩光」。建盞若是能養出七彩光,不用多說,自然很是賞心悅目,但用養出七彩的建盞接著喝茶,對人體健康會不會有影響,喝茶還安全嗎?前面說了,長時間使用建盞,可能會養出七彩光,但平時如果不注意保養的話,建盞內壁會形成一層茶垢,不少盞友還會誤認為這是自己養出的七彩光。甚至有盞友疑問,把建盞洗乾淨了,七彩就沒了,那麼該咋辦啊?
  • 建盞茶具如何選擇?目前的建盞市場繁榮嗎?背後存在哪些問題?
    建盞有著悠久的歷史,曾經風靡天下,也曾銷聲匿跡。幸運的是,由於人們的共同努力,修復工作取得了成功。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直到今天,建盞匠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是這樣的繁榮就沒有問題嗎?下面就簡單聊聊現在的建盞市場。
  • 關於建盞養七彩:你想知道的事,一次性通通告訴你!
    常說琴棋書畫詩酒茶,茶在五雅其列,既是雅事,便十分的講究,很多茶人都非常注重茶器的選擇。 明代許次舒《茶疏》中說:「茶滋於水,水籍乎器,謁成於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
  • 建盞杯底的「瑕疵」是什麼?現代建盞和宋代建盞有啥區別?
    建窯建盞,專門指福建建窯燒制的瓷器茶盞,由於皇帝為代表的權貴對鬥茶的代表與推崇,被譽為「宋代第一茶器」。 一般來說,建盞闊口小足,胎體厚重,瓷胎質地粗糙,足底因不施釉而胎體外露。建盞採用水吉含鐵量高的紅褐色粘土,,露出的胎體呈灰黑色,一般稱為鐵胎。
  • 建盞是什麼?原產地明明在我國,為何傳世精品卻很是稀少?
    建盞作為宋代第一茶盞,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茶具之一,原產於福建建陽的建窯,北宋年間,由於皇帝對其非常喜愛,因此建盞成為皇室御用茶器,不僅王侯將相、文人雅士在爭相追逐,平民百姓、販夫走卒也對此頗為喜愛。建盞出現的同時,宋代汝窯也因為皇帝的喜愛,成為當時的御窯之一,不得不說,宋徽宗治國不行,玩起來倒是一套一套的。在宋代之後的元明清三朝,又發展了青花,琺瑯,五彩等瓷器。了解完建盞的燒制工藝、時代背景和瓷器的發展趨勢之後,我們以此為依據來分析,建盞傳世精品在國內十分稀少的原因。一是建盞燒制技術本來很難,精品產出率就更低了。
  • 建窯建盞的前世今生
    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茶器的演變史。在中國茶文化浩如煙海的長河裡,建盞是茶器中令人仰止的高峰,它以樸實的材質、簡潔的線條、幻化的斑彩,將自然之美展示得淋漓盡致。「建盞就是以建陽當地含鐵量較高的紅壤土作為主要胎料,經揉泥、拉坯、上釉等多道工序,在建窯的窯爐中燒制而成的黑釉瓷器。」著名建盞考古專家謝道華介紹說,建窯是建陽古時燒制瓷器的窯廠,在建窯燒制的瓷器中,以建盞最為出名。歷史上,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墨客,都曾對建盞極盡歌詠、推崇備至,留下了一段段歷史佳話。
  • 為何說建盞適合當主人杯,建盞主人杯是真技術,還是偽作派?
    一壺好茶,一盞品之,靜心學習工作之時,再聆聽其他幾首古琴作為樂曲,嫻靜平和、遠淡古樸、典雅清悠,至潔至簡的古琴文化音樂,不僅會讓你的內心,如沐春光般,變得更加明麗開朗來,更會讓你沉鬱的心情,開始變得可以輕鬆,浮燥的心情就會變得非常平靜,乾涸的心情逐漸變得比較溼潤。閉上眼睛,那是一個屬於你自己的人間仙境。
  • 武夷建盞丨油滴建盞收藏推薦一
    宋朝崇尚鬥茶之風,建盞風靡,為皇室御用茶器。隨著飲茶方式的改變,建盞落沒,燒制技藝失傳,窯火重燃後只是受小眾推崇。此次被奉為國禮,可見其的審美價值與實用價值都得到官方的認可,800年後失落已久的建盞,又重新進入公眾視野。
  • 「建盞匯」八周年丨柴燒建盞押窯及尋茶制盞體驗之旅
    宋代盛興「鬥茶」建盞達到鼎盛建盞作為最好的茶器,乃瓷壇珍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內外被中、日、韓等儒家文化區域視為仰止高峰>秉承「致力於建盞文化推廣」的宗旨「普及建盞知識、推薦傳統建盞」的理念八年前,能叫出名字的建盞師傅,不過十幾人如今建盞燒造師傅已達數千人行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盞友們的支持
  • 建盞是什麼材質的做成的
    建盞,興辦於晚唐五代時期,興盛於兩宋。建盞為宋朝時期皇室御用茶具,因為生產自宋代建州府建安縣——建窯,所以被稱為建盞。它是黑瓷的代表,中國八大名瓷之一。建盞是土與火交融而誕生的偉大藝術品,用其飲茶是品味與身份的體現。每隻建盞一誕生就是獨一無二的,擁有與生俱來的驕傲。
  • 中國美學看宋瓷,黑不溜秋的建盞憑什麼與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就是在這樣的美學背景下,作為黑釉瓷的建盞逐漸地開始被接受認可,突破了宋代"南青北白"的局面,有了和青瓷、白瓷一爭高下的實力。除此之外建盞能在宋代風靡起來,受到人們的追捧,這與宋時的飲茶文化也有莫大的關係。鬥茶引領黑釉盞時尚唐宋是中國茶文化蓬勃發展的兩個重要時期,但飲茶風俗卻不盡相同。
  • 用建盞喝茶有沒有毒?大數據研究建盞原料結果,顛覆你的認知!
    建窯建盞,始於宋代,自鬥茶之風吹起,三百年間,建陽的窯火日夜不斷,這款精於人工成於天意的茶器,將宋人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完滿的融合在一起,從普通茶器成長為皇室貢品,成就了它的巔峰。古代燒制瓷器時選擇窯址最主要的因素便是就近原則,需要有大量製作瓷器的坯體原料與釉料,取土取釉方便。正宗建盞的釉料主要成分為礦石、草木灰等,草木灰指的是各種植物燃燒的灰燼,胎土則是選取建窯所在地附近的粘性紅土和黃土製成。
  • 柴燒建盞喝茶更香嗎?為何很多人都喜歡柴燒建盞?柴燒有什麼意義
    然而柴窯建盞確實有比其他建盞不同的地方。曾經以三隻相同品質的原料,都是手工拉坯,氣窯、電燒和柴燒的作品,盲品同一款茶湯,結果柴燒建盞的味道更盛那麼一點點。這其中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但味道確實差了一點滋味。
  • 建盞是什麼?一隻油滴建盞,帶你重新來真正認識建盞
    建盞是什麼,相信大家應該看了好多這類的標題的文章,但是大部分可能覺得還是比較專業化不好理解或者與實際的建盞聯繫不起來等等,今天小編就以一隻油滴盞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有不懂或者不明白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束口盞,就是因為盞口沿一下有一個1cm左右向內收束的凹槽而得名的。在宋代,束口盞中注水線的設計,就是為了在注水或者擊拂時,能夠防止茶湯外溢。
  • 盞友為什麼都喜歡建盞?玩盞的魅力到底是什麼呢?真那麼有意思?
    修身養性需要喝茶,喝茶自然就少不了茶器,於是建盞就成為了很多茶友的選擇。有人擁有幾隻就夠用了,有人只要看到喜歡的盞就購入,有人則是為喝茶之功效而養盞。有人玩盞注重的是歷史文化,有人是喜歡收藏和升值價值,還有人則是因為建盞的獨一無二,那麼玩盞的魅力到底是什麼呢?這玩盞真那麼有意思?建盞和其他瓷器不同,別的瓷器紋樣大都是高超技藝而來,建盞卻不止如此,除了能工巧匠之外,都是在窯內自然天成。黑釉得到了極致的發揮,幻化出來了變化萬千、絢麗多彩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