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芸:古典藝術、現代藝術、當代藝術

2022-01-05 藝術學人

眼下, 我注意到一個事實, 國內對於西方藝術理論的研究,做下了不少工作, 但基本還停留在現代主義的理論課題上。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和「當代藝術」是兩個不同的東西,理論也一樣,現代主義理論和當代藝術理論談論的是兩個不同的美學類型,而當代藝術理論目前在國內尚未開始研究,至少是沒有被當成一個專題來進行討論。由此而來在許多人心中,一直都沒有把現代主義藝術和當代藝術分開,現代藝術、當代藝術這兩個稱謂在國內是混著用的,甚至對理論家也如此,這是不可以的。因此我極願意來對於西方當代藝術理論作一點介紹,以正視聽。這項工作可以從兩個人下手,一是德國學者貝爾廷(Hans Belting),【1】一是美國學者丹託(Arthur C. Danto),他們兩個該算是這個領域中的旗手,是他們先於所有的西方藝術史論學者在80年代同時提出:現代主義藝術終結了。那時,所有西方藝術史學者都還沉湎於現代主義的成就中,為此寫出一本又一本專著,而對於60年代後種種離奇出格的藝術創作,他們寧可認為它們是現代主義的延伸而已。可丹託和貝爾廷卻共同看出,一個截然不同於現代藝術的新事物出現了:當代藝術。如今在西方藝術史中, 「現代藝術」(Modern Art)和「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已經從原先只表示時間的概念轉化成藝術類型的專有名詞了。在英文中,這兩個詞若不大寫,還是當普通名詞,指涉時間,但它們一旦與「藝術」連用,而且開頭用大寫時,則是作為專有名詞,指兩種不同的藝術類型。雖英文中用大寫來表識「當代藝術」 尚未被最終確定,但丹託就已經建議說,可以把「當代」一詞用大寫的方式--「Contemporary Art」—來作為特殊名詞使用。因為在實際使用上,並沒有被大寫的「當代藝術」一詞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專有名詞在藝術範圍內通行。比如你在美國問一家畫廊:你們經營什麼藝術,畫廊可能告訴你,我們畫廊主要是經營「當代藝術」的,隔壁那家是經營「現代藝術」的。那麼立刻就能知道,被問的這家畫廊經營觀念藝術作品,隔壁則是經營形式主義作品。區別就在這裡。這就是說,「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在西方清清楚楚地指向兩種不同的東西。我們須知道,西方現代藝術一路發展過來,在某個時期,某個地方開始分叉,然後生長出另一種東西--「當代藝術」。於是,縱觀西方藝術,它從開始發展直到今天,就大分類而言,有三大類型:古典藝術,現代藝術,當代藝術。古典藝術指的是從希臘開始並繁茂昌盛的寫實藝術,雖經過中世紀沉寂,但到文藝復興再度繁榮發達,乃至成為西方的固定標準(學院派)。它延續千年,成為西方藝術屹立於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特色。現代藝術主要是指從1860年到1960年這一百年中出現的藝術。這個分期是被寫進了英美大學的「20世紀藝術」的教材中的,就像西方學者哈瑞森(Charles Harrison)在其中所指出的:「到60年代後期,現代主義理論和批評發現他們已經舉步唯艱,或者已經遭致濃厚的敵意。現在用事後的聰明來重看那段時期,那時的各種突發事件,宣言聲明,傾向於連接在一起而成為一個標識:現代主義的衰退和後現代主義的崛起。如今在英語的藝術史和批評史中,對於現代主義已經有了明確的結論,無論從西方藝術的潮流還是從歷史階段來看,它都被定義成從1860年代開始到1960年代結束。」【2】現代藝術結束之後,自然就是當代藝術(起先被稱為「後現代藝術」)的開始。我們在了解這樣的分期時,同時也應該知道,分期是為了書寫歷史的方便,在現實中並不存在截然的界限,並不就意味著到1860年時,古典藝術就消失了,或者到1960年時,現代藝術就徹底終結了。直到現在,不光現代藝術還在,古典藝術也一樣可以存在,只不過它們已經不是主流了,而是作為一個品類存在了。三者的分期如此,其定義是:古典藝術的特徵是寫實,美學定義是美。它是一項集體主義的宏大事業。現代藝術的特徵是脫離寫實而走向變形抽象,自由地創造各種個性化風格。因此它的美學定義是個性—從發展藝術家的個性,到強調藝術自身的個性,即讓藝術獨立。而當代藝術的定義卻不能用三兩句話來打發,因為它實在是邊界模糊,而且手段任意,它不僅沒有一個屬於自身的風格,也不存在共同的美學主張。因此理解把握當代藝術是一件遠比把握前兩者更難的事情。這個事做起來有多困難呢?西方學者麥克丹尼爾(Robertson McDaniel) 在他編撰的《當代藝術中的主題—1980年後的視覺藝術》(Themes of Contemporary Art: Visual Art after 1980.)一書的開頭很形像地描述道:「記住了,打算讀這本書,你得做好準備,你所期待的向來*慣的藝術概念--它的定義啊,意圖啊,宣言啊--轉向了一個新的方向。你想了解這一點,不下點力氣還真不行。我們要求你必需積極地投入,你若想掌握這部份新知識的話。你可別指望在讀這本書時,好像坐在雪撬上那樣,靠著地心吸力順勢滑動,就把你帶到終點了。這兒,如果你想看到新的思考視野,你得跟著我們爬山!千句話,萬句話,當代藝術最出色的貢獻是:一個全新的思考和視野。」【3】的確如此,當代藝術是全新的思考和視野。有一個事實我們應該人人都看得到,上個世紀60年代出現的波普藝術,其後的偶發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身體藝術,表演藝術,大地藝術……沒有一個是現代主義美學理論可以解釋的。因此,它只能是另一個東西了。這「另一個東西」被西方學者伍德(Paul Wood)概略地定義成:「這些不同的活動在整個文化中處於各種不同位置上,能把它們統一起來的唯有:它們都不同於現代主義繪畫雕塑對手段在意的做法,以及它們都共同強調觀念的做法。」【4】這個定義,也許太籠統,但問題不大。重要的是,讀者對於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無論有多少爭執,理論,說法,在心裡都最好要裝著這樣一個大圖像:西方當代藝術就是翻過一道山,把過去撇在了身後,眼前已經是一片新的風景。不能把握這個大圖像的人,只會在各種理論中跑來跑去,跑得氣喘籲籲,暈頭轉向,還不知道自己究竟站在什麼地方。這種事倍功半的事,千萬別做。要弄清楚西方當代藝術的大圖像,顯然有兩條途徑,一是從藝術實踐上去證明,另一是從理論上去闡明。藝術實踐的證明,對讀者比較容易,因為,中國已經大量介紹了西方在1960年之後所有各種奇怪的「非藝術」的藝術,除了俗物,商品,垃圾,瓦礫做成的「藝術作品」,乃至人的身體,日常行為,大地,表演等等等等都做成了「藝術作品」。我們都知道,藝術走到現在,早已經是把非藝術放進去了,甚至能把生活本身都放進去了。「藝術等於生活」成為一句時髦的口號,流行於藝術界已經超過半個世紀,藝術的不美,藝術的平凡普通,藝術的怪模怪樣,藝術的莫名其妙,已經是人人接受的現實。不管人們願意不願意,藝術已經不再只是創作一件美麗的,或者有趣味的物質對象的活動了—誠然,做美麗有趣之物在藝術的創作實踐中並沒有消失,但它們肯定已經被邊緣化,而藝術的主流卻是明明白白地往另一個地方去了。它去的那地方,而它之所以要去那地方,正是我們要花力氣弄清楚的。

【注釋】

  【1】漢斯.貝爾廷(1935-)曾任漢堡大學美術史教授,海德堡大學教授,路德維格大學教授,並在美國的大學任客座教授。2002年退休後,擔任維也納「國際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後卸職。由於他學識淵博,成就卓著,在歐美擔任過各種學術團體的理事和成員。

  【2】Themes in Contemporary Art, Edited by Gill Perry and Paul Wood,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ndon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p. 65

  【3】Robertson, Jean and Craig McDaniel. Themes of Contemporary Art: Visual Art after 198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 3.

  【4】Themes in Contemporary Art, Edited by Gill Perry and Paul Wood,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ndon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p.11

作者:王瑞芸,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旅美學者。原文《西方當代藝術理論前沿(一)》,此處為節選。轉自雅昌藝術網。

藝術,讓人成為人。

THE ART OF BEING HUMAN

相關焦點

  • 現代與當代藝術的區別是什麼?
    U+問答問藝術,答人生Always Be Ready To Answer U本周問題一現代與當代藝術的區別是什麼?莫奈在現代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如何?優畫君的回答大家好,我是優畫君,優畫網主編。優畫網,一家有品位、懂生活的藝術電商。我們的口號是:「簡單藝術,簡單生活」。我們的願景是:「讓藝術創造價值」。
  • 藝術家如何「玩」古典藝術?
    當現代元素介入古典主義,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帶各位一起看看當代藝術家如何玩轉古典藝術。伊夫·克萊因《Blue Venus》,顏料、石膏,69.9×29.8×23.5cm,1962年 國際克萊因藍(International Klein Blue,簡稱IKB)也許是當代藝術圈最令人過目難忘的一抹色彩。
  •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世界性的當代藝術收藏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是坐落於美國舊金山的一座非盈利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其建於1935年,是美國西岸第一座收藏當代藝術的博物館。當前,博物館收藏了超過 33,000多件作品,涉及繪畫、雕塑、建築、攝影、設計及影像作品。
  • 什麼是後現代藝術
    由中國展覽交流中心主辦、美國子午線國際中心和美孚基金會協辦的「外面的世界——美國當代藝術展」(原名「走出邊界:21世紀前夕的美國藝術」/OutwardBound:AmericanArtattheBrinkofth eTwenty-FirstCentury)於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先後在上海和北京長期展出,使我們能夠匡謬糾誤,獲得對西方後現代藝術真實面目及其意義的正確認識。
  • 香蕉、眼鏡、破襯衫,當代藝術就是一場騙局嗎?
    前段時間一個《揭開當代藝術的真面》的視頻火了,視頻主站在普通觀眾的角度解釋當代藝術,覺得它們是精英主義者的自嗨,借著看不懂的藝術標榜自己,嘲諷別人。 視頻截圖 就算跳出當代藝術和現代藝術的規範來看,現在社會逐漸產生了一種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家、隨手拿起一件東西就能變成藝術品的趨勢,很多人則故作高深,自以為理解了藝術的本質。這些過度解讀藝術、消費藝術的人,他們把當代藝術變成了「皇帝的新衣」,觀眾則成了糾結著要不要說出真相的圍觀群眾。
  • MoMA—現代與當代藝術的殿堂(下)
    這幾天一直在聊世界級的藝術聖地MoMA起源故事,今天我再來聊聊它發展至今的變化。MoMA的公眾藝術 MoMA將自身化為了一個求知的實驗室,它研究的是現代性顯現在視覺藝術中的方式。它將我們時代最具挑戰性的、最晦澀難懂的藝術搬上了舞臺,讓公眾自發地去探索當代藝術與過去時代藝術的關係。
  • 讓村上隆帶領我們認識當代藝術:抽象藝術的解析欣賞
    一方面他不被日本傳統藝術家所認可,當然他本人也認為當代日本本土是沒有真正的藝術家的;另一方面,他的作品有在海外拍出日本藝術家的最高價,很受年輕一代的喜愛和擁戴。這種極端化的差異,相信他的作文字作品《村上隆的藝術戰鬥論》也一定是爭議滿滿。而且既然是戰鬥論,村上隆是準備好開戰的。村上隆在這本書一上來就討論關於藝術的功能,或者說藝術到底是什麼這一終極問題。
  • 從西方古典油畫到現代藝術廚房的穿越之旅
    西方古典油畫以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作為創作的指導思想,崇尚古風、理性和自然,是一種高雅美妙的藝術。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現代藝術廚房的魅力竟如此之大,引得西方古典油畫中的人物穿越時空,前來一探究竟。當古典文化與現代文化產生碰撞,又會發生怎樣有趣的故事呢?俄羅斯皇后的婢女採花歸來,正在為皇后殿下準備晚餐。讓我們跟隨她,體驗現代廚房的神奇所在。
  • 藝術的展覽和展覽的藝術——當代藝術展覽的發展和功能
    在大型展覽中,這些作品成為了國家形象的廣泛宣傳方式,通過在藝術系統中介紹市場規則為商業和經濟發展創造契機,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藝術能夠圍繞生活生產和現代性的普及觀念展開,而不是僅僅蜷縮在「精英性」的會客廳,此後,現代性的標誌機械美學接管了當代展覽的想像力,例如1934年菲利普·詹森在紐約現代博物館的「機械藝術展」,四百件日常物件向公眾展示了現代文化生活的模式典範。
  • 慄憲庭:當代藝術,首先是一種藝術態度和文化立場
    【訪談/推薦】慄憲庭:藝術家的可悲,莫過於太執著於做一個藝術家(點擊延展閱讀)近幾年,隨著當代藝術成為一種時尚樣式,「當代」這個詞彙,也空前的泛濫,所有畫種和藝術樣式,都要在自己領地的前面冠以「當代」兩個字,當代油畫,當代中國畫,當代工藝品等等。
  • 區氏家具《汲古涵今——當代書房藝術》再版
    《汲古涵今當代書房藝術》以2019年佳士得北京的「汲古涵今:當代書房藝術」展為記錄對象,延續展覽策劃思路,以美文、美圖精闢解讀空間、器物上的歷史文化藝術。年6月,蘊藏全球200多件器物的「汲古涵今:當代書房藝術」展在北京上演,演繹中國文化特有的尚古精神。
  • 低地國裡的當代藝術:10件必須要知道的荷蘭藝術人事物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品收藏家之一,她還是第一個承認梵谷是天才藝術家的藝術收藏家。馬克·曼德斯 Mark Manders (1968 -)知名荷蘭當代藝術家1986年曼德斯便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從那時開始,他的藝術就一直圍繞著探索建築內在的核心精神
  • 美術研究|希望中國當代藝術留給後人的是真正的藝術而非垃圾!
    西方從現代藝術到後現代藝術的發展是與其社會文化從工業時代向後工業時代的轉變相適應的,而這個進程在中國的社會發展中是不清晰的,如果完全根據西方的概念來討論中國的當代藝術,那麼勢必會導致概念與現實的無法匹配。也正因如此,對於中國的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如何界定,目前學術界仍然莫衷一是。
  • 《符號學與當代藝術》NO.10:皮爾斯符號學與藝術分析
    從符號學觀點來洞察並闡釋藝術的形式創新與知識生產,是20世紀以來勃興的一種學術思潮和文化現象。而在21世紀的今天,符號學對當代藝術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持續影響?這個問題有待我們以全新視界加以考察。
  • 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有位名人說過:藝術是最沒希望、最沒前途的行業。耐人尋味的是這位名人是靠藝術起家,就像做藝術的家長,都不希望子女繼承自己的行業,囑咐後人不要當空頭的美術家。沒受過油畫的專業訓練,因此沒有條條框框,沒有束縛,創作時就可以天馬行空,任意揮灑。
  •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邂逅藝術,感悟人生
    坐落在曼哈頓中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是全球知名的藝術美術館,致力於向世界展示最高品質的當代藝術作品。它與倫敦的泰特美術館、法國的蓬皮杜國家文化和藝術中心齊名,其現代藝術陳列已經成為全球最傑出、規模最大的收藏之一。
  • 現代藝術的起點
    👈🗝2ZtkcFhXq5i🎁👉關於現代藝術的起點,藝術史並無定論,而從現實主義分支出的印象主義以他們的審美取向清晰的界定了現代藝術。Claude Monet,  Impression, Sunrise, 1872Oil on canvas, 48 cm × 63 cm印象主義不僅僅是以現實主義為前提,基於自發經驗在畫布上捕捉色彩和光線的結果,印象主義藝術家還結合了當時最新的色彩理論,是首批以原色和複合色作為主要色彩進行繪畫的藝術家,他們對於現當代繪畫的色彩運用極具啟蒙與參考價值
  • 2020藝術廣東·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
    展覽現場大洋網訊 昨日,2020藝術廣東·當代藝術博覽會在廣州流花展貿中心開幕,將持續至11月29日。「藝術廣東」到今年為創辦以來的第十一屆,被公認為是藝術市場學術化和規範化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它不僅有效改善了廣東藝術市場藝術生態單一、藝術品類不夠豐富的現狀,還有力地推動了本土文化與國際交流發展。據悉,本屆參展藝術機構達五十餘個,國內外參展藝術家近百人,超過一千件架上繪畫、裝置和其他各個種類的藝術品集中在博覽會期間與觀眾見面。
  • 高嶺:中國當代油畫藝術的新突破
    然而,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政治波普和玩世現實主義兩種思潮之後,1990年代這幾年的中國當代繪畫界,已經擺脫掉在八五新潮美術晚期和1990年代初回潮的新古典主義寫實派提出的所謂「純化油畫語言」的左右,因為越來越多的畫家逐漸意識到,單純研習繪畫語言的風格遞進,一味玩味繪畫語言的技術成分,顯然不符合美術史發展的客觀事實,雖然對於每個個體的畫家來說,能學到上乘的描繪技法。
  • 藝術的故事:現代藝術的勝利!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已經努力把藝術的故事敘述成各種傳統不斷迂迴、不斷改變的故事,每一件作品在這故事中都既回顧過去又導向未來。因為在這個故事中哪一方面也不如這個方面奇妙可觀——一條有生命的傳統鎖鏈還繼續把我們當前的藝術跟金字塔時代的藝術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