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難題,只有在創新中才能破解;一切願景,只有在實幹中才能實現。 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新時代的新命題,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近年來,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統籌創建「大治理」體系、謀劃「大平安」格局、培樹「大服務」品牌,把平安創建工作置於全區工作大局中謀劃推進,在抓基礎、補短板、防風險、強服務上下功夫,打造平安高地,有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從網格到全要素網格,從「一站式」服務到數據「跑腿」,從平安創建實踐、法治建設探索,到平安與法治融合發展……大武口區善做善成、久久為功,為平安大武口、法治大武口建設插上改革與科技的雙翼,連續3年獲得自治區平安縣(區)稱號。一個個社會基層治理的創新舉措和生動實踐,為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和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寧夏提供了鮮活的「大武口樣本」,貢獻著行之有效的「大武口探索」和「大武口方案」。
「1+6」基層治理,共建共享美好家園
社會轉型的加劇、民生問題的繁雜等,使當下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面臨諸多新的課題,如何查短補長、揚長固優?如何持續構建更加完善的基層治理體系?大武口區在不停地思索、探索並努力著。 整合執法力量,融合服務力量,聚合治理力量,大武口區以《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見》為指導,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實際、具有特色亮點的政策措施,形成「1+6」的基層治理政策體系,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打破信息壁壘,為基層治理插上信息化翅膀,實施鄉村治理、社區治理、宗教治理、校園治理、企業治理、社團治理6項重點任務。 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以發展人民利益為根本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武口區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作用弱化和治理體系不完善、治理能力不適應、治理責任不落實等突出問題,著力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基層治理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 大武口進行全要素網格化社會治理創新探索,開發建設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平臺整合區直16個部門以及自治區人社廳、民政廳、衛健委、市場監管廳各類數據資源200餘萬條,通過大數據賦能,各部門、街道、社區共享數據資源約1800餘萬次,進一步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實現了服務群眾「零距離」。 縱向著力構建「區級-街道(鎮)-社區(村)-網格」四級責任鏈。網格員通過社區E通,將隱患排查、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各類問題信息上報至平臺,平臺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審核、立案、派遣,職能部門將問題處置結果反饋至信息平臺,平臺審核結案,形成了案件上報-審核-立案-派遣-反饋結案的閉環處置流程,實現了對網格內人、房、物、事、單位的精準高效管理。 逐步整合12345平臺、圖控工程視頻監控平臺,通過大數據沉澱挖掘和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對轄區1008平方公裡的「人、房、物、事、組織」開展精細化管理,破解了部門分治造成的信息不對等及基層治理中出現的轄區「信息孤島」等問題,有效增強了決策部署的準確性和社區事件管理的高效性,為大武口區委、政府及時準確掌握社會動態、推進服務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提供信息支撐和決策參考。 系統運行以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創城迎復檢、人口普查、矛盾糾紛化解等重點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累計承辦各類事項22211件,辦結21343件,辦結率96.1%;承辦12345便民服務熱線4878件,辦結率98.6%;排查矛盾糾紛1896條,成功化解1813條,化解率95.62%。
掃黑除惡,群防群治合力攻堅
掃黑除惡這場人民戰爭,見證著無數政法幹警心血和汗水的付出,使命與榮光的選擇。 黨心民心高度凝聚,各部門齊心協力,全社會廣泛參與。大武口區以雷霆手段、千鈞之力發起強大攻勢,「掃」出了和諧穩定,「掃」出了朗朗乾坤,「掃」出了風清氣正。 大武口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區級主要負責同志先後組織召開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會、掃黑辦主任會、案件會商會,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掃黑除惡領導小組會、全國掃黑辦主任會、全國掃黑辦掛牌督辦案件推進會等精神,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使命擔當、責任擔當,明確任務、細化措施。 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親自研究部署、親自掛帥包案;分管領導具體組織、靠上落實,加強統籌協調,通過以上率下整體聯動,將各項職責任務落實到具體崗位和具體人員,形成嚴密的責任體系,以責任落實推動工作落實,確保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取得實效。 大武口區高度重視每一起黑惡勢力案件,細化「刑偵牽頭、多警種聯動同步上案」的工作措施,提升合成作戰成效,保障案件快速、成功破獲。堅持邊推進邊總結邊提高,全面梳理、提煉專項鬥爭成熟經驗和做法,轉化為長效機制,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緊盯13個行業領域突出問題整治和成員單位67項重點任務清單,開展集中整治行動,確保專項鬥爭力度不減、質量不降。堅持打擊與防範並舉,治標與治本有機統一,堅決築牢防黑防惡堤壩堡壘,充分利用「三書一函」有力抓手,推動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健全市場準入、規範管理等機制,全面發揮行業監管部門主體責任,強化標本兼治和邊打邊治邊建,切實解決行業治理的盲點、斷點和空白點。此外,綜合運用日常檢查、調查研究、績效考核等方式,進一步健全法律政策指導、線索摸排、依法辦案、依法嚴懲等長效機制,真正用制度和機制提升防黑防惡的能力。全區共摸排涉黑涉惡問題線索536條,已查結530條,查結率為98.88%;累計打掉涉黑涉惡犯罪團夥5個(其中:黑社會性質組織1個,惡勢力犯罪集團2個,惡勢力犯罪團夥2個),累計破獲刑事案件94起,累計抓獲犯罪嫌疑人178人,查封凍結扣押涉案資產1.3億元。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案件6件17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6人,組織處理1件6人,認定為「保護傘」1件1人,移送司法機關2人。 截至目前,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督導「回頭看」反饋共性問題13個,大武口區對標對表主動認領問題12個。制定的33條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完成,整改率100%。大武口區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受到自治區掃黑除惡領導小組通報表揚。
平安建設,群策群力同創和諧
平安是群眾溫飽後的第一需求。 大武口區逐級壓實排查和化解兩個責任,堅持定期排查和重點排查相結合,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預警機制,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對社情、輿情和公眾訴求的監測分析,有效處置苗頭性風險問題,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村),大事不出街道(鎮),矛盾不上交」。實行重大疑難複雜信訪問題領導包案制,加大信訪事項督辦力度,嚴格追究責任,切實化解信訪積案。 聚焦典型治安亂點,深入分析行業領域特點,制定《大武口區賀蘭山自然保護區清理整治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實施方案》《大武口區潮湖村西環路周邊外來流動人口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等,積極開展掛牌整治。 深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平安鄉村」「平安社區」「零發案小區」「平安校園」「平安醫院」等創建活動,統籌抓好風險化解和社會防控工作。 2020年以來,大武口區刑事案件同比下降8.6%,八大類案件同比下降32.4%,侵財類案件同比下降7.5%,侵權類案件同比下降23.5%,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9.7%,信訪總量批次同比下降32.8%,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96.2%,社會治安持續穩定、日益向好,連續3年獲得自治區「平安縣(區)」稱號,居民群眾生活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大武口區深入開展政法領域改革,制定《大武口區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方案》,認真規劃新時代政法事業長遠發展,推進執法司法公正,回應群眾新期待的實際需要,從更高層次上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政法領域機構改革和司法體制改革,在完善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體系、機制職能體系、權力運行體系、矛盾糾紛化解體系、維護安全穩定工作機制體系、管理服務體系及隊伍建設管理體系建設等7個方面狠抓落實,加快政法領域改革工作步伐,形成全方位深層次的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
(本版圖片均由大武口區委政法委提供)
「網際網路+網格」社會治理綜合信息平臺。
大武口區社會治理智慧指揮中心。
網格員核查信息。
網格員素質能力培訓。
大武口禁毒辦開展禁毒宣傳。
志願服務情暖夕陽。
綜治隊伍上街巡邏。
(責編:趙茉鈺、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