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仰韶,品讀中國:彩陶上的蛙紋,再生母神的象徵

2021-02-08 出彩華東

蛙紋在中國是一種源遠流長的藝術母題,我們常見它出現於彩陶、巖畫、青銅器、帛畫、畫像石以及現代民間藝術的剪紙、刺繡等藝術載體中。它作為一種具有神性的圖騰,演繹著中國文化中神性與人性的故事。


這件出土於仰韶文化時期的蛙紋雙耳罐,高42cm,口徑13.1cm。泥質橙紅陶,敞口,直頸,溜肩,圓腹,平底,腹部飾對稱雙耳,造型流暢,口沿及頸部繪有黑彩帶網格交錯,肩部及腹部於橙紅色陶衣上繪黑紅彩變形蛙紋。

陶壺除了雙耳以下腹部的部分未繪彩之外,上部幾乎是通體彩繪,而且採用紅黑相間留白的方法表現紋飾,變形蛙紋點、線、面搭配得當且富有節奏。陶壺器身所繪紋飾採用了二方連續的設計,以一個蛙紋樣,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的曲面上,有規律的排列並向左右兩個方向循環構成蛙紋飾,展現出和諧、平衡的美感,同時蘊含著變化的節奏。


我們可以看到,單個蛙紋只繪有軀幹和四肢部分。四肢都朝上,背部突出地描繪了直貫中央的脊骨,脊骨脈絡向外延展至四肢,像是在秀它完美的肌肉線條。待我們仔細觀察時,又會發覺,所繪蛙軀幹與人類軀幹有極大相似之處。此階段的「蛙神」不是簡單地重複先民早期的蛙崇拜,而是將其進一步的抽象、誇張、升華,「蛙神」的雙肢功能,更加強健有力。


為了戰勝不斷面臨的水患,先民進一步神話能夠自由出沒於水的青蛙,將它們粗壯結實的雙肢變成了四肢,使其成為有足夠力量戰勝洪水的神靈。

此時的「蛙神」已不是一種簡單圖騰的概念,而是能夠抵擋洪水、保護田園的神力無比的神靈,是抽象化了的「蛙神」。為強化「蛙神」的駕馭水的功能,「蛙神」多不畫頭部,只畫腿部。先民以抽象的表達手法,突出青蛙伸屈有力的腿部,在這些神奇發達的腿上,腿關節處也長著腳爪,顯示了它超凡的能力。「蛙神」源於對蛙的崇拜,又超越了蛙的圖騰,是一種綜合創新的文化。


這件彩陶蛙紋雙耳罐中蛙的變形人形紋或是人類自身崇拜的圖騰,但對於這個蹲坐的姿勢我們都不陌生。蛙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看成人蛙合一的形象,人在嬰兒時期,姿勢保持著在母體裡的動作,四肢彎曲,與蛙的蹲姿雷同。孩子在哇哇大哭的時候,又與青蛙相似。人從哪裡來,一直是哲學家研究的主要內容,當時的人們就懷疑人是由蛙轉生而來的,或者人又會轉變為蛙。先民們希望自己就是蛙,能擁有蛙的能力,面對洪水等災害。就這樣,人們對蛙崇拜,開始轉變為對人或神的崇拜。而彩陶上的蛙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變得越來越像人,形成了神人紋。

蛙,古稱黽。《爾雅》云:「在水者黽。」《說文·黽部》:「蛙……詹諸也。」詹諸即蟾蜍,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月精。《淮南子·精神訓》曰:「日中有睃鳥,而月中有蟾蜍。」在中國民俗文化史上,蛙與蟾統稱蛤蟆,有著共同的含義。聞一多先生考證,漢代女媧氏同伏羲氏一起「被列為三皇中之首二皇」並且成為「日神和月神的代表。」「媧」與「蛙」同音異體,蛙圖騰與女媧氏族部落有機地聯繫起來,蛙圖騰就是女媧氏族部落的標誌。《說文》曰:「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從女媧乃是整個母系氏族社會勞動女性形象匯合體這一角度上講,正是女媧氏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類及其文明。」從「造人」「為女媒」來看,都是生殖、繁衍族類的祖先神,這是氏族部落以蛙為圖騰的神性。

蛙紋裝飾紋樣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為原始藝術的核心部分,它吸納並融合了周邊的諸文化,開闢了中國原始藝術的新時代,它以樸質的造型、部族之圖騰、生殖之崇拜和簡約的紋飾、文字的隱寓、鮮活的色彩與幽遠的意境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史前藝術,它最早地呈現了中國繪畫與藝術形式美的法則,締造了遠古神韻的藝術特質,具有永恆的審美價值。

相關焦點

  • 飛龍在天——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鳥龍」紋彩陶盆的天文考古學解讀
    07、仰韶文化四條龍,兩條在「華博」!仰韶文化,是炎黃文化,彩陶文化,也是龍文化。仰韶文化目前發現了四條龍,分別為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魚龍」(圖八),濮陽西水坡遺址出土的「鱷龍」(圖九),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繪製在彩陶盆上的兩條「鳥龍」(圖十)。
  • 彩陶地母——馬廠型彩陶
    有蛙形圖案的彩陶罐安特生在甘肅和青海,用兩年的時間一共發現了50多處文化遺址,他提出了仰韶、馬家窯、半山、馬廠、齊家文化等分期,為中國古代的陶器提供了多種形式。有的彩繪圖案簡直就是寥寥數筆,幾下就塗成,甚至線條都不勻稱,圖形也不完整,令人在視覺上有粗獷、率真之感。曾有人提出,馬家窯型是中國工筆畫的先祖,而馬廠型則是中國寫意畫的鼻祖,它的那種逸筆草草給了後代的中國文人畫以啟發。有一件陶罐,它是一件器皿,卻又是一件藝術品。它口小頸短,平底,腹部圓鼓,邊沿上有兩個對稱的系耳。
  • 看見文物|仰韶彩陶工藝精品——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於1955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半坡。為新石器時代前期陶器,多作為兒童甕棺的棺蓋來使用,是一種特製的葬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於1995年5月25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13年1月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 仰韶彩陶坊「最美代言人」評選
    」如果我們想觸摸中國酒的源頭,品位七千年的歷史,那就選擇感受仰韶酒「」如果我們選擇一份品味的品位,那就選擇仰韶彩陶坊酒
  • 245件(組)彩陶亮相陝歷博 再現五千年前中國史前文化融合的壯闊圖景
    展覽通過渭水流域彩陶發展歷程的縱向脈絡以及仰韶時代廟底溝文化彩陶的橫向切面,勾勒出5000年前中華大地上文化融合、社會一統的壯麗圖景。人面魚紋盆、鳥紋彩陶缽、鳥銜魚紋彩陶壺……4月8日,記者在「彩陶中華——中國五千年前的融合與統一」展覽上看到,參展的彩陶上很多都繪有魚紋和鳥紋圖案。「繪製在陶器上的動植物圖案是彩陶主人所屬氏族或部落的圖騰徽記,尤其動物圖案更應是圖騰。」
  • 在國博看展覽|甘肅彩陶科普貼:帶您一睹藏在紋飾裡的奧秘
    它在仰韶文化中期出現,馬家窯文化時期十分流行,並持續至甘肅彩陶以後的各個發展階段。漩渦紋四系罐,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漩渦紋仰韶文化中期弧線三角紋、圓圈紋構圖出現了旋轉跡象。仰韶文化晚期更強烈的旋轉構圖體現在了變形的鳥紋身上,並促成了流體漩渦紋出現。
  • 匠心加持、品質為王,「豫酒龍頭」仰韶彩陶坊閃耀濟南糖酒會!
    首先,10月11日,在山東濟南舉行的「首屆中國酒業青雲獎頒獎典禮」上,來自河南仰韶酒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侯建光,因帶領豫酒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成功斬獲了「2019~2020年度中國酒業青雲獎·年度釀酒大師」榮譽稱號。
  • 甘肅彩陶:了解史前先民生活的一扇窗
    甘肅最早的彩陶也有白彩也有紅彩,我們主要看到的是紅彩,主要是在這種缽形器上,口沿和內壁。比如典型的大地灣早期陶片,屬於前仰韶文化,它在裡面的內壁有弧線紋向兩邊放射的這樣的一個紋飾,它是彩繪,不是燒在陶器上的,也就是在陶器燒成了以後,用石膏或者是方解石畫在上面的,所以它很容易脫落,它凸起於陶器的表面,你可以摸著,閉著眼摸可以摸到顏料的情況。
  • 原始彩陶上跳躍的圖案藝術
    仰韶文化半坡型《人面魚紋盆》陶器為瓷器之母,是母系氏族社會的重大發明之一,陶器上的圖案標誌著人類審美的形成。居住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江淮流域的先民們開始在日用品上刻繪紋飾,用以裝飾房間,「彩陶」就這樣誕生了。彩陶文化的重要遺址為:黃河中遊的仰韶文化,黃河上遊的馬家窯文化,黃河下遊的大汶口文化,長江下遊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以及江淮流域的青蓮崗文化等。
  • 甘肅彩陶科普貼來了!原來陶器上這些「紋」有這麼多奧秘
    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先民燒制出了中國北方第一批彩陶。之後,彩陶廣泛出現在黃河、遼河、長江等流域的各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而黃河上遊甘肅地區彩陶最為發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彩陶文化。 甘肅的彩陶文化跨越了5500年,包含眾多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文化。
  • 中國白酒的陶醉之美:7000年時光釀一瓶彩陶坊!
    而在仰韶彩陶坊酒中可以解釋為酣暢的醉飲彩陶瓶裡的陶香美酒。仰韶彩陶坊酒因陶而生,因酒而醉,因醉而美。它如精美藝術品的外觀上蘊含著仰韶7000年的文化,在遇到酒的一剎那,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氤氳而出的酒香與陶香令人流連忘返,如痴如醉......
  • 品讀·原創|紙張的故事被剪刀發現了,就變成剪紙
    作者:楊瑛來源:《品讀》2020年第1期主講人是喬曉光教授,一位剪紙藝術的研究者和創作者。他一上來就說,時間過得很快,文化消失得更快。戰爭、災難、蓋樓都不能使文化丟失,只有這個民族自己不重視、不保護才會丟失。
  • 中國彩陶中的動物紋飾
    在國家博物館「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展」中,我看到了許多動物紋飾,有魚紋、鹿紋、鳥紋、蛙紋、羊紋、蜥蜴紋和狩獵紋等。用動物紋作彩陶裝飾的以半坡類型的陶器最具特點。不僅數量多,變化大,而且生動逼真,展現了古代人觀察生活,描繪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狀況。
  • 劉工論藝|彩陶文化的藝術性
    如果要追溯繪畫的淵源,我們首先會想到史前時期出現在陶器上的紋飾。正是由於當時器表繪有精美的紋飾,考古學家把這些陶器稱作彩陶。中國彩陶的出現年代,大約距今五六千年之間,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約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彩陶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最集中的地區是青海、甘肅、陝西南部和河南北部。這與北系巖畫出現的地點一致,發展的時間也比較相近。
  • 巧借勢、強品牌,彩陶坊酒亮相「2020駐馬店商品交易會」
    本屆商品交易會展覽面積約20000㎡,折合標準展位1000個。仰韶彩陶坊,「醉」美陶香迎賓朋仰韶彩陶坊,「醉」美陶香迎賓朋。仰韶酒業高度重視此次商品交易會工作,積極響應率隊參加,攜彩陶坊產品亮相參展,更好的做到了傳播中原文化、展示豫酒風採,弘揚企業文化,助力豫酒振興。
  • 一物一故事 | 記載魚神附體 招魂祈福的人面魚紋彩陶盆
    源自新石器時代中仰韶文化一支的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口沿處繪間斷黑彩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整個畫面構圖自由,極富動感,圖案簡潔並充滿奇幻色彩。奇怪的是耳朵處還各畫著一條小魚,兩條小魚好像咬著人的耳朵。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髮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他在閉幕思索什麼呢?
  • 紀連海開了一瓶彩陶坊天時酒,頓時火了一把
    吃飯的時候,發現飯桌上沒酒了。手一懶,讓助理給開了一瓶酒,沒想到的是,居然開了一瓶仰韶酒業出品的53°彩陶坊天時酒,好喝是好喝了,可是內心真是捨不得啊!實話說,論酒瓶,彩陶坊是最有文化的,真的對得起「仰韶」二字,對得起七千年前仰韶先民!
  • 史前文化交流再添重磅證據:仰韶類型彩陶驚現印度河哈拉帕文明!
    一、仰韶文化類型彩陶驚現印度河哈拉帕文化據《青海日報》2021年4月16日報導,由河北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和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巴基斯坦的巴哈塔爾土墩遺址發現了大量與中國仰韶文化相似的遺存
  • 從借高爾夫布局高端圈層,看仰韶的體育營銷術!
    而藉助高爾夫運動,成了仰韶酒業深耕高端市場的重要方式。牽手高爾夫,進軍高端精英圈層胳膊伸直,腿稍彎曲,然後,胳膊旋轉45°,彎曲上升,最後往下一揮,球應聲飛出……站在球場上,商界高爾夫高手們,個個技藝嫻熟、揮灑自如。6月5日上午,彩陶坊天時酒精心組織的高爾夫精英聯誼賽,在鄭州金沙湖高爾夫球場激情開賽。
  • 兩張文化名片——牡丹和彩陶坊,香飄洛陽...
    「仰韶文化聖地」三門峽澠池,與十三朝古都洛陽比鄰,地理上同屬中原,又都是受河洛文化影響比較深的城市,地理上的相接,文化上的相親,讓牡丹、彩陶坊實現聯姻成了一種必然。若說仰韶彩陶坊與牡丹文化節的結緣,一定繞不開難忘的2017年。這一年,仰韶彩陶坊成為「第35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指定用酒,款待四海賓朋,首次實現了珠聯璧合,驚豔了所有人。如今,伴隨著一年一度牡丹花開,「到洛陽、賞牡丹、喝陶香」,作為極具特色的文化盛宴,在洛陽形成了一種時尚,一種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