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00萬防疫口罩援馳中國:口罩大國製造商正加班加點

2020-12-21 澎湃新聞

原創 李偉 稜鏡

作者 | 李偉

出品 | 稜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APP,閱讀更多優質資訊

1月26日,來自四川航空方面的消息稱,裝載有日本民間捐助的100萬隻防疫口罩的3U8086「東京-成都」川航航班已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目前物資正通過汽運緊急馳援武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蔓延,讓日本零售市場口罩成交量也劇增。這個口罩大國的製造商正加緊生產:1月17日起,尤妮佳由正常工作時間生產,改為24小時生產;總部在日本仙臺的廠商Iris Ohyama在春節前一周的訂單是之前的三倍,其中國工廠也加緊了生產。

2000年之後,無紡布口罩逐漸取代了紗布口罩。之後,每隔數年就出現的傳染性疾病,非典、禽流感、伊波拉、中東呼吸綜合症等,加速了日本相關科技的研發。從工業品到家用產品,日本口罩產業近年發展迅速,各種功能、樣式的口罩湧現;在消費端,日常佩戴口罩成了很多日本居民的習慣。

口罩依賴症之國

日本一便利店口罩貨架

外國人初到日本機場,就能看到很多人戴口罩;在超市和藥妝店,也有各種不同功效的口罩在售。

2019年8月27日,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就指出,日本家庭用口罩的銷量接連上漲,預計2019年的口罩銷量將會超過2009年出現新型流感之時。根據調查公司富士經濟的數據,2009年全球流感大爆發時,日本口罩的銷售額比上年翻了一倍,達到340億日元(約合23億元人民幣)。流感之後,日本口罩銷售額回落,但處於逐年增長的趨勢,預計2019年口罩銷售額將達到370億日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

專欄作家中島惠曾在中國留學,她專門總結過日本的口罩現象。她在大型藥房觀察,發現經常有30-40種口罩在售,尺寸從特大、大、中、小,到不同年齡兒童用、女性用等;按用途來看,有使眼鏡不模糊的口罩、不沾口紅的口罩、讓臉看起來更瘦的口罩、容易呼吸的口罩、防範花粉症的口罩、抗菌口罩、防PM2.5的口罩等等;還帶有各種顏色、香味和卡通圖案。

她總結口罩在日本普及率如此之高,原因在於這幾點:其一,不少人把口罩時尚單品使用,戴上口罩可以遮掩不化妝的臉,或讓臉部線條看起來更漂亮;其二,遮擋臉部似乎更能隱藏自己,與別人保持距離,符合不少日本人靦腆的個性;其三,口罩最原始的功能:防止感冒等疾病傳播,防止被他人傳染感冒,在自己稍微有點感冒時,也不給別人添麻煩;第四,很多日本人有花粉過敏症狀,看不到的花粉會困擾人們幾個月之久,流眼淚加打噴嚏,口罩是很好的防護。

產品豐富產業發達

消費者對口罩的依賴,讓相關技術、公司、產業得以發展。

2015年,人氣很旺的花樣滑冰選手羽生結弦抵達上海比賽時,戴了一款印有日本國旗的口罩,那就是專門防範花粉症的口罩。這種叫Pittarich的高性能口罩有8層濾網,可阻擋細菌、PM2.5等侵入,層層防護卻又透氣,戴起來清涼不悶熱,洗淨後還可重複使用。

羽生結弦

當時羽生結弦因為違法日本滑聯的穿戴紀律被警告,但這款高價(六七百元人民幣)的口罩一下子火了。

生產這種口罩的是愛知縣的醫療用品製造商CLEVER公司。中東呼吸綜合症在韓國爆發時,CLEVER公司的專業防護口罩又火了一把,訂單供不應求。廠商介紹,Pittarich口罩工藝複雜,完成一個需要一個半小時,通常一天只能生產1000個,因此單價較高。

上市公司興研株式會社(KOKEN LTD.)有70多年歷史,以前是從事工業防塵口罩業務的,2013年時進入普通家庭口罩市場,契機是霧霾PM2.5的發生,他們的工業防塵口罩可阻隔粒徑不到PM2.5二十五分之一的微細粒子,當時訂單暴增。

Pitta Mask是隨明星街拍被帶火的產品,廠商是名古屋的ARAX,產品特色是用柔軟的聚氨酯材質做成,可多次清洗,色彩也豐富。雖然這款產品不防霧霾只防塵防花粉,但顏值高,消費者尤其喜愛,也是代購搶手貨。

日本口罩等防護、護理產品產業發達,不乏上市公司。2020年1月16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確認首例新型肺炎後,興研株式會社等醫療器材相關企業股價大漲,當天上午口罩生產商Shikibo、大和紡控股、興研、重松製造所股價就分別上漲2.65%、4.82%、3.88%和7.43%。

黑科技應用

口罩有關的黑科技也不斷被應用。日經商業出版、日經技術在線網站就專門介紹過一些。

2009年爆發的新型流感之後,市場開始追求防護能力更強的口罩,許多廠商都著手開發能抑制病毒的物質,利用兒茶酚的抗菌能力就是一例。

大坂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和初創企業PROTECTEA開發了一款高功能口罩,特點是迭加了4層網眼細密的濾芯,其中1層含有綠茶中的兒茶酚成分。有研究說用綠茶漱口可以預防感冒,該公司由此得到啟發,想到使兒茶酚成分滲入無紡布,從而抑制附著的病毒的方法。

大坂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學者開發邦宏負責這一項目。靈感來自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曾將喝完的茶葉放到窗臺上晾乾,結果發現紅茶會發黴,而綠茶不會。

技術用在口罩上並不容易:兒茶酚如果只是簡單地塗在口罩上,很難與病毒發生反應。兒茶酚會反覆與病毒表面的蛋白質結合、分離,起不到抑制病毒的效果。開發邦宏想辦法讓兒茶酚與脂肪酸結合,製作出了CateProtect,它能纏住病毒表面的膜,使膜失去功能,破壞病毒,使之失去傳染能力。CateProtect在10分鐘內,可以使99.9%的流感病毒失活。

產品化過程中另一難題是兒茶酚濃度:如果濃度過高,在吸氣時會感覺到茶的苦味;而且,兒茶酚的色素還有可能附著在口罩上,導致口罩變成褐色。經過5年,該公司才終於開發出了可以正常呼吸、不會破壞外觀、濃度剛好的兒茶酚溶液。

黑科技之二是利用鴕鳥蛋量產生抗體。

日本福岡縣的CROSSEED公司開發的口罩,濾芯中含有鴕鳥體內生成的抗體。這是與京都府立大學生命環境科學研究院塚本康浩教授合作的產品。

鴕鳥抵抗傳染病的能力強,體內能高效率產生抗體。塚本康浩教授向鴕鳥投用了季節性流感、禽流感病毒(H5N1型)和誘發花粉症的過敏原物質等。流感病毒上有感染人體所必需的「表面突起」,鴕鳥抗體能夠覆蓋這些突起,抑制病毒。

還有企業研發的濾芯網眼的細密程度達到了極致。

便宜的無紡布口罩能抵禦直徑約3微米的微粒,可以濾除花粉,但對PM2.5沒什麼效果。ACE INTERNATIONAL JAPAN公司的Morse Mask配備的濾芯能夠濾除直徑僅為0.1微米的微粒,流感病毒不在話下。

除了口罩的核心功能在細分、進步,一些小細節也在改善中。

比如尤妮佳也開發了給女士的小臉口罩,它讓下巴到耳朵的曲線更加圓潤、讓臉顯得更小。比如霧霾天氣長時間戴口罩耳朵會很不舒服、勒得難受。日本大坂一家叫做MUTUYA的公司就推出了相應的新產品,是一條兩端裝了掛鈎的帶子,和口罩配合使用,掛在腦後。口罩的橡皮筋不再接觸到耳朵,長時間佩戴會舒服一些;價格折合人民幣十元左右。本文版權歸「騰訊新聞」所有,如需轉載請在文後留言,經允許後方可轉載,並在文首註明來源、作者及編輯,文末附上稜鏡二維碼。

第562期

實習運營編輯:陳詩雨 黃賀原標題:《日本100萬防疫口罩援馳中國:口罩大國製造商正加班加點 | 稜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稜鏡| 日本100萬防疫口罩援馳中國:口罩大國製造商正加班加點
    劃重點: 1總部在日本仙臺的廠商Iris Ohyama在春節前一周的訂單是之前的三倍,其中國工廠也加緊了生產。
  • 武漢疫情—日本國際友人空運口罩緊急抵達,中國網友紛紛點讚
    導讀:由於中國武漢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新新肺炎疫情,中國正在需要大量的口罩的支援,而日本友人成為行動最快的國家之一,為此中國網友紛紛對此表示點讚!據悉:從四川航空發布的消息獲悉,裝載有日本民間捐助的100萬隻防疫口罩的3U8086「東京-成都」川航航班已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目前物資正通過汽運緊急馳援武漢。川航物流工作人員正在加快裝卸口罩。
  • 「口罩文化」盛行的日本馳援中國口罩超百萬枚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日本外務省官員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我們(日本)將全力以赴支持中國的防疫工作。」1月26日,裝載日本民間捐助的100萬隻防疫口罩已搭乘中國四川航空公司「東京—成都」航班抵達成都,上述物資正通過汽運緊急馳援武漢。此外,日本伊藤洋華堂已在24日和25日向成都市緊急捐贈500箱、共計80萬枚口罩予當地應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 日本向中國捐116萬隻口罩背後:廠商訂單翻5倍,24小時連軸轉
    (天下網商記者 李丹)1月26日,裝有100萬隻日本口罩的四川航空3U8086航班從東京飛抵成都雙流機場。據央視新聞頻道報導,這些口罩是日本民間捐助,抵達成都後通過汽車緊急馳援武漢。隨後,和武漢結為友好城市的大分捐了3萬隻口罩,有心人特意在箱子上寫了「武漢加油」四個漢字。向中國銷售日本產品的跨境電商Inagora,也承諾給武漢市民免費提供5萬隻口罩。據公開參考記者統計,截至目前,日本向中國捐贈的口罩有116萬隻。
  • 安全,時尚與黑科技:日本何以成為口罩大國?
    文/李偉 編輯/楊溪 出品 | 騰訊新聞×原子智庫 1月26日,來自四川航空方面的消息稱,裝載有日本民間捐助的100萬隻防疫口罩的3U8086「東京-成都」川航航班已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目前物資正通過汽運緊急馳援武漢。
  • 「口罩荒」之下捐日本100萬隻,一句話引網友點讚
    3月2日馬雲基金會通過社交平臺宣布向日本捐贈100萬隻口罩,支援日本疫情。這100萬隻口罩在3月3日凌晨已經送往日本,送達日本之後將會第一時間轉交給相應急需部門。隨後馬雲也在微博上表示,過去一個月,從海外籌集防護物資到中國時,得到了很多國家和朋友的無私幫助。在急缺物資的時候,日本的二階俊博先生和很多日本朋友一起,籌集了一批防護服送至中國防疫一線,而現在局面發生了變化,因此也第一時間回贈100萬隻口罩給日本。沒想到消息發布沒多久,馬雲就登上了熱搜榜。
  • 口罩消費大國面臨「口罩荒」:自製口罩掀熱潮 縫紉機也賣斷貨
    專家:自製口罩基本不具備防疫效果據《朝日新聞》報導,早在2017年,日本警視廳災害對策課就曾在其官方推特帳號上介紹了一種利用廚房紙製作口罩的方法,並表示:「雖然這種口罩的密封性差了一點,但還是可以有效防禦砂礫和灰塵。」在口罩嚴重緊缺的形勢下,這個視頻突然就在日本火了起來,很多人紛紛效仿。
  • 好口罩,供全球!梓濠品牌口罩單日出口南美100萬隻
    口罩告急,很多海外企業紛紛向中國口罩生產企業發出諮詢: 「公司有無出口醫療器械資質?口罩打算出口海外嗎?海外訂單是否已爆滿?」 4月2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從未限制防疫物資出口,而是想方設法為世界各國的採購提供便利。 從海關統計的數據來看,3月1日至4月25日,全國共出口口罩211億隻 。
  • 確診人數突破36萬!巴西包下40趟飛機,從中國運回2.4億隻口罩
    巴西疫情持續惡化,該國新冠確診人數一路飆升,在超過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和俄羅斯之後,截至24日,巴西累計確診病例超過36萬例,居全球第二,目前僅次於美國。由於巴西新冠病毒爆發時間相較別國稍遲一些,這就使得該國不得不在國際社會已掀起爭搶醫療物資的高潮之際加入戰局,但後來者想要獲取更多的防疫物資自然是難上加難。在此情形下,中國伸出援手了。
  • 江蘇南通一檢品公司完成50萬隻口罩檢驗發往日本
    2020年4月10日,江蘇南通,工人們在位於南通市港閘區幸福街道的信賴服裝檢品公司車間進行口罩成品檢驗,完成50萬隻口罩檢驗發往日本。信賴檢品是一家專門從事日本紡織品出口檢驗的公司,公司每年檢品出口約300萬件。今年公司從4月1日開始承接出口至日本政府的棉質口罩檢品的訂單。
  • 買光日本的口罩,夠中國人「戰疫情」嗎?
    中國工信部在2月2日向公眾介紹疫情防控醫療物資保障情況時,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口罩產能最大的國家,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萬隻」——然而,產能最大的國家民眾,卻因口罩奇缺而陷入麻煩——中國居民每天最頭疼的問題之一,莫過於「去哪兒能搶到口罩」。
  • 郵寄口罩到日本:疫情期間如何寄口罩去日本?
    漲價、限購比比皆是,在疫情初期,部分線上商家將口罩漲價10倍,依然被搶購了,日本甚至出臺了反對倒賣的政策,對高價轉賣口罩者將處以「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萬日元以下罰款」,該處罰規定已於3月15日施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可以說人類被「打得」措手不及,作為普通人,與病毒「作戰」總得有武器,普通人能做的就是提高個人防護意識,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
  • 全球口罩需求有多緊缺?或望中國口罩業解囊相助
    到2018年,日本年消耗口罩量達55.38億隻。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在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我們得到了國際社會包括外國政府以及各界人士,還有國際組織的物資援助。截至3月2日,共有62個國家和7個國際組織向中國捐贈了口罩、防護服等中國急需的疫情防控物資。
  • 中國口罩業之殤:生產出口大國,前三品牌加起來卻不到20%市場份額
    01中國口罩品牌佔有率極低 低質、低價成為了中國口罩產業的主要特性 3月1日至5月31日,中國向20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防疫物資,其中,口罩706億隻,防護服3.4億套,護目鏡1.15億個,呼吸機9.67萬臺,檢測試劑盒2.25億人份,紅外線測溫儀4029萬臺
  • 兩天生產N95口罩45萬隻,上海口罩生產企業加班加點
    在上海奉賢的一家口罩生產企業裡,員工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N95口罩。上海遠欽淨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衡榮華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1月20日、21日兩天工廠已生產了3個貨櫃的口罩,約有45萬隻。
  • 數據|口罩、防護服、呼吸機 中國是怎樣支持世界抗疫的?
    口罩產能激增,支持世界抗疫從時間線上看,國內疫情形勢與世界疫情形勢正好形成一個谷底與高峰。中國憑藉自己的付出,舉國之力對抗疫情,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而此時的海外疫情正愈演愈烈,有些國家甚至出現「口罩荒」現象。
  • 日本爆發口罩荒,一隻炒到5000日元,馬雲捐了100萬隻,已送到東京
    由於世界上大部分醫療物資都是中國生產,但是中國的產品自己用都不足,世界上其他國家便開始了各自的爭奪寶貴的醫療物資大戰,其激烈程度毫不亞於一場大戰。中國正加班加點生產口罩首先是美國,儘管美國的政客們一再向國民拍胸脯保證這次不過是一場流感罷了,但是眾多美國大夫並不認帳。
  • 口罩難求背後:中國如何從製造大國轉向強國
    短缺蔓延到全球,日本、韓國、美國、歐洲甚至印度的商店裡都是一罩難求。世界衛生組織2月6日發布報告,中國口罩的需求量上升了100倍,價格上升了20倍。很難想像,具有世界上最完整工業體系的中國竟然在小小的口罩上犯了難。
  • 醫護人員每天要用300萬口罩,全球各國如何應對?
    譚德塞呼籲政府制定激勵措施,鼓勵製造商擴大生產。這包括放鬆對個人防護裝備和其他醫療用品出口和分銷的限制。以最常用的口罩為例,中國是世界口罩生產的中心,其產量佔全球的一半,但隨著武漢疫情爆發,出口大大受限。為了緩解國內醫療物資緊缺的壓力,面臨疫情重壓的國家正在想盡一切辦法應對。伊朗:囤積走私醫療用品可判死刑這個內外交困的中東大國最為令人擔憂。
  • 中國一天能生產2000萬隻口罩,為什麼你還是買不到?
    浙江省經信廳稱,截至1月26日,全省已有32家防護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其中N-95型口罩、醫用口罩的日生產能力已分別達到3.5萬隻、100萬隻。上海市經信委27日發布的消息,經排摸,目前上海市口罩日產能180餘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