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風散熱,解肌,退翳,涼血止血,明目。
用於風熱目赤,迎風流淚,目生雲翳,腸風下血,血痢,脫肝,瘧疾,喉痛,癰腫,痔血,婦人月水不斷,脫肛。木賊草(去節)一兩,為末,和羊肝搗為丸,早晚各食後服二錢,白湯下。木賊(去節),蒼朮(泔浸)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茶凋下,或蜜丸亦可。木賊草(去節)一兩,生薑、蔥白各五錢。水煎熱飲,即汗。木賊(去節,炒)一兩,木饅(炒)、枳殼(制)、槐角(炒)、茯苓、荊芥各五錢。上為末,每服二錢,濃煎棗湯調下。(木賊散)木賊50%,黃柏20%,益母草20%,五倍子10%。分別研末,過120目篩,混勻。外用:將藥粉撒布創面,用紗布壓迫。內服;每次二克,每四至六小時一次。木賊(去節)、川芎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金銀花一錢煎服。木賊草四錢五分,浮萍三錢,赤豆三兩,紅棗六枚。水煎,一日三次分服。用木賊(去節)、蒼朮(淘米水泡過)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用木賊在牛糞火上燒存性,每服一錢,冷水送下,血出即安。用木賊、枳殼各二兩,乾薑一兩,大黃二錢半,一起在鍋內炒黑存性,研細。每服二錢,粟米湯送下。甚效。用木賊(燒存性)研為末,敷肛部,並把它託入體內。藥中加龍骨亦可。用木賊、香附子各一兩,樸硝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連渣服下。一天服二次。臍下痛者,加乳香、沒藥、當歸各一錢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豬、魚、面等。(雷氏木賊散)用木賊(炒)三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每天服一次。用木賊(去節)、川芎,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碗,加金銀一錢煎服。用木賊銼細,微炒為末。沸湯送服二錢,有效。以熱酒送下亦可。《本草經疏》:"目疾由於怒氣及暑熱傷血、暴赤腫痛者,非其所任。"《本經逢原》:"多用令人目腫,若久翳及血虛者非所宜。"乾燥全草,呈長管狀,中空有節,不分枝。長30~60釐米,直徑約5毫米,每節長3~6釐米。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多數縱枝,順直排列,其上密生細刺,觸之有粗糙感。節處有筒狀深棕色的鱗葉。易自節處拔脫。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內有灰白色或淺綠色的薄瓤。氣無,味甘,微苫澀。以莖粗長、色綠、質厚、不脫節者為佳。
多年生草本,高50釐米以上。根莖短,黑色,匍匐,節上長出密集成輪生的黑褐色根。莖叢生,堅硬,直立不分枝,圓筒形,直徑4~8毫米,有關節狀節,節間中空,莖表面有20~30條縱肋稜,每稜有兩列小疣狀突起。葉退化成鱗片狀,基部合生成筒狀的鞘,鞘長6~10毫米,基部有1暗褐色的圈,上部淡灰色,先端有多數棕褐色細齒狀裂片,裂片披針狀錐形,先端長,銳尖,背部中央有1淺溝,裂片早落,僅在莖先端及幼莖上者不脫落。孢子囊穗生於莖頂,長圓形,長1~1.5釐米,先端具暗褐色的小尖頭,由許多輪狀排列的六角形盾狀孢子葉構成,沿孢子葉的邊緣生敖個胞子囊,孢子囊大形。孢子多數,同型,圓球形,有2條絲狀彈絲,十字形著生,卷繞在孢子小,遇水即彈開,以便繁殖。孢子囊穗6~8月間抽出。
生於山坡林下陰溼處、河岸溼地、溪邊,喜陰溼的環境,有時也生於雜草地。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主產東北及陝西、湖北等地。木賊所含的矽酸鹽和鞣質有收斂作用,從而對於接觸部位,有消炎,止血作用。同屬植物全草有利尿作用;臨床上曾用以治糖尿病,但動物實驗未能證實。牲畜食木賊及木賊屬植物可引起中毒,症狀有四肢無力、共濟失調、轉身困難,牲畜活動時產生震顫及肌肉強直,脈博弱而頻,四肢發冷,血液化學分析表明維生素B缺乏,用大量維生素B有解毒作用。1、對心血管的作用:木賊醇提液能增加離體豚鼠心臟冠脈流量。0.2ml/kg(100%提取液)靜脈注射對垂體後葉素引起的T波升高和心率減慢有一定的對抗和緩衝作用。木賊醇提物10-15g/kg腹腔注射或20g/kg十二指腸給藥,對麻醉貓有持久的降壓作用。降壓強度和維持時間與劑量有一定的相關性。並能對抗組胺收縮血管作用,對切斷脊髓的貓仍有降壓作用,故認為其降壓部位的外周性的。對家兔離體血管有明顯擴張作用。2、其它作用:阿魏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釋放的作用在動物實驗中有鎮靜、抗驚厥作用,其半數致死量(mg/kg),小鼠腹腔注射為946,大鼠灌胃為3000。毒性表現為共濟失調,肌肉強直及四肢發冷。血液分析表明維生素B缺乏,用大量維生素B治療可恢復正常。1、治療牛皮癬:木賊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每日2次,半月為一療程;如無不良反應,可連續應用。治療99例,基本痊癒4例,顯效49例。療效最快者經注射15次後即達到基本治癒,但一般需注射70~80次。極個別病例用藥後皮損反見增加而停藥。用藥後未見毒性不良反應,遠期療效待繼續觀察。2、治療矽肺:對改善症狀有一定效果。據36例觀察,服藥後咳嗽、咳痰、氣喘、胸痛、心悸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或消失,但X線胸片、心電圖及肺功能檢查則無明顯變化。製劑及用法:㈠流浸膏: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每日量相當生藥100克。㈡糖漿劑:每次5毫升,15~30天後改為每次10毫升,均日服3次;每日量相當生藥37.5~75克,副作用:服藥初期有口乾、腸鳴等反應,連續服藥15~30天後自行消失;服流浸膏的有3人出現顏面色素沉著,可能與葉綠素渣質吸收有關,停藥後短期內消失。此外,發現有17.6%的病例肝功能有一定損害,可能由於服藥時間長、劑量大、療程無間隙有關。如每日服相當75克生藥的流浸膏,2個月為一療程,同時加用保肝藥物,可能起到保護肝功能的作用。《嘉祜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積塊,益肝膽,明目,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綱目》:"解肌,止淚,止血,去風溼,疝痛,大腸脫肛。"《本草正》:"發汗,解肌。治傷寒,瘧疾。去風溼,散火邪。"《玉楸藥解》:"平瘡瘍腫硬,吐風狂痰涎。治癰疽瘰癧,疔毒,癤腫,汗斑,粉渣,崩中赤白諸證。"《綱目》:木賊,與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風溼,治眼目諸血疾也。《本草經疏》:木賊草,首主目疾,及退翳膜,益肝膽而明目也。其主積塊、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崩中赤白、痔疾出血者,皆入血益肝膽之功,肝藏血故也。《本經逢原》:木賊專主眼目風熱,暴翳,止淚,取發散肝肺風邪也。《本草求真》:木賊,書雲形質有類麻黃,升散亦頗相似,但此氣不辛熱,且入足少陽膽、足厥陰肝,能於二經血分驅散風熱,使血上通於目,故為去翳明目要劑,初非麻黃味辛性燥,專開在衛腠理而使身汗大出也。是以疝痛脫肛,腸風痔漏,赤痢崩帶,諸血等症,審其果因風熱而成者,得此則痛止肛收,腸固血止,而無不治之症矣。至其去翳明目,功雖有類谷精,能駕甘菊,但谷精則去星障,甘菊則止調和血藥,於障全不能退,此則能去翳障也。然氣血虧損,則用谷精、木賊去障,又當兼以芍藥、熟地,滋補肝腎,使目得血能視。若徒用此二味退障,則即加以當歸補助,亦恐氣味辛散,非其所宜。《本草正義》:木賊,治療肝膽木邪橫逆諸病,能消目翳,破積滯,皆消磨有餘之用也。然則為目科要藥者,固不僅取其克木,能磨擦障翳,亦含有疏風、洩化溼熱、升散鬱火諸義。其治喉痺、血痢、瀉血、血痔、血崩、月事淋漓、疝氣等證,固皆氣滯血瘀,肝鬱不疏為病,疏洩窒滯,升散鬱熱,兼以伐肝木之橫,而順其條達之性,木賊之用,盡於此矣。要知克削之力甚強,即治下血、血痢、血崩、血痔諸症,皆惟有餘之體為宜,苟其氣虛,皆當審慎,而血痢、便血、崩中及月事淋瀝諸病,則氣虛血不能攝者為多,尤不可不知所顧忌也。雲南、廣東、廣西等地尚以同屬植物纖細木賊(筆管草)的全草作木賊使用。參見"土木賊"條。
- 本文結束 -
本文僅普及本草常識,不做處方
如需使用,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對於任何形式野生動、植物的使用
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感謝您分享、在看、贊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