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吧。這句話,成了被譽為「復旦女神」的授課老師陳果的一個標籤。首創之人無從可考,但是陳果讓這句話變得人盡皆知。它傳達出了一種對待人生、或者對待情感的態度——瀟灑豁達。但是這種瀟灑豁達,它其實經不起現實的推敲。
這也是為什麼陳果在過去一段時間,一度走紅的原因。
陳果是誰?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思修課程老師。都說大學是象牙塔,大學老師不大容易走紅。因為大學與社會之間,存在著一道天然的屏障。我之前的大學老師,也許在學術界頗有名氣,但是在社會上卻鮮有人知。
大學老師的走紅,必須藉助某種公共媒介。和易中天、於丹等藉助《百家講壇》電視節目走紅的大學老師不同,陳果的走紅靠的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時代,因為某件事或者某種行為而受到網民關注,引起廣泛的討論,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網紅」。
陳果之所以成為網紅,是因為她在給學生講課的過程中,對人生和情感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解讀,受到了學生的追捧。有學生將她講課的內容錄成視頻傳到網上,陳果把枯燥無味的思修課程講得生動活潑,而且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出一些「離經叛道」的觀點,引得學生和網民一片喝彩。
陳果走紅了,成了網紅教師,還順勢出了兩本書《好的孤獨》、《好的愛情》,也許有人讀過。觀其內容,其實不過是一些泛泛而談的 「情感雞湯」而已。因為大學生涉世未深,對人生和愛情都處在一種懵懂的狀態,而陳果老師的新穎獨特的觀點,一下子吸引了他們的眼球,於是學生們對陳果的推崇和喜歡,進而助推她走出大學校園,成為人所盡知的「網紅老師」也就不足為怪了。
但是時間長了,陳果泛泛而談的「心靈雞湯式」的愛情觀和人生觀,就顯現出了其局限性。當學生們走出校園,走入社會,他們會發現心靈雞湯解決不了現實問題。正如那句「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不過是一種對現實的妥協與退避,談不上「一蓑煙雨任平生」那樣真正的瀟灑豁達。
在一次公開授課中,雙手插兜,意氣飛揚的陳果老師將「耄耋」二字錯誤念成「毛至」的發音,視頻被傳到網絡,引起巨大爭議。
耄耋,讀音為mào dié。通常用來指代年紀很大的人,年老之人到了八十到九十歲,稱之為「耄耋之年」。「耄」與「耋」,「耄」指代年老昏亂的意思;「耋」指代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本來是分開來使用的。首先將之組合起來的,是曹操。
曹操在《對酒歌》中有詩句: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到了八九十歲,就走到了壽命的盡頭,人死之後,反而能惠及草木昆蟲。
作為大學教師的陳果,偶然讀錯了這兩個並不常用的漢字,本不足怪。然而視頻被傳到了網絡上,就引起了軒然大波。陳果身上的無數標籤:「美女教師」、「復旦女神」、「心靈導師」、「精神傳道者」、「最受歡迎的女學者」、「首位登上央視《開講啦》的高校青年教師」等等,一時之間反而成了一種「累贅」。
一個博士生,大學教師,何以連「耄耋」二字都不認識?無論是人紅是非多,還是牆倒眾人推,陳果因此被學界和網民狠狠地「嘲笑」了一把。錯人漢字漢字鬧笑話,網紅美女教師陳果也算是遭遇了一次「人設崩塌」。陳果被批不學無術,誤人子弟,深知被認為是學界之恥,倒是作為看客的部分網民有些反應過度。
實際上,錯認漢字鬧笑話的名人可不少。鼎鼎大名的新文化運動領導者,學貫中西的胡適博士,就曾經將山東漯河的「漯」(tà)錯念成了「luò」(河南漯河念luò),胡適是研究《水經注》的專家,此事就遭到了柳詒徵的嘲笑,還把它寫進了日記裡。
遠者有胡適,近者則有說紅樓的蔣勳,在解說《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兒誄》中把「櫛風沐雨」的「櫛」字,本發「zhì」音,錯念半邊音成了「jié」了;「郴江幸自繞郴山」的「郴」字,發音為chēn,弄混搞成「彬」的bīn音。也許是一時口誤,也許是一是看走了眼,總之人無完人,一點錯誤都不犯,似乎不太有可能。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陳果老師也曾就此事進行道歉。相信鬧了這次笑話,陳果老師一定會去認真翻看字典,把「耄耋」二字的本意和讀音弄清楚。
依靠網絡話題推波助瀾,暫時佔據輿論的焦點,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網紅,可是如果沒有真才實學,網紅之路註定走不長遠。陳果老師發揮的舞臺應該是大學課堂上,而不是虛幻的網絡世界。相信她回歸課堂之後,仍舊能夠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喜愛。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過錯認漢字鬧笑話的經歷嗎?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