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縣石湖鄉打造「三公裡就業帶」實現群眾家門口就業

2020-12-23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5月26日連雲港訊 近年來,東海縣石湖鄉把產業發展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機融合,積極主動對接優質產業項目,打造農旅融合業態,構建「三公裡就業帶」,實現群眾家門口就業創業,真正讓群眾住得下、留得住、能致富。

「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鋪就農民創業「致富路」

為了真正實現「產業富民」,石湖鄉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打造種養殖一體化基地;沿牛桃路,依託老山農業、扶貧大棚等龍頭項目,擴大果樹規模種植,打造高效設施農業基地;沿躍進河,整合國開區核心區、賀莊水庫等優勢資源,爭取移民後扶、田園綜合體、森林公園等項目,高標準整治沿線村莊環境,打造生態農業旅遊觀光產業帶。

「一帶兩基地」建設讓農戶得到的實惠是實實在在的。「建設農業展示區時,我家有12畝土地被流轉,每年可得土地補償款14000元,同時我家又從村裡租了10畝地種植青桃,每年收益七八萬元,年收入近十萬元。今年村裡建起青桃文化展廳又成立青桃專業合作社,政府搭建平臺幫助我們宣傳銷售,價格將會賣得更高,能住在『別墅』裡,在家門口創業,真是太幸福了。」尤塘村八組村民劉恆武感慨萬千。

「政企對接」開啟農民就業「直通車」

「現在家鄉的好企業是越來越多了,春節後,有很多每年都選擇外出務工的村民留了下來,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而且待遇不比外面差,據我所知,現在我們石湖村就有二十幾個人在如意情上班,每月工資5000多元。」石湖村黨總支書記孫豔會告訴筆者。

隨著縣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石湖鄉中小企業園融合,大批優質企業落戶石湖。為了切實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助民增收,石湖鄉根據各企業的用工需求,在企業用工和農民就業之間架起了有效的「橋梁」,依託勞動所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中心廣泛收集就業信息,實現了企業自主招工和農民自主就業的雙向互動,增加本鄉村民在本土企業的就業率,增加了農民的工資性收入。

「土地流轉+產業扶貧」構建農戶脫貧「硬支撐」

該鄉緊緊圍繞低收入戶勞動者的就業需求,積極創新就業扶貧模式,找準就業工作與精準扶貧的著力點,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紮實做好精準扶貧防貧工作,積極推廣「土地流轉+產業扶貧」模式,高效運營扶貧蔬菜大棚項目,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引導各村加快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生產,保證低收入群體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截至目前,該鄉積極爭取上級扶貧資金,建扶貧大棚48棟,幫助60餘戶建檔立卡戶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2萬餘元。(萬小波)

相關焦點

  • 連雲港東海縣石湖鄉:「安居」+「樂業」 打造田園鄉村
    原標題:住得下、留得住、能致富連雲港東海縣石湖鄉:「安居」+「樂業」 打造田園鄉村整個村莊被桃林環抱,正值桃花開時,香氣芬芳馥鬱,猶如走進「桃花源」;村中建起農民新居,小樓三層,道路平整,清潔整齊、靜謐安詳;村前一座如蘇州園林般精緻卻充滿鄉土氣息的農民公園
  • 九龍坡:幫助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民安華福創業苗圃近年來,九龍坡區把就業擺在「六穩」「六保」之首,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探索出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家門口」就業創業成功之路。截至今年11月底,該區13個鎮街均因地制宜開展了「家門口」就業創業工作,帶動4.12萬人就業創業。「家門口」就業,為何興起?
  • 東海縣石湖鄉:「有事好商量」 用集體智慧辦好集體的事
    ……10月12日一大早,東海縣石湖鄉尤塘村協商議事室座無虛席,一場村民協商議事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協商議事小會議 解決高鐵大問題「高鐵建設是大事情,我們全村人都支持,但是現在高鐵綠化帶建設產生的垃圾臨時堆放在農田地頭,眼看就要秋收,能不能讓施工單位及時清理?」「高鐵信號基站要在我家農田佔據一小塊地方,佔地補助什麼時候能發給我?」12月16日上午,東海縣石湖鄉「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裡,一場圍繞高鐵與農民的議事會正在熱烈進行中。
  • 東海縣石湖鄉:多措並舉切實提升人大履職效能
    中國江蘇網12月10日連雲港訊 今年以來,是東海縣石湖鄉人大高度重視代表工作,不斷拓寬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推動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把履職平臺聯繫選民和群眾的基本功能發揮好,提高代表履職實效,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 東海縣石湖鄉人大:用豐碩的成績收好尾、開好頭
    中國江蘇網12月17日連雲港訊 東海縣石湖鄉人大在疫情「大考」中,化「危」為「機」,全面打造「兩個機關」,進一步規範基礎建設,密切聯繫群眾,增強監督實效,為推動高質發展,後發先至貢獻了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提檔軟硬體設施,高標準加強陣地建設。
  • 依安:製衣廠開到鄉鎮 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
    三興鎮金華製衣廠是三興鎮在縣工商聯幫助下,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帶貧增收項目,經過前期培訓,到目前只有一個月時間,工人們就可以上崗操作,開始進行服裝生產。這個製衣廠的建設,有效地解決了疫情下群眾就業難的問題,使許多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培訓進行一個多月了,今天我是給大家發工資來了,咱們到這個新廠房來正好是一個月,這是第一個月給工人發工資,工資一千多以上,最低是五百多,後續來的學員經過培訓隨時可以上機臺。目前訂單都是外貿貨,訂單特別大,棉服、滑雪褲的訂單都是上萬件籤單,確保工人長年有活幹。」
  • 安徽省金寨縣抓招商促就業帶脫貧成效明顯
    近年來,該縣始終堅持「招商興縣」戰略不動搖,突出新能源、大健康、電子信息、精密製造等主導產業,舉全縣之力大招商促就業帶脫貧,取得了明顯成效。招商引資工作自2014年以來連續6年位居全市先進位次,其中2019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資突出貢獻縣區」。一、搭建平臺,打造招商窪地,最大限度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
  • 貴州威寧100萬畝蔬菜地帶來35億元產值 千名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
    2019年,威寧蔬菜種植面積達100萬畝,年總產量300萬噸,年產值35億元,冷涼蔬菜種植已經成為高原群眾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千名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9月17日,記者走進貴州省畢節市威寧五裡崗易地蔬菜產業扶貧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群忙碌的身影,拔起、去葉、裝車……菜農們動作嫻熟,正忙著採收白蘿蔔。「我在這裡1個月能收入3000多元。」
  • 東海縣石湖鄉尤塘村:「有事好商量」共建美麗新家園
    中國江蘇網訊 東海縣石湖鄉尤塘村「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設立以來,不斷建立健全協商議事制度,堅持以黨建創新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堅持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吸引多方力量參與,在協商議事中建言獻策和凝聚共識,在新時代農村建設過程中譜寫了一曲文明和諧之曲。
  • 家門口就業是什麼感受?象州縣大佃村村戶這麼說
    他口中的家門口企業就是就在距離村子不到3公裡三江口森林工業城。採訪潘德海。 張雲河攝在大佃村,像潘炳建、潘德海一樣返鄉務工的村民還有100多人。在以前,大佃村沒有工業產業,大家都是在幾畝地裡找生活,收入極不穩定,很多村民不得不離家外出務工。
  • 【決勝2020】寧夏西吉:蔬菜棚裡就業,家門口脫貧
    至此,寧夏9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日前,記者跟隨「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西吉,記錄這裡的脫貧故事。  迎來降雪天氣的西吉氣溫驟降,路上寒風嗖嗖,遠處的山坡被白雪覆蓋。在西吉向豐現代循環農業園區冷涼蔬菜基地大棚內,卻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嫩綠的西芹長勢旺盛,馬虎蘭與工友們正在熟練地採摘。
  • 慈谿四點施力全力保障大學生就業
    為積極應對「史上最難就業季」,助力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保質保量完成穩就業重點工作,慈谿市人力社保局找準四個「施力點」出實招、出狠招、出新招,穩穩推進大學生就業幫扶工程,層層築牢就業民生之基。一是找準切入點。
  • 廣陽鎮穩產業保貧困戶就業
    河南方城訊(段守毅 餘海濤)在實施到戶增收、金融產業帶貧、光榮社、光伏、扶貧車間(基地)、公益崗位等產業就業措施的基礎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積極探索如何增強群眾「造血」功能,讓產業良性發展,持續帶動群眾致富。
  • 汶川縣非遺傳承人林福美:為搬遷婦女搭建家門口的就業平臺
    2016年綿虒鎮草坡片區群眾整體搬遷至水磨鎮郭家壩吉祥社區。如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增收致富,如何突破人多地少的瓶頸,解決群眾居家就業難題,在當地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林福美積極奔走,為搬遷婦女搭建了家門口的就業平臺。
  • 樓上安居、樓下就業!府谷縣「社區工廠」讓易地搬遷群眾家門口致富
    現在的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有了工作,還能就近照顧家人,真正實現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的新生活。 近年來,府谷縣不斷擴大就業扶貧渠道,加快發展社區工廠,為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搭建了就業平臺,解決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的問題,實現他們的就業夢。
  • 創新機制鋪開就業「綠色大通道」
    組織外出務工臨滄市著力把勞務輸出作為保障民生的基礎性工程落地落細,織密東西「就業+產業」網絡,搭建就業幫扶平臺,通過扶貧車間和農民合作社產業帶動、畢業生返鄉創業帶動、鄉村公共服務崗位安置等方式,不斷創新就業機制,有效開通「綠色就業大通道」。
  • 臨潁:這個村有一家服裝代加工廠,4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在臨潁縣窩城鎮邢莊村,有一家服裝代加工廠,帶動了周邊4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其中7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增收。家住邢莊村的脫貧戶張改芳也是老員工了,之前主要在家帶孩子、做家務,沒有外出務工,比較清閒。剛入廠,作為一名新手她從零開始,在操作臺上先學習縫紉一些簡單的邊料,熟練之後開始剪裁、配件、拼接直到完成整件服裝製作。現在,她已成為車間技能能手,月平均收入2000元以上,2018年實現脫貧。
  • 長春市綠園區就業服務局以信息化手段實現「防控疫情」和「就業...
    構建「全程網辦」新載體 先後為轄區10個鎮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所工作人員註冊「吉林省智慧人社」系統帳號22個,並賦予相應權限,在全市率先全面應用「吉林省就業信息管理」系統;採取「老帶新」等方式提升經辦人員線上經辦業務能力;發動基層工作人員反覆加強對「吉林省智慧人社網上辦事大廳」「吉林就業信息管理系統」等「網辦」系統的宣傳推廣,確保勞動用工信息備案
  • 東海縣石湖鄉從速從快徹查徹清公共空間治理出重拳
    中國江蘇網5月4日連雲港訊 為了紮實推進公共空間治理,提升農村社會治理水平,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東海縣石湖鄉堅持公平公正、合情合理、依法依規、從速從快、徹查徹清的工作方針,平穩有序推進公共空間專項整治工作,力爭實現把資產收回,把人心收回,讓村集體增收、村莊環境改善、基層政權鞏固,
  • 安慶大橋街:就業扶貧讓人民安居樂業——安徽安徽金融網
    來源:安徽財經網安慶市宜秀區大橋街道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把就業作為根本之策,積極鼓勵貧困群眾自主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開設「扶貧車間」,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讓他們憑藉自己的勞動改善生活,實現脫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