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用心用情——我的扶貧故事和感悟

2020-12-21 紅網

【編者的話】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困難挑戰和繁重的工作任務,我們都要以奮鬥者的姿態一往無前。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正在開展的「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徵稿活動,就是為了提振全系統幹部職工的信心,培育自然資源文化,更好的服務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從6月15日起,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紅網張家界站開設【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專欄,以促進這項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紅網時刻張家界7月14日訊(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龔宏偉)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同千千萬萬共產黨員一樣,我毅然決然地投入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扶貧,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2016年初,原市規劃局(現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安排我包戶幫扶沅古坪鎮烽火村貧困戶黃國富家。他家4口人,妻子常年體弱,靠種幾畝烤菸賺取微薄收入,供一雙兒女讀書。日子本就過得窘迫,又加上女兒在2015年9月工作實習期間,電燒傷後治病欠下20多萬元的債務,更讓這個家雪上加霜。

我了解到這些情況,深知幫扶不僅僅是幫助他們增加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走進他們心裡,用心用情為他們撐起一片希望的天空。第一步,幫助發展經濟,儘可能增加收入。結合他家山地多,用水方便的優勢,我鼓勵他家發展養殖,走產業脫貧的路子。當年,他家養雞300羽,我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供貨信息,利用周末雙休時間,開著車帶他在城裡挨家挨戶送貨,雞全部賣完後,增加純收入近萬元。與此同時,幫助落實保險賠付、扶貧醫保報銷和救助近6萬元,減輕債務壓力。第二步,扶志與扶智,重燃生活信心。耐心開導一雙兒女,勉勵他們發奮讀書,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尤其關注其女兒燒傷後缺乏自信問題,經常鼓勵她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推薦她到本地知名幼兒園當老師,儘快融入到正常工作生活中,重新激發了自信和活力。後來,她還主動報考了自考大專,不斷提升完善自我。幫扶至今,他家憑藉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現在已還清了債務,建起了2層新房,買了新農用車,養殖規模從最初養雞200-300羽擴大到1000-2000羽,養殖種類增加到養豬、魚和蝦,兒子由小學升初中、高中,女兒工作越來越順利,全家年收入連續三年超過10萬元,徹底擺脫了。貧困,開啟了幸福新生活。回顧他家這段脫貧的經歷,我感到欣慰,也由衷地敬佩他們為幸福生活而奮鬥的那股子拼勁。他在媒體上稱讚我是他「脫貧路上引路人,人生路上的好兄弟」,這份誠摯和感恩的心讓我感動。只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做了點事,哪怕是小事,老百姓都會銘記於心。

2017年9月,局黨組考慮我作為專業技術人員,一直從事業務工作,缺乏基層工作經歷,特意安排我到沅古坪鎮三臺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深知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因為第一書記不僅是一個稱呼,更是責任。如果沒有真心真情,便無法真正走進群眾中去,得到群眾信任。為了摸清村情底數,我花了一周的時間,和村支兩委幹部一道翻山越嶺、挨家挨戶走訪了全村18個村民小組、451戶群眾,渴時捧把泉水喝,趕不上飯點時,摘點野果子充飢,雨天打溼了頭,晴時曬紅了臉。但讓我聽到了老百姓的心聲。走訪中有人向我訴苦,因為窮,老婆跑了,家散了;有人向我抱怨,山裡不通路,缺水喝;有人向我哭訴,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家裡剩下老人疾病纏身,小孩孤苦伶仃,無人看管;有人向我反映,政策不公平,貧困戶有人管,非貧困戶什麼好處都沒有;有人向我潑冷水,村裡是個爛攤子,沒資源、沒產業、沒人才,搞不出什麼名堂;還有人對我質疑,又派了個書記來做做樣子,呆不了幾天就走的吧?凡此種種,舉不勝舉。我沒有過多的解釋和回答,只是默默地記了下來,告訴他們我還會再來的。通過走訪,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山裡的人們對生存現狀的無奈,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暗下決心要做點事,改變樣子。

我在全村脫貧攻堅動員大會上,向全村黨員幹部、村民代表和1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鄭重承諾:我是來學習鍛鍊的,不怕吃苦;更是來駐村幫扶的,要做實事,請大家監督我,鼓勵和支持我。面對合併村複雜的村情,散亂的基礎設施布局和幾乎為零的產業現狀,我一方面誠懇徵求鎮黨委政府、以及村支兩委、黨員幹部和村民代表的意見建議;一方面及時向扶貧工作隊長和單位領導做好匯報,落實執行好局黨組的決策。制定了駐村幫扶三年工作計劃、美麗鄉村規劃和旅遊項目策劃方案,在此基礎上實施了近期保脫貧,中期保產業發展,遠期促鄉村振興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爭取各級、各部門政策及愛心企業資金支持,凝聚形成了強大幫扶合力。到2018年底,調整設置1個黨總支,2個支部,4個黨小組,換屆選舉出了群眾威望高、戰鬥力強的村黨組織班子;完成5公裡村主道拓寬改造、15個村民小組約20公裡組道硬化,新修3座平板公路橋、2座風雨橋,完成安全飲水工程,新增和擴容變壓器共7臺,增設通信基站1座,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喝水難、用電慌、信號弱的問題;建成90千瓦光伏發電站並聯網發電,完成黃桃種植820畝、獼猴桃200畝、七星椒100畝,發展各類種養殖大戶20多戶,有序轉移326人(貧困戶120戶、230人)外出務工,改變了村裡長期沒有產業,經濟基礎差的面貌;建成佔地面積約7畝,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集村部辦公、康養和旅遊接待一體的具有土家民族建築風格的村部綜合樓,促進了合併後村務管理集中、老百姓辦事方便,改善了村支兩委幹部工作環境,提供了群眾生活、休閒的場所;完成危房改造29戶,易地扶貧搬遷14戶,幫助60戶貧困戶申報金融扶貧貸款,安排了護林員、保潔員、護河員、護路員等公益性崗位共11人,開展了2次「教育扶貧斬窮根、同心同向奔小康」關注留守兒童大型活動,舉辦了10期新時代黨員群眾講習活動……保障了貧困戶住房安全、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全覆蓋,和其他群眾一樣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多。

2018年,三臺山村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4000元,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昂首闊步進入小康康莊大道。

2019年以來,在脫貧摘帽的基礎上,在局黨組和沅古坪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和村支兩委一道加快實施發展鄉村旅遊,成功吸引國內外藝術青年常年駐村開展藝術創作、電影電視《小事是大事》《歷史的名義》劇組來村取景拍攝,中央電視臺和國外電視媒體紛紛來村拍攝採風,引得客商紛至沓來考察鄉村旅遊開發,曾經名不經傳的小山村越來越被人熟知,漸漸開始熱鬧起來了。

順利完成脫貧摘帽這一艱巨使命,得到了全村群眾的讚許,獲得了全國工商聯、省衛健委、省移民局以及市、區各級領導的肯定,組織還給了我極高的榮譽,讓我在全市脫貧攻堅大會上作了發言、個人記三等功。2019年8月,我調整工作崗位回到了單位。回首這段特別的經歷,百感交集,感慨萬千,事非經過不知難。駐村幫扶的路歷經千辛萬苦,有難忘,有愧疚,更有收穫。難忘勸學路上,和同事一道打著手電筒深夜上門家訪;難忘修路過程中,和村支兩委五上中嶽界調處阻工糾紛;難忘安慰貧困戶時,老人家因孫女夭折悲情一跪;難忘走訪殘疾戶時,其家人淚眼婆娑;難忘為村裡公益事業身故的老支書爭取到喪葬費3萬元時,其老伴送來錦旗,久久握住我的手老淚縱橫;難忘周生書記顧不了年邁的父親,卻數年如一日地關心照顧村裡特困老人和智障殘疾人;難忘愛心企業東嶽集團、張家界市福建商會、湖南青竹湖建設集團等捐款捐物、愛灑山村……為性格急躁發火或責怪了村裡黨員幹部而愧疚;為沒有來得及全部兌現對群眾的承諾而愧疚;為沒有了解情況錯怪同事戰友而愧疚;為對家人缺少陪伴而愧疚……為貧困鄉村和貧困群眾徹底擺脫了貧困是收穫;為群眾辦了一件件小事,解決了一道道難題是收穫;為村裡辦了一件件實事,帶來了一點點變化是收穫;黨員幹部和群眾從旁邊看到主動幹,偷偷送我臘肉,留我繼續「逮」是收穫;從一頭青絲到幾縷白髮現,從眼睛裡揉不進一粒沙子到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還能面對陽光微笑是收穫……正如周總理曾說過:年輕的時候吃一點苦,有一段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的經歷,一輩子受益!

相關焦點

  • 「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我見青山多嫵媚
    面對困難挑戰和繁重的工作任務,我們都要以奮鬥者的姿態一往無前。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正在開展的「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徵稿活動,就是為了提振全系統幹部職工的信心,培育自然資源文化,更好的服務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從6月15日起,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紅網張家界站開設【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專欄,以促進這項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的幸福教育者|水城縣比德鎮比德小學...
    「既然選擇了教書育人這一職業,就選擇了奉獻青春和人生,也許平凡,但卻培養了的希望。」這是我從教12年以來的感悟。我叫祝國海,是水城縣比德鎮比德小學的一名教師。  作為教育者,課堂內外我努力地走進學生和家長的心裡,而有幸參與脫貧攻堅戰,也依然踐行著教師的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川洞村的青壯年基本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老人們便按他們習慣喊自家兒子「哥哥」加上我的姓稱呼我為「小劉哥哥」,這類似於他們對自己兒子乳名的稱呼,這種稱呼我感覺到他們與我之間如同一家人,好親切。
  • 「我的扶貧故事」王可元:用心用情又督又導 做實做細堅守初心
    同時,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在全市攻克貧困堡壘最關鍵的時刻,自覺服從組織安排,勇擔市委派駐鄉(鎮)督導組組長重任,負責督導石阡縣泉都街道脫貧攻堅工作,用責任和擔當引領幹部群眾攻堅克難,用心用情又督又導,做實做細堅守為村民解決困難矛盾、為全面收官之戰盡心盡力的初心,以促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全面獲勝。
  • 「我的扶貧故事」用筆記本記錄下幫扶工作點點滴滴丨德江縣龍泉鄉...
    裡面有扶貧政策,有省、市、縣、鄉的脫貧攻堅會議精神,有自己的工作日記,有幫扶對象家庭基本情況及需要解決的問題等。這個筆記本,在村開展走訪時我會隨身攜帶,方便時就翻一下、記一下。因為平時單位事情較多,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幫扶對象的大小事情都記在本子上,放在心裡頭,落實在行動中。
  • 「我的扶貧故事」白俊燃:「扶貧小白」成長記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說到扶貧,對於剛剛參加農村工作的我,只是一個門外漢,談不上扶貧經驗。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
  • 「講扶貧故事」90後夫妻:自主創業養鴕鳥 努力奮鬥奔小康
    2019年10月12日,許俊鵬跟妻子張琪受邀參加山西衛視「瞧這一家子」節目錄製,講述創業故事。同年10月,新華網也報導了他們的創業故事。2020年初,許俊鵬的合作社完成了集種鳥飼養、孵化、育雛、育成於一體的初步目標,12月份,他又從外地引進種鴕鳥12隻,進一步擴大了養殖規模。
  • 「扶貧故事」紅棗的故事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做事事有果,用情感人人交心丨荔波縣瑤山瑤族...
    我叫莫文炯,五年前,單位要選拔一名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幹部到聯繫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我主動請纓,放棄朝九晚五的辦公室工作,投身脫貧攻堅一線。面對著惡劣的工作環境,我沒有任何怨言,因為我是一名黨員,只要組織上需要,只要群眾需要,任何地方,堅決服從,毫無怨言。駐村後,堅持深入到群眾一線,積極開展了進戶走訪工作,用最短的時間掌握了該村的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分別對10個村民組的263戶精準扶貧戶、8戶五保戶、35名黨員進行走訪,摸清了貧困戶和低保戶情況,重點了解致貧原因和群眾需求。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 帶領村民奔小康|錦屏縣大同鄉普西村第...
    我是三江中學的一名體育老師,2018年12月5日,由當時的校長龍正柱和大同鄉黨委副書記範旭凱帶著我到普西村接手駐村工作,接替石騰老師,任穩江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穩江和普西是合併村,根據鄉黨委政府的安排,我蹲點在普西村開展駐村工作。
  • 一場爆炸改變人生 精準扶貧電影《幸福路上》原型現場講述勵志故事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12月1日,來自河南的近百名殘障人士和志願者在鄭州市奧斯卡航海路丹尼斯影城觀看了精準扶貧電影《幸福路上》。來自河南省扶貧辦、河南省慈善總會、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等單位的相關領導和員工也觀看了影片。電影《幸福路上》是貫徹十九大精神,積極響應「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號召的具體實踐,旨在以電影的形式傳遞脫貧攻堅精神,進一步營造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讓更多的殘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會。
  • 「我的扶貧故事」從「扶貧小白」成為「行家裡手」丨甕安縣珠藏鎮...
    起初,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加上有些群眾不配合,且我所在的司法所僅有我一個人,如何扶貧?怎樣扶貧又兼顧本職工作?這樣的情況拷問著我......作為扶貧幹部,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記得第一次開展走訪,我全程處於「懵」的狀態,與幫扶對象交流更是「相顧無言」。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幫扶丨織金縣大平鄉前坪村幫扶幹部...
    我叫安利婭,是畢節市織金縣大平鄉前坪村的幫扶幹部。在工作中,我始終牢記駐村幫扶的工作職責,用心用情做好幫扶工作。我負責幫扶的吳賢芬戶,她今年55歲,後天四級殘疾。丈夫張永付,62歲。夫妻二人育有兩女一男,大女兒婚後居住在金沙。小女兒婚後居住在黔西。小兒子12歲時候生病去世了。
  • 「我的扶貧故事」訪民情解民憂,用心用情開展好幫扶工作|黔西縣...
    我每次走訪,都要找他「聊天」,我們聊生活、聊未來、聊黨的好政策、聊周圍群眾生活的變化……通過不下於十次的走訪和交流,吳朝舉的生活習慣慢慢地發生了變化。他開始自己整理屋裡的衛生,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酒也少喝了,房屋變得整潔了,精神面貌也比以前好很多。
  • 「我的扶貧故事」黃智龍:小鳳 往前走是希望
    為了深入展示貴州監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苦奮鬥歷程,大力宣傳監獄系統幹部職工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精彩故事,激勵廣大幹部職工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最後勝利營造輿論之聲,貴州監獄在「兩微一網」同步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講述扶貧工作中的感人故事。
  • 「親歷者說」我和山西嵐縣女孩小雅的故事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將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幫扶 不負青春韶華|貴陽市南明區永樂鄉水塘...
    我叫熬雁,是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永樂鄉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7年被組織派到永樂鄉水塘村開展駐村工作。駐村以來,我走訪群眾、了解村情民意、宣傳黨的政策,經歷了很多難忘的事,也收穫了寶貴的人生財富。2019年11月,我和村幹部一起走訪村裡的老黨員,其中有一位叫李芝英的老黨員讓我很感動。她是一位年近80的老奶奶,1961年入黨,非常熱情,當時一進門她就趕緊拉著我們坐在火爐邊,怕我們凍著。
  • 「我的扶貧故事」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德江縣楓香溪鎮坪灣村...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全體扶貧幹部,吃住在村。以增加群眾收入,解決農戶困難為己任,逐戶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五改一化一維等,確保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坪灣村扶貧幹部齊上陣拆除老舊危房一路走來,每個扶貧人都有自己的扶貧小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奔跑的「女漢子」|仁懷市蒼龍街道扶貧站負責...
    當我準備放棄這項工作時,我想起了老前輩們說的,扶貧工作要當家事來做,當事業來做;同時刻苦學習,樹立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人生信條也在給我加油鼓勁。在扶貧工作中,我處處留心,虛心向領導請教,向同事學習,在扶貧路上,我也越來越有勁了。
  • 【我的扶貧故事】孫偉:平淡中有驚喜 感悟中繼續前行
    【我的扶貧故事】孫偉:平淡中有驚喜 感悟中繼續前行 2020-12-15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