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為了給孟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三次遷居,在多次換了環境之後,孟子變得熱愛學習,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聖人之一。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度過的童年,是健康快樂,那他以後患心理疾病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因為在他童年時期,他的心理沒有受到傷害,而且是快樂的,這個基礎很大程度上保證他人格上的健康與健全,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遭受過心理的傷害,並且這個傷害沒有及時得到治癒,那麼這個傷害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形成一個陰影,這個陰影可能伴隨著一生甚至影響他的一生。這個陰影會在他健全自我人格的過程中進行幹擾和阻礙,使他的人格沒事得健全的發展,甚至導致人格的缺失及心理問題的出現。
有一句說:「命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童年時期健康快樂,沒有心理負擔的人在成年以後,遇到事情承受力比較強,因為他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做為一個強大的保護機制。因為他在心理認同自己的,自己人格是健全和完善的,可以更好地應對問題的。而童年受過傷害的人,自身比較敏感,承受力可能較弱,遇到問題時可能無法更好地去應對,可能會選擇逃避或者自我承受。如果遇到的事情與曾經遭遇過的傷害相類似的話,這樣也會觸發大腦的反應機制,因為之前遭受的傷害已經形容了一個心靈的創傷,之前遭遇傷害的反應已經被大腦記錄下來了。所以一旦遭遇類似的傷害,大腦會啟動之前的反應機制,會難以從中自拔出來,越陷越深。童年的傷害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要擺脫這種影響並不容易,需要一步一步建立自己強大的內心,重塑自己的心靈結構,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所以,父母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和孩子談談心。在家庭生活中,要保持一個和諧的家庭關係,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同時也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發現孩子有心理問題時,要及時和孩子溝通,及時疏導,及時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