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拉麵館數量多到什麼程度?
據不完全統計,在37.7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密密麻麻得開著少說有100,000家經過國家備案的拉麵店或者拉麵屋。甚至最多的地方能從日本的西部城市——拉麵之鄉福岡久留米一路開到喜多方和札幌。
無論城市大小,不管你是人口密度最高的東京,還是遠至少人問津的村莊,拉麵店似乎就和陽光一樣,遍布日本的每一個角落。
如果說拉麵是日本飲食帝國的霸主,那麼恐怕就沒有一項美食能夠撼動它的地位。
拉麵、牛丼和咖喱飯並稱為「日本三大國民美食」,這形容毫不誇張。
在「國民飲食趨勢報告」統計中,日本人平均一周至少會吃上一次拉麵。有些拉麵愛好者甚至每2天就會去一次拉麵店,其中在校學生、單身男子這類人會更加頻繁。
據說日本「拉麵(ラーメン)」最早始於江戶時代,不過大部分人還是覺得拉麵在日本廣為流傳是在明治維新時期。
聽起來好像挺悠久的,但其實真正的日本拉麵文化也就百來年。當時有很多中國廣東一帶的商人和勞工,由於通商的緣故來到日本,於是就將麵食傳到了日本。
明治43年(1910年),隨著東京淺草的日本第一家拉麵店「來來軒」開業,中國與日本的麵食料理終於在此融合,而來來軒的拉麵則被稱為醬油拉麵的元祖。
就和中國有「八大菜系」一樣,日式拉麵也區分地域以及口味,比方說九州的博多拉麵、北海道的味增拉麵、還有福島的喜多方拉麵以及關東的醬油拉麵(其中博多拉麵、味噌拉麵和喜多方拉麵還並稱為日本的「三大拉麵」)。
眾多風味的拉麵中,日本當地人究竟喜歡哪一款?上個月,日本網絡上發起了對拉麵愛好者的一項「你最喜歡的拉麵連鎖店是?」的問卷調查,通過一萬多名日本食客的投票,選出了排名前十的拉麵店。
●第3名:來來亭
排在第3位的是「來來亭」,得票率為7.4%(869票)。
在評論中大多是因為麵湯的口味而深深地被這家拉麵店吸引:「來來亭的濃味拉麵最棒了!」、「我很喜歡來來亭蝸牛拉麵和他們家的炒飯」。
●第2名:スガキヤ
排在第二位的是得票率8.0%(934票)的「スガキヤ」。
スガキヤ在東海地區擁有超高人氣,生活在愛知縣的人幾乎無人不知。當選的理由基本上都是在稱讚「(スガキヤ的拉麵是)愛知縣民靈魂食物!能以低價格吃到那種味道的只有スガキヤ!」、「真希望スガキヤ在關東也能開分店呢!」等等。
●第1名:天下一品
投票數1964票,得票率16.8%,得票率幾乎是第2位スガキヤ的兩倍。
「其他的面可能偶爾吃一次就行了,但是天下一品的面必須是定期去嘗一嘗」、「天下一品的面我2個月不去吃就渾身難受」等等,廣受好評。
嘗過我們自己的拉麵和日本拉麵以後就會有「哇,原來不同地區對拉麵飲食的看法簡直大不同呀」的這種感受。
我們通常在吃拉麵(以湯麵為主的話)的時候,可能最多也就會配上一瓶冰鎮飲料或者是一兩碟開胃小菜,基本上一碗拉麵的分量就是一頓主食的量。
但是在日本就不一樣,經常能看到在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麵旁,還配著一碗小山一樣的白飯或者一盤煎餃(當然也有可能同時都點)。
難道日本人人都是大胃王嗎?😕麵條和米飯在我們看來都是主食,這種「主食配主食」的吃法似乎有些無法理解。
但其實呢,日本人似乎吃啥都要配上一碗飯,像什麼拉麵配飯、牛排配飯、餃子配飯……
日本人認為正常的餐食應該有作為「主食」的米飯和作為「副食」的菜餚兩部分。作為主食的內容就是任何輔料都不加的、口味清淡的熟米飯,它一定、且必須是餐食的主角。
而添加了各種香料、輔料而製作成菜、肉、魚等,發揮的是「增進米飯食慾」的配角作用,它們的存在就是為了把「食之無味」的米飯送進胃裡,以提供人一天活動所需的能量。
這樣看來其實就能理解為什麼大部分的日本人在進食的時候一定要有米飯了,因為一切和米飯無關的東西都被歸類為「配菜」——哪怕光吃這種配菜就能吃飽。
很難說我們的中式麵條的靈魂是什麼,因為各地評判拉麵好不好吃的標準不一樣,所以很難去評判。
有些地區覺得拉麵本身的麵粉、製作手法最重要,有些地區則會覺得湯的熬製最重要,還有些則認為面上的碼菜最重要,甚至是做面的環境最重要。
但在日本,你會發現幾乎全國用來評判拉麵好壞的標準就只有一個——湯。
我們在日本吃到的日式拉麵,它們的湯底主要有兩大種,一種是調味汁類,另一種是高湯類。
高湯主要是用來提鮮,再往下分就有像一些豚骨湯、牛骨湯、雞湯這幾種肉湯,還有單純的蔬菜湯以及貝類、海鮮類湯底。而醬油湯、鹽湯、味增湯等都屬於調味汁類的湯底。
每家拉麵店都會有屬於自己主打的湯底,被稱為招牌。
拉麵的靈魂是湯底、面是肉體,但要使一頓拉麵更完整,就必須得有「氣」,這個「氣」就是煎餃。
每家拉麵店對煎餃都十分在意,因為煎餃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煎餃好吃,那定會為拉麵店增色不少。
甚至也有不少拉麵店將煎餃作為一大亮點,通過煎餃的口味來為拉麵店增加人氣。
拉麵的配菜隨著地區的不同也會呈現不同的品種。比方說在日本和歌山,當地人吃拉麵就不會配煎餃和米飯,倒是會配上壽司和水煮蛋(壽司也算是一道「主食」)。
當地人習慣在等拉面上桌之前,先吃上一個「早壽司」(鯖壽司),一邊嚼還會一邊剝上一個雞蛋,等到拉面上桌之後,把蛋配上拉麵一起享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一直流傳著「在日本吃拉麵聲音越大,代表越對拉麵師傅的尊敬,湯喝的越乾淨,代表越對美食的崇敬」。
雖然怪,但確實也存在這種說法,因為以前日本有一種「噪聲文明」這一特殊的禮數。
以前我們也談到過,日本是一個比較在意「讀空氣」的一個民族。同樣,他們對於美食也具有同樣的「空氣感」。但是這裡對食物的「空氣感」和與人交流時的氛圍、氣氛就大不同了。
許多老一輩的日本人覺得吃飯的時候,食物混合著空氣一起進入自己的口腔,進而咀嚼、吞咽,發出一點聲音是很正常的事,而且食物越是美味,聲音也有越響。
久而久之,這種習慣就成了「吃麵發出聲響」是對食物、對廚師的一種敬意了。
現在由於日本的年輕人受到許多國外料理的影響,吃飯就比較克制了。
他們基本也都覺得吃飯安靜顯得人比較優雅,因此現在去看日本年輕人在異國旅遊的時候,吃飯幾乎就沒什麼聲音了。
不過還是有人覺得,在國外吃飯確實是要為了日本人的形象,吃飯不應該發出聲音,但如果在本國,那麼還是應該遵循傳統。
日本人會把湯喝完嗎?
其實這還是看個人愛好,有些日本人喜歡喝湯,有些人只喜歡吃麵,但因為畢竟湯頭都很鹹,所以能喝完整碗湯還是有點難度的,有些店家甚至為了希望顧客喝完湯,還會在碗底印上「この一滴が最高の喜びです(這一滴是最無上的喜悅)」。
參考資料:
[1].日式拉麵物語(3):拉麵裡的經濟學
[2].為什麼日本文化與拉麵緊密相連?
[3].從拉麵中體驗日本文化
[4].【1萬票集まる 】最も人気なラーメンチェーンはどれだ!? 「天下一」なお店が圧倒的1位に
[5].石毛直道(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日本的食文化
[6].日本人吃拉麵時為什麼發出淅瀝呼嚕的聲音
[7].好的湯底,是日式拉麵的靈魂
神居秒算【日本房產投資線上直播】
想要提高日本房產投資成功率
必須了解這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