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第一美男子何晏:從曹操養子到司馬懿仇敵,他都經歷了什麼?

2020-12-17 以史為鑑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三國故事當中,曹魏政權永遠是最有話題性的。從魏武大帝曹操打下半個天下開始,到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曹氏三祖奠定曹魏基業,最後到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把曹魏江山轉變為司馬氏江山,其中有太多的人和故事可以訴說。

本期《墨說三國》我們就來聊聊一位從曹操時期一直到司馬懿時期的曹魏第一美男子:何晏!看看這位讓曹操嘖嘖稱奇的天才兒童是如何一步步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位曹魏統治者的不同統治,最後為何慘死在司馬懿刀下。

一、曹操時期

何晏的出身其實很高,據說是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的孫子。對,就是那個妹妹是皇后,自己打算引入董卓誅殺十常侍的何進。

可惜何進有勇無謀,不但自己反而被宦官所殺,而且引入的董卓更是直接造成了漢朝的混亂局面,何進死後,何進的兒子估計也是在不久之後就死於混亂之中,只留下年輕的老婆尹氏帶著年幼的小何晏東躲西藏。

再後來,尹氏不知道怎麼的就認識了當時擔任了司空的曹操,好人妻的曹操看尹氏美麗就把她納為妾室,何晏也就成了曹操的便宜兒子。

何晏因為出身不錯,為人也聰明機靈,加上遺傳了母親的相貌,可以說是人見人愛。《世說新語》中就記載了何晏7歲的時候:「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

何晏讓曹操喜愛到什麼程度呢?曹操一度動心,想到:「反正何晏跟他母親都在我這裡住,乾脆讓他改姓曹,成為我的親兒子多好?!」

何晏知道後,卻不願意這樣做,但是他又不好意思明著拒絕,於是何晏就在自己住的地方畫了一個房子,自己呆在裡面不出來。

僕人們很好奇,就問他:你這是畫的神馬呀?

小何晏說:我這畫的是我們何家的房子啊。

曹操知道後,大為嘆息,知道何晏長大了,不想成為曹家的孩子,於是就把何晏送到宮外,但是各種待遇都還是按照自己親兒子一般。

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外。——世說新語

但是何晏雖然聰明,卻並不智慧,他馬上就得罪了一個他得罪不起的人:曹丕!

二、曹丕時期

何晏得罪曹丕其實原因很簡單,何晏在拒絕了成為曹操親兒子的事情後,按理說已經不是曹家人了,就該好好按照何家人的官爵條件來生活。

但是何晏自持母親是曹操夫人的身份,心安理得的享用著曹操親兒子的待遇,而且這一個待遇直接和曹操繼承人太子是同一個水平。

其實要是何晏享受這樣的待遇也是應該,畢竟曹操非常喜歡何晏,在待遇上好一些也說得過去。但是凡事就怕比較。

另一個同樣帶著兒子嫁給曹操的妾室杜夫人,原本是呂布麾下大將秦宜祿的妻子,因為長的漂亮還被關羽看上了。後來曹操擊破呂布,關羽再次跟曹操求娶杜氏,結果連續的求娶反而激發了曹操的好奇心,曹操一看秦宜祿的這位杜夫人果然十分美麗,乾脆就納為己有了。

這個杜夫人這個時候已經替秦宜祿生了一個兒子秦朗了,曹操也是以對待何晏同樣的方式對秦朗,還曾經對眾人誇秦朗,然後順便誇自己:"世有人愛假子如孤者乎?"

這個秦朗小名阿蘇,雖然待遇很好卻是非常低調。

與低調的秦朗相比,何晏不但不注意影響,反而非常囂張,穿的衣服都要和太子曹丕一個檔次,這就讓曹丕很不爽,裴松之在《三國志》注中提到,曹丕非常討厭何晏,每次見到他都不叫何晏的名字,而是直接稱呼他為「假子」!

後來何晏長大後,就娶了曹操和杜夫人生的女兒金鄉公主,這和曹家是親上加親了,起點不是一般的高,要是何晏好好努力,他估計能名垂青史。

但可惜何晏太好色,對金鄉公主也不太好,這就讓曹丕更加生氣,所以整個黃初年間,何晏只能當他的紈絝,壓根沒有出仕的機會。

於是何晏只能沒事幹就研究玄學,最後成功的引領了魏晉時期玄學研究之風,天天和所謂的名士鄧颺、李勝、丁謐一幫人高談闊論。

三、曹叡時期

魏文帝曹丕僅僅當了7年皇帝,40歲上就死了,曹叡即位後,何晏本來以為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於是急匆匆的跟魏明帝曹叡求官。

但是曹叡雖然年輕,但是不愧魏明帝這個諡號,對於急於求官、趨炎附勢、只知道空談的何晏這幫人也不太感冒。只是給他們一個閒官、冗官隨便混日子。

初,并州刺史東平畢軌及鄧颺、李勝、何晏、丁謐皆有才名而急於富貴,趨時附勢,明帝惡其浮華,皆抑而不用。——《資治通鑑·卷第七十四·魏紀六·烈祖明皇帝下》

何晏在曹叡這裡獲得了和曹丕一樣的待遇,於是他只能接著研究玄學,給自己塑造名士的稱號。

當時有一個真正的名士,傅嘏(gǔ)。何晏等人就想和他交朋友,結果去了好幾次連門都沒讓進。何晏等人很尬尷,就找了荀彧的兒子荀粲去說情。

荀粲就對傅嘏說:何晏、夏侯玄、鄧颺這幾位都是人才,不就交個朋友嗎?你做這麼絕讓人記恨了咋辦?乾脆學習廉頗藺相如,來一個將相和的美名多好?

傅嘏說:夏侯玄、何晏這些人看似知識廣博,其實沒掌握精髓,而且趨炎附勢、黨同伐異、嫉賢妒能之輩,以我來看,這三個所謂的」賢人「都是敗德之人,遠離他們都來不及,還親近啥?

傅曰:" 夏侯太初志大心勞,能合虛譽,誠可謂利口覆國之人。何晏、鄧颺有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內無關龠,貴同惡異,多言而妒前。多言多釁,妒前無親。以吾觀之,此三賢者,皆敗德之人爾,遠之猶恐罹禍,況可親之邪?" ——《世語新說·時鑑》

何晏等人聽了這話後非常尷尬,也把傅嘏記恨在心裡。

四、曹芳時期

又過了十三年,年紀輕輕的曹叡也把自己玩虛脫了,死前只能讓自己年幼的養子曹芳即位,讓曹爽和司馬懿輔佐年幼的曹芳。

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早就聽聞何晏等人的大名,在自己掌權後需要一批人才當自己的親信;而何晏等人在曹丕、曹叡兩代皇帝手中都沒有當官,這個時候有了這樣的好機會,馬上和曹爽一拍即合。

而且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勢不被動搖,何晏等人替曹爽出謀劃策,故意打壓司馬懿,企圖獨霸朝堂。

何晏先被授任散騎侍郎,後來直接被任命為吏部尚書、侍中,掌握著官員任命這樣的核心職務。於是何晏就大力安插親信,排斥異己,傅嘏這樣得罪過自己的名士肯定首先貶官。

都當了吏部尚書了,何晏還不滿足,聽說管輅算卦奇準,於是就和鄧颺一起去問自己能不能成為」三公「。

結果被管輅勸諫一通,何晏也不聽。

就這樣,何晏等人的所作所為越發誇張,甚至連自己妻子金鄉公主都看不下去了。

金鄉公主有一次跟母親吐槽何晏說:何晏現在一天天這麼胡作非為,我怎麼樣才能保全自己呢?

杜夫人哈哈一笑說:真要是有那麼一天,你就可以不用吃何晏的醋了!

晏婦金鄉公主,即晏同母妹。公主賢,謂其母沛王太妃曰:"晏為惡日甚,將何保身?"母笑曰:"汝得無妒晏邪!"——魏末傳

果然,何晏等所謂的名士,只會清談享樂根本不懂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一力打擊司馬懿卻又給毫不提防對方的反擊,同為名士的李勝竟然被司馬懿裝病輕鬆騙了過去。於是曹爽帶著麾下勢力,攜帶著小皇帝放心大膽的去參拜高平陵。

結果被司馬懿輕鬆翻盤。司馬懿這樣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時代的老手給何晏這樣的天才兒童輕鬆上了一課,只不過這一課何晏他們付出了全族生命的代價。

以史為鑑最後簡單的說一句,中國歷史上用人講究的是」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清談名流雖然可以獲得極大的名氣,但是在治理一方上面根本是毫無建樹,從建安七子孔融開始,再到何晏等人,再到明末部分東林黨人,都是如此。這也給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一定要遠離凡事不從基層做起,不一步一個腳印熟練掌握情況,只會空談畫餅的人。

文/以史為鑑

圖/網絡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九·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四·魏紀六·烈祖明皇帝下》

《世語新說·時鑑》

相關焦點

  • 司馬懿:平定遼東,奪權曹魏,殺伐果斷,可謂後三國時代第一強人
    在後世的人們心中,大家都認為司馬懿是一真正的老狐狸,他將曹氏三代家主熬出了局,他的奪取規劃整整用了數十載,終於在魏明帝曹叡時期,成為了曹魏軍政界的主宰。他在後三國時期,與蜀漢的丞相諸葛亮相愛相殺,與諸葛亮生前一直鬥法鬥到了諸葛亮逝去,諸葛亮逝去之後,司馬懿就成為了後三國時期的首席軍政界的第一強人。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筆者將結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 三國的這一對父子:父親力壓司馬懿,兒子卻被司馬懿誅殺!
    在此之後,曹真跟隨曹操南徵北戰,歷任偏將軍、中領軍、徵蜀護軍等職,參與漢中之戰。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魏文帝曹丕繼位。在此基礎上,曹真被拜為鎮西將軍,都督雍涼二州的兵馬,也即負責鎮守曹魏的西線,至於另外曹魏宗室——曹休,則鎮守曹魏東線。與此同時,司馬懿雖然受到了曹丕的信任和器重。但是,不管是官職還是實際的權力,都在曹真之下。
  • 曹丕給了漢武帝優厚的待遇,後來曹魏滅亡了,曹操是什麼結果?
    很多人都知道,三國時期的曹魏,就是由魏武帝曹操以天子要挾令諸侯,然後他的兒子曹丕強迫漢獻帝禪讓給他,從而建立的。然而,曹魏並不長壽,僅僅過了幾代,就被司馬家給架空了,然後失去了江山。波瀾壯闊的三國大戰,最後勝利的卻不是三國中的任何一國,這段歷史,實在令人唏噓。
  • 曹操女婿何晏的「補品」——寒食散
    這種配方的來源及其具體成分尚存有種種爭議,一般認為其產生於漢代,名醫張仲景曾建議著名學者王粲用五石散治療疾病。但總體而言,寒食散的應用在漢代並不算廣,只是一味普通的藥方而已。但到了魏晉時期,由於大學者何晏服食的緣故,寒食散暴得大名,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何晏是當時的大名士,留下的典故軼事頗多。以當時世俗的標準來看,何晏幾乎是完美無缺的。
  • 老奸巨猾的曹操,早就懷疑司馬懿,為什麼不提前幹掉他?
    曹操知人善任在歷史上可是非常有名,他打破了自古以來被大家族壟斷的取士制度,大膽啟用了很多有才之士,每當曹操遭遇困難時,手下就會有人幫他出主意,很多問題也都可以得到迎刃而解。並且曹操還非常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所以實際上,如此英明機智的曹操,在很早之前就預料到了司馬懿沒有人臣之心,只不過他沒有下定決心殺了司馬懿罷了。那麼,曹操為什麼不直接幹掉司馬懿呢?或許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下列這些吧。
  • 老狐狸司馬懿玩官二代曹爽於股掌,他被稱為腌臢菜弟兄第一人
    《三國演義》之第一腌臢菜弟兄:曹爽 後曹爽門客何晏提及曹真與司馬懿的既往矛盾,且建議曹爽架空司馬懿,曹爽上奏後立馬生效,加封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各引三千御林,任其出入禁宮」,同時以門客何晏等人出任要職,架空了司馬懿,獨攬朝政。曹爽之所以能夠上奏成功,最大原因還是因為其曹氏直親的身份所在。當然如此顯位也更加反襯曹爽弟兄的腌臢菜表現了。
  • 司馬懿奪權後,曹氏藩王為什麼不起兵反抗?
    三國鼎立後的大一統時代是西晉,西晉的建立者是晉武帝司馬炎,然而晉朝的根基卻是由司馬懿打下的。司馬懿是魏國大臣,他誅殺曹魏大將軍曹爽之後,魏國的大權從此便落入了司馬氏之手。
  • 司馬懿為何那麼怕曹操?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真相只有1個!
    仔細閱讀漢末三國史書,在諸侯爭霸中,最後曹操與劉備、孫權三分天下。曹操一生,英雄好漢不勝枚舉,管生的兒子比劉備和孫權的兒子強得多,曹操有28個兒子更重要。諸葛亮死後,劉禪掌管蜀漢四十餘年,曹操死後不到三十年,曹魏政權就被司馬懿篡奪了,這是為什麼?
  • 曹操做了個夢失了天下,司馬懿佔了一卦結果怎麼樣?
    曹操做了個三馬共槽夢失了天下,司馬懿佔了一卦牛繼馬後結果怎麼樣?   東漢未年,曹操用三十年一統北方,稱雄一時,晚年受頭疾所困,曾夢到三馬一個槽內吃草,驚出一身涼汗。多疑的他又找不到身邊的司馬懿的毛病,開始有意涼落當時的司馬懿,令後人提防,好在司馬懿隱藏鋒芒逃避此劫!
  •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才敢造反,司馬懿到底在怕什麼?
    而晉朝的建立則得益於一個人,他便是「司馬懿」。這司馬懿原本是東漢朝廷的臣子,後來漢庭搖搖欲墜,司馬懿離開東漢朝廷,不久後又加入到了曹魏政權中。從曹操一直到曹芳,司馬懿一共輔佐曹魏政權幾十年。但是在這幾十年間,司馬懿一直在為自己的成功蓄力,最後終於發動「高平陵之變」,將其大權攬入司馬家族手中,曹魏政權名存實亡!
  • 兩個原因,導致孫權熬倒了曹操劉備司馬懿和諸葛亮卻仍難一統天下
    《三國演義》是不少玩家的三國歷史啟蒙,但後來大家長大了都知道,演義是小說,表現手法也是有喜好的。在演義中,以孫權為代表的吳國戲份並不是很多。說到孫權他可不簡單,他爸孫堅和魏國曹操、蜀國劉備是同一個時代的人。
  • 曹魏五子良將,四位都是降將,只有一人對曹操從一而終!
    在漢末三國時期,降將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群體,也即在魏蜀吳三國的武將中,都有不少降將。比如在蜀漢武將中,王平、姜維、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將。再比如東吳將領中,太史慈和甘寧這兩位猛將,就是降將出身。至於傅士仁、麋芳這兩位關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戰後歸降了東吳。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五子良將,其中四位都是降將。
  • 從唯才是舉到九品中正,這是僅存在45年的曹魏政權滅亡的原因嗎
    曹魏雖然是曹丕建立的,但卻是曹操創業的,曹操從公元189年陳留起兵開始,到公元220年病逝洛陽,曹操用了31年時間創業,一步一步從一支東拼西湊的雜牌軍,在諸侯林立的東漢末年,成功地擊敗了像呂布、袁紹、袁術、劉備這樣的對手,統一了整個中原及北方。
  • 從和事佬到奪權者!曹家三代人,司馬懿到底在怕什麼?
    司馬懿可不是從一開始就想造反的,他在曹魏待了能有四十多年都只想自保,他天天害怕曹操對他的監視。各大政治力量集團相互聯合分裂鬥爭,而司馬懿則是其中之一。在當時司馬懿年輕,但也算老謀深算,他知道這種鬥爭並不關乎你是否正義,也於你是否願意去鬥爭沒有任何關係。在於別人是否看你順不順眼。即便你息事寧人,你也不可能逃脫別人的攻擊和算計,所以司馬懿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都猶如走鋼絲一般,在曹魏的政權裡做一個和事佬。
  • 名震魏晉的司馬懿兄弟合稱「司馬八達」,另外的7位人生路如何?
    ,到祖父司馬雋,父親司馬防,也都是當時重要的官員,司馬家族沉澱已久,自然有讓當權者不容忽視的實力。 很多人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也會覺得奇怪,既然曹操這麼不喜歡司馬懿,以他多疑的性格,找個藉口將司馬懿殺了不就什麼顧慮都沒了嗎?其實曹操也有自己的難處,這個難處就是司馬家族兒子太多了!
  • 都是篡奪政權,為什麼司馬家篡魏的罵名,遠遠多於曹魏篡漢?
    四十多年後,曹魏相國、晉王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退位,沿著與當年曹丕相同的軌跡建立了西晉王朝。從性質上看,曹丕和司馬炎都是以權臣的身份逼迫前朝君主禪讓帝位,從而開創了新的王朝。不過,從歷史風評上看,二者的遭遇則是大相逕庭。
  • 一代梟雄曹操,對司馬懿早有懷疑,為什麼不提前幹掉他?
    大概意思曹操覺得司馬懿很討厭,又跟兒子曹丕說司馬懿有造反的可能,必會幹涉到你的家族之事。 潛臺詞就是要提防好司馬懿,既然曹操對司馬懿如此不放心,對曹操來說,殺個把人那是家常便,那為什麼到死都沒有幹掉司馬懿呢? 01 司馬懿不夠格 雖然《晉書》中把司馬懿說得神乎其神,然它畢竟是司馬家族當皇帝的時候編寫的,實際上在曹操這裡,司馬懿當時並不算個人物。
  • 曹操為什麼喜歡寡婦,只因為她們都被驗證過
    在我們談論三國時期曹魏創立者曹操的時候,除了談論他的文韜武略之外,人們對於曹操的私生活也十分感興趣。由於曹操在一生中,曾經多次納人妻為妾,這也讓曹操給人們留下了「愛人妻」的印象。作為當時中國北方最有權勢的諸侯,曹操擁有著極高的地位和極大的權力,如果他只是喜好美色的話,那他會有許多更好的選擇。他為什麼會選擇納寡婦或者降將的妻子為妾呢,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些寡婦,就知道她們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她們大多都有過生育經歷,這對於曹操是十分重要的。在當時的亂世中,以曹操為首的諸侯們大多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他們不知道自己在未來將要面對怎樣的危險。
  • 司馬懿熬死曹氏三代人,為啥要等到70歲才造反?他的擔心不無道理
    孔子認為一個人活到了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但卻不越出規矩;然而司馬懿活到了70歲卻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起兵造反謀奪了曹氏的政權。當然,司馬懿不是聖人,他的兒子司馬昭早就有了異心,那司馬懿又為啥要等到熬死曹氏三代人才造反?他在擔心什麼?
  • 曹魏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曹魏的五子良將排名是怎樣的?
    「兵無常勢」張儁乂其次就是從袁紹方歸降的張郃,張郃字儁乂,本來是韓馥和袁紹的將領,官渡之戰中轉投了曹操。張郃用兵巧妙多變,擅長戰術的變化,同時好儒風,為人儒雅注重禮儀。在曹魏後期各個大將都陸續凋零的時候,只有張郃可堪重用。更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時候攻破街亭,迫使諸葛亮的北伐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