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二字怎麼讀?錯認漢字鬧笑話,復旦女神因此人設崩塌

2020-12-21 博書

「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吧。這句話,成了被譽為「復旦女神」的授課老師陳果的一個標籤。首創之人無從可考,但是陳果讓這句話變得人盡皆知。它傳達出了一種對待人生、或者對待情感的態度——瀟灑豁達。但是這種瀟灑豁達,它其實經不起現實的推敲。

這也是為什麼陳果在過去一段時間,一度走紅的原因。

陳果是誰?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思修課程老師。都說大學是象牙塔,大學老師不大容易走紅。因為大學與社會之間,存在著一道天然的屏障。我之前的大學老師,也許在學術界頗有名氣,但是在社會上卻鮮有人知。

大學老師的走紅,必須藉助某種公共媒介。和易中天、於丹等藉助《百家講壇》電視節目走紅的大學老師不同,陳果的走紅靠的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時代,因為某件事或者某種行為而受到網民關注,引起廣泛的討論,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網紅」。

陳果之所以成為網紅,是因為她在給學生講課的過程中,對人生和情感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解讀,受到了學生的追捧。有學生將她講課的內容錄成視頻傳到網上,陳果把枯燥無味的思修課程講得生動活潑,而且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出一些「離經叛道」的觀點,引得學生和網民一片喝彩。

陳果走紅了,成了網紅教師,還順勢出了兩本書《好的孤獨》、《好的愛情》,也許有人讀過。觀其內容,其實不過是一些泛泛而談的 「情感雞湯」而已。因為大學生涉世未深,對人生和愛情都處在一種懵懂的狀態,而陳果老師的新穎獨特的觀點,一下子吸引了他們的眼球,於是學生們對陳果的推崇和喜歡,進而助推她走出大學校園,成為人所盡知的「網紅老師」也就不足為怪了。

但是時間長了,陳果泛泛而談的「心靈雞湯式」的愛情觀和人生觀,就顯現出了其局限性。當學生們走出校園,走入社會,他們會發現心靈雞湯解決不了現實問題。正如那句「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不過是一種對現實的妥協與退避,談不上「一蓑煙雨任平生」那樣真正的瀟灑豁達。

在一次公開授課中,雙手插兜,意氣飛揚的陳果老師將「耄耋」二字錯誤念成「毛至」的發音,視頻被傳到網絡,引起巨大爭議。

耄耋,讀音為mào dié。通常用來指代年紀很大的人,年老之人到了八十到九十歲,稱之為「耄耋之年」。「耄」與「耋」,「耄」指代年老昏亂的意思;「耋」指代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本來是分開來使用的。首先將之組合起來的,是曹操。

曹操在《對酒歌》中有詩句: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到了八九十歲,就走到了壽命的盡頭,人死之後,反而能惠及草木昆蟲。

作為大學教師的陳果,偶然讀錯了這兩個並不常用的漢字,本不足怪。然而視頻被傳到了網絡上,就引起了軒然大波。陳果身上的無數標籤:「美女教師」、「復旦女神」、「心靈導師」、「精神傳道者」、「最受歡迎的女學者」、「首位登上央視《開講啦》的高校青年教師」等等,一時之間反而成了一種「累贅」。

一個博士生,大學教師,何以連「耄耋」二字都不認識?無論是人紅是非多,還是牆倒眾人推,陳果因此被學界和網民狠狠地「嘲笑」了一把。錯人漢字漢字鬧笑話,網紅美女教師陳果也算是遭遇了一次「人設崩塌」。陳果被批不學無術,誤人子弟,深知被認為是學界之恥,倒是作為看客的部分網民有些反應過度。

實際上,錯認漢字鬧笑話的名人可不少。鼎鼎大名的新文化運動領導者,學貫中西的胡適博士,就曾經將山東漯河的「漯」(tà)錯念成了「luò」(河南漯河念luò),胡適是研究《水經注》的專家,此事就遭到了柳詒徵的嘲笑,還把它寫進了日記裡。

遠者有胡適,近者則有說紅樓的蔣勳,在解說《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兒誄》中把「櫛風沐雨」的「櫛」字,本發「zhì」音,錯念半邊音成了「jié」了;「郴江幸自繞郴山」的「郴」字,發音為chēn,弄混搞成「彬」的bīn音。也許是一時口誤,也許是一是看走了眼,總之人無完人,一點錯誤都不犯,似乎不太有可能。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陳果老師也曾就此事進行道歉。相信鬧了這次笑話,陳果老師一定會去認真翻看字典,把「耄耋」二字的本意和讀音弄清楚。

依靠網絡話題推波助瀾,暫時佔據輿論的焦點,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網紅,可是如果沒有真才實學,網紅之路註定走不長遠。陳果老師發揮的舞臺應該是大學課堂上,而不是虛幻的網絡世界。相信她回歸課堂之後,仍舊能夠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喜愛。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過錯認漢字鬧笑話的經歷嗎?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

相關焦點

  • 「復旦女神」陳果:將「耄耋」錯讀成「毛至」,一夕之間跌落神壇
    這位年輕時尚的復旦大學美女教師,雖然教授的是枯燥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但憑藉舌燦蓮花的口才,以及對孤獨、寂寞、愛情這些年輕人關心的問題的獨特見解,讓她在眾人的傳播之中不僅僅成為了復旦大學的女神,更是在網絡之上颳起了一股「陳果風」。一時間這位復旦女神,更是從復旦大學的講臺走到了央視的舞臺之上,風頭可謂是一時無兩。
  • 復旦大學美女老師成網紅,因為讀錯兩個字,導致人設崩塌
    復旦大學怎麼說也是國內相對優秀的學校,才僅僅26歲就能用自己的優秀留在了復旦大學當老師,實屬令人敬佩,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啊!而在陳果老師任教的過程中,她的學生將她授課的視頻發到了網上,不少的人被這位有智慧的女博士給迷住了,成為了一名網紅。她的教學方式得到了不少人的讚賞,就連她的學生都表示能夠當她的學子非常的榮幸,可見人們對於她的評價到底有多高。
  • 復旦女神教授,將「耄耋」讀成「毛至」,到底是口誤還是偽學霸?
    「毛」的讀音為「máo」,「耄」的讀音是「mào」,這實際是一種較為投機取巧的方法,並不適應於每一個字,如「耋」拆分為「老」與「至」,「至」的讀音為「zhì」,但「耋」的正確讀音是「dié」。「耄耋」的意思是指大約八九十歲、上了年紀的人,七十歲為古稀,八十歲為杖朝。復旦女神教授,將「耄耋」讀成「毛至」,到底是口誤還是偽學霸?
  • 幾個「一讀就錯」的漢字,有人讀錯20年還不知道!看你能讀對幾個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上,很多文明的傳承都離不漢字,漢字也是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的文化,小時候我們是練習寫字,長大後隨著電子設備越來越先進,我們如今很少寫字,每天和別人聊天也只是那幾句話,有些時候可能我們熟悉的字,乍一看突然不知道念什麼了,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編一樣吧,接下來我們不看那些讀不出來的字
  • 黃聖依把「淦」讀成「筋」:還記得「鴻鵠」和「耄耋」事件嗎?
    「淦」這個字究竟讀什麼?相信很多人並不知道「淦」這個字的正確讀音。因為從字形來看,這個字是三點水加一個金字,按多數人的理解,這個字很可能讀「金」,即使不讀「金」,也很可能讀「新」,因為三個金組成的「鑫」就讀「新」。至於「淦」的正確讀音「gan」,相信大多數人並不知道。
  • 古漢字是怎樣被認出來的?復旦大學教授為你揭秘→
    本次講座是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郭永秉老師帶來講述《古漢字是怎樣被認出來的》。漢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使用漢字的好處也不勝枚舉READING二、使用漢字的好處古代文人階層使用的是文言文,就是大家熟悉的古文。總體來說古文系統沒有本質性的變化,因為它的物質載體是漢字。
  • 從復旦最美的女神到網紅的老師,陳果跌下「神壇」就因為兩個字
    從復旦女神到網紅老師,陳果老師一路上伴隨著讚美、爭議和不理解。崇拜她的學生叫她「女神」,質疑她的批評者喜歡叫她另一個「於丹」,認為她只是一個網紅老師,喜歡告訴學生毒雞湯。有一段時間,陳果這個詞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而「耄耋」這個詞似乎是衡量一個教師優秀程度的唯一標準。老師的成名之路始於2010年。她的演講視頻逐漸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被學生們稱為「復旦最美女神」。
  • 難認又難讀,我一個中國人居然念不好日本動漫中的漢字
    有時候可能是因為不熟,而有時候則是因為對方名字中的某些字實在太過冷僻,所以導致叫錯。而在日漫中,有沒有哪些字十分容易被叫錯或者說不容易認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首先,則是一些雖然會讀,但是卻容易被認錯的名字或動畫了。就拿這些年都非常火爆的《火影忍者》來說吧,三大將之一的"青雉"。(不過現在加入黑鬍子了)
  • 二年級小學生認甲骨文?學完《「貝」的故事》,孩子會愛上漢字!
    這篇課文說是故事,但並沒有生動曲折的情節,只是用說明的方式寫出了「貝」字的演變過程,以及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和錢財有關的緣由,告訴我們中國的漢字源遠流長,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這篇課文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知識點不多,重要的是在識字的過程中,感受漢字的魅力,產生主動識字的濃厚興趣,並學會偏旁歸類的識字方法。
  • 「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和日本字相似太高,失去了漢字精髓
    其實「桔」也是古時候就發明出來的漢字,但是它和柑橘類水果,並沒有任何關係,一直到1977年之後,才被緊密的捆綁在一起,兩者之間可以自由轉換。而這,就不得不說起所發明的二簡字了。我們如今的簡體漢字,相比於繁體,更加簡單,實際上縱觀整個歷史,從甲骨文、金文,再到秦國的小篆,字體也是經歷了由簡到繁再到簡的歷程。
  • 剛來到中國的老外被中文逼瘋:中國人是如何知道每個字怎麼讀的?
    老外想知道為什麼我們看到字就能認出來和中國學生必須學習英語不同,漢語是大部分國家的選修語言。因此很多打算來中國的外國人都是十幾歲或者是二十幾歲才學中文,這讓原本就難學的漢語更加困難了。聲調讓老外很痛苦漢字和英語不同,英語中的所有詞都是由26個英文字母組成,再怎麼樣也只不過是背一下26個字母的排列組合罷了,但是每一個漢字都是截然不同的,這對於剛接觸漢字的外國人來說簡直就是折磨。
  • 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雖只有「一筆」,但大多數的人不會讀
    目前我們的漢字已經超過了8W,不過常用的漢字也就3000多個,有趣的是許多漢字都是字相近音相同的,所以大家就算遇到不認識的字,看字形也大都能讀出來,然而有些字只有一筆,就這一筆就有許多人都認不出來,不過這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能認出來的算你厲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最簡單的4個漢字:雖只有「一筆」,但大多數的人不會讀
  • 被簡繁轉換誤導的,兩個有關聯的漢字,用錯了容易鬧笑話
    在簡繁轉換功能中,「雲」對應的是「雲」,那麼「雲」又是怎麼回事呢?天上的雲多了,基本都要下雨,跟下雨有關,所以再加個「雨」字新造了「雲」,而原來的「雲」字,則被借代為北方天氣寒冷,人們相互說話時就看到呼出的白氣。
  • 又一位男藝人人設崩塌,娛樂圈裡要維持人設,必須切記這四個字
    在娛樂圈裡,很多藝人都是頂著人設生存,這人設或許是經紀公司給定的,或許是通過自己的表現粉絲給予的。但人設沒那麼好立,也很難輕鬆維持,可能因為一句話,人設就崩塌。10月20日,微博用戶張孟妍發布微博,稱跟男演員孔垂楠是戀愛關係,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但男方私生活不檢點,害她染病。在受到欺騙後,從輕度抑鬱轉成中度抑鬱,自殺過兩次。
  • 餘秋雨錯把「樂」讀成「lè」,引來萬人批評,他的實力究竟如何?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就連中國的漢字都被譽為世界上最難學的漢字,雖然現在有很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和漢字,但是都不能領略其精華。其實不光是外國人,就連我們中國人在很多時候都會造成誤解,鬧出很多的笑話。
  • 耄耋怎麼讀,耄耋是什麼意思,耄耋之年是指多少歲?
    耄耋是什麼意思呢?它怎麼讀?
  • 教育部課程標準:1、2年級能寫800個漢字,認1600字,家長太難了
    01小學1、2年級語文《課程標準》:會寫800字,能認1600字,課外閱讀總量5萬以上如下講述的是2011年(也就是9年前,最新標準暫未刊發第一,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也就是說一、二年級共2年的700多天裡,需要2天學會寫3個漢字,學會認6個漢字。第二,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
  • 「耄耋」兩個字的讀音弄錯了
    中國的文字有幾千年的歷史,無比博大精深,哪怕是漢語文學的教授,也不敢保證自己能認識全部漢字。千變萬化的中國漢字,同一個字讀音可能就會有5~6種。據說,在復旦一次課堂上,陳果教授把「耄耋」兩個字的讀音弄錯了,讀成了「mao」「zhi」。其實不只是陳果,許多文學大家也屢屢中招。
  • 「二簡字」為什麼被廢?專家:外形很像日本字,丟了漢字的精髓
    但很奇怪的是,「二簡字」沒過多久便被廢除了,根據專家所說,因為「二簡字」看起來很像日本字,丟失了漢字的精髓。在上個世紀我們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國內百廢待興,不過也呈現欣欣向上的發展趨勢。恰好就是在這個時候,很多外出留學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希望能夠為祖國的建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