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愛掏耳朵竟然掏出了「瘤」,嚴重可侵犯顱腦!如何科學挖耳屎...

2020-12-18 中國杭州


有一種舒服,叫做掏耳朵。那觸電般的酥麻感,用時下流行的網絡語來說就是: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

 

動圖來自SOOGIF


尤其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很多人因此沉迷於掏耳朵不能自拔,還覺得掏得越乾淨越好,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


78歲大伯常掏耳朵,

沒想到最終「掏出」一個「瘤」!


近日,78歲的徐大伯(化名)捂著耳朵,滿面愁容地走進了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診室。


「醫生啊,我一個禮拜前,突然出現了右側臉麻木,嘴角歪向一邊。吃飯喝水都會漏出來,是不是面癱了?」徐大伯愁眉苦臉地說,最近幾年來,他右耳幾乎聽不到了,現在又撞上面癱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接診的梅顯偉副主任醫師給徐大伯進行了電測聽檢查,提示右耳混合性聽力下降。視頻耳內窺鏡顯示,他右側外耳道後壁有棕黑色及白色洋蔥皮樣新生物附著,梅顯偉考慮診斷為外耳道膽脂瘤
徐大伯頓時慌了神:「怎麼好好的耳朵裡生了瘤呢?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雖然這幾年經常覺得自己的右耳悶、漲,聽力也不好,但只當是年紀大了,也就沒怎麼在意。」
為明確診斷,梅顯偉又為徐大伯進行了螺旋CT檢查,結果顯示,右側外耳道骨壁、乳突區及聽小骨骨質均被破壞、吸收。這些症狀可能就是膽脂瘤破壞聽小骨的傳導功能而引發聽力下降,又侵犯到面神經引起的面癱的結果,如果再不及時進行幹預,侵犯入腦就會引發生命危險。


紅圈上方陰影部位就是徐大伯的膽脂瘤團塊


近日,科室專家團隊為徐大伯進行了一系列手術治療,徹底清除了橫行在他耳朵裡的巨大膽脂瘤,並進行了耳道的修復。徐大伯心有餘悸地表示,今後再也不敢亂掏耳朵了,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訓。



外耳道膽脂瘤並不是真性腫瘤, 它的本質是一種憂外耳道皮膚脫屑、膽固醇結晶堆積、上皮包裹所形成的囊狀團塊。之所以叫做「瘤」是因為他會像瘤子一樣破壞周邊的結構。此病在各年齡段都可發病,中老年較為多見。


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陳志凌主任醫師介紹,膽脂瘤在早期病變狀態下很容易被誤診漏診,若未及時就診或失治,就會不斷增殖,壓迫侵犯周圍骨質,後期會導致患者外耳道擴大、疼痛、聽力下降、化膿等症狀,而且該病症的破壞性較大,專門破壞耳朵裡面的重要結構,如破壞具有傳音功能的聽小骨和面神經,就會造成聽力損失或者面癱。更危險的是,耳朵旁就是腦組織,僅隔了一薄層骨頭,一旦膽脂瘤突破了這層骨質,炎症就會侵入到大腦內部,引起腦部感染,嚴重的會引起腦膿腫,危機患者生命。


陳志凌提醒:對於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周圍性面癱、聽力下降或眩暈等症狀的病人,外耳道及鼓膜無病變發現,又不能為其他疾病解釋,對症治療無效者,應行高分辨CT檢查以排除外先天性膽脂瘤的可能


陳志凌主任介紹,臨床上亂掏耳朵「掏出」膽脂瘤的患者相對較少,但因此出現中耳炎、黴菌性外耳道炎、聽力下降的病例屢見不鮮。



人體的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屎當「耳屎」積聚較多時,就會發癢,條件反射,人們就會去掏,但殊不知耳屎也有「特殊功用」,在「保護人體」這個領域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酸性膜,賦予外耳道抵抗細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潤外耳道皮膚上的細毛,這些茸茸的細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擋由外界吹進來的塵埃顆粒,擋住昆蟲進入外耳道。


當耳朵不小心進水時,耳屎還可以阻擋髒水的侵入,並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發生。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變窄,對傳入的聲波能起到過濾和緩衝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強聲所震傷。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聹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溼度,保證耳道深處的鼓膜不致變幹,從而使鼓膜處於最佳運動狀態。

耳屎其實是保護耳朵的防線,潛意識中,大部分人把它當成了人體的廢棄物。其實,建議是不要經常掏耳朵。耳屎緩慢地從耳道內移向耳道口,累積到一定程度,通過咀嚼時下頜關節的運動,會不斷脫落排出耳朵外面,不用擔心堵塞耳道影響聽力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潔功能,如果一味去掏,反而可能損傷局部的軟組織,引起外耳炎甚至鼓膜部位炎症,影響聽力。

此外,經常掏耳朵還可能會引起耳屎的分泌異常。對於耳屎被塵埃、脫屑包裹後形成的比較硬的耵聹,堵塞在外耳道部位時,可能會影響聽力,這時候應該去耳鼻喉科讓醫生幫忙使用特定的器械取出來,建議不要自行掏硬度太強的耳屎。


動圖來自SOOGIF


往耳道裡滴入少許乾淨的雙氧水、甘油或者小蘇打滴耳液使耳屎軟化(任選一種就行,大概浸泡3-5分鐘)。
用橡皮球注射器緩緩緩緩地把溫水衝進外耳道,然後讓水自己流出來(此時你就可以看見混著耵聹的混合液體了)。
衝洗完成後,務必用乾淨的毛巾或者吹風機將外耳道弄得乾乾爽爽。
當然最簡單靠譜的方法還是定期去醫院掛個號清理,讓專業人士解決問題,清理完之後你會「驚喜」地發現——耳朵更靈敏了!世界變得更喧鬧了。

相關焦點

  • 大爺愛掏耳朵竟然掏出了「瘤」,嚴重可侵犯顱腦!如何科學挖耳屎?專家教你3招
    有一種舒服,叫做掏耳朵。
  • 大爺愛掏耳朵竟然掏出了「瘤」……醫生:嚴重可侵犯顱腦致命
    掏耳朵時,那種觸電般的酥麻感讓人難以抗拒,特別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01.78歲大爺常掏耳朵,檢查結果令他慌了據報導,上周在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門診,一位滿頭白髮的大爺捂著耳朵,滿面愁容地走進了診室。他姓徐,今年78歲。「醫生啊,我一個禮拜前,突然出現了右側臉麻木,嘴角歪向一邊。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屎掏出「瘤子」!耳鼻喉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挖耳屎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徐尤佳有一種舒服,叫做掏耳朵。尤其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很多人因此沉迷於掏耳朵不能自拔,還覺得掏得越乾淨越好,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聽到醫生的診斷,徐大伯頓時慌了神:「怎麼好好的耳朵裡生了瘤呢?」他馬上快速回憶起這幾年自己對耳朵曾經做過的那些事,「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朵竟然掏出個...差點要命!
    尤其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很多人因此沉迷於掏耳朵不能自拔,還覺得掏得越乾淨越好,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聽到醫生的診斷,徐大伯頓時慌了神:「怎麼好好的耳朵裡生了瘤呢?」他馬上快速回憶起這幾年自己對耳朵曾經做過的那些事,「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
  • 沒事時別總掏耳朵!耳屎竟然還有這麼多好處!
    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耳道內的耳屎通過這種傳送帶一樣的操作,被送到出口。咀嚼和下頜運動也輔助了耳屎不斷被運出。總之,正常來說耳屎的排出其實沒我們什麼事,一般情況就不要掏耳朵了。自行掏耳朵有什麼危害?但是很多人都會習慣於自己瞎摳耳朵,有用長指甲的,有用棉籤、挖耳勺等等工具的。其實自己掏耳朵,風險可不小!
  • 杭州大伯掏耳朵竟然掏出個……差點要命!醫生緊急提醒
    尤其是從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 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他馬上快速回憶起這幾年自己對耳朵曾經做過的那些事:「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大伯還說這幾年自己的右耳經常覺得悶、漲,好像聽力也很不好,但只是想到這是老年人的通病,畢竟年紀大了耳朵總是要背的,也就沒怎麼在意。
  • 耳朵裡的「耵聹」到底要不要掏?對,就是耳屎……
    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就掏耳朵而且掏耳朵的花樣也是相當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那種爽快和舒服仿佛就在耳畔~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
  • 給寶寶去醫院掏耳朵花掉5000塊!不掏耳屎的後果這麼嚴重?
    看到這條新聞的媽媽估計都被會嚇一跳吧,肯定心裡也在犯嘀咕,掏不掏耳屎竟然這麼嚴重?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平時自己掏耳朵的時候,經常能掏出兩種耳屎:屑狀的幹耳屎、泥狀的溼耳屎。我們中國人幹耳屎較多,也有一部分人是溼耳屎。
  • 耳屎栓塞,耳朵發黴?論如何科學掏耳屎
    作者:孫雅靜張先生很喜歡掏耳朵。洗完澡要掏,遊完泳要掏,沒事的時候也喜歡用棉籤或者挖耳勺搗鼓幾下。
  • 男子經常掏耳朵,竟「掏」出個「瘤」!差點要命
    很多人因此沉迷於掏耳朵不能自拔,還覺得掏得越乾淨越好,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聽到醫生的診斷,徐大伯頓時慌了神:「怎麼好好的耳朵裡生了瘤呢?」他馬上快速回憶起這幾年自己對耳朵曾經做過的那些事:「我平時最愛的就是掏耳朵,平時有空,我就會拿個棉棒或牙籤啊,有時候手邊有什麼順手的東西,我都會拿來掏一下。」
  • 掏耳屎竟然掏出顱內感染!耳朵到底怎麼掏?原來這麼多年都錯了……
    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那種爽快和舒服仿佛就在耳畔~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日前,澳大利亞《那就是生活》雜誌刊登的一篇報導引發關注。一名37歲的女性因為用棉籤掏耳朵差點進了「鬼門關」。
  • 掏耳屎可以掏出「高潮」?還有人一掏就咳嗽,這都咋回事?耳屎還能掏嗎?
    有一種爽,叫做掏耳屎。相信很多人都掏過耳屎,也深有體會。 尤其是,當細長的挖耳勺探入黑洞洞,從那狹長的外耳道挖出一坨坨耳屎時,觸電般的迷之快感讓你欲罷不能,爆棚的滿足感常常覺得極度過癮……因此,不乏有人沉迷於掏耳朵,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但也有掏耳朵一時爽,耳朵火葬場的,如掏傷鼓膜,聽力下降、還有真菌感染至耳朵發黴……
  • 耳屎到底要不要掏?怎麼掏?
    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就掏耳朵,而且掏耳朵的花樣也是相當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那種爽快和舒服仿佛就在耳畔~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我們常說的耳屎,在醫學上有個十分文藝的名字叫耵聹【dīng níng】,是不是一下子感覺好聽多了。
  • 耳屎到底該不該挖?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認為掏耳屎是一件及其享受的事情,對此樂此不疲。耳屎醫學也叫耵聹,它是人體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油性分泌物。不管你是否能夠容忍,它都將伴隨人的一生。掏耳屎是一個很家常的話題,很多人都有經常掏耳屎的習慣,自己掏,讓孩子幫忙掏或者去美容院作勾耳,每次總能掏出很多驚喜。
  • 耳屎到底該不該挖?要不要經常挖?怎麼挖更安全?
    像眼睛、鼻子一樣,耳朵裡也會產生分泌物,就是俗稱的耳屎。很多人會定期甚至是頻繁地掏耳朵。但是也有不少人沒有掏耳屎的習慣,說是耳屎是會自行掉出來。那麼耳屎到底該不該挖?要不要經常挖?怎麼挖最安全呢?※ 潤滑保溼:由於耳屎內脂質的存在,油膩膩的耳屎可以提供潤滑作用防止耳道內的皮膚乾燥,避免過於乾燥引起耳癢、皮膚燒灼感。
  • 耳屎越掏越多、越掏越癢,更會掏出意想不到的結果
    在門診,掏耳朵掏出來的病十分常見,採耳只是其中之一。 另一種往往損傷更嚴重:用硬物、銳器掏耳朵時,不小心將耳朵戳傷。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家長當著孩子的面掏耳朵時。當家長在專心掏耳朵時,活潑好動的孩子一個不小心碰了一下自己,此時極易造成耳朵受傷;還有的孩子模仿能力極強,有樣學樣的自己開始掏耳朵,銳器塞進耳朵後,由於力道掌握不穩,極其容易把耳朵扎爛,甚至將鼓膜扎穿。 就掏個耳朵而已,竟然有這麼嚴重的危害?
  • 耳屎到底要不要掏?原來這麼多年都錯了
    ,而且掏耳朵的花樣也是相當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那種爽快和舒服仿佛就在耳畔~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耳道內的耳屎通過這種傳送帶一樣的操作,被送到出口。咀嚼和下頜運動也輔助了耳屎不斷被運出。總之,正常來說耳屎的排出其實沒我們什麼事,一般情況就不要掏耳朵了。
  • 平時要經常掏耳朵嗎?耳屎對人體也是有用的
    耳屎需要人為掏掉嗎?當「耳屎」積聚較多時,就會發癢,條件反射,人們就會去掏,而且很爽。掏耳朵看似非常簡單,每人都會做,只是不知道方法對不對。不過還有一種耳屎是溼的,主要是耳朵部位的耵聹腺和皮脂腺分泌旺盛導致的,分泌物尚未乾燥後積滿在外道眼,凝聚成團,掏耳朵時感覺耳屎有點溼乎乎的,俗稱「油耳」。
  • 掏耳朵的壞處竟然這麼多?專家:減少挖耳朵 小心操作
    掏耳朵本身是一件很常見的事,很多人也有這一習慣,不光是為了乾淨,還因為掏起來感覺特別舒服、過癮。可大家知道如果掏的時候稍微不注意,會帶來哪些危害嗎?華佗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李井偉介紹,人們常把耳朵分泌物叫「耳屎」,其實在醫學上它叫耵聹。據了解,耳屎呈酸性,能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環境,與耳道壁上的耳毛共同組成防禦外部細菌的一道防線。
  • 挖耳屎可以挖出高潮?廈門網友愛上採耳,停不下來!掏耳朵很爽,但一定要管住你的手...
    睡覺、吃火鍋、漲工資、吃雞……等等,小魚君認為,一定還有掏耳朵!要說耳朵可真是一個神奇的器官,明明耳朵裡的管道只是用來聽聲音的,怎麼掏起來就這麼爽?別說掏出來耳屎的極致享受了,就是沒有耳屎幹掏也別有一番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