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中央咖啡館的萬年死忠粉奧地利詩人艾爾滕伯格,那一句名言「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就出自他之口,至今他的雕像仍矗立在生前最愛的維也納中央咖啡館的入口。
在維也納,與音樂並駕齊名的是一個毫不相關的東西一一咖啡館。一百多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作家和詩人在他們的作品裡描繪過維也納的咖啡館。就在2011年,維也納咖啡文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維也納的咖啡文化和巴黎左岸咖啡文化並稱為歐洲為重要的咖啡文化。
流傳甚廣的世界十大最美咖啡館榜單裡,有一個在維也納,叫做維也納中央咖啡館(Central Cafe)。1876年,傳統風格的中央咖啡館在紳士街(Herrengasse)開始營業。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奧匈帝國曾經在歐洲叱吒風雲,奧匈帝國的心臟維也納成了歐洲各國學者名流乃至政治流浪漢的最佳去所。
中央咖啡館離維也納大學很近。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以維也納大學為核心,維也納的學者、知識分子、思想家們在許多領域都開始了「激動人心的革命」。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科學家、哲學家馬赫、石裡克、哥德爾、薛丁格、卡爾納普,哲學家波普、維根斯坦,經濟學家門格爾、米塞斯、哈耶克、熊彼特一連串輝煌的名字,都與此咖啡館相聯。精神分析學、邏輯經驗主義、奧派經濟學等等,直到現在,影響仍深。
《1913:尋找大戰前的世界》一書的作者查爾斯埃默森認為維也納的知識界其實很小,大家彼此都認識,這為跨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條件。因此對歐洲各國的流亡者來說,維也納是歐洲最好的藏身之處。由於沙皇迫害嚴酷,俄國政治流亡者尤多,如列寧、託洛茨基、布哈林、史達林等,都曾來往於此。託洛茨基在維也納時間最長,從1907年秋到1914年歐洲各國的秋,他最喜歡中央咖啡館是出了名的。
1912年底到1913年初,流亡中的史達林來到維也納住了短短的兩三個月,在此認識了託洛茨基和布哈林。此時他們是流亡中的同志,絕不會想到今後是你死我活的敵人。雖只短短兩三個月,但史達林卻基本完成了他最重要的理論著作《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
從1909年到1913的春天,中央咖啡館經常出現一個德國年輕人的身影,他叫阿道夫希特勒。這個默默無聞甚至有點潦倒的年輕人靠賣畫、打零工、住雞毛店、施粥棚討食為生,同時,他拼命讀書、觀察、思考奧地利各政黨的思想、理論、主張和策略,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論開始萌芽。
1913年,史達林、託洛茨基、布哈林、希特勒和正當汽車工人的狄托都在維也納,他們可曾在街上擦肩而過?可曾在咖啡館鄰桌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