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書宗「二王」米元章,溫州王客書法

2020-12-13 尚古齋翰墨叢話

浙江的書法藝術,在書史上自古以來,大家迭出。隋唐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元之趙孟、楊維楨,明朝徐渭、倪元元璐,清朝趙之謙等無不站在書法藝術之顛,各具面目的書法演繹了中國書法史的絕唱。

近現代又出了吳昌碩、沈曾植、沈尹默、陸維釗、諸樂三、沙孟海、劉江等書壇巨擘。素有全國書法看浙江,浙江書法看溫州,溫州近現代至當代,書法藝術、文化方面成績斐然,名家輩出。方介堪、馬公愚以及當代陳步宣、林劍丹、張如元、汪廷漢、馬亦釗、何元龍、吳永龍皆為溫州書壇之重陣,聞名於浙江知名於全國。永嘉陳忠康更是「二王」書風傳承的代表,學院派大咖,造詣極高,而溫州書壇能與陳忠康並駕齊驅的不能不提另一個人:王客。

王客,又名王方呈,1976年生於浙江台州,師從邱振中教授,博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王客擅篆刻,書藝、才識俱足,資性瀟逸灑脫,在中青年書藝圈子裡,王客可謂翹楚。

王客書法,小字古意盎然,清麗俊逸而又靈動雅致,兼具了晉韻唐法,大字則行雲流水,大開大合。行草書最為精彩,其行草書宗「二王」與米南宮,行筆如快刀斫陣,意氣風發,恣意縱橫,豁達簡逸。結體、行筆皆從米元章來,時又出新意,融「二王」一路風韻,氣勢隨性灑脫,無滯無礙,自然不羈而又法度具備,甚是讓人喜歡,愛不釋手。當代學米元章而成名家不乏其人,像米鬧、曹寶麟名重一時,終跳不出米南宮蕃籬。寫米元章而成自家法度者,王客是成功的。

相關焦點

  • 十二屆江蘇省新人書法篆刻作品展獲獎行草書作品欣賞品評
    昨天,江蘇省文藝大獎書法獎剛剛塵埃落定,第十二屆江蘇省新人書法篆刻作品展又於9月18日下午開幕了。和江蘇省文藝大獎有一定的門檻不同,江蘇省十二屆新人書法展則要求低得多,入展則具有加入省書法的資格。為了便於大家欣賞,分幾個版塊,本文先看行草書。其他的書體後面陸續欣賞。(圖片來自網絡,侵請告刪)先看獲獎作品的行草書。
  • 你的楷書和行草書風格能搭配嗎?
    對於有一定書法基礎的人來說,楷書和行草書往往能夠融會貫通,在風格上相得益彰。南朝宋虞和在《論書表》中將鍾繇、張芝與「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相對而論,提出了兩種風格:「夫古質而今妍,數之常也;愛妍而薄質、人之情也。鍾、張之『二王』,可調古典,豈得無妍、質之殊?」從「質」與「妍」的角度明確說明了鍾、張與「二王」的體貌的不同處。
  • 美女30次入展中書協,40歲為清華大學書法教授,書法行雲流水
    搞書法的人都知道,想要在書法上取得一定成就,除了努力鍛造自己的書寫和創作水平外,還要通過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書法展覽才行,這種形式是通過官方所認可的,也是公平公正的一種評選形式。諸葛麗娜生於1977年,是當代比較有名的女性書法家,擅長行草書書法的研究與創作。
  • 二王書法至美而亡
    東晉廢帝桓玄獨鍾二王書法,常置縑書紙書至美者各一帖於左右,南逃時,雖甚狼狽,猶以自隨,將敗之際,人與書並投於江。南朝宋明帝時,遣使三吳,鳩集二王散逸,編輯舊有五十二帖五百二十卷,新購獲者六帖一百二十卷,梁武帝時二王書已募擷至七十八帖七百六十七卷。
  • 文徵明行草書欣賞 此書法怎一個美字了得!值得收藏,慢慢臨摹!
    書法初師李應楨,後學宋元,又上溯晉、唐,博取精華,為集古之大成者。楷、行、草、隸諸體皆佳,尤精小楷,人稱有「二王」風骨。明陶宗儀《書史會要》說:「待詔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書仿涪翁尤佳,如鳳舞瓊花,泉鳴竹洞」。擅畫山水、花卉、人物。學生甚多,形成「吳門畫派」,與沈周 、唐寅 、仇英 全稱「吳門四家」。傳世作品有《絕壑鳴琴圖》軸,現藏美國克裡夫蘭美術院。
  • 「二王」及其書脈對黃庭堅書法審美觀的啟示——篆隸筆意
    宋朝倡導「尚意」書風,行草書盛行,相較之下,篆隸之書不為人們所重視,尤其是唐以後的真、行、草書中「篆隸筆意」日漸喪失,宋代有識之士開始關注到這一點,黃伯思《跋陳碧虛所書相鶴經後》中說:自秦易篆為佐隸,至漢世去古未遠,當時正隸體尚有篆籀意象。厥後魏鍾元常、士季及晉王世將、逸少、子敬作小楷,法皆出於遷就漢隸,運筆、結體既圓勁淡雅,字率扁而弗橢。
  • 顏真卿書法對「二王體系」的構建及影響(第二期)
    這句雖然說的是文學, 但同樣適用於書法藝術。顏真卿創造性地建構了「二王體系」之後所產生的「顏體」, 如果沒有接受者的欣賞和接受, 那麼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就不會像如今這樣如日中天了。事實上, 在「二王」書風所籠罩的唐代, 「顏真卿在整個唐代的書學地位並不穩定, 從社會一般接受程度來看, 顏真卿在當時是一個二流的書法家。」
  • 登鸛雀樓古詩書法作品欣賞
    登鸛雀樓顏體書法欣賞:登鸛雀樓顏體書法字帖關於顏真卿書法  顏真卿,709年生,785年逝世,京兆萬年(今陝西)人。代宗時李希烈叛,宰相盧杞「銜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後為李希烈縊殺。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  顏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師古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
  • 大多數人寫字幾十年,仍然是書法門外漢!
    可見,在學習二王的書法中,這些巨匠們無不走向了叛逆,以「新」為準繩,「新」正不斷推動著書法前進的車輪,「新」也成了古人學書的首要前提。但他們無不標榜二王,承認自己是二王的門徒,這簡直如俚語所云:「掛羊頭賣狗肉。」
  • 心跡書跡——顏真卿書法的背後
    書法反映人、表現人,首先自覺於東晉,士大夫以風度相高,在自在、自然中尋求不朽。宋歐陽修實啟「尚意」思潮,蘇、黃繼之,書法更深刻地翼輔於人品、學養和才華,文學性、抒情性更加重要,被視為文人「餘事」。而顏真卿的人品、學養和才情,都達到了可歌可泣的程度,庶稱曠古無二。宋人無不學顏,道理在此。
  • 初學書法,不宜從楷書入手,給你一張效率倍增的書法入門路線圖
    中書匯書法學苑一圖在手心不慌——效率倍增的書法入門路線圖,請你查收!所對應的書體,從秦到唐,分別是:秦漢篆隸,東晉尺牘,唐代楷書行草書。圖中三個紅點,就是經典中的經典,是消化中國書法基本技法和建立中國書法基本審美範式的三大坐標。
  • 倪元璐書法,古拙奔放
    由於晚明尊碑意識產生,對倪元璐書風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致使倪元璐對二王帖學的傳統模式由親和到冷落再到反叛。同時,也使明代書法從優美走到了壯美。        「拙」,與工巧相對應,不求工穩平整、精美與含蓄的美。倪元璐書風相較於其它任何時代更突出尚質與尚意的特點,不斤斤計較於技法的完美與精細,只求精神與神採,表現出「大巧若拙」之美。
  • 王鐸草書研究第二期:學習「二王」,努力尋找通向晉韻的階梯
    在《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裡,吳法乾分析王鐸的作品說:「王覺斯是自認為直接承襲二王的,但是他之獨宗羲獻,實際上是接受了唐、宋化了的晉人。所以他的作品更多的是米南宮、顏平原、李北海、懷素等人的影響,而在空間的處理上,似乎頗有旭、素和黃魯直的影子在。」
  • 為什麼沒有「二歐」、「二米」,而有「二王」?
    只有對王獻之有所了解,才會明白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二人為什麼可以並稱「二王」。書法史上,子承父業的現象也不少,比如歐陽通之於歐陽詢,米友仁之於米芾。他們都有一定的聲望,但是卻都沒有掙脫父親的影響,而創造屬於自己的東西。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王獻之稱得上是最成功的「兒子」了。
  • 顏真卿的書法,是怎樣體現「篆籀氣」的?
    顏體書法給人的印象通常是端正凝重,寬博大氣。但是,顏真卿也有遒勁清麗、風流俊逸的作品,如《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郭虛己墓誌》 等。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因為正像大多數唐人一樣,顏真卿的書法也是從學習二王起步的。
  • ...協會員的書法不學館閣體印刷體,小楷照樣寫的很美,有文靜典雅之美
    坐在家裡面寫什麼都屬於個人私事,喜愛什麼字體都是個人私事,只要你寫得開心就好,但作為展覽和公眾場合傳播的書法肯定要有個標準。這個標準不是憑每個人所謂的美感就能品出來的。如果每個人憑個人的美感品評書法,那就會鬧笑話。唐代有個皇室宗親,在安史之亂後淪落為地方官,以前他吃膩了大魚大肉,認為豬肉是世上最難吃的東西。
  • 從來多古意——西安博物院收藏書法管窺
    這些甲骨字型細小,極富天真散落之趣,為繼河南安陽殷墟甲骨之後甲骨文書法的又一重大發現。 春秋戰國,中國進入鐵器時代。在鐵與石的撞擊中,中國書法史上第一件石破天驚的煌煌巨製《石鼓文》在陝西誕生。 千餘年間,長安一直是天下機樞,文人書家匯聚之地。因而三秦大地留下了無數具有很高史料與藝術價值的碑版。
  • 王羲之書法有「六態」「五形」,董其昌只總結出其中的一個方面
    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將王羲之書法的字勢規律,總結為「轉左側右」。他說:「轉左側右,乃右軍字勢。所謂跡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不過,細察王羲之書法的字勢,不止是」轉左側右「,還存在著「六態五形」,這在行草書中體現得尤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