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賊又名銼草、筆頭草、筆筒草、節骨草、木賊草、節節草、擦草、無心草、響草、接骨葉、筆桿草、筆管草《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2021-02-12 本草綱目大全

疏風散熱,解肌,退翳,涼血止血,明目。

用於風熱目赤,迎風流淚,目生雲翳,腸風下血,血痢,脫肝,瘧疾,喉痛,癰腫,痔血,婦人月水不斷,脫肛。木賊草(去節)一兩,為末,和羊肝搗為丸,早晚各食後服二錢,白湯下。木賊(去節),蒼朮(泔浸)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茶凋下,或蜜丸亦可。木賊草(去節)一兩,生薑、蔥白各五錢。水煎熱飲,即汗。木賊(去節,炒)一兩,木饅(炒)、枳殼(制)、槐角(炒)、茯苓、荊芥各五錢。上為末,每服二錢,濃煎棗湯調下。(木賊散)木賊50%,黃柏20%,益母草20%,五倍子10%。分別研末,過120目篩,混勻。外用:將藥粉撒布創面,用紗布壓迫。內服;每次二克,每四至六小時一次。木賊(去節)、川芎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金銀花一錢煎服。木賊草四錢五分,浮萍三錢,赤豆三兩,紅棗六枚。水煎,一日三次分服。用木賊(去節)、蒼朮(淘米水泡過)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用木賊在牛糞火上燒存性,每服一錢,冷水送下,血出即安。用木賊、枳殼各二兩,乾薑一兩,大黃二錢半,一起在鍋內炒黑存性,研細。每服二錢,粟米湯送下。甚效。用木賊(燒存性)研為末,敷肛部,並把它託入體內。藥中加龍骨亦可。用木賊、香附子各一兩,樸硝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連渣服下。一天服二次。臍下痛者,加乳香、沒藥、當歸各一錢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豬、魚、面等。(雷氏木賊散)用木賊(炒)三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每天服一次。用木賊(去節)、川芎,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碗,加金銀一錢煎服。用木賊銼細,微炒為末。沸湯送服二錢,有效。以熱酒送下亦可。《本草經疏》:"目疾由於怒氣及暑熱傷血、暴赤腫痛者,非其所任。"《本經逢原》:"多用令人目腫,若久翳及血虛者非所宜。"乾燥全草,呈長管狀,中空有節,不分枝。長30~60釐米,直徑約5毫米,每節長3~6釐米。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多數縱枝,順直排列,其上密生細刺,觸之有粗糙感。節處有筒狀深棕色的鱗葉。易自節處拔脫。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內有灰白色或淺綠色的薄瓤。氣無,味甘,微苫澀。以莖粗長、色綠、質厚、不脫節者為佳。

多年生草本,高50釐米以上。根莖短,黑色,匍匐,節上長出密集成輪生的黑褐色根。莖叢生,堅硬,直立不分枝,圓筒形,直徑4~8毫米,有關節狀節,節間中空,莖表面有20~30條縱肋稜,每稜有兩列小疣狀突起。葉退化成鱗片狀,基部合生成筒狀的鞘,鞘長6~10毫米,基部有1暗褐色的圈,上部淡灰色,先端有多數棕褐色細齒狀裂片,裂片披針狀錐形,先端長,銳尖,背部中央有1淺溝,裂片早落,僅在莖先端及幼莖上者不脫落。孢子囊穗生於莖頂,長圓形,長1~1.5釐米,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頭,由許多輪狀排列的六角形盾狀孢子葉構成,沿孢子葉的邊緣生敖個胞子囊,孢子囊大形。孢子多數,同型,圓球形,有2條絲狀彈絲,十字形著生,卷繞在孢子小,遇水即彈開,以便繁殖。孢子囊穗6~8月間抽出。
生於山坡林下陰溼處、河岸溼地、溪邊,喜陰溼的環境,有時也生於雜草地。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主產東北及陝西、湖北等地。木賊所含的矽酸鹽和鞣質有收斂作用,從而對於接觸部位,有消炎,止血作用。同屬植物全草有利尿作用;臨床上曾用以治糖尿病,但動物實驗未能證實。牲畜食木賊及木賊屬植物可引起中毒,症狀有四肢無力、共濟失調、轉身困難,牲畜活動時產生震顫及肌肉強直,脈博弱而頻,四肢發冷,血液化學分析表明維生素B缺乏,用大量維生素B有解毒作用。1、對心血管的作用:木賊醇提液能增加離體豚鼠心臟冠脈流量。0.2ml/kg(100%提取液)靜脈注射對垂體後葉素引起的T波升高和心率減慢有一定的對抗和緩衝作用。木賊醇提物10-15g/kg腹腔注射或20g/kg十二指腸給藥,對麻醉貓有持久的降壓作用。降壓強度和維持時間與劑量有一定的相關性。並能對抗組胺收縮血管作用,對切斷脊髓的貓仍有降壓作用,故認為其降壓部位的外周性的。對家兔離體血管有明顯擴張作用。2、其它作用:阿魏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釋放的作用在動物實驗中有鎮靜、抗驚厥作用,其半數致死量(mg/kg),小鼠腹腔注射為946,大鼠灌胃為3000。毒性表現為共濟失調,肌肉強直及四肢發冷。血液分析表明維生素B缺乏,用大量維生素B治療可恢復正常。1、治療牛皮癬:木賊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每日2次,半月為一療程;如無不良反應,可連續應用。治療99例,基本痊癒4例,顯效49例。療效最快者經注射15次後即達到基本治癒,但一般需注射70~80次。極個別病例用藥後皮損反見增加而停藥。用藥後未見毒性不良反應,遠期療效待繼續觀察。2、治療矽肺:對改善症狀有一定效果。據36例觀察,服藥後咳嗽、咳痰、氣喘、胸痛、心悸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或消失,但X線胸片、心電圖及肺功能檢查則無明顯變化。製劑及用法:㈠流浸膏: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每日量相當生藥100克。㈡糖漿劑:每次5毫升,15~30天後改為每次10毫升,均日服3次;每日量相當生藥37.5~75克,副作用:服藥初期有口乾、腸鳴等反應,連續服藥15~30天後自行消失;服流浸膏的有3人出現顏面色素沉著,可能與葉綠素渣質吸收有關,停藥後短期內消失。此外,發現有17.6%的病例肝功能有一定損害,可能由於服藥時間長、劑量大、療程無間隙有關。如每日服相當75克生藥的流浸膏,2個月為一療程,同時加用保肝藥物,可能起到保護肝功能的作用。《嘉祜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積塊,益肝膽,明目,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綱目》:"解肌,止淚,止血,去風溼,疝痛,大腸脫肛。"《本草正》:"發汗,解肌。治傷寒,瘧疾。去風溼,散火邪。"《玉楸藥解》:"平瘡瘍腫硬,吐風狂痰涎。治癰疽瘰癧,疔毒,癤腫,汗斑,粉渣,崩中赤白諸證。"《綱目》:木賊,與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風溼,治眼目諸血疾也。《本草經疏》:木賊草,首主目疾,及退翳膜,益肝膽而明目也。其主積塊、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崩中赤白、痔疾出血者,皆入血益肝膽之功,肝藏血故也。《本經逢原》:木賊專主眼目風熱,暴翳,止淚,取發散肝肺風邪也。《本草求真》:木賊,書雲形質有類麻黃,升散亦頗相似,但此氣不辛熱,且入足少陽膽、足厥陰肝,能於二經血分驅散風熱,使血上通於目,故為去翳明目要劑,初非麻黃味辛性燥,專開在衛腠理而使身汗大出也。是以疝痛脫肛,腸風痔漏,赤痢崩帶,諸血等症,審其果因風熱而成者,得此則痛止肛收,腸固血止,而無不治之症矣。至其去翳明目,功雖有類谷精,能駕甘菊,但谷精則去星障,甘菊則止調和血藥,於障全不能退,此則能去翳障也。然氣血虧損,則用谷精、木賊去障,又當兼以芍藥、熟地,滋補肝腎,使目得血能視。若徒用此二味退障,則即加以當歸補助,亦恐氣味辛散,非其所宜。《本草正義》:木賊,治療肝膽木邪橫逆諸病,能消目翳,破積滯,皆消磨有餘之用也。然則為目科要藥者,固不僅取其克木,能磨擦障翳,亦含有疏風、洩化溼熱、升散鬱火諸義。其治喉痺、血痢、瀉血、血痔、血崩、月事淋漓、疝氣等證,固皆氣滯血瘀,肝鬱不疏為病,疏洩窒滯,升散鬱熱,兼以伐肝木之橫,而順其條達之性,木賊之用,盡於此矣。要知克削之力甚強,即治下血、血痢、血崩、血痔諸症,皆惟有餘之體為宜,苟其氣虛,皆當審慎,而血痢、便血、崩中及月事淋瀝諸病,則氣虛血不能攝者為多,尤不可不知所顧忌也。雲南、廣東、廣西等地尚以同屬植物纖細木賊(筆管草)的全草作木賊使用。參見"土木賊"條。

- 本文結束 -


本文僅普及本草常識,不做處方

如需使用,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對於任何形式野生動、植物的使用

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感謝您分享、在看、贊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中醫中藥,木賊的功效及應用
    木賊為木賊科植物木賊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按粗細紮成小捆,陰乾或曬乾,氣微,味甘淡,微澀,嚼之有沙粒感,以莖粗長,色綠,質厚,不脫節者為佳。【別名】節節草,木賊草,銼草,節骨草,響草,接骨葉,筆桿草,筆筒草,擦草,無心草,筆頭草,筆管草【性能歸經】甘苦,平,無毒,歸肺,肝,膽經。
  • 鐘花草、木賊
    鐘花草,爵床科裡的一種纖細草本,花長的和十萬錯、山殼骨有點相似,畢竟它們是一家子的,全草入藥,用於跌打損傷,風溼病,口腔破爛等,這草不多見。
  • 俗稱「銼刀草」,可代替砂紙磨家具,農村老木匠認識,見到請珍惜
    這種替代品被稱為「銼刀草」,因為它的表面十分粗糙,非常適合用來打磨家具,而且不會傷家具。這種方法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該草有幹有節,面糙澀,制木骨者用之」,古人製作的木器也都是用銼刀草打磨,不過古代並不是叫它銼刀草,而是叫它「木賊」。木賊是銼刀草的學名,它還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擦桌草、筆頭草、節骨草等,都是從它的外形來命名的,十分形象。
  • 本草綱目 草部(三)
    隔一天洗一次。4、風疾攣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縮)。用茵陳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勻照常法釀酒,每日飲服。5、遍身典疸,用茵陳蒿一把,同生薑一塊搗爛,每日擦胸前和四肢。6、眼熱紅腫。用茵陳蒿、車前子等分,煎湯,以細茶調服數次。青蒿「釋名」草高、方潰、牽、狽蒿、香蒿。「氣味」(吐、莖、根、子)苦、寒、無毒。
  • 接骨草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一,接骨草的植物學特點1,名稱和分類地位接骨草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本草綱目》;別名在《名醫別錄》中記載為蒴藿;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為陸英;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忍冬科接骨木屬高大草本植物。2,分布和生長環境接骨草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區;通常生長在山坡、林下、溝邊、草叢中,也常成片生長,在一些地方有人工栽培。
  • 接骨草,或可食用
    文中的接骨草是在杭州雲溪竹徑遇見的,在南京的時候也經常看到接骨草。接骨草的拉丁名在植物志和ppbc上有不同,上面做了說明,我遇見的也多是紅色。接骨草的根、莖、葉、花及果實均可入藥。根或全草有祛風除溼、活血散瘀之功效。
  • 大接骨草,見過嗎?清熱除溼,消炎接骨
    脈耳草 來源產地 茜草科植物脈耳草的全草。全年可採,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別名大黑節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草、四稜草、節節草、小節節花、中肋耳草。
  • 一味本草:木賊!
    一種粗糙有節的草本可利用。先將這個草本晾乾,使用時用溫水浸泡就恢復直挺,用於木製品打磨,既可保證部件的光滑、亮度,又不傷雕刻紋飾。人們感嘆它的銼功擦功,給它取名銼草、擦草。能打磨與降服木器,木材看它,就像一個賊,於是得木賊稱呼。在中醫五行中,木為肝,肝開竅於目,肝火上炎至目,均可由木賊洩化溼熱,疏散風熱,做血上行至目的疏導員。
  • 接骨草是骨傷科必不可少的草藥
    接骨草,性溫、味辛,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咳的功效,有如下用途: 1、跌打損傷,局部瘀血腫脹,骨折等證:可以用本品鮮全草搗爛外敷,也可以煎湯內服
  • 接骨效果一絕的接骨草
    農村常見的接骨草在大多數人認識裡是路邊亂七八糟,毫不顯眼的雜草。一聽「接骨草」的名字就知道它不簡單,接骨草是忍冬科植物,高大草本或半灌木。接骨草的發現還有著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一個採藥的郎中上山看到了一隻斷了兩節身體的蚯蚓,它用接骨草敷在傷處傷口居然癒合了。
  • 連錢草
    連錢草藥名:連錢草lianqiancao 別名:活血丹、透骨消、接骨消
  • 本草綱目 草部(四)
    7、補虛明目(肝腎均虛,眼發黑共,或生障翳,迎風流淚)。用車前子、熟地黃(酒蒸後火焙)各三兩,菟絲子(酒浸)五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駐景丸」。8、小便不通。用車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嗔或桑葉汁。9、小便尿血。用車前草搗汁五合,空心服。10、鼻血不止。
  • 紫蘇苞《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紫蘇:又名桂荏、赤蘇、皺紫蘇、紅蘇、黑蘇、白紫蘇、香蘇、臭蘇、蘇麻。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莖直立,多分枝,紫色、綠紫色或綠色,鈍四稜形,密被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5cm,紫紅色或綠色,被長節毛;葉片闊卵形、卵狀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4-13cm,寬2.5-10cm,先端漸尖或突尖,有時呈短尾狀,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有時鋸齒較深或淺裂,兩面紫色或僅下面紫色,上下兩面均疏生柔毛,沿葉脈處較密,葉下面有細油腺點;側脈7-8對,位於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
  • 草部三
    蚤休《本草綱目》蚤休「釋名」蚩休、螫休、紫河車、重臺、重樓金線、三層草、七葉一枝花、草甘遂、白甘遂。(根、葉)苦、甘、辛、有小毒。「主治」1、噎食不下。用鳳仙花子,酒浸三夜,曬乾,研為末,加酒調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八粒,溫酒送下。2、咽中骨鯁。
  • 蒴藋又名接骨草、陸英、陸英根、蒴藋根、接骨木、真珠花、珊瑚花、排風藤、鐵籬笆、吳草、英雄草、走馬箭、赤苓葉《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苛草、公道老、排風草、雞罅風、掃地風、八稜麻、葛辣、五甲皮、龍州三七、大臭草、七葉麻、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連、秧心草、八裡麻、臭、臭草
  • 馬鞭草又名鳳頸草、紫頂龍芽、鐵馬鞭、狗牙草、鶴膝風、苦練草、順捋草、靖蜒草、退血草、鐵馬蓮、田鳥草、龍芽草《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馬鞭草一兩,切碎曬乾備用,水煎服,每天一劑。13、治喉痺深腫連頰,吐氣數者(馬喉痺)。馬鞭草根一握,截去兩頭,搗取汁服。14、治咽喉腫痛。鮮馬鞭草莖葉搗汁,加人乳適量,調勻含咽。15、治黃疸。馬鞭草鮮根(或全草)二兩,水煎調糖服。
  • 地膚苗又名掃帚苗、地膚草、地膚葉《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地膚草二七把,以水二升煎之。亦可長服。2、療小便數多,或熱痛酸楚,手足煩疼。地膚草三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3、治眼為物所傷,或肉胬。生地膚苗五兩,淨洗,搗絞取汁,瓷盒中盛,以銅箸頻點目中。冬月以幹者,煮汁點之。本品分枝較多,黃綠色,具條紋,被白色柔毛。
  • 每天一草《伸筋草》
    伸筋草(石松科石松屬植物)編輯鎖定伸筋草,又名獅子草,舒筋草。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乾燥全草。
  • 透骨草
    原形態①地構葉,又名:地構菜。多年生草本,高15~50釐米。根莖橫走,淡黃褐色。莖直立,叢生,被灰白色捲曲柔毛。葉互生;無柄或具短柄;葉片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厚紙質,長1.5~7釐米,寬0.5~2釐米,先端鈍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先端全緣,下面2/3部分具稀大齒牙,兩面被白色柔毛,下面並具腺體。
  • 1種「公母草」,又叫缺德草,有人不喜歡,有人靠它「致富」了
    公母草這種草在我們老家被稱為公母草,屬木賊科,在我國大部分地花都有分布,比如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因為其分布比較廣,所以還有著很多的別名,比如說接續草、摟接草、空心草、馬蜂草、節節草、接骨草,因為地區不同,叫的名字不同,但是大部分都是根據,公母草自身的習性及一些生長特點來叫的,下面太陽曆了讓大家更好的認識這種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