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協調性子宮收縮過強
臨床表現及診斷
子宮收縮的節律性、對稱性和極性均正常,僅子宮收縮力過強、過頻(10分鐘內宮縮≥5次),宮腔壓力≥60mmHg。宮口擴張速度≥5cm/h(初產婦)或10cm/h(經產婦),產道無阻力,分娩在短時間內結束,總產程<3小時結束分娩,稱為急產( precipitous labor),以經產婦多見。若存在產道梗阻或瘢痕子宮,宮縮過強時可能出現病理縮復環(pathologicretractionring),甚至發生子宮破裂。
對母兒影響
1.對產婦的影響 宮縮過強、過頻,產程過快,可致初產婦宮頸、陰道以及會陰撕裂傷。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可發生子宮破裂。宮縮過強使宮腔內壓力增高.增加羊水栓塞的風險。接產 時來不及消毒可致產褥感染。胎兒娩出後子宮肌纖維縮復不良,易發生胎盤滯留或產後出血。
2.對胎兒及新生兒的影響 宮縮過強、過頻影響子宮胎盤血液循環,易發生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甚至死亡。胎兒娩出過快,胎頭在產道內受到的壓力突然解除.可致新生兒顱內出血。無準備的分娩,來不及接產,新生兒易發生感染。若墜地可致骨折、外傷。
處理
應以預防為主,有急產史的孕婦,應提前住院待產。臨產後慎用縮宮藥物及其他促進宮縮的處理方法,如灌腸、人工破膜等。提前做好接產及搶救新生兒窒息的準備。胎兒娩出時.囑產婦勿向下屏氣。若急產來不及消毒及新生兒墜地者,新生兒應給予維生素K1 10mg肌內注射,預防顱內出血,並儘早肌內注射精製破傷風抗毒素1500U。產後仔細檢查宮頸.陰道.外陰,若有撕裂應及時縫合。若屬未消毒的接產,應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二)不協調性子宮收縮過強
1.強直性子宮收縮 其特點是子宮強烈收縮.失去節律性.宮縮無間歇。常見於縮宮藥物使用不當時,如縮宮素靜滴劑量過大、肌內注射縮宮素或米索前列醇引產等。
(1)臨床表現及診斷:產婦煩躁不安,持續性腹痛,拒按。胎位觸不清. 胎心聽不清。有時可出現病理縮復環.血尿等先兆子宮破裂徵象。
(2)處理:一旦確診為強直性子宮收縮,應及時給予宮縮抑制劑,如25%硫酸鎂20ml加於5%葡萄糖液20ml內緩慢靜脈推注(不少於5分鐘),或腎上腺素1mg加於5%葡萄糖液250ml內靜脈滴注。若合併產道梗阻,應立即行剖宮產術。若胎死宮內可用乙醚吸入麻醉,若仍不能緩解強直性宮縮,應行剖宮產術。
2.子宮痙攣性狹窄環( constriction ring of uterus)其特 點是子宮局部平滑肌呈痙攣性不協調性收縮形成的環狀狹窄.持續不放鬆.稱為子宮痙攣性狹窄環。狹窄環發生在宮頸、宮體的任何部分,多在子宮上下段交界處,也可在胎體某一狹窄部,以胎頸,胎腰處常見,多因精神緊張、過度疲勞以及不適當地應用縮宮藥物或粗暴地進行陰道內操作所致(圖16-2)。
(1)臨床表現及診斷:產婦出現持續性腹痛,煩躁不安,宮頸擴張緩慢,胎先露部下降停滯,胎心時快時慢。陰道檢查時在宮腔內觸及較硬而無彈性的狹窄環,此環與病理縮復環不同,特點是不隨宮縮上升。
(2)處理:應認真尋找導致子宮痙攣性狹窄環的原因,及時糾正。停止陰道內操作及停用縮宮藥物等。若無胎兒窘迫徵象,給予鎮靜劑如哌替啶100mg或嗎啡10mg肌內注射,25%硫酸鎂20ml加於5%葡萄糖注射液20ml內緩慢靜注.等待異常宮縮自然消失。當宮縮恢復正常時,可行陰道助產或等待自然分娩。若經上述處理,子宮痙攣性狹窄環不能緩解,宮口未開全,胎先露部較高,或出現胎兒窘迫徵象,應立即行剖宮產術。若胎死宮內,宮口已開全,可行乙醚麻醉,經陰道分娩。
●協調性宮縮乏力的處理原則是加強子宮收縮,包括人工破膜和縮宮素靜脈滴注等。
●不協調性宮縮乏力的處理原則是調節子宮收縮。
●協調性宮縮過強的處理要點是預防為主,正確處理急產。
●不協調性宮縮過強的處理包括宮縮抑制劑抑制強直性子宮收縮,去除原因及使用鎮靜劑消除子宮痙孿性狹窄環。
產力是分娩的動力.產力中以子宮收縮力為主,子宮收縮力貫穿於分娩全過程。在分娩過程中,子宮收縮的節律性.對稱性及極性不正常或強度、頻率有改變,稱子宮收縮力異常,簡.稱產力異常(abnormaluterineaction)。臨床上子宮收縮力異常分為子宮收縮乏力(簡稱宮縮乏力)和子宮收縮過強(簡稱宮縮過強)兩類.每類又分為協調性子宮收縮和不協調性子宮收縮(圖16-1)。
內容來自第八版教材,圖片和視頻來自網絡,如有侵權,本站將在規定時間內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