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正傳媒研發諮詢總監彭侃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儘管華誼堅稱自己是影片的投資方,但從其目前所有的對外描述來看,它的特徵更像是發行方,而非投資方。華誼冠以影片投資方之名,顯然更有助於其做高股價。」
2月18日中午,華誼兄弟(300027)發出最新公告稱,《西遊》於2013年2月10日在中國大陸地區公映,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2月17日24時,該影片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8天內票房成績已超過人民幣6.4億元。受此消息刺激,華誼兄弟股票在當日大漲8.58%至每股20.63元。
華誼兄弟解釋稱,自己就是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的出品方、投資方和發行方,並稱其享有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的最大收益,即票房淨收益70%-90%,而其他投資方只享有10%至30%分成收益。但同時又稱,自己不參與影片在大陸地區以外的運營和收益分成。
華誼兄弟CEO王中磊之前也在其微博上表示:華誼兄弟是《西遊》第一出品方,中國地區發行方,中國地區票房最大收益方!華誼兄弟公司也在此後表示,其對《西遊》的投資額為4050萬元。
然而2月5日投資方之一比高集團董秘易作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態,公司在2012年月底公告《西遊》投資者後沒有引入新投資者。
比高集團在2012年11月20日公告顯示,除比高集團外,《西遊》其它股權投資包括威秀電影、安樂影片及文化中國傳播旗下一家全資附屬公司,並未提到華誼兄弟。該公告同時明確表示,該影片的投資份額分別為:比高集團佔30%,文化中國傳播30%,威秀電影30%,安樂影片10%,華誼兄弟只是《西遊》的發行商。
影片投資方之一文化中國傳播的高層亦稱,華誼兄弟2012年中報中提到的對於 《西遊》4050萬元的預付款只是代理保證金。
「這是不合常理的矛盾表述。」樂正傳媒研發諮詢總監彭侃認為,「在電影行業中,如果你是真是投資方,那麼你就應該可以參與這部電影所有的收益環節,但是華誼明確的說自己只參與大陸的分成。如果是投資方就沒有理由錯失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其他東南亞電影市場的收益。所以理由只有一個,就是華誼的角色並非《西遊》真正的投資方而只是大陸地區的發行商而已。」
「華誼堅稱自己屬於出品方和投資方,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有利於抬高其股價;另一方面是為了便於獲得國家政策補貼。因為對於國產片的主要出品方,只要通過3D、IMAX格式將影片票房達到5億以上就可以獲得1000萬的財政補貼。」彭侃表示。
自稱是《西遊》投資方的華誼兄弟是否真的「名副其實」,已經被外界種種質疑。然而早在《西遊》上映前一周,有關該電影的各種預熱就已經展開,其中多家券商對華誼兄弟的集體唱多尤為矚目。
光大證券(601788)在研報中稱,《西遊》自上映以來的強勁表現,無論是口碑和還是質量都呈現上乘之作,我們上調原有8億-10億的票房預期到10億-12億,甚至有望打破《泰囧》創造的票房紀錄,票房的表現有望進一步推動股價上漲。
國泰君安在其投資建議中,先是將《西遊》的票房預期從節前的4億元上調至6億元,漲幅高達50%,而後又在周一最新的推薦報告中將預估票房上調至13億,漲幅高達117%。
宏源證券則先是在2月1日預測《西遊》的票房為3.5億-4.8億元,三天後,又發布報告調高票房預期至5.5億-6.3億元,而其最新研報中稱,票房保守預計10億,有望12億元。
憑藉券商的集體唱多,華誼兄弟在2月6日前3個交易日的股價一度累計上漲16%。有行業人士稱,券商短時間內對一部影片票房集體唱多十分罕見,這其中不排除有託市嫌疑,故意炒高股價。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