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西方都認為美洲是一片人煙稀少、原始野蠻的不毛之地,印第安文明是一種落後的原始文明。但現在起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種看法是錯誤的,稱為「霍姆伯格之誤」。
《1491》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還原一個真實的美洲世界。根據書中羅列的各方專家學者的觀點,1491年美洲人口保守估計要有幾千萬,甚至有學者估計當時美洲人口高達一億。而同時期歐洲因黑死病造成人口銳減,只有四千萬人左右,可知當時美洲總人口是要大於歐洲的。當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時,僅墨西哥中部高原人口就有2500萬,是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口總和的2.5倍,人口密度是當時中國和印度的2倍。
早在距今一萬年前,中美洲和秘魯的印第安人就已經發明了農耕。到公元前1000年前,美洲農業就已經取得比較好的發展。印第安人擁有充足的食物,同時在社會治理方面也經營得有條不紊。在印第安人聚居的地方,會有一個酋長主持大局,他維護條約、控制外界聯繫、收取貢品、組織居民集中供養寡婦孤兒。印第安人可以說自給自足生活得安定。
印第安人安定的生活在歐洲人到來後悄然發生改變。剛開始歐洲人主要是來這裡捕魚的,偶爾與當地人做點買賣,慢慢地才發展憑藉優良的武器裝配綁架人口、掠奪財務。當然印第安人也並不是束手就擒,雙方矛盾升級、戰鬥不斷。在戰鬥初始階段,印第安人憑藉人數優勢和熟悉地形,多次打敗歐洲人。雙方互有勝負、兩敗俱傷。
雙方戰鬥的局勢被一不可思議的事件扭轉,那就是移民美洲的歐洲人中出現了病毒性肝炎患者,他們把病毒帶到了美洲,由於這種病毒從沒在美洲出現過,印第安人對此毫無抵抗力,原住居民成群成群的死去,1616年瘟疫出現,僅三年時間,新英格蘭沿岸90%的印第安人死於病毒瘟疫。而另一方面,病毒瘟疫對歐洲人的殺傷力並不大,大量歐洲人在當時社會的鼓舞下移民美洲,到17世紀70年代,在美洲的歐洲人數超過了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再也無法抵抗,人口進一步銳減。
因此,在歐洲人到達前的美洲並不是人煙稀少的不毛之地。出現這種誤解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對美洲人口的統計時間是在美洲瘟疫發生之後,再加上歐洲人為掩飾其不法性掩蓋了瘟疫前美洲的真實情況。
在文明的發展上,美洲文明也取得過輝煌的成就。第一個文明成果就是在約6000年前,在墨西哥南部的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此外全球現有五分之三的農作物都出自美洲,如豆類、南瓜、牛油果等。
人們對印第安人的另一個刻板印象是他們文化水平低、製作工具技術低下,連對提高生產率影響很大的「輪子」都不會生產。而事實的情況是,輪子是當時美洲人的玩具,之所以沒有投入生產是因為美洲大陸地形崎嶇、沼澤遍地,輪子並不適用。
在美洲文明的鼎盛時期,大陸存在著三個文明,分別是「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雖然前兩個文明一直停留在城邦部落階段,但印加文明發展出了強大的帝國文明。
印加帝國幅員遼闊,劃分了幾個行省,設立總督來進行國家管理。印加帝國物產豐富,尤其盛產黃金。這種富足的生活和財富讓來到這裡的西班牙人垂涎三尺。剛開始西班牙人發動的幾次戰役都被印加帝國打敗。但西班牙人並不死心,明爭不行便搞暗鬥,煽動皇族後裔叛變、製造帝國分裂,致使印加帝國政權不穩、搖搖欲墜。直到1524年左右,西班牙人帶來的天花病毒,引發瘟疫給帝國以致命一擊。當時印加帝國皇室,包括當時在任的國王都相繼死於天花。再加上印加皇室有留藏木乃伊的傳統,這些神聖的遺體就成為源源不斷的天花傳染源。印加帝國元氣大傷,西班牙人如願以償。
更可悲的是,當時整個美洲因對傳染病的認識不足,將瘟疫歸結為是其它部落觸怒上天,引發天災。加上歐洲人的從中挑撥,美洲各個原始部落之間紛紛引發內鬥,美洲三大文明日漸凋零,相繼沒落,最終淪為人類文明史上被遺忘的角落。
歐洲人坐收漁利……
美洲文明沒落的故事很發人深省,裡面隱藏著至今仍不斷上演的基於利益誘發醜陋人性的政治手段和政治陰謀。每個文明、每個國家都要引以為戒,努力擴寬見識、著眼未來,警惕那些躲藏在陰暗角落深處的致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