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溼面」,一種鎮江人沒怎麼吃過的鎮江特產

2020-12-21 微言鎮江

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其實很糾結。這確實是一種鎮江的特產,但問起絕大多數的鎮江人,還真的沒吃過這個食品——「方便溼面」

其實我倒是吃過「方便溼面」的,但也有好幾年前了。那時候韋崗溫泉還沒有歇業,在溫泉大廳裡的一滾燙泉眼處,售賣生雞蛋和這種袋裝的「溼面」,生雞蛋放在沸騰的泉水裡,一會兒就熟了。「溼面」連著袋子也放在泉水裡,幾分鐘後,撕開袋子,就能直接吃熟了麵條。

回想了半天,也想不起來這種「方便溼面」是什麼牌子的,直到最近才知道,這種麵條叫「壽桃」牌方便溼面,如假包換的在鎮江句容加工生產,方便溼面口味鮮香,勁道爽口。

一經推出迅速暢銷海內外,一年產值高達到一億多元,你說算不算鎮江特產?

視頻來自一起鎮江

1960年,一家叫「新順福食品有限公司」的企業在香港創立,創始人鄭耀鵬先生用「用意、創新意」的宗旨,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不斷做大。

這家公司不斷拓展,先後在廣東,重慶,句容設立分廠。2007年12月14日,江蘇新順福食品有限公司在鎮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

第二年,為了提升品牌影響力打開內地市場,總部決定在鎮江句容設立分廠。

最初起步時,句容公司只有一條掛麵生產線,產品單一;隨著市場產品種類的增多,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公司開始逐漸入不敷出。

2013年,再經過反覆的調研和考察後,公司決定轉型,在原有掛麵的生產基礎上,增加方便溼面這一新品種。

「方便溼面」是一種將傳統的手拉、手擀麵技術應用於工業化大生產的速食麵製品,用這種工藝製作出來的面,含水量高達56%~67%左右,它不經油炸,營養成分未被破壞,脂肪含量低,更重要的是他迎合了當下生活節奏快,需要快速便捷的解決飲食問題的特點。

後來,這家企業還專門配備了研發團隊,努力開發更適合中國人口味的溼面。烏龍麵,車仔面,一分鐘拌麵,先後進入市場。

方便溼面能存放十個月。然而,作為麵條領域的新星,想要得到認可,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市場不認可,這該怎麼辦?

進社區,下賣場,一戶戶推介,一家家解釋,歷經半年的努力,方便溼面終於在一家連鎖便利店迎來了轉機。

作為一個新崛起的品類而言,快速發展的引擎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方便溼面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於健康的隱形需求,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快速、方便這一顯性需求。

我和這家企業沒有任何關聯,我是在「一起鎮江」和「財經鎮江」微信號上看新聞,才知道,竟然有一種鎮江人都沒怎麼吃過的鎮江特產。

但這種方便溼面,帶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考,作為一個吃慣鍋蓋面的鎮江人,鍋蓋面好吃,但是難以攜帶、運輸的弱點,現在還不能開發成旅遊商品。我們是不是可以借鑑這家港資企業的思路呢?

這家企業勇於轉型革新的魄力,令人欽佩。在風起雲湧的市場競爭中,在決定企業命運的十字路口,更需要入局和破局的勇氣。

文章來源:鎮江風情視頻、圖片、內容引自「財經鎮江」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作為南方城市的鎮江,為什麼這麼愛吃麵,去過你就知道了!
    其實自己很早就想去南方的城市去旅遊了,但是因為時間有限,所以一直把去鎮江的計劃延後,印象中的鎮江是江南的一個地方,也是江南的一座城市。在蘇南也不算是特別突出的城市,據說在旅遊和知名度上可能都不如蘇州無錫有名。
  • 在鎮江,有一種記憶叫大西路!
    ,每個人都去過宴春毫不誇張的講,宴春酒樓代表著鎮江餐飲文化的靈魂湯包、白湯麵、清蒸蟹粉獅子頭、拆燴鰱子頭、大煮乾絲......這些鎮江的味道,吃過一次就忘不了儘管現在已經開了很多分店,但是坐落於大西路的老宴春依舊吸引著許多人慕名前來◆◆大華麵館◆◆
  • 面鍋裡面煮鍋蓋,名揚四方的鎮江鍋蓋面,你真的吃過嗎?
    麵條有很多種類,寬的、細的、硬的、軟的都有,但是鎮江這款麵條更加有意思,烹煮的時候,鍋裡還會放個小鍋蓋?這是為什麼,有什麼典故呢?今天就來說說:面鍋裡面煮鍋蓋,名揚四方的鎮江鍋蓋面,你真的吃過嗎?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是江蘇鎮江的一道特色傳統美食。
  • 老鎮江人記憶中的年夜飯,道道是美味!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了鎮江人年夜飯必吃的28道菜,這些有寓意、有年代、有口感的傳統菜品吃了才叫過年哦~鎮江的年夜飯中涼菜必備的是餚肉,沾上鎮江香醋,再來兩根生薑絲,連著透明的滷凍一放到嘴裡,入口酥香,瞬間年味湧上心頭。鎮江有很多有名的餚肉,比如說宴春,有禮盒裝的,自家年夜飯或者走親訪友都是個很好的選擇。
  • 鎮江人的專屬美食掃街攻略
    盛夏伴隨著汽水咕嘟咕嘟的氣泡消失殆盡雨水清寒,立秋已過悶熱和沒食慾的日子不知道你有沒有清減一點點喏不要 慌  竊喜貼秋膘的機會就要來了>秋天呢,註定是一個食慾大增的季節那就盡情吃吃吃吧羊肉燒烤海底撈、桂魚烤鴨獅子頭別害怕墮落反正是為冬天積蓄能量嘛遇見君特意整理出這份「貼秋膘攻略」送給在鎮江的千千萬萬人中的你       作為鎮江三怪之一的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是中國十大名面之一。
  • 鎮江餚肉,口味香醇,油而不膩,你吃過嗎?
    吃時佐以姜醋更是別有風味。它既可以當作國宴上的冷盤大菜,也可以成為鎮江人鍋蓋面上的澆頭,甚至還可以成為鎮江人喝早茶時候的小吃,也就有了坊間流行的「餚肉不當菜」之習俗。鎮江餚肉鎮江人這樣吃餚肉的風俗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的萬曆年間,當時的人們稱之為「水晶豬蹄」,伴以燉香薷食用。起初,只是民間吃。而到了清代,已經成了達官貴人和鄉野俗夫們的共同追捧。
  • 來江蘇鎮江,嘗嘗江南美食。還有傳說中的江南天下...
    鎮江是江蘇的轄市,在飲食方面也獨具淮揚菜的風格。鎮江有一種麵條,不用鍋盛,而是用鍋蓋盛,這是怎麼回事呢,除了這些,鎮江還有哪些美食呢? 鍋蓋面 都說北方人愛吃麵,其實南方人對麵條也一樣熱愛。鍋蓋面就是蘇菜中麵條的代表。
  • 鎮江,一個具有深厚根基的美食城,很多人都忘不了鎮江的味道
    後來,唐代名寺中的鎮江金山寺素菜與揚州大明寺、浙江普陀寺、四川寶光寺素菜齊名,成為華夏素菜之寶。隨著齊梁、「萬歲樓」、「芙蓉樓」等著名建築的修建,南朝飲食豐富,宴會場面更加宏大,禮儀更加複雜,菜餚更加精美。齊高帝曾回丹陽舉行地方宴會,梁武帝蕭衍在鎮江舉行國宴,冷菜和熱菜被分層次擺放在桌子上,國王和大臣的大廳一次接待了數千人。宮廷食品在這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 鎮江素菜魁首「十八羅漢齋」
    文圖原創/一笑而過說到江蘇鎮江,大家都知道鎮江有「三怪」:香醋擺不壞、面鍋裡煮鍋蓋、餚肉不當菜。長江有「三鮮」:刀魚、鮰魚、鰣魚。其實鎮江的素菜也很有名,如:金山火腿、焦山素鵝皮、焦山糖白果、禧貝鱔糊等,當中最有名要屬「鎮江十八羅漢齋」了。
  • 星雲大師念念不忘的鎮江寺院素齋,以葷託素的鎮江素食底蘊極深厚
    1921年,郭沫若、鄭伯奇來焦山時,就曾在焦山一家小庵裡品嘗過素菜,並且認為是「一桌很豐滿的素菜,和上海的素菜館子功德林的上等席面相差不遠。」我看過星雲大師口述著的《貧僧有話說》,其中有大師年青時在焦山佛學院的經歷,提到當時師兄弟們苦練坐禪功夫,其實也不是有那種堅韌的練功,而是坐禪後可以吃到焦山的素菜包子。
  • 鎮江排骨:快捷下飯好吃,也是沒shei了!
    如果還以為天下排骨都是一家那就錯了鎮江排骨就是一道江蘇名菜重口味好下飯!
  • 中山廣場:曾經的鎮江老火車站
    電廠、自來水、火柴、麵粉、香醋、麻油、繅絲、造紙、機器修配等行業紛紛在鎮江開始創建,那時的鎮江盛極一時。    19世紀末轟隆的鐵路聲,已經把世界拉上了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上升期。清朝晚期的洋務派首領、兩江總督張之洞是一個極具遠見的人,他在給總理衙門的建議書裡說,修建上海經鎮江到南京的鐵路,對商務、籌餉和海防都有極大的益處。
  • 舌尖上的江蘇,到鎮江可別只顧著賞美景,這 4大美食小吃切勿錯過
    01鎮江三怪之一——鍋蓋面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鎮江三大怪: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這面鍋裡面煮鍋蓋就是指的鍋蓋面,也被稱為鎮江小刀面。可能很多外地的小夥伴對鍋蓋面了解並不多,不知道到底鍋蓋面是什麼樣的。顧名思義鍋蓋面是與鍋蓋有關係的,用大鍋煮麵,然後上面放上一個小鍋蓋,小鍋蓋是在麵湯中漂浮著的,這樣下出來的面不僅勁道而且十分的好吃。其實鍋蓋面只是一種煮麵的方法而不是指的麵條的名字。
  • 一仔私廚5:鎮江排骨
    天時暑熱,餐餐清淡會口寡寡,點樣可以既有肉吃又吾怕滯呢?今日哩菜式就系吾錯的選擇!話說第一次吃哩個菜都10年8年前了,杏X樓,味道好好但份量少,一份得兩細條骨,完全吾夠送飯,一仔出世後都無幫襯過了。一仔鍾意吃排骨,但大熱天時吃醬骨架、生抽骨之類覺得太漏,於是啉起左酸甜嫩滑的鎮江排骨,講到做到,其實一D都吾難,簡簡單單,好味無得彈!我們的宗旨是讓複雜的料理過程儘量簡化,讓寶貝吃到放心美食的同時,減輕媽媽的壓力。
  • 鎮江:山雄水秀詩猶在
    無論是寫在鎮江的詩詞還是發生在鎮江的傳說,都帶著刀光劍影,以不可阻擋之勢在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裡奔流,讓鎮江這一片秀色江南仿佛成了塞外邊關。也有一些地方是另一番情形,比如杭州、桂林、麗江這些名城就讓人覺得親切,甚至讓人忘了這裡原本也有深厚的文化,這自然是因為它們的自然風光太奪目。鎮江則是例外中的例外。提到鎮江,我們的感受之一大約是「俗氣」,因為它太家常——大多數人對它的認識,是通過那一點舌尖上的酸味——鎮江香醋。
  • 鎮江人的餈粑與別地不同,以前飄香在街頭的雙雄,不知飄去了哪
    這時節,餈粑油墩最饞人文字原創 / 秦聿森天氣漸冷,以前常在街頭巷尾飄香的兩樣美食,現在不大看得見了,卻在腦海裡縈繞,一樣是餈粑,一樣是油墩子,不少年輕人也許還沒有吃過在鎮江,糯米粉做的食品也很多,各有各的名字,有叫涼糕的,有叫驢打滾的,有叫麻團的……偏偏都不叫餈粑,而不少地方,糯米粉做的,也叫餈粑。我做的餈粑沒這麼複雜。我這個餈粑是全國性通行的餈粑,是面餈粑不是米餈粑。
  • 鎮江韋崗街道全面推廣「鎮江健康碼」
    近日,韋崗街道韋崗村的村幹部和網格員在轄區超市內,耐心指導村民如何使用「鎮江健康碼」。為精準管控進出人員,街道組織各網格長、網格員、村民小組長在各道路出入口處張貼「鎮江健康碼」申領流程,並現場指導。針對轄區內中老年人較多,很多人對手機操作不熟悉等情況,網格員採用「一對一指導,手把手教學」幫助村民申領健康碼,便於他們能高效出行和生產勞作。
  • 鎮江老夫妻倆賣特色小吃,每天下午三點出攤,很多人從小吃到大
    鎮江城市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卻藏有眾多美食,就連路邊攤上賣的小點心,也是鎮江人很喜歡吃的,只可惜一些傳統的特色小吃都快要吃不到了。油墩子是鎮江很多人特別喜歡吃的一種美食,在鎮江生活過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放學的時候,路邊擺攤的奶奶正在炸著油墩子,那種香味誘惑著你,忍不住跑過去花上5毛錢買上一個油墩子。奶奶將油墩子放在一張紙上,小心翼翼地接過來,捧著這張紙,一口一口的吃著這油墩子,油墩子用的食材非常普通,面和蘿蔔絲,但是因為用油炸過,裡面又加入各種調味品,所以口感很好,感覺特別的香。
  • 鎮江火鍋編年史,內含吃鍋打卡清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鎮江美食圈,ID:zj-are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你好啊,2021 」一到冬天,誰能抵擋住火鍋的誘惑?熱騰騰的鍋底沸騰著滿懷著期待,等著食材燙熟這是屬於火鍋的魅力鎮江的火鍋歷史雖然不長但也風生水起,群雄逐鹿從一開始的川渝稱霸,到後面的百舸爭流一起來看看火鍋江湖的歷史01『火鍋的史前時代』那年的火鍋還不是很紅 要說遠古時期的火鍋,那麼一定是傣妹了,人均
  • 這些年鎮江人饞過的美食,錯過又要再等一年!
    此時的鎮江人家必然是要抓緊時機,好好吃上幾頓筍的。圖源:@東籬的食事集油燜春筍、乾鍋春筍,不管怎麼做,味道都不會差。菊花腦也是鎮江人經常吃的,清爽剔透的口感,飯桌上少不了的一直是那碗,沁人心脾的菊花腦雞蛋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