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深圳市婦幼保健院 吳家滿 主任醫師原創
很多媽媽以為生了娃,就可以鬆口氣,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還會遇到外出不敢多喝水,上廁所怕排隊;害怕大家講笑話,不敢大笑等尷尬。其實就是因為憋不住導致漏尿,而漏尿的根本原因就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那什麼是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呢?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女性產後常見的病。
很多媽媽大概都想了解這些問題:
1、生完孩子盆底肌會自然恢復可以不修復?
2、症狀不重,沒必要治療盆底肌?
3、順產才會損傷盆底肌,剖腹產不會?
回答第一個問題:不可以!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在懷孕和分娩過程中,盆底肌受損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產後盆底肌雖然會自我修復,但是在短時間內是無法自然恢復的。盆底功能損傷,自愈是很難的,而且置之不理,當「後遺症」找上門來,面對的也許是嚴重到需要動手術進行治療。產後儘早進行盆底肌修復,可以加快盆底肌的恢復過程。
第二個問題: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初期基本沒有不適症狀,一旦出現不適,病情往往就很嚴重了。不趁著症狀不重的時候治療,還待何時?輕症時,盆底肌只有輕微鬆弛,其實只要及時開始盆底肌修復,輔以長期盆底肌鍛鍊,就可以預防和改善漏尿、子宮脫垂等症狀。
第三個問題:剖腹產時,孩子不從陰道出生,傷不到盆底肌?不是的!在懷孕期間、隨著寶寶的長大,腹腔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擠壓著盆底肌肉,分娩後,產婦部分韌帶會松裂,無法固定器官在正常位置,所以會慢慢出現盆底功能障礙。和順產一樣,漏尿、子宮脫垂、陰道鬆弛等問題,剖腹產的媽媽該面臨的一個也不會少。
好,我就不怕問不倒你!!醫生,我再來一波問題!!
女人生孩子之後都這樣,沒必要治療?
盆底肌現在很健康,不需要鍛鍊?
無症狀,就沒必要做盆底肌篩查?
生完二胎再做盆底肌修復?
好吧!輪到我來一口氣回答你的問題!
很多媽媽對盆底肌肉並不了解,當發生類似漏尿這種尷尬之事時,總會傾向於向有經驗的女性長輩求助。年長一輩總以專家口吻告訴新媽媽們:女人生完孩子都這樣,從你外婆那輩就有了,還是月子沒做好,是正常現象,也沒什麼好辦法。其實這屬於出現了盆底功能障礙問題,然而從長輩之口得知的「這是正常的,無需治療」這種錯誤認知對女性影響甚大,如果不做盆底肌康復只會導致病情延誤,造成盆底過度損傷。
有人認為,我的盆底肌現在很健康,就不需要鍛鍊,但是盆底肌每時每刻都在支撐著盆腔臟器,處在超負荷工作狀態下,盆底肌需要持續保持健康。盆底肌的健康狀況會受到懷孕、分娩以及年齡增長等多種因素影響,堅持鍛鍊盆底肌,可以維持盆底肌的彈性和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預防盆底障礙性疾病,減少因懷孕和分娩、年齡增長激素減少,導致盆底肌受損、肌力下降的問題。
又有人認為自己沒症狀就是沒病,接著就置之不理,連檢查也不去做。盆底肌其實是一個慢性損傷的過程,盆底肌損傷最早表現就是肌電的異常。所以說沒症狀不代表就沒病,你的盆底情況不要你覺得,要醫生檢查說了算!
尤其是新媽媽,應該在產後6-8周到醫院做個全面的檢查,懷孕和生產過程中,由於激素、腹壓、重力、肌肉牽拉等因素都會給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即使當前看不出什麼症狀,但其實盆底肌肉還是處於受損狀態,隨著年齡增長,症狀會逐漸加重,這也就是為什麼漏尿、脫垂很多中年婦女會有。年輕時沒把檢查當回事,延誤了治療,臨到老,盆底肌就來「報復」了。產後42天篩查可以了解身體的恢復情況,如有異常可及早治療。
最後,很多二胎媽媽都有這種考慮,既然生孩子會造成盆底損傷,乾脆等我二胎生完了再做,省事又省錢?小渟想說,這可不是省和等的時候!盆底肌的損傷不斷累積,生完第二胎後,本來就損傷的盆底肌將受到雙重暴擊,損傷程度進一步加深,想完全恢復更加困難。
還有,產後兩年,盆底肌修復有沒有必要?老年女性做盆底肌康復有沒有效果?
寶媽們經常能聽到這種說法:產後6個月內產婦體內激素水平較孕期將發生很大改變,42天~6個月是盆底功能恢復的「黃金時間」,一年內是產後恢復的最佳時期。很多媽媽由於了解時間晚或者因事錯過了黃金期和最佳時期,那盆底修復還有必要嗎?當然有!
盆底肌修複本來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去喚醒、激活盆底肌,因此只要持之以恆,就算產後兩年、三年也會有一定的效果。盆底肌肌力分級是從0級到5級,5級最佳,如果想知道自己恢復到什麼程度,可以去醫院或者用專門的儀器評估肌力,判斷修復效果。
最後一個問題,很多老年女性總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再怎麼鍛鍊也不會有效果了。這種說法完全是不合理的。實際上為了老人的生活質量,進行盆底康復治療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過系統的康復治療,即使沒法完全恢復正常,也可以有一定好轉。事實上很多六七十歲的老人,漏尿嚴重到需要墊尿不溼才能出門,但是通過盆底康復還是改善了漏尿症狀,重拾自信。器官脫垂容易找上老年人,如果是脫垂很嚴重了,建議進行手術治療,術前術後還是要配合盆底肌康復,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