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和杜十娘都是小說中的藝術形象。瑪格麗特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長篇小說《茶花女》中的主人公。杜十娘是我國明代作家馮夢龍所著《警世通言》當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裡面的女主人公。
雖然小說當中的瑪格麗特和杜十娘生活在不同的時空裡,但是卻有著相似的悲劇命運和生活遭遇。本文試著分析一下這兩位美麗、聰慧的女性所遭受的悲劇命運有哪些異同。
相似點
一、同是天涯淪落人
瑪格麗特生活在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國,杜十娘生活在16世紀末封建主義社會的中國明朝。雖然隔著時空,但是她們都有著相似的遭遇,經歷著相同的不幸。
瑪格麗特本來是一個淳樸、天真的鄉下姑娘,但是為生活所迫,她來到巴黎,成了一名高級妓女。雖然,每天錦衣玉食,有無數權貴追捧,可是,瑪格麗特仍然只是有錢男人的玩物。
杜十娘也是一個苦命人。她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把她賣到了青樓。在妓院裡面,鴇母為了把她買個好價錢,叫人教會了杜十娘很多本領。但是,會琴棋書畫、吹拉彈唱又如何,為了生存,杜十娘還是得出賣色相、出賣尊嚴。
從這一點上來說,杜十娘和瑪格麗特是極其相似的,她們都是被生活逼上絕路的可憐女子。
二、同樣追求愛情,也都為情所傷
杜十娘渴望離開青樓,渴望擺脫沒有尊嚴、任人玩弄的生活。她把希望寄托在一個叫李甲的富家子弟的身上。然而,當她用盡計謀,拼盡全力和李甲離開了青樓,打算和愛人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所託非人。李甲竟然背信棄義,將她賣給了別人。杜十娘被李甲的背叛傷的體無完膚。
每當讀到杜十娘怒罵孫富,痛斥李甲,然後抱著百寶箱跳入滾滾江水的時候,就能夠體會到她那種萬念俱灰的感受。
和杜十娘相比,瑪格麗特受的情傷更是讓人心疼。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真心相愛。為了能夠和阿爾芒結婚,瑪格麗特決定告別從前的生活,打算和愛人隱居到鄉下去。可是,阿爾芒的父親找到瑪格麗特,他告訴瑪格麗特,如果她執意要和阿爾芒結婚,那麼,阿爾芒的妹妹就會嫁不出去;而阿爾芒的前途和阿爾芒整個家族的名譽也會受到影響。
阿爾芒的父親反覆懇求瑪格麗特,請她離開阿爾芒。善良的瑪格麗特為了深愛的人不被人瞧不起,為了「小姑子」能有美好的姻緣,最終犧牲了自己的愛情。
為了讓阿爾芒死心,瑪格麗特裝作不再愛他,故意又像以前那樣過起了紙醉金迷的生活。阿爾芒最終失望的離開了瑪格麗特。
瑪格麗特和杜十娘一樣,都是在感情上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她們都生活在汙泥之中,卻都渴望著純潔的感情。為了愛情她們勇敢地抗爭,最後卻都遍體鱗傷。
三、同樣結局悲慘
瑪格麗特為了兌現對阿爾芒父親的承諾,故意放縱自己,肆意糟蹋身體,還忍受著阿爾芒的誤解。最後,她在疾病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下,悲慘的死去了。
杜十娘為了和李甲結成夫妻不惜和鴇母鬧翻,卻被李甲轉手賣給了孫富。絕望、傷心、憤怒的杜十娘抱著裝滿奇珍異寶的小箱子投江自盡。
兩個如花朵般美麗的女子都沒能得到一個好的結局。表面上看,她們都是因為愛情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其實,她們的死都是所處的環境和社會制度造成的。
不同點
一、瑪格麗特有人身自由,杜十娘沒有
瑪格麗特生活在生活在 19 世紀中期的法國,雖然她被迫成為資產階級的玩物,但是她享有人身自由。如果她不想繼續成為別人的玩物可以隨時離開。瑪格麗特還有一個杜十娘沒有的權利,就是對「情人」可以挑挑揀揀,不是誰都能做她的情人。想成為那個人的情婦是瑪格麗特的自由,別人不能強迫她。
其實,這並不是出於對瑪格麗特的尊重,這只是上流社會的一個遊戲玩法罷了。他們把瑪格麗特打造成一個高級交際花,然後再爭相來取悅她,讓她自己選擇與誰交往。說穿了,這也不過是權貴們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使遊戲更加有趣而已。
杜十娘是屬於16世紀末的中國的,那時候還是封建時代,她是被賣給青樓的。杜十娘整個人都是屬於妓院老闆的,她對自己的身體沒有所有權。不管她同意與否,鴇母都會強迫她出賣自己的身體,給主人掙錢。如果杜十娘想要離開,那她就必須經過老闆的同意,並且要支付一大筆錢,給自己贖身。否則,她一輩子也別想離開。
所以,瑪格麗特和杜十娘身體的所有權上是有區別的:瑪格麗特的人身自由度大一些,她可以自己決定賣不賣和賣給誰的問題,而杜十娘沒這個權力。
看起來,好像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瑪格麗特比封建制度壓迫下的杜十娘更幸運一些。不過,本質上差別並不大。資本主義制度不會再赤裸裸的限制瑪格麗特們的人身自由,但是它可以通過貧窮、飢餓來使窮人就範。
二、瑪格麗特和杜十娘性格完全不同
瑪格麗特原來是一個貧窮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以後,她沒能抵抗住各種誘惑,為了享受奢華的生活,甘願變成了富人們的玩具。但是,不管怎樣,她心底的善良是沒有改變的。
溫柔、善良的瑪格麗特,在阿爾芒父親的懇求下,心甘情願地犧牲了自己的愛情。因為她不想讓老人家難過,不想看到阿爾芒被別人恥笑,也不希望阿爾芒的妹妹受到傷害。瑪格麗特的善良和犧牲精神使她失去了自己的愛情、婚姻和生命。
杜十娘和瑪格麗特的性格不一樣。如果說,瑪格麗特柔情似水,那麼,杜十娘就是熱情的火焰。杜十娘是火爆的,她勇敢、堅定,極具反抗精神。對李甲,她悲痛地斥責;對孫富,她憤怒地大罵。杜十娘做人爽利透徹,做事果斷決絕,叫人佩服。杜十娘的反抗精神使她成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一個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
三、瑪格麗特和杜十娘對待愛情的態度不同
瑪格麗特和杜十娘的愛情觀不同。雖然杜十娘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中國明代,但是她的愛情觀是很超前的。我們從文中可以發現,杜十娘要嫁給李甲,並不僅僅是要利用李甲離開青樓。如果是那樣的話,她隨便找一個願意替她贖身的人嫁了就可以了。
杜十娘在青樓多年,閱人無數。她看上李甲不是因為他是富家子弟,肯為她花錢。這些年,杜十娘自己的積蓄也不少了,她缺的不是錢。杜十娘是看上了李甲的「忠厚志誠」,於是「有心向他」。
從前沒有結識李甲的時候,杜十娘家門庭若市,無數王孫公子為了她「情迷意蕩,破家蕩產而不惜」。自從與李甲交好,杜十娘就不再理會那些客人了。甚至別的富家巨室,聞名上門,求一見而不可得」。
杜十娘對李甲的愛是真誠的、專一的,她也同樣希望得到李甲的真愛。可惜,聰明如杜十娘,還是看錯了人。當她知道李甲被孫富蠱惑,將她以千金之資賣給了孫富以後,憤怒的大罵孫富、痛斥李甲。她把多年積攢的寶貝一件件的丟入滔滔江水之中,這一刻她該有多絕望。最後,萬念俱灰的她抱著百寶箱縱身一跳,跳入了江水之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說,杜十娘對李甲隱瞞了百寶箱這件事,說明她藏心眼兒,不是真心對待李甲。我覺得這恰恰是杜十娘重視她和李甲的這段感情的證據,也是她先進愛情觀的一個體現。杜十娘不願意李甲因為自己的錢財而和自己在一起,她追求的是平等、自由的愛情。在感情的世界裡,她要的是平等和尊重。
結果,李甲讓她失望了。當發現自己的愛情成了笑話,自己被愛人賣了的時候,剛烈的杜十娘開始了她最激烈的反抗。她寧願死也不願意再和這個骯髒的世界妥協。
瑪格麗特在愛情上比杜十娘幸運,因為她愛的人也深深地愛著她。最初,瑪格麗特在燈紅酒綠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一直處於醉生夢死的狀態。阿爾芒的出現像一縷清風喚醒了瑪格麗特沉睡的心。她幾乎瘋狂地愛上了阿爾芒。為了阿爾芒,她願意做任何事,甚至為了他的名譽可以假裝不再愛他。
瑪格麗特是虔誠的教徒,她的隱忍和犧牲大概都和她的信仰有關。她的愛情有兩情相悅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更像是一種單方面的犧牲。為了阿爾芒和他的家人,瑪格麗特違心的又回到了聲色場中,故意糟踐自己,冷落阿爾芒。終於,在心力交瘁的情況下,在阿爾芒的誤解下,瑪格麗特離開了人世。她用自己的死成全了阿爾芒和他的家人。
杜十娘的心中的愛情是平等、是自由、是尊重;瑪格麗特理解的愛情是奉獻、是犧牲、是只要你好。她們兩個人對愛情的解讀是不同的。
結語
杜十娘和瑪格麗特是世界文化長廊當中兩個令人矚目的女性形象,她們的遭遇和結局令無數的讀者感到難過和惋惜。她們為了追求美好生活所體現的抗爭精神,以及成全他人犧牲自我的精神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成為後世女性追求愛情、渴望獨立、希望與男性獲得平等權利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