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腦補,即腦內補充,通常是指在頭腦中對某些情節進行腦內補充,對漫畫中、小說中以及現實中自己希望而沒有發生的情節在腦內幻想。
毫無疑問,腦補最重要的就是畫面感。但是,對於某些不具備這種能力的人,腦補完全不現實。
這是一種罕見且不為人知的疾病,被稱作幻像可視缺失症(aphantasia)。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無法在腦中想像出畫面,其接觸畫面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雙眼。而一旦離開圖片,其大腦中就很難重現之前看過的畫面。
幻像可視缺失症最早的描述出現在19世紀,但直到2015年,該症才被恰當地定義。時至今日,也只有少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
雖然這種缺失症會對一些活動帶來不便,但對創造力或想像力沒有明顯影響。不過,有一些人稱他們的視覺記憶存在問題。
大多數患者過著完全正常的生活,許多人直到成年時才意識到其不具備畫面想像的能力。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仍然可以描述和識別人臉和地方的模樣,這表明他們的語言想像力和空間記憶仍然非常完整的。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也驗證了這一觀點。
實驗有103名志願者,包括幻像可視缺失症患者和正常對照組。實驗中,研究人員向其展示了三張客廳的照片,並要求志願者在紙上畫出來。
第一次可以看照片畫,但第二次只能憑藉記憶。隨後,2795名在線評分員對這些畫進行了物體和空間細節的評估打分。
研究人員總結到,當直接照著照片臨摹時,沒有觀察到患者組和對照組之間的顯著差異,這表明幻像可視缺失症是針對記憶的,而不是由繪圖能力或感知處理的差異驅動的。
在線評分也顯示,對照臨摹時兩組的得分相同。但僅依靠記憶時,幻像可視缺失症患者很難畫出房間細節。
研究人員表示,61名缺失症患者回憶起的視覺細節少得多,他們的畫包含的顏色更少,而文字更多。例如,一個受試者由於無法想像出圖中客廳的樣子,只能在窗戶位置寫下「窗口」兩個字。
也就是說,缺失症患者表現出與52名對照者一樣的空間準確性,用正確的尺寸將物體定位在正確的位置。與對照組相比,該組出現的記憶錯誤還相對更小。
芝加哥大學的一名心理學家表示,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缺失症患者在記憶畫面上存在困難,所以他們更依賴於其他策略,比如空間的語言編碼。
這項研究明確表明,患有幻像可視缺失症的人雖然缺乏視覺意象,但有完整的空間記憶。此外,這一人群對文字符號的以來更大,是其主要的描述方式。
至於病因,目前研究人員沒有發現與此症狀有關的任何疾病或外傷,目前認為也許是某些先天因素導致的,具體原因還需要深入神經層面。
該研究以發表在行為學期刊《Cortex》上。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0945220304317?via%3Dihub
https://www.sciencealert.com/people-with-aphantasia-can-t-visualise-sheep-jumping-over-a-fen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22/1348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