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頻頻來襲 是「暖冬」還是「冷冬」?

2021-01-11 環球網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我國多地出現持續低溫天氣

入冬以來,低溫天氣確實比較多。以北京為例,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3.2℃)偏低2.0℃。北京市20個國家級氣象站最低氣溫均在-18℃以下,有10個站最低氣溫跌破1月上旬歷史同期極值,其中石景山、通州、順義、昌平、霞雲嶺、上甸子共6個站跌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懷柔站追平建站以來歷史極值。北京的南郊觀象臺最低氣溫-19.6℃,為1966年2月以後最低值(1966年2月22日最低氣溫-27.4℃)。

就全國而言,受強冷空氣影響,2021年1月6日開始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大風和強降溫天氣。受寒潮影響,山東半島及遼寧大連降小到中雪,局地大雪;四川盆地、貴州、湖南南部、江西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降雪,四川宜賓、瀘州等局地降雪8~17毫米;貴州中南部、湖南東南部、福建中部等地出現凍雨。

全國各地降溫明顯:陝西南部、湖北東部及江南中東部、華南中東部等地氣溫下降4~8℃,局地降溫9~10℃;上海出現最低氣溫-7.1℃、南京-7.8℃、合肥-10.8℃、武漢-8.5℃、杭州-6.4℃。

從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冬以來冷空氣活動的頻次並不多。2020年12月,先後有兩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分別為2020年12月13日至15日(全國性強冷空氣)和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國性寒潮)。這兩次都是全國性冷空氣過程,影響範圍大,冷空氣強度也較強。

那麼為何今年這麼冷?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造成近期大範圍氣溫偏低的最直接原因是2020年12月以來,西伯利亞高壓和東亞冬季風偏強,導致強勁的西北風帶來的強冷空氣頻繁侵襲北京及華北地區,此次出現的極端低溫天氣過程是在2020年12月28日至12月30日寒潮天氣過程造成的持續性低溫基礎上再次降溫的結果,同時大風天氣使得風寒疊加效應明顯。

是「暖冬」還是「冷冬」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 宋連春: 今年冬季持續低溫天氣的現象在歷史上看並非太極端,因為冬季還沒有結束。預計1月下旬開始氣溫會逐漸回暖並轉為較常年同期偏高,2月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的概率較大,所以目前還不能說這個冬季是近年來最冷的冬季。

宋連春介紹,從過去幾十年全國冬季平均氣溫的歷史序列來看,我國整體呈增暖趨勢,並且20世紀80年代以來,多數冬季氣溫都較常年同期偏高。在近十年以及2010年、2011年、2012年冬季都比常年同期明顯偏冷,其中最冷的是2011年冬季;2017年和2018年冬季全國平均氣溫基本接近常年同期,這兩年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都出現了較大範圍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低的特徵。近期冷空氣活動還會比較頻繁,部分地區氣溫偏低,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後期我國還會有冷空氣活動,部分地區的氣溫可能會持續偏低。但今冬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現在還不能完全下定論。

宋連春表示,在全球氣候這個非線性系統中,「全球變暖」並不會像簡單的連線題那樣,可以直接對應連到「暖冬」「冷冬」或「某次過程冷不冷」等結果。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沒有變,但是在此趨勢上會出現年際尺度上的冷暖波動,以上兩個年際尺度的外強迫信號是在全球氣候變暖這一整體趨勢背景下對氣候的一個年際變率調製,它們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但會影響個別年份的冬季氣溫出現冷暖波動。

文章來源丨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冷如冰箱冷凍層,寒潮頻繁是「假冷冬」?專家:還是全球變暖了
    中國天氣網預測三九還是會很冷,好消息是不會像二九那麼冷了。15個省會級城市氣溫創新低,太原更是第一次跌破-20℃,東北最高溫普遍在-15℃,而福建地區多地有小雪降落,江南大部最高溫在0℃左右。廣東作為祖國的南部,粵北地區氣溫為-1℃到2℃,中部地區為2-4℃,南部地區為5-9℃,可見氣溫比較寒冷。據悉,目前黃河鄂爾多斯段655千米已封凍。
  • 暖冬不靈了?權威預測:12月上旬南方持續偏冷,局地偏低3-4度
    對於很多南方人來說,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的天氣的確是非常難熬——不僅冷空氣活躍使得氣溫不斷被打壓降低,水汽和冷空氣的持續交戰還導致陰雨持續籠罩在南方多地上空,帶來了持續的陰雨溼冷天氣。從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數據上看,過去五天我國南方多地出現了嚴重的氣溫偏低,局地氣溫偏低達到4度以上。
  • 冷冬的鍋,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兄妹倆」背不背?
    為什麼反而迎來了冷冬?說到變暖和變冷的話題,總要把厄爾尼諾和拉尼娜這「兄妹倆」拉出來遛一遛。今年冷冬這個鍋,兄妹倆背不背?厄爾尼諾現象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厄爾尼諾」。厄爾尼諾這個名字,來源於西班牙語「El Nio」,是「小男孩」或「聖嬰」的意思。
  • 冷空氣持續補刀 數據顯示:電熱毯、羽絨被、保溫壺等銷量一路走俏
    來源:金融界網站雖然「60年不遇之寒冬」的預言已被闢謠,但是從近日裡冷空氣的頻頻造訪中,南北方親故們還是感受到了今年冬天滿滿的誠意——不僅新疆等地受氣溫驟降影響形成連片霧凇奇觀,就連廣東、海南等地都陸續開啟了「速凍」模式。
  • 「冬至在月初,大寒年夜交」,今冬是冷冬?老農民早有判斷
    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相信大家都會特別關心,對農民來說,如果是冷冬的話,莊稼可以很好的生長,病蟲也能凍死在農田裡,第二年莊稼能更好的生長,產量也會更多一些,迎來一年的豐收季。相反,如果是暖冬的話,小麥冬季還在生長,抗寒能力減弱,病蟲順利過冬,第二年一旦出現倒春寒,那莊稼產量降低、品質下降。
  • 冷空氣來襲誘發過敏性鼻炎
    受訪專家: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耳鼻喉中心   董玉禮教授   前一日還是短衣短褲,次日即長衣長褲,北風清勁,從12月1日開始,廣州一日之間從夏入冬,一日之內降溫10℃。預計未來數日天氣繼續溼冷,氣溫進一步下降,隨著強冷空氣到來,很多受冷空氣影響的疾病蜂擁而來。家住天平架的小董這兩天降溫,他的鼻子是最遭罪的,二十來歲的他如今已是一位有著多年鼻炎病史的患者,他說:「只有夏秋日子稍微好過點,冬春兩季經常被寒流折磨,成天跟『毒癮』發作似的噴嚏不斷、鼻涕眼淚橫流。一出門,剛到外面就連著打了20個噴嚏,鼻子塞得一塌糊塗。」
  • 今年會是暖冬嗎?
    今年會是暖冬嗎?時間輾轉,去年過年時的光景恍若隔日,又到了年末,今天就是小寒時節了,老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在三九、四九的時候是最冷的時間段了,現如今馬上就要進入這麼一段時間了,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俗語:「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你知道其中的含義嗎?今年放假回家,能過上暖冬嗎?
  • 未來10天,3股冷空氣接力來襲!氣溫又將暴跌!天氣預報
    而此後,1月10-12日,還將有冷空氣補充南下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有4~6度降溫,華北北部、東北地區有小雪;西南地區東部、江南南部和華南部分地區有弱雨雪,這麼連續三股冷空氣接力來襲,我國中東部的氣溫自然是要持續低迷。
  • 即將迎來「數九」,冷冬實錘了?老農民其實早有預測
    從今天的天氣來看,此次的強冷空氣已經進入南方地區,湖南、貴州、廣西一夜降溫超10℃,有10個省會城市的最高氣溫創新低。此次的降溫是從12月12日開始的,這也是冬季首次寒潮,山東、河南、內蒙、山西、河北等地降溫幅度超6-14℃,很多北方人表示,棉襖已經不頂用了,還是冷。經過兩天的發酵,南方地區降溫也十分明顯,浙江西北部、貴州南氣溫已在0℃水平線。
  • 冷冬來襲,羽絨服、羽絨被受寵,背後原因是...
    冷冬來襲  「臃腫笨重」的羽絨服成了年輕人的新時尚,羽絨被銷量不斷攀升......  三季度,國內外市場逐漸釋放需求信號,市場迎來向好趨勢,尤其是內需市場,關於冷冬的預期不斷炒作,助推了市場買漲心態,帶動了羽絨等原材料價格的推高,由供應鏈前端向終端推進的需求革命隨之展開。  羽絨製品熱賣的背後,究竟有何秘辛?
  • 冷冬發飆 東北虎抱團取暖
    而未來11-20天(12月24日至2021年1月2日),新疆北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地區、黃淮等地平均氣溫還是將較常年同期偏低1~3度,雲南偏高1~3度,其餘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這麼來看的話,不少地方可能要一直冷到明年!12月這麼冷,是冷冬發飆了?
  • 冷空氣來襲,你的秋褲夠厚嗎?
    冷空氣來襲,你的秋褲夠厚嗎? 隨著新一股冷空氣來襲 我國多地氣溫將創今年下半年來新低 秋褲封印即將大面積解除
  • 國產移動式地暖來襲,空調或將被淘汰?
    雖然國際通用的是陽曆,可咱們國家不管是計算生日還是節氣都會使用農曆,為了讓兩個曆法的日期不會相差太多,因此幾乎每三年都會遇到一次「寡婦年」。正所謂「寡婦年、倒春寒」,原本立春的日子依然挺冷的,還處於數九寒冬之中。今年偏偏又遭遇了「拉尼娜」,它不僅會讓很多地方出現暴雨和洪澇等災害,還會讓我們面臨冷冬。
  • 冷空氣來襲 明天陣風6-7級 這次氣溫降幾度?
    (原標題:冷空氣來襲 明天陣風6-7級 這次氣溫降幾度?)不過,數九寒天裡,怎能沒有冷空氣的侵襲根據最新預報來看新一股冷空氣正在「蓄勢待發」即將南下影響津城
  • 權威報告:「暖冬」被坐實!紡織服裝市場又要被天氣絆住腳了!
    對於冬天的預期,由「冷冬」轉為「暖冬」,這個預測變化對紡織市場的影響實則是很大的。尤其是羽絨服的銷售,若後期是暖冬,則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回顧2019-2020年的冬天,則由於暖冬效應,使得羽絨服滯銷,服裝廠積壓了較多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