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朋好友的安慰坑】
初期,我聽得最多的就是:抑鬱沒什麼大不了的,自己調節心情,不要想太多自然就好了。身邊的親人及好朋友說過無數次這樣的話來安慰我,我也一樣執著地回復了無數次不是我願意去胡思亂想。
但在我內心更多的是他們聽不見的聲音「要是我能控制那這事就真的簡單了」。估計我沒聽進去他們的勸告就像他們沒聽懂我的呼救一樣都成了耳旁風。抑鬱症患者真的不需要且反感聽到這些。
【我覺得你不像一個抑鬱的人】
聽得再多的就是:你明明看上去好好的,你根本就沒有患抑鬱症,是你日子過得太清閒了吧?好懶成性了吧?抑鬱?我還抑鬱呢!給人的感覺就是我好像在無病呻吟。完全否定了我(抑鬱症患者)的痛苦與折磨。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有多殘忍。
【心靈感冒最危險的就是無生病的明顯症狀】
一個人生病了會出現頭疼,發燒,咳嗽等症狀,可是一個人抑鬱了從表面上看不出什麼。
人們能理解手割傷了會流血,卻無法理解一個抑鬱症患者無力生活的能力,也許大部分的抑鬱患者都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痛苦吶喊。
【抑鬱症=抑鬱情緒?】
抑鬱症並不是我們普通人為的」抑鬱情緒「
日常生活中的抑鬱,鬱悶,不開心跟抑鬱症情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一種情感及精神障礙,俗稱"心靈感冒"。
如果不採取治療,嚴重的會危及生命。因抑鬱症自殺的名人(梵谷,海明威,三毛,張國榮,徐行,李曉,喬任梁等)。目前抑鬱症已經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將成為第二大.重視抑鬱症疾病勢在必行。
【 抑鬱症及時治療很關鍵 】
很多人認為,就算你有比較嚴重抑鬱症的情緒了,自我適當的調節就能相安無事。例如:去旅行,去購物,暫停掉工作放慢生活節奏等去緩解心情。就拿我的經歷來說吧,我也試過很多方式去自我調節,一直認為不到必要的時刻絕不能去醫院。
1:我一直沒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憑自己心情去上班,渾渾噩噩加上對生活的不安並沒有讓病情好轉。
2:嘗試去旅行,去三亞看海,去廈門鼓浪嶼玩沙灘,去青島看風景,病情雖然沒有惡化,但是能指標不治本。有時候遇到不開心的事會影響整個行程,大部分時間都沒有真正地去享受旅行,心不在焉,缺少快樂的神經。所以這樣的旅行意義不大。
3: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大部分的抑鬱症患者經濟條件並不好,所以不及時就醫只會花更多的冤枉錢,病情也不會得到好轉。越早治療效果越顯著。
【抑鬱症越來越普遍≠重視抑鬱症】
如今患抑鬱症或者有抑鬱情緒問題的人越來越多了,相對來說普遍了,但是重視卻是另外一回事,作為一個曾經患有重度抑鬱症的我來說,我內心是渴望整個社會或者身邊的人都能友愛一點,顯然這更像一句玩笑話,所以既然無法改變現實,不能接受社會的殘酷,那就改變自己,強大自己,學會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愛人,生活才不至於讓人那麼失望,如此慘澹。#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