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分析茶花女和杜十娘悲劇命運的異同

2020-12-26 餘墨齋筆記

瑪格麗特和杜十娘都是小說中的藝術形象。瑪格麗特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長篇小說《茶花女》中的主人公。杜十娘是我國明代作家馮夢龍所著《警世通言》當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裡面的女主人公。

雖然小說當中的瑪格麗特和杜十娘生活在不同的時空裡,但是卻有著相似的悲劇命運和生活遭遇。本文試著分析一下這兩位美麗、聰慧的女性所遭受的悲劇命運有哪些異同。

相似點

一、同是天涯淪落人

瑪格麗特生活在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國,杜十娘生活在16世紀末封建主義社會的中國明朝。雖然隔著時空,但是她們都有著相似的遭遇,經歷著相同的不幸。

瑪格麗特本來是一個淳樸、天真的鄉下姑娘,但是為生活所迫,她來到巴黎,成了一名高級妓女。雖然,每天錦衣玉食,有無數權貴追捧,可是,瑪格麗特仍然只是有錢男人的玩物。

杜十娘也是一個苦命人。她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把她賣到了青樓。在妓院裡面,鴇母為了把她買個好價錢,叫人教會了杜十娘很多本領。但是,會琴棋書畫、吹拉彈唱又如何,為了生存,杜十娘還是得出賣色相、出賣尊嚴。

從這一點上來說,杜十娘和瑪格麗特是極其相似的,她們都是被生活逼上絕路的可憐女子。

二、同樣追求愛情,也都為情所傷

杜十娘渴望離開青樓,渴望擺脫沒有尊嚴、任人玩弄的生活。她把希望寄托在一個叫李甲的富家子弟的身上。然而,當她用盡計謀,拼盡全力和李甲離開了青樓,打算和愛人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所託非人。李甲竟然背信棄義,將她賣給了別人。杜十娘被李甲的背叛傷的體無完膚。

每當讀到杜十娘怒罵孫富,痛斥李甲,然後抱著百寶箱跳入滾滾江水的時候,就能夠體會到她那種萬念俱灰的感受。

和杜十娘相比,瑪格麗特受的情傷更是讓人心疼。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真心相愛。為了能夠和阿爾芒結婚,瑪格麗特決定告別從前的生活,打算和愛人隱居到鄉下去。可是,阿爾芒的父親找到瑪格麗特,他告訴瑪格麗特,如果她執意要和阿爾芒結婚,那麼,阿爾芒的妹妹就會嫁不出去;而阿爾芒的前途和阿爾芒整個家族的名譽也會受到影響。

阿爾芒的父親反覆懇求瑪格麗特,請她離開阿爾芒。善良的瑪格麗特為了深愛的人不被人瞧不起,為了「小姑子」能有美好的姻緣,最終犧牲了自己的愛情。

為了讓阿爾芒死心,瑪格麗特裝作不再愛他,故意又像以前那樣過起了紙醉金迷的生活。阿爾芒最終失望的離開了瑪格麗特。

瑪格麗特和杜十娘一樣,都是在感情上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她們都生活在汙泥之中,卻都渴望著純潔的感情。為了愛情她們勇敢地抗爭,最後卻都遍體鱗傷。

三、同樣結局悲慘

瑪格麗特為了兌現對阿爾芒父親的承諾,故意放縱自己,肆意糟蹋身體,還忍受著阿爾芒的誤解。最後,她在疾病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下,悲慘的死去了。

杜十娘為了和李甲結成夫妻不惜和鴇母鬧翻,卻被李甲轉手賣給了孫富。絕望、傷心、憤怒的杜十娘抱著裝滿奇珍異寶的小箱子投江自盡。

兩個如花朵般美麗的女子都沒能得到一個好的結局。表面上看,她們都是因為愛情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其實,她們的死都是所處的環境和社會制度造成的。

不同點

一、瑪格麗特有人身自由,杜十娘沒有

瑪格麗特生活在生活在 19 世紀中期的法國,雖然她被迫成為資產階級的玩物,但是她享有人身自由。如果她不想繼續成為別人的玩物可以隨時離開。瑪格麗特還有一個杜十娘沒有的權利,就是對「情人」可以挑挑揀揀,不是誰都能做她的情人。想成為那個人的情婦是瑪格麗特的自由,別人不能強迫她。

其實,這並不是出於對瑪格麗特的尊重,這只是上流社會的一個遊戲玩法罷了。他們把瑪格麗特打造成一個高級交際花,然後再爭相來取悅她,讓她自己選擇與誰交往。說穿了,這也不過是權貴們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使遊戲更加有趣而已。

杜十娘是屬於16世紀末的中國的,那時候還是封建時代,她是被賣給青樓的。杜十娘整個人都是屬於妓院老闆的,她對自己的身體沒有所有權。不管她同意與否,鴇母都會強迫她出賣自己的身體,給主人掙錢。如果杜十娘想要離開,那她就必須經過老闆的同意,並且要支付一大筆錢,給自己贖身。否則,她一輩子也別想離開。

所以,瑪格麗特和杜十娘身體的所有權上是有區別的:瑪格麗特的人身自由度大一些,她可以自己決定賣不賣和賣給誰的問題,而杜十娘沒這個權力。

看起來,好像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瑪格麗特比封建制度壓迫下的杜十娘更幸運一些。不過,本質上差別並不大。資本主義制度不會再赤裸裸的限制瑪格麗特們的人身自由,但是它可以通過貧窮、飢餓來使窮人就範。

二、瑪格麗特和杜十娘性格完全不同

瑪格麗特原來是一個貧窮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以後,她沒能抵抗住各種誘惑,為了享受奢華的生活,甘願變成了富人們的玩具。但是,不管怎樣,她心底的善良是沒有改變的。

溫柔、善良的瑪格麗特,在阿爾芒父親的懇求下,心甘情願地犧牲了自己的愛情。因為她不想讓老人家難過,不想看到阿爾芒被別人恥笑,也不希望阿爾芒的妹妹受到傷害。瑪格麗特的善良和犧牲精神使她失去了自己的愛情、婚姻和生命。

杜十娘和瑪格麗特的性格不一樣。如果說,瑪格麗特柔情似水,那麼,杜十娘就是熱情的火焰。杜十娘是火爆的,她勇敢、堅定,極具反抗精神。對李甲,她悲痛地斥責;對孫富,她憤怒地大罵。杜十娘做人爽利透徹,做事果斷決絕,叫人佩服。杜十娘的反抗精神使她成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一個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

三、瑪格麗特和杜十娘對待愛情的態度不同

瑪格麗特和杜十娘的愛情觀不同。雖然杜十娘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中國明代,但是她的愛情觀是很超前的。我們從文中可以發現,杜十娘要嫁給李甲,並不僅僅是要利用李甲離開青樓。如果是那樣的話,她隨便找一個願意替她贖身的人嫁了就可以了。

杜十娘在青樓多年,閱人無數。她看上李甲不是因為他是富家子弟,肯為她花錢。這些年,杜十娘自己的積蓄也不少了,她缺的不是錢。杜十娘是看上了李甲的「忠厚志誠」,於是「有心向他」。

從前沒有結識李甲的時候,杜十娘家門庭若市,無數王孫公子為了她「情迷意蕩,破家蕩產而不惜」。自從與李甲交好,杜十娘就不再理會那些客人了。甚至別的富家巨室,聞名上門,求一見而不可得」。

杜十娘對李甲的愛是真誠的、專一的,她也同樣希望得到李甲的真愛。可惜,聰明如杜十娘,還是看錯了人。當她知道李甲被孫富蠱惑,將她以千金之資賣給了孫富以後,憤怒的大罵孫富、痛斥李甲。她把多年積攢的寶貝一件件的丟入滔滔江水之中,這一刻她該有多絕望。最後,萬念俱灰的她抱著百寶箱縱身一跳,跳入了江水之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說,杜十娘對李甲隱瞞了百寶箱這件事,說明她藏心眼兒,不是真心對待李甲。我覺得這恰恰是杜十娘重視她和李甲的這段感情的證據,也是她先進愛情觀的一個體現。杜十娘不願意李甲因為自己的錢財而和自己在一起,她追求的是平等、自由的愛情。在感情的世界裡,她要的是平等和尊重。

結果,李甲讓她失望了。當發現自己的愛情成了笑話,自己被愛人賣了的時候,剛烈的杜十娘開始了她最激烈的反抗。她寧願死也不願意再和這個骯髒的世界妥協。

瑪格麗特在愛情上比杜十娘幸運,因為她愛的人也深深地愛著她。最初,瑪格麗特在燈紅酒綠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一直處於醉生夢死的狀態。阿爾芒的出現像一縷清風喚醒了瑪格麗特沉睡的心。她幾乎瘋狂地愛上了阿爾芒。為了阿爾芒,她願意做任何事,甚至為了他的名譽可以假裝不再愛他。

瑪格麗特是虔誠的教徒,她的隱忍和犧牲大概都和她的信仰有關。她的愛情有兩情相悅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更像是一種單方面的犧牲。為了阿爾芒和他的家人,瑪格麗特違心的又回到了聲色場中,故意糟踐自己,冷落阿爾芒。終於,在心力交瘁的情況下,在阿爾芒的誤解下,瑪格麗特離開了人世。她用自己的死成全了阿爾芒和他的家人。

杜十娘的心中的愛情是平等、是自由、是尊重;瑪格麗特理解的愛情是奉獻、是犧牲、是只要你好。她們兩個人對愛情的解讀是不同的。

結語

杜十娘和瑪格麗特是世界文化長廊當中兩個令人矚目的女性形象,她們的遭遇和結局令無數的讀者感到難過和惋惜。她們為了追求美好生活所體現的抗爭精神,以及成全他人犧牲自我的精神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成為後世女性追求愛情、渴望獨立、希望與男性獲得平等權利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曾經的經典歌曲《杜十娘》!你還記得嗎?
    《杜十娘》作詞:凌飛作曲:凌飛孤燈夜下我獨自一人坐船艙船艙裡有我杜十娘在等著我的郎後面翻唱比較出名的有女歌手卓依婷、潘虹等。卓依婷這首歌的創作背景來源於馮夢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講述的是女主人公杜十娘,曾為青樓女子,深受壓迫卻堅貞不屈,為擺脫逆境而頑強掙扎。
  • 怒沉百寶箱中——杜十娘的歷史人物與原型出處
    而李甲生性懦弱、自私、膽小怕事,但經常留戀於煙花柳巷之地,和杜十娘相識;雖然也對杜十娘真心愛戀,但又屈從於社會,家庭的禮教觀念思想,再加上孫富的挑唆離間,他最終出賣了杜十娘,釀成了杜十娘怒沉寶箱投江自盡的悲劇。
  •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寧要無價寶,不嫁薄情郎
    李公子帶著老父親的期許和眾親友的期盼攜帶著不菲的銀兩來做太學生,學沒上明白倒是男女之事悟了個通透,一見杜十娘就鬼迷心竅的將前程拋之腦後,一邊惦記著老父親是不是發現是不是會責罰,內心無比愧疚,一邊又沉溺溫柔鄉捨不得出來,估摸著李甲自己也享受這種刺激感,就像上課時偷看的課外書,因提心弔膽的反而故事格外有趣。
  • 《花魁杜十娘》人是一種自討苦吃的動物
    最近幾年我開始害怕結交朋友,也害怕和故友聯繫,因為我害怕自己犯的錯總被「好心人」歸罪於別人。所有人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不是所有人的路徑都是對的,所以所有的結果我只能自己承擔。自討苦吃這件事,這些年我還真的是貫徹的一絲不苟。說起杜十娘的故事,上學的時候聽過學過,無非是對男人的唾罵、女人的憐憫、寶箱的惋惜。
  • 菲兒《杜十娘》經典老歌好聽
    菲兒《杜十娘》經典老歌好聽 2020-12-01 00:00
  • 一代花魁終落幕,因遇渣男誤終生——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有感
    你是否和我一樣曾經遇到過渣男?昨天觀看了上映於1939年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以及2003年的《花魁杜十娘》這兩部經典作品,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生動地為我們展現、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而又命運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其中特別使我動容的是花魁杜十娘與懦弱書生李甲之間的感情恩怨以及結尾十娘抱箱跳河的場景。
  •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悲劇根源:看男人眼光不行,還犯了兩個致命錯誤
    有一天跟同鄉柳遇春去教坊司玩,遇到一位聲妓,姓杜名媺,排行第十,院中都稱杜十娘。這一遇,徹底改變了二人的人生軌跡,流傳了一出千古絕唱。真如電影《旺角黑夜》所言:有緣就會相聚,尤其是孽緣。杜十娘生得:渾身雅豔,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
  • 三旺改編《杜十娘》主人公,神豪家族三寞中招獻玫瑰表白
    眾所周知,神豪家族成員神豪三寞,一直以來對三旺寵愛有加,守護其左右並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勵。三旺改編《杜十娘》主人公,神豪家族三寞中招獻玫瑰表白。今天晚上,三旺一經上線直播,神豪三寞也是第一時間趕到直播間,邊聽歌邊送禮物打榜支持,長久的相伴與相處,讓三旺在獻唱《杜十娘》時,情不自禁的即興發揮,當場改編歌曲,將歌曲主人公改為三寞與三旺,深情款款之下,守護三寞無故中招,急忙送上99朵玫瑰花大隊,此時此景,非常應景,不僅迎來滿屏@三寞感謝,更讓三旺演繹的含情脈脈。
  • 讀《茶花女》:一場和愛情無關的故事
    茶花女,是一位美麗、可愛又值得同情的女性。雖然她的故事發生在法國,但是作者對那種壓抑人生、摧殘愛情的虛偽而又殘酷的道德觀念深惡痛絕。在不同的國家,在我們的身邊,類似茶花女這樣交際花式的女人有很多,而一個身上具有善良美德的交際花,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憂慮。
  • 「悲劇女皇」潘虹:24歲結婚,32歲離婚的獨身女子,今成命運寵兒
    「悲劇女皇」潘虹與生俱來的氣質有很多人稱潘虹為「悲劇女皇」,因為她天生就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憂鬱眼神,似乎時刻都在訴說著自己的哀怨。當然從《潘紅獨語》中我們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潘紅「輕描淡寫」的悲慘經歷。然而這並不是潘虹獲得「悲劇明星」名號的作品,要說潘虹影視事業的轉折點,就不得不提到她出演的《杜十娘》,在影片當中,潘虹飾演的是一位淪落風塵卻出淤泥而不染的青樓女子,而潘虹也一舉奪得了第四屆小百花獎最佳女主角以及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從此之後她也開創了一系列悲劇人物的演藝道路。
  • 一曲《茶花女》,曼殊何處覓知音
    那麼《茶花女》對蘇曼殊小說的影響到底體現在哪些地方?這部被稱之為外國《紅樓夢》的小說與蘇曼殊的性情到底有何契合,當這種全新的小說形式遇見「以情求道」的情僧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我們以小仲馬著、林紓等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商務印書館,1981年)和小仲馬著、鄭克魯譯的《茶花女》(譯林出版社,2017年版)為研究對象。  (1)書信體的引用。
  • 茶花女 心碎的不止小仲馬
    愛情:從她的睛裡流出了無聲的眼淚……        威爾第作為19世紀創意的藝術家活躍的時間很長,長達56年藝術生命,長壽而多產。20世紀現代畫派的畢卡索才可以與之相比。當年,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在觀賞這部小仲馬著名小說為劇本的戲劇《茶花女》後,很顯然,頭簪茶花的瑪格麗特身世命運把他撼動了,他立即邀請劇作家修改劇本,茶花女瑪格麗特改名為薇奧萊塔,阿爾芒變身為阿爾弗萊德,並以短短6周時間譜曲完成,很顯然是由於他有相似的經歷,所見皆花,所思唯月,融入對茶花女的同情,譜寫成歌劇傑作。《茶花女》相比威爾第其他歌劇作品,是比較本土化的一個,而且不涉及歷史。歌劇看什麼?
  • 小仲馬:情感和現實衝擊下的《茶花女》
    才產生出真正的傑作——《茶花女》1842 年,18歲的小仲馬正意氣風發這一年他結識了著名的交際花——瑪麗如同《茶花女》中的瑪格麗特一樣瑪麗喜愛茶花和奢侈的生活,患有肺病小仲馬拜訪了瑪麗並表達了愛慕之情兩人迅速地墜入了愛河可瑪麗生活奢靡無度
  • 《茶花女》:她是明豔美麗的交際花,卻為追求真愛耗盡一生
    年少時讀《茶花女》,只看到愛情的濃烈與激情,那些愛光芒四射,蔓延在巴黎的街頭,承載著法國浪漫主義氣息撲面而來,就算故事是悲劇,也能讓人感到無盡的甜蜜。[法] 小仲馬 / 上海譯文出版社愛情承受著時代鴻溝不可避免的輿論與責任,又帶著跨越階級差距的無盡勇氣與甘願犧牲,一場註定的悲劇,就在追逐,相愛,分離中,隨風而逝。
  • 小學語文考試常考題型:如何比較句子的異同?
    在小學中高階段,考試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題型:比較句子的異同。這樣的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於句子表達效果的認知。遇到這樣的題目,我們千萬不要慌,試一試下面這個方法,基本上迎刃而解了。因為是比較異同,所以我們要從兩方面回答這個問題。即相同點和不同點。第一步,相同點:找出兩句話的共同點,即它們中心意思的相同之處。
  • 小仲馬:作家兒子的成長史和《茶花女》的寫作經歷
    直到他認識了當時的法國名妓瑪麗·杜普萊西,經歷了一段來自情感和現實的衝擊,才產生出真正的傑作——《茶花女》1842 年,18歲的小仲馬正意氣風發,這一年他結識了著名的交際花——瑪麗。如同《茶花女》中的瑪格麗特一樣,瑪麗喜愛茶花和奢侈的生活,患有肺病。
  • 寒假社會實踐「四個一」工程 | 精讀經典好書《茶花女》
    她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所以人稱「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治療時,療養院裡有位貴族小姐,身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晚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親裘拉第公爵在偶然發現瑪格麗特很像他女兒,便收她做了乾女兒。一天晚上10點多鐘,瑪格麗特回來後,一群客人來訪。鄰居普律當絲帶來兩個青年,其中一個是稅務局長迪瓦爾先生的兒子阿爾芒,他瘋狂地愛著茶花女。
  • 《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武漢大學法語系任系主任併兼法國問題研究所所長,1987年調至上海師範大學工作,任博士生導師,還是上海師大中文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並任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比較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和上海翻譯家學會副會長,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一級文化交流勳章」。鄭克魯是在翻譯、教學和研究三大領域同時取得不凡成就的為數不多的翻譯家之一。
  • 一個不懂外文的文盲翻譯了《茶花女》,還被稱為翻譯界權威人物
    林紓每次都是聽商客們講著在路上聽到的外國故事,經過自己的整合和研究,把故事的原型弄清楚之後,晚上就充分發揮他的特長,開始孜孜不倦地翻譯,林紓能夠在一個小時裡面翻譯出千字,這樣的速度可謂是讓人望塵莫及。《茶花女》這本書可謂是聞名遐邇,這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筆下的一個浪漫的愛情悲劇。
  • ——讀世界名著《茶花女》有感
    「那些在這個女人的神女生涯上搞過投機買賣的人,那些在她身上發過大財的人,那些在她彌留之際拿著貼了印花的借據來和她糾纏不休的人,還有在她死後就來收取他們冠冕堂皇的帳款和卑微可恥的高額利息的人,所有那些人可全都是正人君子哪!」「難怪古人說,商人和盜賊信的是同一個上帝,說的何其正確」。沒有過多的筆墨,只有這些一連串的發問,把這些「正人君子」的形象擺在我們面前,任讀者評說。「偽道德」下的劊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