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農民種植的當季水果,正大批量採摘,進入市場。但是最近也時有聽說某個地方的某種水果大豐收,又滯銷了。說到底,還是「物以稀為貴」,產量高了,價格就下滑,收購的商販沒有了利潤不收購,造成了滯銷,讓果農損失慘重。其實在種植的過程中,為了豐收,農民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種植好水果,如果果樹遭遇蟲害,也會讓農民們十分頭疼。但是有些農作物上的蟲害,卻會給農民帶來更高的經濟價值。
在竹子上,一旦枝幹上長出這種「腫塊」,那竹子甚至竹林就將衰敗或已經衰敗,農民們見了都十分痛恨,識貨的人卻拿它一斤賣60元。這種長在竹子生的腫塊叫做「竹黃」,別稱天竹花、赤糰子、竹繭、竹參等,是一種寄生在箭竹和短穗竹植物上的寄生菌,其中以短穗竹及其變種毛環短穗竹為最重要的寄主,早期呈白色肉質,後變為紅色木栓質。因此也不是所有竹子都會長這種「腫塊」。
竹黃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蘇、四川、貴州等地,一般在每年4-5月的插秧前後生長和採收。因此若是想要種植的竹子有好收成,農民們就會在這段時間內,多加留意,觀察竹子是否有被竹黃寄生。
竹黃像是竹子上的腫瘤,預示著竹子將枯死。但它卻是一味名貴的中藥,從它的另一個名字「竹參」,就能大概了解到它的價值。竹黃具有活血祛風、化痰止咳、利溼的功效,能用於治療咳嗽痰多、百日咳、風溼麻痺、胃痛、小兒驚風、跌打損傷等病症。可煎湯內服,或浸酒外用。需要注意的是,孕婦和高血壓患者不可服用,在服用期間也不可使用蘿蔔和酸辣食物。
正是竹黃的藥用價值高,而且比較稀有,所以市場上一斤能賣60塊錢。有些人一旦聽聞哪裡的竹子感染了竹黃,且種植戶放任不管了,便會去採摘來賣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