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文廟:曹聚仁/1962

2020-12-13 民國故紙堆

上海的文廟

曹聚仁 | 《循環日報》1962

上海文廟(民國)

到過上海的,上海城隍廟,幾乎無有不去過的,九曲橋、湖心亭,印象都很深。而今豫園已在恢復園林古面目,乃有豫園的勝景。要說園林勝景,文廟路文廟公園還在城隍廟之上。

上海之有文廟,迄今已經六百多年了,其間搬移了五次,移到目前這一文廟路上,倒還是近一百年間的事。大約11世紀時,上海設市舶提舉司及榷貨場,成立了上海鎮,那時鎮上並沒有文廟;到了13世紀中葉(宋度宗鹹淳年間),鎮人唐時措購買韓姓房屋,改建梓潼祠(即文昌閣),圖孔聖遺像於祠中,並築古修堂,作為子弟肄業之地,上海始有鎮學,可說是文廟的雛形(今天官坊街左近)。到了1291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分華亭縣東北境五鄉為上海縣;過了二年,在縣署東首,營建縣學。

魁星閣(民國)

次年,建築完成,有正殿,有講堂,買鄰地造齋舍,廟制大體粗備。1302年,又添築殿軒,增設大門和學門,重新立聖像,再繪先賢像,前通泮水,架橋其上,這才是文廟,地在今敬業路。

到了1310年,又在縣署西得官地十五畝,另建新學宮,地在今淘沙場一帶。可是,過了四年,縣丞王珪,又把它遷回原址(原因不明)。遷回以後,廟制愈益宏大,廟有池、臺、壇、亭等勝,並植古松、梧、竹無數,不僅是學宮,而且是勝遊之地了。到了1351年(元順帝至正十一年),修建了教諭廳、講習堂、廟門齋舍,廟左別建明倫堂,僧覺元還捐了田蕩六百多畝作為修葺費。有明一代,文廟歷有興修葺治,地址始終在原處,並沒移動過。

到了1853年(清鹹豐三年),小刀會劉麗川起義,他們借文廟做軍事指揮大本營,到了鹹豐五年,清軍收復上海,文廟在戰火中全毀。上海士紳,乃籌商請準大府,遷移於西門內南邊右營署廢基(明代海防道署舊地),重建新廟,便是今日的文廟了(佔地十七畝三分有餘)。其後, 1860年(鹹豐十年)又經過一度戰火,毀損大半。1864年(清同治三年)才重新修葺一新。到了1931年,由市政府闢為文廟公園,廟制規模,比以往更完整。那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文廟了。

在封建時代,文廟大祭是一件大事,我們鄉下人,當然沒機會看到。1934年,大概是戴季陶的建議,忽然要祭孔了,我們曾經參加過上海的祭孔,典禮以文廟一祭譜為藍本,大體說來,和《儒林外史》中的祭奠吳泰伯是差不多的。今日的文廟,只是遊覽之地了。

—完—

摘自《上海春秋》曹聚仁著

版權歸作者所有,民國故紙堆整理,轉載請註明

相關閱讀:

一枝香、一品香:曹聚仁/1962

熟食檔:咖喱牛肉、排骨麵:曹聚仁/1962

文明雅集:曹聚仁/1962

《東南日報》與胡健中:曹聚仁/1962

春柳社:新劇同志會:曹聚仁/1962

《晶報》及其他 :曹聚仁/1962

宋漁父(教仁)墓:曹聚仁/1962

再談「國貨之隱者」陳栩園(天虛我生):曹聚仁/1962

天虛我生——陳栩園:曹聚仁/1962

陳景韓(冷血):曹聚仁/1962

陳冷血的時評:曹聚仁

【有料】曹聚仁評說《江湖奇俠傳》(上)

【有料】曹聚仁評說《江湖奇俠傳》(下)

相關焦點

  • 別了,上海文廟舊書市場!
    上海文廟到底值不值得一看呢?購票的同時遇到了幾個外國背包族遊客,他們專程購買了10元的門票,計劃一覽文廟的歷史文化。不過,他們來的早了些,文廟景點的第三道門是9點整開啟,舊書市場自7點半開始就慢慢的熱鬧起來,一直擺到中午的11點多慢慢的書商也就自行離去。
  • 上海老城廂曾有兩處文廟,都有什麼來歷
    近日,一則「上海文廟即將與大家暫別」的消息在朋友圈裡刷了屏,上海文廟將在今年啟動改擴建工程,出於施工期間安全因素考慮,文廟舊書集市將暫停對外開放。不少朋友表示出戀戀不捨之情的同時,也對於文廟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上海老城廂的「兩處文廟」究竟是哪兩處?曾經熱鬧的「舊書市場」是什麼的場景? 一提及「上海文廟」,熟悉上海老城廂的朋友腦海中首先迸現的就是位於文廟路的文廟,其實這所文廟是在19世紀50年代時從別處遷址過來的,而在此之前的文廟也有頗多歷史可尋。
  • 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上海文廟孔子文化周開幕!
    9月29日下午,在熱鬧喜慶的鼓舞聲中,「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上海文廟孔子文化周系列活動——「同一輪明月 同一個祝福」 慶中秋活動在上海文廟拉開帷幕。明倫堂廣場上,拼布包、海派剪紙、人物麵塑等別具匠心的非遺作品展示讓市民遊客驚豔不已。
  • 文廟,上海人永遠的記憶,你知道這裡曾經藏著個「鬼市」嗎
    認識上海,有很多種途徑。如果說美食是一把鑰匙,那麼最接地氣的美食,那些伴隨著上海人一起長大的美食,無疑是最具有人間煙火氣的,也是最能反映真實的上海。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個地方,不僅有地道的美食,也有上海人難忘的記憶,及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的「鬼市」那就是上海的文廟和它的舊書市場,一個即將要拆了重建的地方。
  • 上海文廟,古代祭孔的地方,門內門外可靜可鬧之地
    目前,上海面臨復工高峰期。專家透露,這一周會是疫情高發期,所以小夥伴們一定要做好防禦,還在放假的小夥伴就不要出門了,如果必須出門要搭乘公共運輸,一定要帶好口罩和勤洗手!也希望疫情嚴重地區的小夥伴們能度過這次危難關頭,加油!中國加油!喜歡淘舊書的上海人都知道,在上海老城廂的文廟,有一個舊書市集,不過有消息稱,今年這個舊書市集即將要關了!
  • 莊嚴篇——平遙文廟
    平遙文廟時代:金至清地址:山西省平遙縣城東南平遙文廟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建築群及孔子和儒學先賢塑像群。山西平遙文廟香爐及大成殿大成殿東72賢人塑像平遙文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長期以來一直作為縣學所在地,直到清末廢除科舉後才改為新式學校。文廟第一進院落,泮池兩旁建有名宦祠、鄉賢祠,祠內供歷代功績卓著的為官者和平遙傑出的耆宿大儒。
  • 福州文廟上演古裝秀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1月1日,古裝愛好者身著古裝在福州文廟內進行展演展示。當日,許多身穿古裝的民眾來到福建福州文廟進行展示,上演了一場中國傳統服飾「秀」。圖為許多身穿古裝的市民在福州文廟進行展示,上演了一場上演中國傳統服飾「秀」。
  • 武威文廟匾額的旅遊開發策略
    二、武威文廟匾額的價值分析(一)藝術欣賞價值藝術欣賞價值是指匾額作品能夠讓人們駐足停留欣賞,獲得美的感受和精神愉悅。武威文廟的每一塊匾額都結合了書法、繪畫、髹漆、雕刻等藝術,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三、武威文廟匾額開發現狀分析(一)武威文廟匾額概況武威文廟東院文昌宮桂籍殿前廊簷下集中懸掛著自上起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的「化峻天樞」,下迄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的「文教開宗」,共有44塊,有的匾額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保存仍然完好。
  • 吉林文廟舉辦敬師禮
    6月24日,吉林一中、毓文中學和吉化一中等多所學校校長、副校長,共聚吉林文廟,在高考前這一特殊時刻,參加由吉林市文廟博物館主辦的2020年吉林文廟敬師禮活動。
  • 湘陰革命見證地——湘陰文廟
    湘陰文廟位於湖南省嶽陽市湘陰縣城步行街,幾經興廢,現有建築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文廟」一詞在《辭源》中的定義為:「孔子廟」。唐朝開元二十七年追封孔子為文宣王,稱孔廟為文宣王廟。元、明以後通稱文廟。
  • 遇見騰衝丨騰衝文廟 怒江以西唯一學宮
    平方米,是按照傳統文廟規制建設的大型建築群。 文廟總平面圖、屋頂平面圖(引自楊大禹《儒教聖殿 雲南文廟建築研究》)文廟依山東孔廟規制設置,縱深260米的中軸線上現存建築從北至南有泮池、泮橋、名宦祠、鄉賢祠、大成門、東西兩廡、大成殿、啟聖宮,另附有大門、明倫堂和訓導廨。
  • 「歷史回眸」回憶旬邑縣文廟維修過程
    2006年4月,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縣博物館開始對備受社會關注的明代文廟進行落架搶救維修。該工程4月1日動工,歷時四個月,8月份順利竣工。時任縣博物館館長的我有幸主持維修了這一宏大工程。近期,我利用空閒時間,將維修文廟的有關資料整理成文。以備後代人能記住這次文廟維修的全過程。
  • 福建長汀:汀州八縣的崇學之地——汀州文廟
    汀州文廟位於福建龍巖市長汀縣兆徵路路北,縣政府的西鄰。文廟背後不遠處就是風景秀美的臥龍山,四周的其它小景點也有很多。汀州文廟是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宋代,歷史上規模很大,直到近代。因為長汀是以前汀州府首府之地,相當於現在較大的地級市,所以它的文廟也不是一般的縣級文廟可比。不過,現在它留存下來的規模小多了,只剩兩進院子。霞客的鏡頭以上對汀州文廟的認知,是我後來才有的。我結識汀州文廟,純屬偶遇。我在陌生的長汀兆徵路上漫遊,偶然看到了高大而古樸的欞星門,就拐進去參觀了。欞星門是孔廟的標配。欞星即靈星,是主管風雨、農業生產的神靈。
  • 正定的兩個文廟:一個因大成殿聞名遐邇,一個深藏街巷鮮為人知
    《正定縣誌》中對於縣文廟只有非常簡略的記載,說是明洪武七年建,梁先生則憑藉其紮實而淵博的建築學知識,跳出了古籍的桎梏,在倉促間敏銳的判斷出正定縣文廟大成殿的始建年份在唐末五代,或許是明代建文廟時據原有古廟的基礎而改建,可能是正定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此說後來也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可,當1996年正定文廟大成殿躋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最終認定的年份便正是五代,因此也被視為是國內現存年份最古早的大成殿。
  • 城市風光攝影:霓虹燈下的文廟古建築群,鬧市中靜悄悄的美
    拍攝地點:長春亞泰大街文廟過街天橋。拍攝時間:2020年5月26日19:35。長春文廟始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據史料記載,文廟最初由當地鄉紳朱琛捐資修建,光緒二十一年(1894年)和1924年,由長春知府楊同桂、長春縣知事趙鵬第主持過兩次大規模的維修和擴建。
  •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府文廟:文脈綿延的精神聖殿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府文廟:文脈綿延的精神聖殿 2020-12-01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讀故事 品古建|嶽陽文廟:廟學合一,滕子京遷建
    乃重修嶽陽樓……」 其實,滕子京不僅重修了嶽陽樓,還於慶曆六年建了嶽陽文廟,作為祭祀孔子的廟宇。上世紀初,這裡還舉辦過新式學堂。 嶽陽文廟整個建築保持了宋代建築的風貌,是江南至今保存宋式建築特色較好的古建築之一。 新湖南客戶端特別策劃《讀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進嶽陽文廟。
  • 鬧市中的靜謐之地——太原文廟,任歲月滄海桑田,肅穆依舊
    而五一路文廟巷,卻巍然靜默地坐落著一座紅牆青瓦、金碧輝煌的建築物——太原文廟。太原文廟建於清光緒8年(1882年),位於上官巷東端,是太原規模最大的文廟。1996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10日,成立山西省民俗博物館。和全國所有的文廟一樣,太原文廟是祭拜孔子的地方。
  • 廣東最古老的文廟建築
    年代:北宋、元; 坐標:廣東 德慶縣 文廟內; 大殿歷經宋代重建、元明清重修,保留了各個時代重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