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書畫:從燕子磯一筆壽字說起,書聖王羲之也被稱為蒙山老人

2020-12-16 解秘歷史的細節

筆者在研究長江邊燕子磯摩崖石刻「一筆壽」字的作者之謎時,在與清代道光和鹹豐年間的書法名家薩迎阿有關的碑帖或碑拓中,發現其中多次出現了蒙山老人、蒙師、晉蒙山老人、王蒙山老人、蒙翁、蒙山仙師等字樣。

根據上下文內容可知蒙山老人是位書法大家,也是一位道教信士,姓王,為晉朝人,與蒙山(地名)密切相關,那麼他是何人呢?佛教認為,觀音菩薩是佛教裡悲深願大,最注重現世救度,而且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位大菩薩。

在北京東城區方家胡同裡有座古剎白衣庵,雖始建於明代,但至今建築還保持原貌,規模之大實為可貴。

在今天東城區的方家胡同41號,是建於明代的白衣觀音庵。古剎坐北朝南,山門三間。

「古剎白衣庵」5個字至今仍清晰可見,左右石雕古窗保存完好。院內古柏參天,原有四層殿宇及三個跨院。

▲白衣觀音庵大門,拍攝

薩迎阿,字湘林,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嘉慶十三年舉人,授兵部筆帖式。後歷任盛京工部侍郎、鑲白旗漢軍副都統、烏什辦事大臣、哈密辦事大臣、葉爾羌幫辦大臣、授盛京禮部侍郎、禮部侍郎、熱河都統、伊犁將軍、西安將軍、正白旗滿洲都統、陝甘總督、鑲藍旗、正紅旗蒙古都統等職,鹹豐七年卒,詔念回疆軍務曾著勞績,賜恤,諡恪僖。

薩迎阿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成親王永瑆的女婿,據說永瑆死後所藏半數書法作品都歸其所有。

薩迎阿的嶽父永瑆(1752年~1823年),號少廠,一號鏡泉,別號詒晉齋主人,清高宗第十一子,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封成親王。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加上得天獨厚的條件,得窺內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書名重一時。永瑆楷書學趙孟、歐陽詢,小楷出入晉唐,其書法用筆俊逸,結體疏朗,風格典雅。行草書亦縱逸深厚,頗具風採。博涉諸家,兼工各體,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嘉慶九年上諭稱:朕兄成親王自幼專精書法,深得古人用筆之意。博涉諸家,兼工各體,數十年臨池無間,近日朝臣文字之工書者,罕出其右。

在乾嘉時期永瑆書法已負盛名,但他不輕易為人作字。在《清稗類鈔》甚至有他羞辱一上門跪求字其字都統的故事。

薩迎阿似乎對白衣觀音庵情有獨鍾,先後有兩次將有關拓石安置於庵內。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小春大雪日,薩迎阿將親手臨摹蒙山老人的畫論和古人司筆用墨二法拓石兩方,立於庵內,以供來人學此真傳。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仲春,薩迎阿又將親手臨摹南宋文學家鮑照的《舞鶴賦》其中部分內容122個字,勒石一方,立於白衣庵古剎中,耆英題跋於後。

一謎未解,新謎又生。南京長江邊 燕子磯摩崖石刻「一筆壽」字的作者之謎未解,研究過程中又出現了蒙山老人之謎。

筆者曾遍查文獻資料而未得解,曾盼能有大方家指示之,以增學識。

近日,筆者經遨遊書海,遍讀相關文獻,初步得出結論,薩迎阿等人所稱的蒙山老人就是王羲之,其理由是:王羲之為頂尖的大書法家,為晉朝人,祖籍山東臨沂的蒙山,姓王,同時好道教。 筆者目前查找到各種書法詞典、百科詞典或綜合性工具書中,均未見解釋蒙山老人為王羲之的詞條。

據今人研究,王羲之一家幾代人不避諱字,祖孫幾代名字都有之字,應是信仰道教的秘密徽號。

王羲之一輩人名有「之」字的12個,子侄輩有「之」22個,孫輩12個,曾孫13個,玄孫9個,五世孫4個……陳寅恪說這些人所以不避諱是因為都是天師道成員,這個「之」是暗號、徽章。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著深厚的家庭背景。王氏家族是東晉時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從上到下,奉信黃老學說。《晉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十》記載,王氏家族「世事張氏五鬥米道,又精通書道。」

《道經》中記載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晉嚮往神仙之靈虛,邁行放達於天台北門金庭桐柏山(即今嵊州金庭)第二十七洞天(道界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故事。《潛夫論》記載:「因氏王氏,其後子孫,世喜養性、神仙之術。」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達到了極高的高度。究其成因,與王羲之信奉道教,書、道合一有很大的關係。土生土長的道教,很早就產生道教符。在抄寫經書時,必須是由精於書藝的經生抄寫,而在書寫經本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

歷史上諸多道家學者多是有名的書畫家,他們修身養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揮毫潑墨,落筆成體。王羲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將修道和書法藝術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

保存在九江煙水亭的呂洞賓九轉丹成一筆壽字碑中,壽字是一筆寫就,「九轉丹成」四字很自然的組成了壽字,渾然天成,古人的書法藝術令今人驚嘆!

九轉丹是道教用語。道教謂經九次提煉、服之能成仙的丹藥。

唐呂溫《同恭夏日題導真觀李寬中秀才書院》詩:「願君此地攻文字,如煉仙家九轉丹。」

元範康《竹葉舟》第一折:「俺不用九轉丹成千歲壽,俺不用一斤鉛結萬年珠。」

《剪燈新話水宮慶會錄》:「共飲三危露,同餐九轉丹。」參見「九轉」。

因此王羲之崇尚呂洞賓書法,推崇九轉丹成的壽字就不奇怪了。

另外,王羲之壽命並不長,這自然與他道教修煉時愛好煉丹吃丹密切相關了。

研究到此,終於解決了蒙山老人是何人之謎,距離筆者解開南京長江邊燕子磯摩崖石刻「一筆壽」字的作者之謎又前進了一大步,筆者將有專文考證並解開燕子磯摩崖石刻「一筆壽」字的作者之謎,敬請期待。

原創作品首發,版權所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更多詳細考證內容和高清原版照片請關注作者各平臺「@解密歷史的細節」,可自動獲得推送。

相關焦點

  • 名人系列故事——「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大書法家,世稱「書聖」。公元303年出生於琅琊臨沂的一個大士族家庭。王羲之自幼酷愛讀書,尤其是對書法有著濃厚的興趣。七歲時他跟著名書法家衛夫人習字。他精力集中,刻苦練習,日有長進,不到三年,書法功夫已經相當好。
  • 「書聖王羲之」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書聖王羲之」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文化部網站消息,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東京國立博物館成立140周年,由東京國立博物館、每日新聞社、NHK等聯合主辦,朝日新聞社特別協力的「書聖王羲之」展覽於1月21日下午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 骨力雄健,筆法多變,風流蘊藉,書聖王羲之
    這一時期出現了書法史上最著名的一位書法家,後人稱之為「書聖」。書聖王羲之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一件藝術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這樣的評價足以代表他的成就。王羲之祖籍山東臨沂,後來遷居江南紹興。王羲之曾經出任參軍、右軍將軍,後人也會親切地稱呼他為「王右軍」。
  • 書聖王羲之草書《知賢室帖》|剛健娟秀,飄逸端莊,令人賞心悅目
    談到「書聖」王羲之,其書法從總體上說,剛健而娟秀,樸素而精巧,真率而蘊藉,飄逸而端莊,多種似乎矛盾的藝術特色都在這裡匯合、交融,達到爐火純青、盡善盡美的境界。此帖為王羲之《知賢室帖》榻本,3行,29字,草書。
  • 書聖王羲之書法八字真言,姿態殊異,圓轉自如
    書聖王羲之書法八字真言,姿態殊異,圓轉自如文/成長新視點王羲之,被譽為「書聖」,是東晉偉大書法家,行書《蘭亭序》被歷代書家尊為天下第一行書。二、王羲之的書法秘訣和風格。鑑賞王羲之的書法,可以分析出其獨到秘訣,也就是他書法的思想精髓,用八個字概括較為適宜,即姿態殊異,圓轉自如。通俗地理解,就是在變與不變中,行筆如風、隨心所欲,出神入化、剛柔並濟。
  • 王羲之精品行書書法,集字15首經典《唐詩》,筆勢秀逸結字蒼勁
    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 《黃庭經》碑帖故事|「書聖」王羲之背後不得不說的動物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並稱為「四美」,這種四個四個的並稱大家應該不陌生,例如,梅蘭竹菊並稱「花中四君子」之類的云云「四愛」也是其中一個,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羲之愛鵝」(其與「陶淵明愛菊、周茂叔愛蓮、林和靖愛鶴」並稱,是為「四愛」)現在大家日常的寵物都喜歡養個小貓小狗,或者小倉鼠啥的
  • 燕子磯街道埋頭修路打造便捷交通網絡
    中國江蘇網12月17日南京訊 (通訊員 李炳輝 劉妍) 近年來,多個重點項目落戶棲霞區燕子磯街道,工程建設也給轄區內道路交通帶來一定的影響,為緩解交通壓力,南京市加大政策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燕子磯轄區內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再「挺一挺」將迎來快速通行的感受。
  • 王羲之最神秘的3種筆法絕技,幾乎失傳了!
    今天所有喜歡書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但王羲之究竟好在哪裡?被稱為書聖,他有什麼書法絕技?很多朋友不清楚。 《喪亂三帖》由《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組成,是王羲之的行草書代表作品。 今天,我們就通過分析、欣賞這組法帖,來揭秘王羲之到底有哪些不易被人所知的神秘技法。
  • 趙孟臨摹的「書中龍」,只見筆畫不見風神,王羲之在世會說不妥
    趙孟曾說「用筆千古不易」它是最重視筆法的,可這件臨本沒有寫出王羲之的風神。我們知道,臨摹有「實臨」和「意臨」,對王羲之這樣的經典作品,趙孟即使不臨其全貌,也應該臨出其神,但這一件已完全沒有了王字的風神。
  • 把愛帶回家‖家風故事匯:一代書聖 滿門英才——王羲之
    王羲之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書法家,被譽為「書聖」,他的《蘭亭序》被歷代書法大家公認為舉世無雙的「天下第一行書」,是書法界不可逾越的高峰。據說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的書法,千方百計得到了《蘭亭序》的真跡,每天都要拿出來細細觀賞,死後還將其作為陪葬品,帶進了自己的陵墓昭陵。王羲之的書法滋養了後世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他的人格、才氣也被後世人所稱道。在他的影響下,王家子孫中又有不少人也成了書法家,王家成了書法史上頗具盛名的家族。
  • 王羲之在1660年前的今天,寫了一封重要的信|天津之寶
    天津博物館有一間「寶藏展廳」,叫作《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裡面全是天博最珍貴的寶貝,其中的書畫文物更是每隔幾月便要更換一批,不斷給人驚喜,如同挖不完的寶藏。去年秋天,寶藏展廳又更新了,這次的主角是「書聖」王羲之的名作:《寒切帖》。(王羲之《寒切帖》,唐摹本,天津博物館藏)準確說,這是《寒切帖》的唐代臨摹本。
  • 南京城北拜物之所:燕子磯花園城,未來潛力無限!
    南京燕子磯花園城南京城北拜物之城:南京燕子磯招商花園城!南京燕子磯花園城-四季花園而四季花園的主要特色就是大自然清新自然的綠色、有氧的氣息。因此燕子磯花園城在室內設計上,如主流線的楓葉元素、綠植牆、樹屋樓梯等等,將綠色、有氧的生活、購物態度完美詮釋。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書法重寶,是王羲之3作合一,無愧於書聖之名
    在中國浩瀚無垠的書法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一直都是「天花板」級的存在,此人就是被譽為「書聖」的王羲之。自古以來,不管是哪行哪業,但凡有人被冠以「聖人」之名,那他基本上就是這個領域最頂尖的存在。王羲之正是如此,以一幅行書《蘭亭序》而名動天下,不僅奪得了「書聖」的美譽,連《蘭亭序》也被奉為了「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出身於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劉禹錫《烏衣巷》中的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面的「王」,就是指的琅琊王氏。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現身!書法史請記住這一歡樂時刻……
    因為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在2019年的這個春天,恰逢蘭亭雅集1666周年,失蹤1300多年的王羲之真跡《蘭亭序》真跡現身了。        沒錯,真跡。——        1、王羲之的蘭亭序寫於367年,這張紙產於364年。
  • 「書聖」王羲之的書法故事
    王羲之自幼喜歡書法,他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經過不斷練習,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十三歲那年,偶然發現父親有一本叫《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
  • 臺北故宮展出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短短28字,乾隆卻蓋了上百個印章
    東晉琅琊臨沂人王羲之的書法了得,現代著名鑑藏家黃錦祥盛讚:「書聖(王羲之)書跡,神韻超逸,歷久彌珍!」而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稱號,但《蘭亭集序》真跡流傳千百年,現已不知所蹤。
  • 書聖王羲之的巔峰之作《蘭亭集序》,創作地就在浙江紹興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許多人雖然沒見過但也有所耳聞,這是一篇書法巨作,堪稱王羲之的巔峰之作。 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邀請當時的名士謝安等以及親朋子侄共41人,來到蘭亭行修禊之禮。
  • 王姓名人——王羲之!
    關注我,做個懂譜的人~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正的孫子,王曠的兒子。王羲之在幼時就受到其堂伯父王導、王敦的喜愛,並與王承、王悅並稱為「王氏三少」。關於王羲之的生卒年,最可信的是陶弘景的《真誥》所記載的王羲之生於太安二年(303),卒於昇平五年(361)。
  • 王羲之真跡終於現身了,傳說這幅字已殉葬武則天,原來尚在人間!
    王羲之的書法在中國書壇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從中國的梁代楷書,王羲之便已經幾乎確立了「書聖」的地位,到了唐代太宗皇帝的加持,王羲之的地位更是無人能及。而事實也正是如此,王羲之的書法也的確能夠擔當得起書聖的美名。如果要問王羲之的書法風格是是什麼,確切的答案就是「沒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