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俗人讀史」之——第三綏靖區將領並非都起義了

2020-12-18 一哥於一

國民黨第三綏靖區成立後,司令官:馮治安;副司令官:李文田、何基灃、張克俠。下轄第59軍、軍長劉振三,第77軍、軍長王長海。1948年11月在何基灃、張克俠領導下率部起義,但並不是所有將領都參加了。

張克俠、何基灃

其一、馮治安拒絕參加起義。跑到了徐州,1949年隨國民黨去臺灣,任"中樞戰略顧問"等職。1954年因腦溢血在臺北病逝。

其二、李文田並沒有到任。由於不願打內戰,1948年脫離軍隊出任總統府參軍(虛職),1951年逝世。

其三、何基灃起義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四軍軍長、南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兼水利局局長,水利部副部長,農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等職。是第一、二、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980年病逝於北京。

張克俠

其四、張克俠起義之後,任解放軍第三十三軍軍長兼上海淞滬警備區參謀長,參加了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1955年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新中國成立後張克俠曾任林業部副部長、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1984年7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其五、劉振三起義前得到消息脫離部隊,1949年1月調任淞滬警備司令部(兼司令湯恩伯)副司令。5月辭職賦閒。1971年6月13日在臺灣臺北病逝。

其六、王長海的77軍大部分沒有參加起義,後加入徐州集團,1949年2月調任國防部參議。1952年10月22日退役。1971年11月24日病逝臺灣臺北。

大河奔騰

而第59軍和第77軍,張克俠擔任第59軍長,何基灃擔任第77軍軍長。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後,張克俠第59軍與華東野戰軍渤海縱隊合編為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第33軍,張克俠繼續擔任軍長;何基灃第77軍與華東軍區江淮分軍區部隊合編為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第34軍,何基灃繼續擔任軍長。

歷史早已落定,將軍們的選擇也已成為過去,回眸歷史,多少也令後人唏噓不止。

相關焦點

  • 抗日勁旅改為綏靖區,副司令都是地下黨,戰場起義坑死黃百韜兵團
    黃百韜自信他能夠安全與徐州主力靠攏,因為此時華東野戰軍剛剛到達山東、江蘇交界的臺兒莊地區,而在臺兒莊一線還駐守著國民黨軍第三綏靖區2個軍4個師數萬之眾。這支部隊基本是1937年在盧溝橋打響全面抗戰第一槍的第29軍改編而來,其前身是中原大戰期間倖存的西北軍餘部,整整40萬能徵善戰的西北軍最後僅剩4萬之眾,個個都是百戰餘生、驍勇異常。
  • 1946年,此人就率一個軍起義,為何第二年陳老總親自下令槍決?
    眾所周知,在解放戰爭中,被俘的國軍將領,大多都被送進了功德林管理所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等到他們思想徹底轉變過來後,通過了考察,往往能重新回歸社會。但有一位國軍將領卻是個例外,此人雖率部起義,但卻因其本性難改,於起義第二年被陳老總親自下令槍決。
  • 抗戰後期,六個綏靖區的主任分別由誰來擔任,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抗戰後期,為了進一步適應對日反攻作戰的需要,國民政府最高統帥部調整了各個戰區的劃分,並在已有戰區的基礎上,擴編了六個綏靖區的戰鬥序列。何為綏靖區呢?其實就是國民政府為了防止後方老百姓鬧事,或者為了剿滅土匪滋事所成立的軍事區域,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當年擔任這六個綏靖區的主任都分別是誰。川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潘文華,四川省仁壽縣人,上將軍銜,早年曾跟隨劉湘徵戰四川,抗戰爆發後,劉湘主動請纓作戰,並派遣潘文華率領兩個師參加了南京外圍的廣德保衛戰。
  • 老蔣的兩個嫡系部隊都拒絕起義,他們是誰,回老蔣身邊又怎麼混?
    解放戰爭時期,談到最大的起義,不是傅作義北平起義,而是他曾率嫡系中央軍和蔣介石軍隊駐紮華北,擁兵五十萬。當北平和平起義的時候,雖然沒有起義,但是蔣介石的兩個嫡系部隊都拒絕起義,他們是誰,回到蔣介石身邊後又是怎麼混的?
  • 蔣介石身邊的傳奇人物,國民黨的高級將領,怎麼成了我黨隱形將軍
    而我黨潛伏在國民黨內部的高級間諜,更是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一般,隨時都有可能會流血犧牲。一部《潛伏》,讓我們看到了潛伏者的不易,看到了潛伏者的智慧與勇氣,也看到了潛伏者雖然默默無聞卻作出了巨大貢獻。今天我們所說的潛伏在蔣介石身邊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卻是中共諜戰史上的鮮為人知的傳奇人物,被人稱為我黨的「隱形將軍「,他的名字叫韓練成。韓練成(1909年2月5日—1984年2月27日),寧夏固原人,原國民黨軍高級將領。
  • 四川軍閥楊森兩次申請起義都被拒後,跟隨蔣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1946年6月,解放軍與國軍爆發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軍先後進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又開始了渡江戰役,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解放軍投入兵力170多萬人和國軍的420多萬人戰鬥。以自身傷亡130多萬人代價,斃傷國軍171多萬以及起義部隊84.7多萬人。
  • 起義上將董其武為何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先後任國民黨陸軍第三十五軍軍長、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綏遠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1973年,董其武參加中日友好協會代表團出訪日本時,當年侵略中國的日軍將領對董其武說:「如果國民黨所有部隊都像傅作義的部隊那樣有戰鬥力,恐怕日軍早就失敗了。」
  • 當年扒開花園口大堤的元兇,起義之後又叛亂,最終被就地槍決
    這麼快就被土肥原逼到了城下,蔣介石便孤注一擲,扒黃河吧,他決定以水代兵,以洶湧的黃河之水來阻擋日軍,再不扒黃河就來不及了。 於是,蔣介石命令駐守黃河大堤部隊開始掘堤,並在執行掘堤的過程之中,他還告誡手下"要打破一切顧慮,堅決去幹,克盡全功,不要有婦人之仁」。
  • 他是北伐名將,也是抗日名將,曾奉老蔣之命追剿紅軍,後通電起義
    他是北伐名將,也是抗日名將,曾奉老蔣之命追剿紅軍,後通電起義 北伐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才正式統治全國,而北伐軍的主力,而北伐軍的主力就是粵軍第一師,除了李濟深、陳炯明、張發奎等人,還有一些人也很厲害,比如吳奇偉。
  • 遼瀋戰役,廖耀湘以12萬人對東野40萬大軍,為何不選擇起義?
    這個兵團實力之強,冠絕全國的國民黨軍部隊。但9兵團在遼西平原被40餘萬東野大軍死死包圍後,實際已無多少突圍希望。既然如此,廖耀湘當時為何不像長春的曾澤生將軍一樣選擇順勢起義,而是要硬拼後被俘呢?
  • 逃亡路上,一母親背著長子卻讓小兒步行,一將領困惑:實在蹊蹺
    其實,在端午節掛艾草這個風俗還要聊到黃巢起義的事情!仕途不順,起義造反黃巢元和四五年出生於鹽商之家,因為家境殷實,小時候的黃巢不僅精通詩詞,還善於騎射。當時,家族對他的期冀很高,都希望他能夠考取功名,為朝廷效力。但無奈,黃巢雖精通詩詞歌賦,但卻不擅長考試。
  • 紅二軍團十三位高級將領,後來的情況都是怎樣的
    大革命失敗後,組織上積極進行革命活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先後舉行,狠狠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掀起了土地革命戰爭的新階段。那麼,紅二軍團初成立時的十三位高級將領都是誰,他們日後在人民軍隊中的發展都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紅二軍團軍團長兼紅二軍軍長賀老總,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又是湘西蘇區的開創者,他指揮紅二軍團南徵北戰,開創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並成功指揮了紅二、六軍團的長徵,堪稱是紅軍時期的一位名將。
  • 奴隸起義:斯巴達克起義
    無論是了解過羅馬共和國還是羅馬這座城市的人,都不會忘記那座兩千多年前的羅馬鬥獸場,這座宏偉壯觀的古建築見證了羅馬這座城市和那些王朝的盛衰興亡。公元前73年的一個夜晚,從這座防衛森嚴的鬥獸場裡突然衝出來一群精壯男子,他們手持兵器、木棒向城外跑去。
  • 他是「雲南王」龍雲之子,49年隨盧漢起義,解放後為何被槍決?
    1884年生人,民國時期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雲南省國民政府主席。自1927年發動政變,將雲南老牌軍閥唐繼堯趕下臺後,主政雲南長達18年之久;人稱「雲南王」。1945年10月3日,杜聿明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在昆明發動「十·三」政變,「雲南王」龍雲被趕下臺後,被蔣介石囚禁於重慶,後被轉往南京。
  • 他是投誠將領、鎮反後沒有被平反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鎮反運動中,錯誤地殺害了一些原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後來多數落實了政策,予以平反,但有一個人,始終沒有得到平反,這個人叫金亦吾。金亦吾一見到易書竹,便跪在地上請求他原諒,陳縣長也在一邊勸說,易書竹到底是善良軟弱之人,原諒了金亦吾,幾天之後,金亦吾在眾人面前念了一封悔過書,表示以後一定改邪歸正。其實以後照樣欺男霸女,無惡不作。
  • 解放戰爭:歸順我軍「級別最高的國軍將領」是誰,結局如何?
    可是隨著戰爭的發展,蔣介石集團越打越不行,反而弱勢的解放軍越戰越強,最後有大批的國民黨將領拋棄了蔣介石,選擇了起義,歸順我軍,那麼這些歸順我軍的起義將領中,誰的級別最高呢?當時傅作義是起義將領中級別最高的,也是權力兵力最大的一個,他起義的時候是華北「剿總」司令,軍銜二級上將,當時他奉命駐守平津地區,手裡有四個兵團,下轄12個軍,總兵力達到了55萬人,是名副其實的北平王。
  • 沒有農民的農民起義,《水滸傳》一百單八將,為啥一個農民都沒有
    馬軍五虎將:大刀關勝、豹子頭林衝、霹靂火秦明、雙槍將董平、雙鞭呼延灼——原來全是官軍將領。 公孫勝是道士,魯智深、楊志是提轄,武松、雷橫、朱仝是都頭,李逵是獄卒,戴宗是節級——跟農民邊都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