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陣沒推送秋季養生美食了,大家想念了嗎?還記得上場「美食客」是誰嗎?
慄子!很多網友都發來了慄子燜雞塊、糖炒慄子、板慄紅燒肉.看得我們直咽口水。在這些慄子美食中,有兩道慄子「甜品」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各位朋友們,你燒過或吃過嗎?
慄子羹 慄子+水,粉碎攪勻即可,很簡單吧?如果覺得不甜還可以放些糖,我沒放,原汁原味最好,而且慄子本身也有甜味,剛剛好。這道甜品我覺得適合牙齒不好的老人食用,不過得適量,慄子的能量可不低。小孩也愛吃,真是老少皆宜,推薦給大家。(網友可欣***)
「四喜」慄子 一位朋友在國外吃到的美食,帶回來與我們分享,我覺得名字拗口,自創「四喜慄子」這一小名,每次我只做4顆(當然有客人來時另當別論),這次做的「賣相」不好,其實如果用有花紋的紙來捏慄子粉更好看(慄子粉中加入幾滴牛奶)。再搭配一杯花茶,千金難買啊!(網友super***)
回顧既往「美食客」,請查看歷史消息;參與活動、獎品設置請見本文最末。
「美食養生月」第四位「美食客」
——蟹
吃蟹的講究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教授 陳霞飛
金秋季節,講究美食的人們,吃完月餅又開始想著吃蟹了。蟹有河蟹、海蟹、湖蟹之分,是營養豐富的食物。蟹肉中含15%左右的蛋白質,脂肪含量低,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尤以鈣、磷、鐵和維生素A含量較高。蟹除了可供食用外,還有一定的食療作用。傳統醫學認為,蟹味鹹、性寒,能散結化瘀、通經脈、退諸熱,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
蟹雖美味,但需注意安全衛生
不要吃死河蟹 河蟹主要以水生動物屍體等為食,因此消化道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致病菌和有毒物質。活蟹消化道的屏障能力較強,可將這些有害病菌等局限於胃腸道中。但蟹死亡後,這些細菌就會大量繁殖,並可擴散至蟹體其他部位,使蟹肉中的胺基酸等分解而產生多種有害物質及毒素,極易引起食物中毒。
有過敏史和哮喘的人慎吃蟹 因為蟹肉中含有較多的組氨酸,在細菌和脫羧酶的作用下可產生大量的組胺,而組胺是一種很強的致敏原,可使有過敏體質者發生過敏反應,輕者出現皮疹,重者誘發哮喘等疾病。
煮熟透了再吃 由於河蟹生活在湖、河中,蟹體常被肺吸蟲等寄生蟲感染,所以在食前應先用小刷子或牙刷把蟹殼、蟹腳等洗淨,再放在已煮沸的籠屜或蒸鍋內蒸煮半小時,以確保細菌、寄生蟲等被徹底殺滅。
不吃醉蟹、熗蟹 在我國江、浙一帶,有吃醉蟹、熗蟹的習慣。這種飲食習慣很不衛生。醫學上,70%的藥用酒精具有殺菌的能力,用於皮膚等消毒。而醉蟹、熗蟹所用的高濃度酒,其酒精含量僅50%~60%,並不具備殺菌能力,更無法消滅深藏在蟹體內部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蟲。所以,不能只圖一時的口福而不注意食品安全。
不宜與柿子、溫補藥物同食 傳統醫學認為,蟹與柿子同為寒性,而且柿子中含有的有機酸可與蟹肉蛋白質結合,形成一種不溶於水的鞣酸蛋白,俗稱胃石症,可引起胃飽脹、胃痛、嘔吐等。人參、鹿茸的等溫補類藥物,與蟹的寒性相反,二者同食則會影響療效。
宜與薑末和醋同吃 既可增加蟹肉的鮮美味道,又有去寒、助消化的作用。
吃蟹前應認真洗淨雙手,準備好專用的吃蟹工具 打開蟹殼,先去除不可食部分,然後取出蟹肉,慢慢品味。
下面來幾款蟹美食,你一定有更多吃法吧,發來微信與大家分享,贏取獎品!
毛蟹疙瘩湯
菜品提供:劉洪(行政總廚)
拍攝場地:馬勒別墅飯店
功效點評:同濟大學營養與保健食品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教授 戴秋萍
原料:
毛蟹,河蝦,鮮香菇,小菜心,蔥薑末,麵粉,肉湯,油,鹽,黃酒,胡椒粉。
製作:
鮮香菇切成塊,同青菜一起焯水待用;麵粉加水拌成偏幹的糊,放入開水鍋中汆成條狀的麵疙瘩待用;毛蟹一切二,切口沾上面糊;鍋中放油燒熱,蔥段薑片稍煸炒,將沾上面糊的毛蟹放入鍋中煎熟,再放入河蝦略煎,加入黃酒、肉湯;燒開後放入香菇、麵疙瘩,等再燒開後加入鹽,放上小青菜即可。
功效點評:
螃蟹和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蘑菇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預防便秘、腸癌、動脈硬化等都十分有利。本品有養血固精、補脾益氣、除熱止渴等功效。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適合中老年人、孕婦、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食用;有過敏體質的人慎食。
芙蓉寶玉蟹
菜品提供:劉洪(行政總廚)
拍攝場地:馬勒別墅飯店
功效點評:同濟大學營養與保健食品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教授 戴秋萍
原料:
大閘蟹,雞蛋清,豆腐,蘆筍,苦菊生菜,油,雞汁,牛奶,薑末,米醋,水澱粉。
製作:
大閘蟹蒸熟,拆出蟹肉、蟹鉗肉、蟹黃。蘆筍切成兩半,燙熟。蛋清中加蟹肉、蟹鉗肉、豆腐、雞汁、牛奶和水澱粉製成糊狀。鍋中放油燒熱,倒入蟹粉糊,炒勻至熟,倒出,瀝去油。原鍋燒熱,放入薑末並煸香,放入蟹糊,滴入米醋,用水澱粉勾芡,炒勻,裝入墊有苦菊生菜的蟹殼中。蟹黃用原鍋中的餘汁炒勻,澆在蟹糊上,插上蘆筍。放一杯清雞湯即可。
點評:
大閘蟹的蛋白質營養價值高,並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礦物質。秋季是螃蟹一年當中最鮮美之時。此做法的蟹肉肉質細嫩、膏似凝脂、滋味鮮美、營養豐富,再配以豆腐,能益氣和中,起到扶正解表作用。
蝦蟹粥
菜品提供:文怡
點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程海英
做法:
大米用清水浸泡半小時;乾貝放入40℃溫水中浸泡半小時;蝦須剪掉;去除螃蟹的蟹殼,將螃蟹切成4塊;鍋中清水燒開,放入螃蟹和蝦分別焯燙半分鐘後撈出;另取一個乾淨的鍋,倒入一鍋清水大火煮開,倒入乾貝和浸泡後的大米,煮開後改成小火,虛掩上蓋子,煮30分鐘左右;放入薑絲和蝦蟹攪勻後,繼續用大火煮5分鐘即可。
點評:
蟹肉富含蛋白質以及微量元素,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且有清熱解毒、補骨生髓、養筋活血等功效;蝦肉營養豐富,還有補腎壯陽、養血固精、化瘀解毒等功效。
「美食養生月」活動
怎麼參與?
拍攝身邊的秋季美食,發至微信(抄網圖不行噢)——就這麼簡單。
活動多少天?
截止至10月18日——夠長吧?國慶旅途也能參與!
獎品呢?
三甲獎:
美食秀前三甲,分獲以下獎品:
①DHC淨白修護套裝(價值1036元)
②DHC橄欖滋養套裝(價值924元)
③DHC極致恆美美容霜(價值858元)
入圍獎:
入圍最後美食圖評選的朋友,獲:
DHC橄欖滋養小套裝或美白保溼面膜一份(價值250元,限50名)
伯樂獎:
積極參與評圖且眼光獨到的網友(評圖活動截止日舉行),獲:
《大眾醫學》編撰書《吃對了才健康》《吃對了才安全》任意一本。
愛秀獎:
只要發送秋季美食圖(不是網圖、與秋季有關、看得清是什麼菜或食物),就獎最新一期《大眾醫學》雜誌。
得獎秘訣?
①美圖+美文;
②圖片拍攝精美,以「美食養生月」期間每期亮相「美食客」為鏡頭主角的優先;
③獨家發布,少有雷同(自家製作、創意之作)。
1. 分享文章:
點擊右上角...按鈕,「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2. 關注我們:
①點擊題目下方「大眾醫學」小字,或
②通訊錄右上角「添加朋友」裡「搜索號碼添加朋友」框中鍵入微信號popularmedicine,或
③通訊錄右上角「添加朋友」裡「查找公眾號」搜索「大眾醫學」(特別提醒:目前發現有公眾號盜用「大眾醫學」,請各位認準經認證(加V)的「大眾醫學」公眾號!)
3. 訂閱/購買《大眾醫學》: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網上書店訂閱新刊。噹噹、亞馬遜、京東可購買過往合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