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咖啡館也不是甜品店,它是屬於小城市獨立青年們的生活空間!

2021-01-14 一個大袋子

點擊上面藍色的字,關注一個大袋子,近期會有好事發生

該文章發表在簡單村,原文連結:My Simple Place|南風:湖南小城裡的獨立青年選擇這樣生活


作為一位南方四線城市成長的青年,十六、七歲時總在讀一些無用的閒書《城市畫報》、《新視線》、《我愛搖滾樂》…… 花光所有零花錢想去窺探外面的世界。從那時起,心中也有一個疑惑,疑惑自己的家鄉究竟什麼時候可以出現一家店:品位不錯的老闆在店裡播放著好聽的音樂、店內擺放著他世界各地淘來的寶貝、整齊的舊物和二手書,進門的都是有趣的顧客。

 

這座位於湖南湘西地區的山城:懷化,當年因為鐵道建設而發展起來,固有的文化自然不多,反而因為交通便利,四處匯集在這的人也各有各的意思,好吃的自然也五花八門。公園路的羊肉粉,學校門口的腸粉和糯米雞,中心市場的米豆腐和嗦螺,現在回想起來是在太饞了。

 

18歲之前對於家鄉的回憶,除了早上買一碗好吃的米粉去上課,還有便是小區樓下的棋牌室。這座好安逸的南方小城,愛折騰的年輕人也從來沒閒著,高中開始學校就有社團開始發展大家的各類興趣愛好:二次元派系的、音樂派系的、詩詞劇本派系的…… 學校內這些組織弄的風生水起,但是校外可供大家嬉戲玩耍的地方實在太少,當時因為找不到活動地點,大家把聚會地點定在肯德基也是常有的事。



2013年大學暑假回家,發現城市裡有想法的年輕人終於按耐不住,他們試圖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那天我便偶然間在微博發現了一家店。微博的照片裡,我看見幾個青年在鋸木頭、刷漆、鑽牆、砌磚、運貨。如果不是微博是店名,看這幾張照片,我完全無法想像他們徒手打造的是一家店。他們用短短一個月時間,把店改建完畢。



當我去到那,看到手寫的毛筆字店招牌,和風布簾,老闆掏來的舊貨,販賣的飲品,播放的音樂。我一想,這不就是我十幾歲心心念念的店麼!竟然有人先回鄉替我把店開起來了!這家店名還起得賊有趣叫:南風雜貨鋪。



14年8月24日是我第一次走進這裡。那時的它才剛開15天。店門口水泥砌的花壇種了好幾盆綠植,拉開和風布簾推開木門,一個桌子上放著復古玩具,一個掛衣架上掛滿了古著服飾,往裡走是吧檯,老闆提供簡單飲品和特質滷肉飯,再往裡走房裡有供人久坐的舒服座椅,書架上放著老闆的舊書。我點了一杯喝的,從書架上拿了本lonely planet的《日本》,和朋友聊著最近的旅行計劃,舒服的待到了店鋪打烊。

 

之後了解到這家店的老闆是兩位女生:想想和White。


和她們聊起開店的初衷,她們說,其實開店這件事真的非常隨性,想想做的滷肉飯非常好吃,就想有個店可以賣滷肉飯,但又不想僅僅只賣滷肉飯,White便把自己看的書搬來和大家分享,所以便有了這座城市第一家販物+閱讀的場所。



關於店裡的裝修雖然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但是她們說,其實開始大家對裝修都沒有頭緒,沒有請裝修公司,沒有畫設計草圖,很多東西都是憑藉著自己的喜好來。她們覺得青磚很好看,於是他們就在店裡砌了青磚,過程中發現店裡需要一個書架,於是他們拆了床板自己做書架。店裡的裝修除了走水電是專門請的師傅,其他的都是自己和朋友一起完成,最後裝完發現還有模有樣。



這家懷著濃濃的鄉愁與滿懷熱忱的店,它區別於所謂的咖啡館、甜品店,它是獨立的,它是有生命力的,它是有思想的。她們希望通過這家店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青年去閱讀,去給他們推薦和放映優秀影片。

 

她倆為了聚集城市更多有思想的年輕人。她們把店裡變成 「荒島圖書館」,在店內組織「無聲讀書會」。記得第一期讀書會,那間雜貨鋪坐滿了前來讀書的人,這是城市裡從來沒發生的事。



2016年由於東西越來越多,空間過於狹小與擁擠,加之城市改造,老店不得不搬遷,換去了更大的地方。南風也正式從1.0的一間小小雜貨鋪,升級成為2.0版本的南風青年生活館。



想想和White在把「南風」變的更有趣的事情上,一直有著自己的一套。他們把新店選擇在一家安靜的小區內,把屋子再次重新粉刷,2.0的南風有1.0的3倍大。

 

也因為她們一直有個青旅夢,所以2.0的南風專門騰出了一間屋子,掛上airbnb定期招客收租,她們把這間店裡的小小民宿命名為「佛利斯特Forest」。

 

她們說:「當你需要住宿時,可將南風理解為只有一間住房的青年旅舍。晚上打烊之後,整個南風就是你一個人的領地!可以去陽臺乘涼,可以去地毯房玩體感遊戲或是看電影,可以在客廳打撞球,可去在廚房做吃的,總之,你擁有了一整套房子的使用權」。



2.0的南風生活館,除了之前已有的書籍、投影,還新增了小型桌球、桌球、冰球檯、wii、自助廚房等等更多神奇的地方。店裡的餐單,也做了升級,從1.0售賣著只有每日限定的滷肉飯和一些簡單的茶類飲品,開始販賣下午茶和咖啡。



White還為此特意去各地品鑑學習了衝咖啡的手藝。她說:「最開始接觸到手衝咖啡是在一個朋友的咖啡店,因為我最開始喝咖啡就是喝的手衝咖啡,所以對於咖啡的認知就是從手衝咖啡開始的。後來因為店裡的需求和自己愛喝,覺得確實應該出去學習一下,於是2016年去了南京和上海,深刻感受了一下那邊的咖啡氛圍,通過看書和跟有經驗的朋友交流學習,掌握了一些理論知識。隨後在一家南京販賣咖啡的青旅裡,學習了一個星期,了解了製作意式咖啡的整個過程,比以前專業了一些。回來後便買了意式咖啡機,開始正式售賣咖啡。卡布奇諾、拿鐵、美式都做的還不錯,雖然咖啡的製作我不是最專業的,但是對咖啡豆和牛奶的選擇我都非常嚴格,所以顧客評價都很好。」



陰雨天店裡沒什麼人的時候,White會悄悄躲在小房間裡自己玩手衝咖啡。有次新買了兩款新豆子:肯亞、薩爾瓦多,她會因為遇見好喝的,自己在大晚上的還給自己衝一杯。



2.0的南風生活館除了有吃有喝,這裡還有讓大家聚在一起閱讀的「無聲閱讀會」、邀請有故事的人來分享的「真人圖書」、播放好看電影的「南風觀影會」、十來個人一起讀劇本的「南風讀劇會」、一起讀詩的「南風讀詩會」、一起讀書的「南風讀書會」、還有教大家吃吃喝喝的「飯島愛」……. 也是因為這些不斷舉辦的活動,南風也讓這座城市更多趣味相投的人相遇。




今年是南風開店的第3年了,它和那些提供食物讓人物質果腹的店鋪不一樣,它在做的是想要與你共同探索更多能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樂子」。

 

這家店非比尋常,你有空一定要過去玩玩!


撰文:大袋子

攝影:混跡在南風的各位同仁


往期內容:

我們可以用一千種簡單的測試來試驗我們的生活

工作對於他倆來說,只是一件催化劑|生活力 Vol.1

練體育的特長生,成了自由職業的音樂人|生活力 Vol.2

打德州撲克的貝斯手,將來可能會發財|生活力Vol.3

放慢步伐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吧!|生活力Vol.5

我一直覺得「不後悔」這件事很重要!

她決定跳出中產階級的舒適圈, 換一種方式去做決定|生活力Vol.6


約片約稿歡迎您私信,

日常叨叨叨在微博:@大袋子_

關注大袋子的人,近期會有好事發生!

相關焦點

  • 杭州這些獨立咖啡館、甜品店回來了
    杭州美食評論生活就像連續劇,昨天的劇情是又有一批餐飲機構復工,而且女孩子們可能會更高興:獨立咖啡館和甜品店回來啦!01.好消息是,這兩天有一些甜品復工了,比如杭州和上海女生都大愛的蔡嘉甜品,嘉裡中心門店開了。不能堂食,粉絲們可以通過他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和第三方外賣平臺來預定,我前天晚上10點的時候做了一個實驗,訂了提拉米蘇蛋糕,還能預約一個大致的送貨時間範圍。
  • Coco café探店諜照在此!附贈Hermès,Dior,BV時尚跨界咖啡館攻略,下一個上海大牌快閃說不定就是它!
    今天代表宇宙的小仙女們進店從頭到尾體驗了一番,基於工作人員的推薦,整理了一份最全探店攻略,大家對於Coco Café所有好奇的小問題都可以在下面找到答案。去之前一定要仔細閱讀哦!玩色露中最熱門的是778號魚子醬色,很多人到店就是衝著它。之前不了解這款玩色露的妹子,在得知它的火熱程度後也都會試試。
  • 藏著「相似靈魂」的獨立咖啡館,盈利不止靠咖啡
    但這不是一蹴而成的。2012年,老野在運河邊開了一家「小滿酒館」,既賣咖啡也賣酒。他告訴記者,小滿算是杭州最早一批獨立小館子,但最終也歇店了。此前,他還在2006年到2009年開了三年小館子,結果血本無虧。「因為我們那時候什麼都沒趕上。2006年杭州沒有精品咖啡館,2012年喝精品咖啡的也是極小眾群體,意味著消費群體非常少,所以館子開不成功。」
  • 魔都最受歡迎的甜品店咖啡館詳細攻略!
    一起掃蕩魔都最受歡迎的甜品店咖啡館,換換心情吧!【 咖啡篇 】全球首家MINI主題咖啡廳—BLUE CAR COFFEE花旦,不僅僅是一家蛋糕店,更是東方與西方文化的碰撞、禪意空間與極簡主義結合。用戲劇的角色來為蛋糕命名。「流心」的口袋蛋糕希望能留住每個人的心,在物慾橫飛的城市,花旦每一個夥伴都是傳遞快樂的郵差。
  • 上海好趣處 一家不像書店的咖啡館就不是好家居店
    原標題: 去處‖一家不像書店的咖啡館就不是好家居店,看看這些好趣處魔都的咖啡館從來都是星羅棋布,特色書店也是層出不窮,高大上的家居店更是數之不盡。但能夠完美集合咖啡館、書店、家居店等任意組合的個性生活館卻屈指可數,那就看看這些好趣處吧!
  • 12間有設計感又適合周末發呆的甜品店/咖啡館
    周末想找個地方發呆、獨處或聊天,還有什麼地方比有設計感的甜品店/咖啡館更能俘獲建築師的心?
  • 誰能代表這個城市的咖啡?快來Pick你心中的寶藏咖啡館丨第二屆長沙城市咖啡節
    咖啡的 應用場景 很多,手裡拿著紙杯咖啡風風火火的CBD白領,或是城市深處小館想著心事的少女,它串聯著不同的生活場景。有人說咖啡是文藝青年的歸宿,其實,咖啡擁抱著我們所有人。不用再羨慕廈門,也無需嚮往上海,不知道確切從什麼時候起,長沙,除了美食和夜生活,也開始逐漸變成了一座「咖啡之城」。滿地大大小小的獨立與連鎖咖啡,加上一個網際網路咖啡巨頭,讓咖啡香成為最重要的城市香氛之一。
  • 連鎖咖啡品牌 VS 獨立咖啡館
    1、如果一個城市連一家咖啡館都沒有,星巴克會「下沉」到這種城市嗎?我不是說星巴克在等獨立咖啡館來開拓市場,(尤其是小城市的)獨立咖啡館一般沒有那麼大的能量。但是一個城市中的少數幾家獨立咖啡館,的確也會促進潛在消費者的情緒積累。很多人在被朋友帶去小咖啡館裡喝一杯之前,甚至以為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對咖啡感興趣,對星巴克等咖啡領域的大品牌如果不是壓根不知道,也至少沒有什麼期待。
  • 獨立咖啡節 IN 北京 | 由味蕾引發的城市生活美學
    In 北京,以咖啡之名,聯合北京最酷的優秀青年們,打造了一場咖啡味蕾的狂歡!境內咖啡館 獨立咖啡節由國內最會搞市的青年派對製造者「伍德吃託克」與中國本土精品咖啡館標誌性品牌 SOLOIST COFFE
  • 來恩施獨立咖啡館喝恩施拿鐵!40萬+人評論:「太時髦了吧!」
    隨著生活方式的更具體化,恩施這座小城也有著忠實的咖啡愛好者,以及專業咖啡師。他們之間的牽絆甚至比戀人更深厚。咖啡迷們也能準確說出城市中咖啡館老闆的個性以及味道差別,這是大型連鎖無法擁有的樂趣。多山咖啡也帶這樣這樣的願景,開始了駐紮自己家鄉的咖啡夢。
  • 圖解:上海、臺灣連鎖咖啡館與獨立咖啡館對比分析
    可能是走出過陳綺貞、蘇打綠的女巫店;也可能是《第36個故事》裡朵兒開咖啡館的執念;或是可以寄存杯子的海安的傷心咖啡館;亦或是溫州街喜鵲家的焦糖肉桂卷。當然更多的可能是綠色的星爸爸標誌,或是木桌上整排的虹吸壺。   在被建構的臺灣文學作品裡,咖啡店成為書和電影的故事背景;現實中,它也真切記錄著臺灣人的形色生活。
  • 京都30家甜品店咖啡館給你續命
    ZEN Cafe 作為鍵善良房的副牌,裝修風格與古色古香的老店迥然不同,以淺灰為主色調、大量使用玻璃和鋼材的新潮極簡風極具成為INS網紅店的潛力。說起來,京都許多店鋪放在國內都是能夠分分鐘成爆款、排隊幾十米的。恰到好處的一束插花,給西式空間帶來禪意,正是咖啡館名為ZEN Cafe 的點題之作。環境風格一「禪」到底,特別適合來這裡凝神靜氣發發呆。
  • 一張圖對比上海、臺灣連鎖咖啡館與獨立咖啡館分布
    不管是臺北、上海還是其他城市,早期咖啡館的蓬勃發展都要感謝星巴克。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店,它改變了中國人的咖啡消費習慣,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咖啡消費族群。儘管越來越多的獨立咖啡館在過去幾年出現,但因為能方便快速地滿足城市人的咖啡因需求,以星巴克為代表的連鎖商業咖啡館依然是很多人的首選。
  • 城市咖啡地圖:這裡,可能是東莞最適合辦公的獨立咖啡館
    好喝 有趣 好玩的咖啡館記錄咖啡故事在東莞有3千多家咖啡館,除去隨處可見的星爸爸等品牌咖啡館,剩下的獨立咖啡館有2千多家。所以咖啡館作為城市的第三空間,很多人的第二個辦公室,對它多少會有點要求:首先有可以滿足人類生存基本需求的wifi
  • 北漂咖啡青年的「北平夢」|專訪MetalHands Coffee
    A:其實每一家店的選址都不是具有參考性的。舉例說,我們的望京店,那個區域原本是沒有精品咖啡獨立門店的,雖然位置有點偏,但是我們對自己要做的事情很有信心;交道口二條店,雖然也是在胡同,但是那裡並沒有其他的商業形態,我當時選那個位置的時候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我記得當時我騎著自行車,從五道營去交道口北二條,居然能聽到遠處傳來的鳥叫,難以想像在二環裡人流如此密集的地方還會有這樣的清淨之地。
  • 咖啡館專輯 有店十大咖啡館推薦——自從有了她們,你的周末有了去處.
    是的,「康山裡弄」是這家咖啡館的名字,隱藏在福州老倉山裡的一片蔥翠之中,若不是有心人,還真不一定能夠找到這家店。雖是混搭,卻錯落有致,雜而不亂,有可以乘涼抽菸的室外空間,也有安靜小恬的獨立角落,既適合三五朋友來這裡談天聚會,也可獨自一人在繁忙的生活節奏裡來這裡偷個半日閒。在這裡,你可以擁有很多種打發時間的可能。
  • 10年前京城最早的一家獨立咖啡甜品店悄悄地變了樣,高圓圓黎明韓紅你能想到的名人都來過她的店.
    十年,有的人從繫著紅領巾乖乖敬禮的小學生,變成為爸爸不疼媽媽不愛的問題少年,或是從躊躇滿志的青蔥少年,變成被生活碾壓被領導罵被父母催婚的大齡青年。十年,有什麼是隨時間淡化不再,又有沒有什麼人,什麼味道,讓你念念不忘?
  • 倫敦獨立咖啡館散步手貼
    咖啡館、獨立書店、展覽、喜歡的小眾品牌和街角深處的brunch。一些只被特別的人發現,只被特別的人喜歡的人事物。倫敦匯聚了全世界最具創意的人,這些美好的審美體現在方方面面。這篇我們講講倫敦的獨立咖啡館,我在這裡,度過了一些黃昏和下午,與朋友談笑或一個人的時光。希望你也會喜歡。
  • 超大店:1200平獨立咖啡館、挨著星巴克開,這是什麼玩法?
    Sugarman素飲·糖人(以下簡稱糖人),是我採訪過最大的獨立咖啡館。1200平面積,還大膽地開在了星巴克隔壁。開業4年,年營業額做到了800萬。在「能開小就不開大」、10平小店盛行的咖啡圈,這種「特大型咖啡館」是怎樣生存的?
  • 聰明地開一間復古咖啡館,賣咖啡和屬於他的復古產品
    但凡有點關於空間和咖啡的情結,總能衍生出一個「開咖啡館的夢想」。夢想說爛了就沒意思了,每個人都掛在嘴邊讓這個類型的夢想變得有那麼一絲不值一提。2013年上半年,Tobey工作室的辦公室租約到期,他需要找到一個新的辦公地點。在思考換辦公室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大可以多走一步,便能實現自己一直以來的咖啡館夢想:找一個大一些的空間,開間咖啡館,多年積攢的復古品便有了展示的空間,而工作室的空間只需一個小小房間便能搞定。這個將所有目的都碰撞在一起的,點亮了Tobey生活和工作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